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内江市 > 资中县旅游
资中县十大旅游景点
1、资中宁国寺
资中宁国寺始建于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称为“巴蜀第一禅林”,是木棉袈裟的最后归藏地,历史上新罗国(现韩国)三太子曾在此修行14年。宁国寺集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于一体,在川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破坏。为进一步弘扬其悠久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将丰富的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源转化为历史和佛教文化资本,更好的向世人展示其恢宏的气势,为资中旅游注入新的活力,资中县于2006年启动宁国寺修复工程,该工程历时三年,耗资近千万元。初建:东汉建安五年始建,初名德纯寺。兴盛:唐代仍名德纯寺,武皇武则天赐名“菩提道场”。唐初禅宗分为以神秀为首的北派和以惠能为首的南派,智诜创建的保唐禅派既不依南,也不附北,第—个将禅宗引入四川,因而宁国寺被后世奉为祖庙,又称“巴蜀第一禅林”。四位保唐禅派的祖师均出自唐朝,为四川乃至中国的佛教-事业作了重要的贡献,也是资中宁国寺最兴旺的时代;宋代正式将德纯寺更名为宁国寺;北宋初年,宋太宗御笔亲书“芝草灵芝”悬挂于寺。南宋初年,宁国寺依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秦桧为了-,收罗天下“祥瑞”,其中便有资中宁国寺的“芝草莲理”。衰落明朝明英宗天顺七年(公元1463)
2、资中德纯寺
德纯寺又名宁国寺,位于资中城北十里的栖神山下,始建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武则天当政时期,禅宗高僧智诜法师住持于此,著有《虚融观》、《缘起》、《般若心经疏》等多本佛教著作,“首尾三十余年,化道众生”,成为既不是禅宗南派,也不是禅宗北派的剑南禅派的开山之祖。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派天官郎中张昌期将他请到长安,赐号智诜为“国大禅师”,赐德纯寺为“菩提道场”。智诜告老返乡的时候,武则天又“敕赐新翻《华严经》一部,弥勒绣像及幡花等,及达摩祖师信袈裟”,使资中德纯寺成为禅门弟子奉为“宝衣”的木棉袈裟的归藏宝刹。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新罗国王子来到德纯寺,拜智诜禅师的传法弟子处寂禅师为师,学了两年,便自立门户,到离德纯寺只有十来里路的金谷山石岩下(现名御河沟)修行,成为禅门的又一代宗师。新罗国即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来到资中的这位王子是新罗国圣德王金兴光的第三子,人称“三太子”。他有个小妹,不愿嫁人,用刀划破自己的面部,投身佛门,当了比丘尼。三太子看到妹妹如此刚烈,感叹地说:“一个柔弱女子都有如此德操,我是个须眉丈夫,难道就没有这种志向?”于是他连王位都不继承了,到郡南寺削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重龙山风景区
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区重龙山景区占地86亩,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资中县城东北隅,属于城市规划区内,是国家AA级风景区,一山飞峙,登山一望,江山城景,历历可数。山上树木葱茏,郁郁苍苍,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区内保存有永庆寺、来鹤亭、文命诞敷牌楼、重龙阁、寿音阁等古建筑可供休憩,又有君子泉、北岩摩崖造像和唤鱼池等可供观赏,唐、宋以来,就是著名旅游胜地,具有质朴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山形蜿蜒起伏,山势虎踞龙盘,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现集园林绿化、景点景观、历史文物、游乐玩耍、休闲健身、旅游观光、考察、度假、餐饮食宿、摄影照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集山、石、林、泉、景于一体,新建有游乐园、苗圃、望江亭、君子泉园林和五百罗汉堂等设施。景区内摩岩造像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君子泉和古北岩上两处间,共162龛,1600多身,造像罗列岩上龛窟相连,密如蜂房,根据龛旁题词,凿于唐、送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君子泉岩腹凹广,呈弧形展开,壁间有泉,旧时泉水地利,四季不绝,下有方池,泉水入池,发出有节奏的悦耳响声故名“灵岩泉韵”,俗称“滴水弹琴”,是古资州八景之一。
4、盐神庙
在人类盐业发展史上,盐业生产经营者纷纷就地营造各种庙宇或会馆,以炫耀郡邑,显示财富。世界因盐业而建的庙宇和会馆一万余处,但其名均以地名、历史人物或主建者姓名命名。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盐业会馆首推原自贡西秦会馆,它主要由当时陕西商贾集资所建。内供关羽神位,故称陕西庙或关帝庙。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庙宇之林,唯有罗泉镇建有盐神庙,她座落在子来桥东头的河东街,被誉为世界奇庙。早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公元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罗泉井镇商贾聚集,马嘶驼鸣,逐步成为了今资中、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等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盐商们,更是离不开盐业生产基地---罗泉井这块宝地,将食盐用船、骡马等运至成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销售;广大盐业生产经营者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共槎盐业生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资中永庆寺
永庆寺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东北隅重龙山上。地处成渝高速公路中段,距成都142公里,辟为宗教活动及游览场所。永庆寺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续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嘉庆时多次培修。寺前有石牌坊,上为“重龙古迹”,两旁有联曰:“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架;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牌坊背面上书-“西蜀名刹”。两旁有联曰:“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掬水,分明胜地曹溪。”牌坊后是“文命诞敷”牌楼,其后是永庆寺天王殿,殿后有重檐八角亭楼。传为宋代修的“来鹤亭”,亭后建有普陀殿。殿后有大旱不竭的“天池”。天池后是大雄宝殿,右侧有月池。典故万丈青山插太空,楼台妆点梵王宫。昂霄鸳岭徜徉处,如带珠江指顾中。这是明四川按察使杨舜原题的一首咏资中重龙山诗。诗中的梵王宫指的就是山顶古寺一一永庆寺。全诗虽只二十八字,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重龙山和永庆寺的胜景。历史永庆寺「西蜀名刹」,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重龙山上。明代悟云禅师即在此讲经说法,时香火鼎盛。而据史料记载,唐代即建寺于山,现永庆寺复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现寺名「永庆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资中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资中县城西22公里的甘露古镇东郊的广济山中。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该寺为唐代僧人真德募款修建。现存建筑保持了明代风貌,寺山门石坊上至今保留着明代刑部郎中邑人孙宏轼题名的“资中第一禅林”横额。197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露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临沱江。寺侧的西岩,旧传系唐代高僧无几-处,岩下有泉,可以疗疾,寺以此得名。明正统十二年(1447)僧人明义曾对其殿堂补修,清乾隆初年和嘉庆六年又两次培修。明代中叶全盛时期,前后五重殿堂,房舍数十间,占地面积8130余平方米。最早的寺山门离古镇很近,可见,当时全寺规模相当的大。清嘉庆年间,资州直隶州州牧赵遵律(河南郾师人)的《甘露寺碑记》描写全寺面貌为:“苍莽中林木环绕,翳日屯云,蔚翠攒青,弥望无际,林杪隐约见琳宫错出,如华严楼阁,弹指而见;如五城十二楼,缥缈云霞间。”明、清两代,朝山僧众,来往频繁,青鸳作舍,白马驮经,钟声不绝,香火不熄。难怪,明代孙宏轼将此寺誉为“资中第一禅林”。寺的大雄殿,长16.2米,高15米,面积268平方米,为二重檐歇山式,斗拱搁榫式构造建筑,翘角伸天,巍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新正街民居
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历为州、郡、专署所在地,其县城中心偏西的新正街,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现俗称“清代一条街”。全街格调一致,整齐美观,古风浓郁,省内罕见。曾受到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专家考察团的好评。1985年,当时的四川省建委就将其列为了全省重点保护的古街区。2007年,经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三十一、三十二年(1905-1906年间),此街房屋原系廖姓等三家产业。清末,留学日本的邑人李继尧,受变法维新、实行新政的思潮影响,留学返乡后,便积极劝说富绅廖姓等三家亲戚仿效成都巡警道周孝怀,为推行清廷“新政”,修建劝业场的作法,将全街房屋按统一格局改建成40余家店房,租赁给商家做生意。当时,为有别于正对州衙的正街,故取名新正街,街名也具有推行“新政”变革之意。全街至今保留着清代街坊格式,清一色重檐三层楼廊坊式建筑。街为南北走向,长112米,宽5.1米,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街道两旁的40余家整齐统一的木质穿逗结构店铺,房屋高矮、铺板颜色、门面大小一致。其吊脚楼、小天井、格子窗、临街雕花、吊瓜木柱,以及滴水檐瓦的“新正”、“大吉”字样和各店的浮雕门神像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罗泉钟氏宗祠
资中县罗泉镇下河村有一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造的“钟氏宗祠”。钟氏宗祠四周环境优美,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理念,坐西向东,由门厅、正厅、戏台、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543.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至今还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飞檐、脊饰、石刻、木雕等构件,祠堂的风火墙至今清风犹存。走进这座精美的祠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韵盎然的山门。山门是牌坊式门罩建筑,4柱3开间,门宽5.7米,高10.2米,上书-“钟氏宗祠”、下书“俊绣船山”;门枋左边书“宝德”、右边书“锡福”,实为钟氏宗祠最具特色的代表建筑。进山门为戏台,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通高7米,戏台高0.37米,面阔7.2米,进深4.2米,面朝正厅,翼角轻盈飞扬,斗拱、雀替、斜撑、吊瓜、花窗等建筑构件都布满了人物、龙兽、花饰等雕刻图案,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处处展示出古人精湛的雕刻技艺。步入戏台是250平方米的青石院坝。站在院坝四顾,周围是古朴典雅的正厅、厢房、戏台,偌大的庭院烘托出钟氏家族往日的辉煌和家族的兴旺。穿越院坝便是正厅,抬梁式梁架结构,3开间,通高7米,进深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九龙峡
九龙峡旅游风景区,是资中县人民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号召,重点开发旅游风景资源的成熟处女地,离资中县城最近的原生态旅游风景区,离县城中心3公里,离成渝高速公路资中收费站出口3公里,离成渝铁路资中火车站2公里,地处公路321国道边,交通十分方便。资中县人民政府以资府函[1998]2号文件批准九龙峡为县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总面积640亩,依托古寺渝家寺,古庙圣宫庙和天然景点:天成寨(土匪寨)、忘忧谷、叫化崖、道沟、长山沟、九龙山、神龟望月、九龙瀑布等,整个景区划分六大部分建设。并列入“创和谐资中,建旅游强县”融入川南旅游环线,旅游休闲胜地。九龙度假村是九龙峡旅游风景区的源头首户,它始建于公元2000年9月,属政府引资,独资企业,占地面积60余亩,历时七年的打造,已投资360余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具有容纳一次性就餐20至30桌的大小餐厅,中小型会议室2个,娱乐棋牌室16间,标准住宿10间,宽畅露天活动场地,天然氧吧,中老年健身活动中心,休身养息钓鱼台,智者乐水,水上娱乐世界等。老幼兼宜,是修身、养性、娱乐、会友、会议、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休闲、娱乐胜地,让
10、资中南华宫
南华宫是广东客家先民修建的会馆。客家先民因为躲避战乱,在唐代末至宋代末期间,从中原地带迁移到江西、福建,继尔发展到广东定居下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客家人为了生活相继来到了广阔的西蜀大地四川安居,他们带来了古代汉人的饮食生活文化及风俗习惯,为了凝聚同乡力量,增强同乡族人的关系,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在四川遍地都修建了不少的‘-场所’,来祭祀桑梓大神。在移民居住多的地方,这些场所几乎每个场镇都有,在这些场所里一般供奉着佛、道、儒神像,还在墙上刻画中国古代名人事迹典故,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限进行舞台演出,成为重要的移民活动场所,其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规模,刻工精细,正副殿摆设区分明显,内外院坝宽敞,现保存下来的南华宫大都经过修善,解放后南华宫的命运和众多的大小宗祠堂一样,全部纷纷做为学校、粮食加工房、粮仓、行政办公场所或是改建民宅了。保护范围:东至围墙外45米至球场边缘,南至党校办公楼阶沿外延3米至围墙,西至厢房墙基外延15米至沱江大桥,北至后殿外延1米至党校堡坎。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中顺街阶沿,南至滨江大道,西至厢房墙基外延15米至沱江大桥,北至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资中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