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哈密市 > 巴里坤县旅游
巴里坤县十大旅游景点
1、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位于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恋”的奇观。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湖也是储量丰富的芒硝矿和盐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卤虫。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婆悉海,元代称巴尔库勒淖尔,清代的蒙古沙、巴尔库尔对音称巴里坤湖。清代诗人史善长曾作诗赞曰:“滟滟溶溶波一片,古苇纤鳞都不见,周三百里磨青铜,历万千年澄匹练”,独具“迷离市罩山峦”的奇景。巴里坤湖流传着“汉姑泉”和“蒲类海”的美好传说。每当盛夏这里帐篷星点,牛、羊、骆、马成群,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哈萨克族牧人常在湖边草原举行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关于巴里坤湖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最多的一则传说是: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石化了,哈萨克青年扭住山魔同沉湖底。他们用生命为后人换来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就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叫“汉姑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巴里坤湖畔聚集了数百座毡房,牧民边放牧劳动耕作、边休憩。交通从
2、巴里坤古城
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7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区级旅游强县荣誉称号;东黑沟石结构古遗址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作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厚重,风光旖旎,中原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萃,迸发出灿烂夺目的火花。2007年,巴里坤古城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万元,旅游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旅游业已成为巴里坤古城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巴里坤古城景区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70公里,东南离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42公里。城区交通便利,坐客车去乌鲁木齐是“朝发夕至”,而去哈密市仅需要两个小时。出租车、公交车遍布全景区。位于东天山腹地的巴里坤古城景区,四面环山,南北山相距五十公里,东、西山相距百余公里。东、西、北山均为天山的支脉,原始松树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六十。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
3、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
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好地宣传巴里坤、保护地方民族文化遗产,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文化展馆。该展馆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境内占地面积较大、内容整合比较完美、美观大方而又较为完善的展馆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萨克族从古到今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同时还介绍自古以来在此地繁衍生息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巴里坤县较为发达的工农业、辽阔富饶的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从飞鸟到走兽、从野草到森林的各类动植物;介绍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实物与模型巧妙结合起来,有语言文字的介绍、有图片的展示、有原声的播放,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愉快地了解哈萨克民族和巴里坤草原。根据0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草原城市的发展思路,2006年8月份,投资140万资金建立了“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文化展馆”。主要职责为保护、挖掘、弘扬哈萨克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哈萨克族文化艺术事业。其总建筑面积为1120平方米,分四个展厅和
4、怪石山
导游怪石山距县城60公里,有10多公里的便道与县城至煤矿的柏油公路相接,位于巴里坤湖西北7公里外小夹山的最东端。介绍怪石山最怪的就是满山的小石窟,这些大小不等的石洞有圆形,有方形,像佛龛、像蜂窝、像羊肚,近看小石洞并不深,很圆滑,像人工旋磨出的一样,小洞直径1米左右,大洞被称为“包厢者”,可坐十几个人。几座山从山顶到山脚都是“千疮百孔”,有的称“蜂窝崖”,有的称“千佛洞”或“万佛龛”、“千窟崖”等。每当下暴雨时水从山顶流下,便形成了无数个小水帘洞,景致令人叫绝!欲登怪石山顶,有一条古人修造的石阶,很像华山“千尺幢、百尺峡”,又陡又窄,山顶有一个“南天门”,由两块巨石矗立,中间只有一尺宽的石缝,胖人无法通过。更为奇特的是嶙峋陡峻的怪石山顶却是一马平川的“高平原”,汽车都能从后面开上去。门票/开放时间10元新疆哈密市
5、哈密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位于哈密市正北70余公里,在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交界处。长约五公里、宽约35-115米,高约180米,以石英砂堆积而成的沙山。山呈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北缓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对差约50米。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当你走进这座山时,似乎能听到从山的“内部”发出各种声响,犹如波动的琴弦,引起了游人种种遐想。立于天山庙上,可鸟瞰其全貌,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的作用,当有人静卧沙丘时,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箫如笛,隆隆作响。新华社一位记者报道:游遍全国四大鸣沙山,哈密鸣沙山沙鸣声最大,冠盖全国三大沙鸣(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波头和内蒙古包头响沙湾)。提到鸣沙山,人们首先会想到敦煌,那里的鸣沙山和歌手田震演唱的《月牙泉》一样,已经深入人心了。而对于国内的其他三座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包头响沙湾和哈密的草原鸣沙山),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就在敦煌鸣沙山声名远播之时,哈密的鸣沙山正在崛起。一“鸣”惊人的沙山敦煌和哈密的鸣沙山相隔最近,大约600公里。敦煌鸣沙山有一处值得炫耀的风景是沙山怀抱中的一弯月牙泉,称之为沙包泉;而
6、巴里坤草原
导游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8处名胜古迹。介绍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此景被称为“天山淞雪”。传说,天山淞雪是远古时期黄帝开国后,唐尧、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国”的时候,在“瑶池欢宴”上赠赐的一幅中原丝绣,后来西王母把丝绣化成了“天马”牧场。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马故乡”之称。距离巴里坤古城南约5公里处,有一座高约200米的小山,名为岳公台,岳公台背倚雪山,面对草原,山顶多奇峰怪石,山下泉涌瀑布。据《新疆图志·山脉志》记载:“群山惟岳公台最雄杰,前有八阵奇门,两面能容万马”。传说在此山操兵点将可以克敌制胜。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宁远大将军威信公岳钟琪曾两次远征准噶尔,途经巴里坤草原,就扎营此山操兵点将,果然两次征战均获胜凯旋,故得美传“岳台留胜”。登上岳公台危崖俯瞰,广袤草原形似无际的大海,汉、满两座古城如首尾相衔的巨大海轮,航行在绿波瀚海之中。传说巴里坤湖里深居着两只大海鳌,看到岳大将军无兵城而驻扎山寨,特地蜕甲成城池。岳大将军为了表达对海鳌的谢意,挥毫书匾:“
7、大河古城
大河古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乡东头渠村东南,南距县城15.5公里。地处缓倾平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极宜农耕。系唐景龙年间驻屯于此的伊吾军所筑。是目前哈密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遗址。地理坐标:东经93°10′54″,北纬43°39′40″。海拔1644米。城址为方形,有主城和附城之。城内出土文物较为丰富,主要有陶器、石器、建筑材料及少量钱币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黑陶和红陶较少,多为轮制。纹饰有水波纹、弦纹、戳纹和按捺纹等。器型以罐、盆、瓮等居多。石器均为大型磨盘类器物,有马鞍形或圆形。建筑材料有莲花瓦当、莲花铺地砖。此外,还有铜镜、铜佛、铁剪、唐代开元通宝等。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位列于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6年在国家发改委的资金支持下,对其实施了保护设施项目,主要有3000米的遗址保护围栏、修建看护房、1000米的展示设施等。历史记载史书记载,唐王朝平定高昌叛乱之后,加大了对西域的统治力度,在西域设置了西州和北庭都护府,并效仿汉代在此实行兵屯制度。据《唐六典》卷七记载,唐朝在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巴里坤古民宅
导游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介绍巴里坤古民宅中最具典型的为榆树巷王家院。房屋所在地为南街榆树巷5号,关于榆树巷的来历缘于宅院内的一棵榆树,此榆树呈伞状,高十余米,已有一百三十四年的历史,这条巷子就此得名为:榆树巷。这所房屋为土木结构,原占地约十亩左右,当时建房用了三年时间,后因历史原因,现仅占地二亩左右。此院兴盛时,前后院共有四、五十人,一人统领共同生活,现已成为王氏后代祭祖和炎热季节回乡避暑之处。2002年被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宅共分5个展室,分别为祠堂、主室、书屋、帐房和厨房。新疆哈密市
9、哈萨克民族风情园
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巴里坤哈萨克民族风情园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部1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建设于2004年5月,占地面积125亩,场地全部为国家一级草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哈萨克民族毡房13顶,其中就有享誉疆内外,世界最大的手工毡包,该毡包内直径达12米,围墙高2.3米,弧顶撑杆长6米,可一次性接待120名游客同时就餐,毡房内哈萨克工艺品、装饰品、服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供游客就餐、娱乐、照相。紧紧围绕在大毡房两旁的就是12顶相对较小的哈萨克手工毡房,各有特色,均可独立接待游客,并提供各种需求,风情园可一次性接待480人。风情园总投资205万元,修建了道路、路灯、歌舞演艺大厅(正在建设当中)、跑马场、停车场、工艺木制栅栏,草坪灯、环保厕所、垃圾池、哈萨克娱乐设施(翘翘板、秋千等)等。歌舞演艺大厅面积为256平方米可一次性接待游客100人。跑马场10000平方米。配备优质马匹20余匹,观赏山羊6只,骆驼2头。风情园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也注重软环境的打造,风情园可向广大游客提供哈萨克炒肉、马肠子、薰马肉、手抓肉、包尔萨克、各种坚果、奶酪、奶茶、马奶酒、驼奶、驴奶、酸奶等特色饮食,根据
10、丝路烽燧
导游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介绍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它们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今保存的绝大部分烽燧则都是清代建筑的。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蔚为丝绸之路的一大壮观!萨尔乔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滨的两个烽燧形状基本相同,基座成正方形,隧体为向上收缩的棱柱形,均为夯土建筑,夯土中夹有红柳枝,并多用圆木构架。萨尔乔克烽隧长宽各8米,高7米多,隧体上下穿架着四层直径8厘米左右的木棍。
全部巴里坤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