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十大旅游景点
1、雁荡山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2、中雁荡山水利风景区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坐落在乐清西南隅,南靠瓯江七里港区,北邻雁荡山景区,西倚永嘉楠溪江风景区,G15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从其南缘经过,甬台温铁路乐清站坐落于其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中雁荡山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总面积93.44平方公里,300多处景观,景区以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潭碧林翠著称。历代文人雅士在中雁荡山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为山色增添光彩,东晋著名诗人谢灵运有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的王十朋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这些都是对中雁荡景色由衷的称赞。1、玉甑景区玉甑景区是中雁荡山的首景,景区面积39公顷,有2峰、10岩、10洞、3泉、2亭等28个景观,以玉甑峰为核心,峰险石润,洞深壑邃,登绝顶拔萃峰可远眺乐清湾,极目天舒,广展胸怀。玉甑峰以石质润白莹洁如玉、形状似甑而得名,又似道士冠,俗称道士岩。2、西漈景区西漈是中雁的一个华彩乐章,景区西起石门、东至玉甑峰下,东西绵亘达五里之长,以奇峰怪石为主的众多景点沿涧对列,堪称天然画屏。西漈的峰岩肖物拟人、栩栩如生,瀑布柔情似水
国家水利风景区
3、万桥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急,几次兴波卷澜,冲塌已垒成的桥基、桥柱。万规坚韧不拔,屡塌屡建,多方筹资,组织乡民,多时上百只木船运石,历经八年终于在白龙江上架起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大桥。当地乡民为了传颂万规此举,以其姓命桥——万桥。至桥成,万规已竭尽资财,只能桥柱疏立,跨木为粱。明宣德八年(1433),万桥遭受火灾,梁木化为灰烬。时任蒲歧千户的魏迪继万规的遗志,带头捐出资银八十余两来倡导修桥,并派军士广募众缘,化四柱为五洞,树栏楯于两旁,化了九年时间,修成五跨五窦的石拱桥,比宋时更加坚固壮观。清光绪二十年再次重修。1984年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余宪文将军故居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回到浙江。1912年1月初任浙江都督府参谋处一科代科长,6月任陆军第五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同年8月,余宪文重返保定军校复学。毕业后回浙江,历任陆军第一师骑兵团附、代理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1921年2月加附军少将衔。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十九军二师师长。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十九军第一师师长,奉命进驻宁波,阻击福建军阀周荫人部入浙,以两团兵力对付八九万之众,终于失败,只身赴闽,以图依靠十七军军长曹万顺(中共党员)重整旗鼓。1927年2月代理十九军军长,不久该军被暂编国民革命军十五师,后又改为第六军第十九师,均任师长。同年7月他被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余宪文退隐杭州。其间曾一度回乡,与余荣轩在芙蓉镇捐资创设施医局,聘中医师坐诊,并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
乐清是老革命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创建了中共乐清地方组织。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员到乐清,于1938年3月在朴头村重建中共乐清支部,12月建立了中共乐清县委,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乐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配合全国革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乐清市雁荡镇响岭头村。1951年12月,乐清县人民政府开始在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响岭头村动工兴建雁荡山革命烈士墓,1953年7月竣工。后几经修缮扩建,1963年4月建成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6月建成乐清革命烈士纪念馆,形成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整体占地6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东、南、西三面均砌有花墙,高1.5米,长300米。整座陵园由正门、人行道、祭坛、骨灰塔、纪念碑、墓园、亭台、花坛和纪念馆等组成。正门为牌楼式建筑,水泥冲天柱结构,柱头饰以云纹,有粟裕同志题写的“雁荡山革命烈士墓”青石门额刻。人行道宽5米、长28米,迎阶梯而上,由正门直达烈士墓与纪念碑前。烈士墓坐北朝南,背靠狮子山,东西两侧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张淮南先生之墓
张冲(1904—1941),字淮南,乐清茗屿乡(现北白象镇)琯头村人。先后就读于乐清第三小学、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法政大学。大学毕业后,到苏联莫斯科作过短期留学,回国后,在东北从事秘密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活动,1927年3月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回到南京,先后担任哈尔滨国民党党部特派员、天津市党部委员、南京特别市党部书记等职。1933年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兼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参赞等。1935年回国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仅32岁,成为当时国民党最年轻的中执委。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副部长等职。曾参与恢复中苏邦交、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谈判、苏联对华三次巨额军援、联合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团结抗战作出卓越贡献。1941年8月11日在重庆不幸病故。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送的挽联上称其:“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周恩来在挽联上称:“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冯豹纪念亭
冯豹(1859—1922),原名隆杰,后改名豹,字地造,一字笛樵,晚号勿翁,又号玉甑山人,是乐清白石镇凰岙(亦名凤凰)村人。幼承父教,勤奋好学,且博闻强记,7岁能背诵《千家诗》,13岁写成《山村即景诗》,乡里呼为“神童”。冯豹青少年时就读于梅溪书院,曾师从瑞安名儒陈黻宸(字介石),深得乃师赞许和器重。清廷废除科举后,冯豹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3岁时在家乡凤凰山创办“延祥书院”,敦聘永嘉灵昆晚清举人何夔侯执教。次年,又同吴熙周等五人,筹办柳市高等小学,为发展地方教育事来作出贡献,时称办学“六君子”。其间,冯豹得知孙中山在海外倡导推翻清廷、驱除靼虏的革命活动情况,遂投身革命运动。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冯豹旋与革命志士敖嘉熊、陈乃新(又字耐新名梦熊)等奔走甚力,共同密谋革命事宜,并在上海组织“爱国学社”和“中国教育会”。光绪三十一年夏,温、台、处会馆在嘉兴成立,冯豹奉命到缙云壶镇一带传播《新山歌》、《猛回头》、《革命军》等大众读物,积极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同年六月,冯豹以乐清代表身份出席并任温、处学务分馆委员。次年乐清设立劝学所,由冯豹出任第一任所长。光绪三十三年,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
8、后方医院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永乐总队曾在瓯北的岩坦村建立了医务组,部队精简后,医务组随之撤销。1947年秋,随着武装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恢复医务组。1948年秋,医务组分成两个组,随军行动。两个医务组均直属中心县委和支队部领导,时分时合,还为当地群众免费看病,群众称医务组为“后方医院”,称医务人员为“救命神医”。1949年初,后方医院转移到仙溪镇甸岭下村对面的后横山山岙里。村支部率领党员、民兵迅速地盖起了一排排茅棚,内铺20张用柴枝和藤条搭成的病床。茅棚周围长着比人还高的柴草,隐蔽性强,山后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如遇紧急情况,可从这条小路安全撤出。1949年3月虹桥战斗后,伤员急增,病床满住,当地群众纷纷前来慰问。由于国民党对游击根据地的严密-,医务组器械简陋,药物奇缺,全部家当只有两担药械,且来之不易。医务人员非常珍惜每一粒药片、每一寸纱布。血污的绷布带、纱布和棉花,往往是用了洗,洗了用。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医务组先后医治过50余名伤病员,除1名重伤员因流血过多,不能抢救过来外,其余多数治愈。1949年5月,乐清县城解放,后方医院还带着10多名伤员进城。后方医院遗址,位于乐清市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第二次虹桥战斗旧址
1949年3月9日晚,周丕振、郑梅欣率领括苍支队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中队和中心县委机关警卫队、乐清县委警卫队,从乐清四都乡出发,兵分三路,直奔虹桥镇。虹桥镇驻有翁碧如联防大队,下辖的3个中队分别驻在大同医院、镇公所和刘道发宅院。其中,刘道发宅院由翁碧如亲自指挥,该宅院为水泥结构,非常坚固,两面有河,屋前后只有小桥与外面相通,四周筑有5个碉堡,戒备森严,易守难攻。括苍支队领导根据敌情,决定分点包围,各个击破。3月10日凌晨,三处战斗同时打响,双方枪战异常激烈,0之声震憾全镇及远近村庄。经过激烈的战斗,括苍支队先后击溃了镇公所和大同医院守敌。这时,天已大亮,盘踞在刘道发家的守敌凭借楼房的制高点,用机枪疯狂地向游击队扫射,游击队伤亡数人。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支队领导命令部队撤出虹桥,返回驻地。这次战斗,歼灭虹桥联防大队第一、第二两个中队,击毙敌中队长胡璋、分队长应造雄等6人,俘敌官兵104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77支,子弹3000多发。括苍支队第一中队长林存邦等10位指战员阵亡,陈兴荣、周双峰等15位战士负伤,后陈兴荣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牺牲。第二次虹桥战斗旧址,位于乐清市虹桥镇西横街。
10、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浙南武装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是新四军的组成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后称第三支队)发展壮大的基础,为浙南和括苍地区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位于乐清市岭底乡泽基村。该馆原建于1997年,馆名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2006年,中共乐清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扩建,2009年6月新馆落成,同年10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200多万元,改扩建后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其陈列分为建党历程、抗日烽火、解放风云、老区新貌四个展厅。全面详实地反映了乐清(括苍)党和游击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果,同时,也展示了乐清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纪念馆展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展示手段新颖,采用了大量珍贵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并运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展厅更具有教育性、观
全部乐清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