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遵义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旅游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十大旅游景点
1、务川仡佬之源景区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核心区九天母石,是世界仡佬之源和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圣地;龙潭千年仡佬古寨,是世界仡佬和丹砂文化中心;丹砂圣水(湖),是仡佬源头的高原平湖,涉水面积11.84平方公里;大坪汉代墓葬群2013年7月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贵州省20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等名片;2015年3月12日被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50个特色旅游小镇开发及全市10大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是务川着力构建的“全国仡佬族胞寻根溯源、祭天朝祖圣地”和“国内新的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目的地”。:遵义——务川——丹砂古寨
2、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15户837人的仡佬族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流风所布,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迄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七百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游客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中心,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龙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满塘,龙潭村由此得名。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道路、建筑、垣墙相互连通,构成了村寨军事防御的体系,遗留至今,成为了古寨富有特色的建筑。龙潭村自然风光优美,村寨布局有特色,建筑风格独特,集历史遗存和自然山水为一体,文化景观品位较高,在仡佬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民居特色:寨内民居大多为传统木构建,建成年代在明清-民国年间,以三合头、石院墙、石寨墙、大朝门、小朝门、镂空雕刻、瓦堆屋脊为主要建
3、务川洪渡河景区
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悄然奔流的河,养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仡佬族人口。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河流,见证了贵州高原上最古老民族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辉煌历史。这条河流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全境,她的名字叫——洪渡河。洪渡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一级支流,务川县境内干流全长128公里,主要支流有洪渡河、岩门河、洋岗河、长溪河。洪渡河在务川县境内河流两岸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生存着银杏、水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珙桐、黑叶猴、金钱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峡谷幽深,青山滴翠。洪渡河漂流景区位于务川自治县南大门丰乐镇境内,全程约九公里,共计22个滩口.总体落差大,惊险刺激河段达18于处,漂流游程约150分钟.河道内水质清澈、流量大、四面河山峰峦起伏、卵石河床、原生原太、青山飞流、风光无限。漂流沿途十八美景万千景象景景相连天路-天梯-象鼻岩-一线天-飞鹰崖-小华山-凌空飞布-双笋峰-鸳鸯滩-青蛙过河-碾房遗址-仙女瀑布群-飞来石-凤栖峡-岩山弯渡口-盘古开天-女娲望夫-情人滩-天路-回龙滩-300米长滩-风稥滩-二龙滩-龙门滩景点位置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
4、烟礅烽火台遗址
烟礅烽火台遗址烟墩烽火台遗址,在砚山镇境内,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古烟墩,在县治右,墩盖一土山,高而不甚广,四旁皆无倚着,酷类今烟墩之制。相传古曾举烽火于其上,俗因呼为烟墩也。”大清道光《思南府志》又载:“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究竟建于何时,没有相关专家考证过,众说纷纭,但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可靠的。而关于烟墩烽火台许多逸闻趣事至今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烟墩相隔务川县城40公里左右。烟墩地名的来历与烽火台大有相关。烽火台建在一墩大石山堡上,山堡向北,方向落脚处于悬崖陡壁,抬头看高山顶立、云雾多端。向东直上去往砚山、濯水。山堡的结构以青石为主,地表少许泥层,青石为石灰岩,相当坚硬,进入山堡顶必须经过一条险要的羊肠小道。古人将烽火台建在山堡顶上是因石头炸不烂、攻不垮、人难爬,有其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关于烟墩烽火台的建立,有许多凄婉的传说。有年冬天,大雪飘飘,寒风剌骨,一个从四川背盐巴的0经濯水、砚山到务川县城卖盐巴,当走到山堡时,天插黑,再也不能往前走,盐巴0心焦而不安,路边歇息又怕强盗抢盐巴,于是发现山堡岩边有一羊肠小径,背0顺路到山堡顶上栖息,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罗峰书院
罗峰书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前身是敷文书院.清道光初年县城贡生唐士柬捐银建修,院址下学(时县署左,今老干局宿舍楼),木瓦房一栋五间。书院建成,随即推举山长(书院掌教人),开科讲课授生。县儒学学官教谕、训导每月亦到院讲课。道光十六年(公元1835年),江苏嘉定举人冯子龄(绍彭)任知县,捐钱五百千文(每一千文为一吊),迁敷文书院于城东门之右山麓(今县中心幼儿园),并购置学田.收取租谷给养师生,名“课读”费,包括教师薪金,学生的生活补贴、纸笔、灯油、炭火费等。凡在读生员(秀才)、童生均可享受。同时制订“励学规章”,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学上进。书院授课以生员自学研读为主,学官、山长定时开讲,月课、岁考一式遵朝廷制度。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广西象州人郑汉任知县,题楹联一副于书院礼堂,联曰:池临香墨,山对菠萝,尽东抹西涂,肯学南能皆北秀;地划三图,岩题万卷,采春华秋实,闲分夏课笑冬烘。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钦加同知署务川县事遵义知县上杭罗庆春将敷文书院扩修,鼎建奎星阁,改名为罗峰书院。其礼堂、讲堂、会客室、过厅、宿舍、校门、厕室、活动场所及围墙皆一一构建,配套整齐。戊戌变法后
6、瓮溪桥
瓮溪桥瓮溪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1586~1588年)间,陕西西安府兴平县-商陈君仁“自备己财、鸠工命匠”修建。桥位于大坪镇瓮溪(今务川汞矿电厂山后),单石拱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米,跨两山岩壁之间,深溪之上。两山皆岩石,山顶相距约50米,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从北山(电厂)下到桥头要转五个拐,一路石梯,宽l~2米不等。第二拐靠石壁上凿有长20厘米、宽9厘米、深15厘米的一个孔。钻迹清晰。过桥后再转四拐上到山顶。溪沟两岸怪石嶙峋,水竹荆蔓丛生,桥下水湍涛涛,回声震耳。那个年代,务川已是“砂坑之利,商贾辐辏,民庶殷实”,但从板场过瓮溪至县城的路却崎岖逼窄,桥梁缺修。信商陈君仁夫妇率弟陈君义夫妇及子侄捐银买民地.请工匠,从龙井坡至碓窝坝修起。到牙弩溪、黄茅井,修道路,架石桥,历时三年,“桥成路就,便益行人。”瓮溪桥从修成至今已所四百余年风雨,但仍完好无损。现在石桥虽然已成为所史遗迹。但它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游人站在对山公路上就能看到桥与这块碑。
7、山羊岩(山营岩)
山羊岩(山营岩)山羊岩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大坡东侧,真实名字叫山营岩,因半岩有一个深洞,兵荒年代挨山人家都进洞躲匪,洞外建起营盘而得名。岩的上部是高30-50米的绝壁,岩顶绿苔披石,古松虬蟠,疏密有致;下部是一条条由它派生出来的乳状土岗,直抵河岸,青杠、松、柏杂生,树高林茂。岩脚有天景塘、钢丝桥、柳塘渡口等六个滩塘,其景致以天景塘为胜。岩壁间有泉水喷出,状如散酒珍珠。夏秋两季,一些游人到山羊岩消闲,或天景塘垂钓,或钢丝桥试胆,或趁初月听猿,或濯清涟涤汗,皆怡然自得,兴尽而归。
8、银狮洞
银狮洞银狮洞位于黄都镇丝绵,是一大型溶洞,该洞神秘又神奇,天然洞分上下2层,且旱水二洞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贯通,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妙趣无穷。越往深处,景致越异,珍珠墙、乳水瀑、响水洞、长寿翁、钟乳石林、石山堡...。奇景异趣,接连不断。
9、桃符石牌坊
桃符石牌坊桃符石牌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南桃符(老场)街口,建于清咸丰初年,是申文学为昭彰叔娘(申允继妻)懿德,请旨修建。牌坊高约7米,四柱三门。中间正门,宽约2.5米,两边侧门,宽约1.5米。门上方为扁额,两面题词.一面是“节同金石”,一面是“性凛冰霜”。扁额上方另竖一扁,书“圣旨”二字。牌坊历经风雨,至今仍然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洋岗河
洋岗河洋岗河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郊,距县城7公里,是涪洋河和洋溪河汇合之地,东流汇洪渡河而去。该河东临峡谷,崖门壁立,危峰对峙,云天一线,势欲闭合。河流崖脚出口人称观鱼洞,或如老龟或如假山的巨石横亘于前,乱而有致。该河因“天鹅抱蛋”和“石-”的传说曾叫倒洋江。如今的洋岗河犹如一条碧绸,从山的深处飘来,刚刚展平,又被大桥(险峰桥)裁为两段,成了人们消暑击浪、戏水观鱼的必游之地。
全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