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窿山宇文部本非鲜卑,他们是世居阴山东部的匈奴南单于的远属,他们原有十二个部落,公元一世纪北匈奴兵败西迁后,留居漠北的匈奴人十余万落(户),东迁至辽东与鲜卑人杂处。宇文部即是此时东迁的匈奴部之一。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阿尔泰语系中的匈奴语。鲜卑人则是通古斯语族中的东胡语。故史书上说宇文鲜卑语言与鲜卑颇异,东迁过程中宇文部的上层人物统治了辽东一带的鲜卑人。并参加了檀石槐建立的部落大联盟,成为联盟中的东部大人。从此逐步鲜卑化,称之为宇文鲜卑。宇文鲜卑名称的来历:相传他们曾得到三个玉玺,玉玺上的文字是“帝帝玉玺”,他们以为这是上天授予的,在鲜卑语中,天为“宇”,君为“文”,因号“宇文国”,即“天君”之意。始称宇文鲜卑。宇文鲜卑一直活动在慕容部的北面,其驻地主要在霍林河流域,乌力吉木仁河以南,西拉木伦河二岸地区,1983年9月于通辽市开鲁县福兴地出土的“子母马金牌饰”,1984年4月出土于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嘎查的“双马金牌饰”、“神兽金牌饰”、“有链金马牌饰”。宇文鲜卑所属部中,以驻扎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一带的遥撵氏,驻扎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习部,下游的迭刺部较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