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宣化旅游
宣化十大旅游景点
1、桑干河大峡谷·飞瀑峡景区
桑干河大峡谷,位于宣化县王家湾乡,东起谢家湾狗头山,西至石匣大山口,全长20华里。峡谷两岸高山耸峙,中间河水奔腾,悬崖陡峭相对,河道弯转狭窄,岭上奇峰突起,崖间异石林立,景观秀丽,气势磅礴。地址:张家口市宣化县王家湾乡谢家湾村西1公里处类型:峡谷洞穴瀑布电话:0313-7065807开放时间:8:30-18:30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
2、宣化古城
宣化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故宣化历来是汉族和东胡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间,宣化府在天泰寺街东口建了一座木制单孔布瓦歇山顶的“古上谷郡”牌坊,以昭示宣化历史的源远流长。最早使用“宣化”名称的是金代,后来行政建制和名称又有过多次变化,再次使用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直隶巡抚郭世隆为改革地方税政,上疏朝廷,废除宣府镇卫、所,设置宣化府,统领三州八县,为表“宣扬朝廷德政,感化黎民百姓”之意,奏请定名“宣化”,遂沿用至今。据明代编撰的《宣府镇制·制置考》中称,宣化城是唐代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加强边防为名,招兵买马准备叛乱所建的,当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京西第一府旅游区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由宣化区、宣化县的景区组成。其中心景区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的宣化古城。整个旅游区总面积2371.7平方公里。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宣化区南、北大街的中心。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外观三层,内实两层,楼通高25米。楼上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铸铜钟一口,重万斤,古时司报昏晓,钟声可传40华里。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1954年和1982年两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
4、南清真寺
宣化区内共建有4个清真寺,南、北、中和东土关寺,其中最早的清真寺叫南清真寺,位于庙底街,始建于1400年。整个寺院造型淡雅、坚固大方、风格古朴、结构严谨,是全国著名百座清真寺之一。南清真寺位于古城宣化回民聚集的庙底街,是燕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列在全国100座著名清真寺之中,又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北方三大清真寺,具有很高的影响和知名度。南清真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是由当地回族穆斯林民众创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因“寺传延既久,教人繁滋,欲为广建,与衙署相倚,不能伎展。”教人倡议,出资,移建南清真寺于庙底街。移建的南清真寺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装饰精美。殿堂建筑15座,占地4400多平方米。坐西向东的寺院建筑布局,从高大的门厅进入寺内,跨越石拱桥,穿过宣礼楼,上甬道,蹬月台,步入礼拜堂大殿,直至望月楼,贯穿寺院。南北两侧对列着讲堂、回廊、配殿等。供穆斯林民众做礼拜前淋浴的浴室在大殿南侧,是伊斯兰寺院的重要设施。另外,还建有牌楼、影壁、八字墙等。整座寺院,布局合理,院落宽敞,内外有别,坐落别致。礼拜堂大殿是穆斯林民众做礼拜的场所,屋宇高大,殿堂宽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镇朔楼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为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明正统初期,宣化。张家口、大同一线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年久失修的士城墙已经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边城军民苦不堪言。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l日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宣府新城之记》碑文中写道:“即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崇七间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级。卜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此碑现仍竖立在镇朔楼之侧。镇朔楼上现存两块木制大匾。一块是悬挂在楼卜南侧的“镇朔唾-大匾,长6米,高2米,是1987年按照原样复制的;一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45年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亲笔手书的‘坤京屏翰”大匾,高2.4米,长6.6米,悬挂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宣化护福寺
护福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塔村乡王家窑西南1.5公里的连家寨山,占地约0.5平方公里,据传该寺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顺山势沿林荫古道曲径蜿蜒而上,行至山腰处,半崖底有一水帘洞,一股清水从洞口石狮子嘴中喷出现经鉴定为“锶”型矿泉水,可直接饮用,洞口上的二坡山,建有水母宫大殿,门匾上书“淋陶洞”三个大字,殿内供奉水母奶奶神像,故俗称奶奶庙,两位龙王陪伴左右水母宫上建有西画廊,三间是观音大寺,内塑送子观音神像,在水母宫北侧沿来道穿过正面的走廊攀阶而上到寺院,进入山门内,园中南北各建一小巧楼阁,南边为鼓楼,北边为钟楼,上挂有500公斤鉄钟一口。院内共有大殿禅房十九间,北正房三间为佛堂,内塑大肚米勒佛铜像和释迦牟尼佛像。西殿十一间,中央大殿三间称泰山大殿供奉碧霞元君(泰山圣母),大殿两侧配房八间,是住寺僧人食宿的地方,南方五间为伙房,专供赶会,拜佛求神的游人食宿,院的东面建一青瓦花墙,院内古榆参天大殿雕梁画栋,绿椽红檩,猫头青瓦,金碧辉煌,院外纵山峻岭,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整个建筑内外辉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来到此地如入仙人圣境,给人悠悠欲仙之感。相传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提前半个月由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下八里墓群
下八里墓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郊,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的河子乡下八里村东北,是一处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辽天庆六年)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墓群(西区为韩姓墓地),该墓群最早发现于1972年,1973年起先后四次发掘了12座辽金时期的古墓葬,跨越时间长达100年。墓室建在地下4~5米处,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有双室墓、单室墓,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大部分为砖雕仿木结构。张世卿墓为前、后方形,有墓室,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五部分组成,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做工精美,是研究辽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实物资料。墓群共出土文物800多件,有铜器、铁器、瓷器、陶器、木器、漆器、石器、装饰品以及食品等。瓷器中的辽三彩、黄釉瓷器和白瓷是辽瓷中的精品。出土木器35件,有男女俑、武俑、十二生肖俑及家具类的桌、椅、箱、盆架、镜架和柏木棺箱,保存完好,制作精致,至今千年未朽,极为罕见。柏木棺箱内成有骨灰,箱外均墨书梵、汉两种-,这种特殊的葬式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张世卿墓中的石器为石狮,其他皆为墓志铭,记录了墓主人的生活及安葬确切年代。出土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时恩寺
时恩寺位寺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鼓楼北街40号,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寺院其它建筑已毁,现仅存大殿,建筑面积309.6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0.3米,单檐庑殿布戊顶,殿前有卷棚抱厦五间,为清代增进。康熙年的《宣化县志》祠祀志记载:时恩寺在今府署东。清代的府署即民国的县。据调查所知时恩寺原建筑布局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和禅房等。大殿为单檐九檩庑殿顶建筑,庑殿顶又叫四阿顶,多为我国早期建筑所采用,因此文物价值较高。时恩寺大殿面阔五间19.2米,进深三间12米,通高1O.3米。斗拱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瓦顶为绿琉璃瓦顶。大殿前出单檐六檩卷棚歇山式抱厦,与大殿以勾连搭的形式连结在一起,无斗拱,系清代后加,面阔五间13米,进深三间5米。大殿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1993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对时恩寺进行了测绘,在大殿明间脊檩上发现创建时的题记:“钦差镇守宣府等处,建寺大檀越信官太监乃胜张进总兵官颜彪黄碹”。“大明成化六年七月十二日午时建完,清泉、时恩二寺,开山比丘净澄”。这一重要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时恩寺确切的建造年代、建寺官员以及第一代和尚姓名等珍贵史料,并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宣化万柳公园
宣化区城区西城墙西侧,柳川河河岸东侧,曾是一片以柳树居多的林地,公园用地40公顷,总体规划为“一湖十景”,十景有:花港观鱼、海棠春坞、柳川夕照、枫峦叠嶂、曲池风荷、古道还悠等景观带。万柳公园的设计浓缩江南园林之经典,营造湖光山色之美景,以游览、观赏、憩息为主,并且在园内又重现了当年“柳川万柳”的胜景。柳川河位于宣化古城西门外,元末明初,每年开春立秋后,西北风肆虐,漫天的黄沙使得河滩成了一片沙海,百姓深受其害。清乾隆九年,为了阻挡风沙之害,百姓们在柳川河附近筑堤植树,仅植柳树就有数万株,因柳树成行十分壮观,形成“柳川万柳”的胜景。2006年宣化区政府投资8000万元开始建设万柳公园,公园按照“花港观鱼、柳川夕照、枫峦叠翠、古道还悠”等“一湖一街十景”设计,占地面积40.1公顷,水面面积2.1万平方米,围绕辽阔的万柳湖水面,配以洲屿、岗阜、长堤,形成以山水见长、带有水乡泽国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京西小江南”。这个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型的:没有高大的围墙,四周仅以一米高的不锈钢护栏和马路相隔。万柳公园,柳川河,大新门的古城墙景观连成一片,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彰显古城宣化新魅力!
全部宣化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