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三原旅游
三原十大旅游景点
1、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陕西省咸阳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当地称作“东里花园”,占地面积48亩,最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是驰名陕西的古典园林。后因杨虎城将军及其母亲在此居住,因此也叫做“杨虎城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草四时争艳,假山秀石,曲径通幽,更有鱼池、石舫、遂洞关中八景缩影建筑等景观,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使其更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园内还有烈士墓及纪念碑。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游此园后,曾走笔写下《三原李氏园宴集》赞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后因战火,唐园成为一片废墟。清康熙年间,李靖后人黄州知府李彦瑁出资对此园进行重修。历经沧桑,园归刘氏。清末时又烧毁过半,和尚明经质慧复修。园主人定名“半耕园”,意在敦促子孙修竹务花,“半耕半读”。并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陕西督学吴大篆书“半耕园”三字,刻石嵌于园门。由此唐园成为渭北驰名的古园林。唐园面积四十八亩,接近半顷,
2、三原博物馆(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位于咸阳三原县城内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600多年,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体建筑群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是宫廷式建筑,整个建筑群由五重院落组成,沿中心左右对称分方式把楼、殿、庑、坊、亭等四十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坐北朝南的庙门前,高达10米的照壁用水磨砖砌成,正中镶有鲤鱼跳龙门砖浮雕。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和于右任的书法真迹为世所称颂。每年中秋期间(农历八月十一至十五),三原城隍庙会举办庙会活动,期间有唱大戏、社火演出及物资交流等活动。馆内收藏文物3000多件,碑石150多通,现已展出的唐代出土文物200余件,历代瓷器150余件古字画等。三原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425件(组),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108件,三级文物329件,一般和未定级文物1972件,以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宋、
3、金源山庄
金源山庄坐落于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东沟坡,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868亩,其中核心区2283亩,建筑面积168亩,始建于2011年3月初,山庄本着“老有所聚、友人所欲”的创建宗旨,按照三原塬坡治理开发规划,将山庄建设与水保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群众富裕相结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内外广大知名人士的肯定和支持。金源山庄分为五个区:即亮点景观区、珍禽异兽养殖区、农业种植区、休闲活动区和生态服务区。分为两大特色:第一特色为:植被花草栽种、动物飞禽研制等为主,以求形成“五园”,即:公园、花园、动物园、蔬菜园、瓜果园等,构成了整个山庄自然观赏、田园体验、休闲度假的的特风格;第二特色以独院民房、书画院、茶楼等为主,用于居住、舞墨、娱乐,打造山庄“精神建筑”。目前,已逐渐显现出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充满自然韵味的田园雅地。远望各式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近观路旁林带成行,名贵树木、珍品花草、常绿灌木点缀;引进的牦牛、骆驼、梅花鹿、孔雀、鸳鸯、火鸟等与人和谐相处,共享自然。金源山庄分:瓜果蔬菜区、鸟语林、鱼池、珍贵花木区等,无论从价值,还是稀有程度上远胜周边,且配套自动喷灌系
4、于右任纪念馆
于右任纪念馆位于三原县城内池阳大街东段,在西铜高速公路出口南侧,是联谊海峡两岸、缅怀弘扬先生精神风范和进行文化书法交流的胜地。于右任纪念馆分为“于右任先生爱国事迹展”、“于右任先生墨品展”、“现代书法作品展”等3个展厅,以丰富详实的照片、手扎、实物资料、书法真迹、书刊报章、名人题词等资料,全方位的展示了于右任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艺术作品。于右任先生晚年思念故乡所作的著名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背景资料——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出生于咸阳三原,他是-元老、民主革命家、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代书法大师,被誉为“当代草圣”,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认于右任先生当书法老师。他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水利、建农场、办学校,护持民族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崇仰。建国后他始终未能从台湾回到大陆,逝世后葬于台湾,颇留遗憾。1992年,三原各界群众、单位、台湾标准草书会、日本高崎书道会等界人士筹措集资兴建“陕西于右任纪念馆”,1997年11月台票0日开馆,馆内树建“陕
5、三原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西北方向5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系周占奎的私宅。周占奎,字梅村。“孟店堡巨富,屡出资纾国难,捐封江西补用”,“诰授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刑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兼贵州奉天司事律例馆协修总办秩审”,“供职刑曹”。周占奎父周志道,清诰封奉政大夫。周梅村自小继承和经营祖先之业,家有丰厚积蓄。清乾嘉年间,江西窑业最盛,周梅村在那里开办窑业,烧制瓷器。周梅村乐善好施,“道见贫困,不求即助”,“输万金造清河石桥”。周梅村因商而富,因富而官。周家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及在外省的商号无法可考,仅据咸丰七年(1857)分家清单记载,周家在三原、泾阳有当铺、作坊、商号三十多个,有银三十六万两,田地四百八十亩,可见周家家道之殷实。1992年,孟店周家大院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接待四海宾朋、八方来客。且国内及港台多家影视单位慕名前来此院先后拍摄了《活着》、《血溅津门》、《杀手情》、《彭大将军》、《满江红》等影视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为了保护开发清代“周家大院”,省、市、县文物单位共投资30万元实施修缮,去年,完成“二进”、“三进”彩绘工程。修缮后的“周
6、唐献陵
唐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该陵为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公元635)的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复斗形,长宽约100米,高13米,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前饰有大型华表、石犀,特别是石虎、石犀,体态雄建、沉毅、昂扬,除其中一石犀、石虎已移入陕西省博物馆石刻室外,其它均保留在墓前。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史载有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道王元庆、郑王元懿、虢王元风、邦王元亨、徐王元礼、滕王元婴、邓王元裕、鲁王元夔、霍王元轨、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密王元晓、并州总管张纶、荣国公樊兴、平原郡公张楷、谭国公丘和、巢国公钱九陇、刑部尚书刘德茂,刑部尚书沈叔安。已发掘或有墓碑者,计有李凤、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30多座。这些陪葬陵,把献陵衬托得异常壮观。献陵2000年被国家宣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的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唐端陵
唐端陵位于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始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7岁,在位7年(公元841-846年),年号会昌。会昌六年(846)崩于大明宫,同年八月葬于端陵。端陵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陵台位于陵园中央。陵园东西540、南北593米。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下宫离陵2公里。现存四门石狮二对,形制同庄陵。石狮在神门外10米。石狮身高170、身宽100厘米。神道石刻现有华表1、翼马和石马各2、石人4,鸵鸟一对(其中1个迁展于陕西省博物馆),东西列间距66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65米。华表高677厘米(石座埋入土中,未计算在内),柱身八个棱面均线刻蔓草花纹,但以南面保存较好。形制同建陵。翼马位于华表北9.8米,形制同庄陵。翼马身长285、身宽280厘米。鸵鸟位于翼马北约10米。形制同景陵。鸵鸟身
8、唐庄陵
唐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镇柴家窑村东250米处,是唐敬宗李湛(809~827年)的陵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湛,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长庆二年(822)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的,长庆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宝历三年(827年)十二月遇害去世,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大和二年(828年)七月入葬。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陵园为方形,长490米,宽480米,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一对石狮。南门朱雀门外神道长460米。有华表、翼马、鸵鸟、翁仲等石刻造像,封土前有清代立“唐敬宗庄陵”碑,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三原清凉寺
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峪口山清凉寺建于唐代,峪口村西至今还埋着唐代一座尊胜陀罗尼石幢,系佛家刻写-之物。该石幢立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可以看出此地当年佛教的盛行。原址在今寺院悲靠的塬坡后边约三百米清凉塬最高峰处。寺中僧侣甚众。有方丈,监寺,首坐等。并有武僧护寺,是方圆几十里内有名的寺院。后来因寺内僧人有做恶行为触犯了法律,因而寺院被官府(又有传说为义侠杨香武)火烧夷为平地。直到今天,原址断崖中仍充满瓦砾。此处四周皆为沟壑,荒芜人烟,因而可以推测原系古建无疑。清康熙年间陕西巡抚毕源所著《关中金石记》中曾记有“清凉禅院正书(金)大定四年四月(1164)。”现在的清凉寺遗址建于明代,原名清凉观。系道家经山后老清凉寺主持同意修筑的道观。后来因该道士经常出外云游,便请后山僧人前来照管。再后来由于后山寺院被焚,一部分僧人便移居于此生活。因该道观人有次出外云游后再未回山,慢慢地天长地久这儿便成了佛家寺院。但直至文革寺院被毁前,寺院仍保持着许多道家供奉的神位。设有华佗殿,吕祖店等。清凉寺建筑十分宏伟,由峪口山下登千余石台阶,爬高数十丈,途径梨山0楼(楼东有赵寿山捐修的饮水池),石牌楼,凉亭后方可登上山门。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三原古龙桥
三原古龙桥俗名“三眼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河河谷半坡上,是由当时的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省内保存最为完善的古代石拱桥之一。“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石栏外侧雕有龙头龙尾各三,头东尾西,形制意为以龙驮桥,故名曰“龙桥”。龙桥南北二坡呈S形,坡头原修建有南北对峙的城门。桥上的龙头龙尾与桥面上水道相通,每逢雨天,桥面积水从龙头龙尾喷出,直倾河中,景象蔚为壮观。龙桥桥体全部用青石条建造,结构坚固,历经明、清、民国三代280年仍稳固屹立。
全部三原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