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 > 睢县旅游
睢县十大旅游景点
1、睢县北湖景区
北湖景区位于睢县县城北,东距商丘市60公里,西距河南省省会郑州160公里,南距永(永城)登(登封)高速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和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12公里。景区内均有较好的公路相通,民(民权)太(太康)公路从北湖景区中部纵穿,郑(郑州)永(永城)公路从北湖景区南部横贯全景区。北湖景区范围为:东起睢县振兴大街,西至环城西路,北接北环公路,南依睢州大道,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至5公里。北湖景区由睢县东湖、西湖、苏子湖、濯锦湖、恒山湖、甘菊湖、凤凰湖等共同组成,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北湖景区属于历史原因自然形成的河湖,北湖是宋、元时期黄河经常泛滥的洪水冲灌形成的内陆湖,是睢县城市防洪的主要水利工程,也是整个睢县县域水系建设的重要节点。据史料记载,宋、元以来,黄河水患连年,睢县深受其害,元史就有“河决睢州者十七”的记载。当时由于睢州城有护城墙,城内往往幸免其害。但是每次大水过后,城外淤积抬高,城内逐渐降低。明崇祯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3月,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会同罗汝才、袁时中等三支起义军百万人马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李自成打算在开封建都,便
2、睢杞战役烈士陵园
睢杞战役是豫东战役中继我军攻克开封,全歼守敌之后,对国民党多路兵团中,区寿年兵团予以围歼和对其它各援敌进行沉重打击的最后决战,是整个战役中消灭敌人最多、胜利最大、意义更广的一个阶段。本作战从1948年6月27日晚,利用邱清泉喜功狂妄,而区寿年兵团踌躇不前,形成两兵团之间40公里间隙,对区兵团突然发起猛攻始,至7月6日对西援之敌黄伯韬兵团沉重打击之后结束的,历时十天。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共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部全部、第七十五师部全部、第六旅全部、第十六旅全部、整编第二十一旅全部等共计五万余人,宣告睢杞战役的胜利结束。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103.58亩,坐东向西,正中是烈士英雄纪念碑,此纪念碑于1983年8月1日奠基,1984年10月1日修建完成。碑高19.48米,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在1983年7月题词“睢杞战役英灵永垂千古”。陵园内建有睢杞战役事迹陈列馆,馆内设有战斗地形沙盘和多功能放映设备。陈列馆分三个厅,分别介绍了睢杞战役的战斗始末,及睢县人民在战斗中踊跃支前的光辉事迹。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院内已建有:1.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
3、阎庄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后台乡阎庄村西北200米,是睢县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圣寿寺塔俗称阎塔,为宋代建筑物。虽经多次地震侵袭,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拨款维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长28.4米,为平面对称六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塔身外部每层檐下均用迭涩砖砌,第一层高3米,檐下有南开一半圆形拱圈门。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砖数百个,佛像造型各异。塔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砖砌,顶部饰有彩绘图案。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于医道,并热心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受到百姓的敬重。大约过了两年,忽然村里来了一队兵马,说是奉旨来请慧普和尚回开封一大寺院任住持。原来慧普和尚曾有恩于皇上,由于当地百姓极力挽留,再说他也不愿回到京城。最后,皇上无奈,就下诏在阎庄村扩建寺院,取名圣寿寺,又建起一高塔,叫圣寿寺塔。该塔高22米,平面呈六角形,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塔上所嵌佛像有260个,无一雷同。据84岁的当地村民韩祖孔介绍,塔下还有神秘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汤斌祠
汤斌祠是清初顺臣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祠堂,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内解放路西段,是睢县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汤家祠又名汤斌贤良祠,汤恭人旌烈祠,位于睢县城内建设西路,座北朝南,面积1200平方米,三节院,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脊排山,前额悬挂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块,门前树有二旗杆,西边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的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筒瓦盖顶,室内为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贤良祠和节烈祠大殿各三间,殿前树有汤文正公蛟龙碑,汤恭人节烈碑一通,祠前有雕工精良的节烈牌坊。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只保留门楼和大殿。汤斌祠是清初汉0汤斌为其母亲修建的祠堂,由于文革遭受破坏严重,院内现存六间大殿。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24米,面积1200平方米。从南到北依次为门楼、二门卷棚、大殿、五门照。门楼一间,正背排山,前额有“奉旨贤良祠”金字匾一面。门前树二旗杆,两旁有吹台,另有皇帝封赐下马碑,二门是三间过道。卷棚三间,四根明柱支撑,瓦盖顶,室内悬挂圣旨和丝布礼品。著名的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纯阳宝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引无数名人学士兴诗作赋。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有诗赞曰:“金缕歌终撒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诗。”王铎于崇祯六年曾在此作《甘露台》诗一首而为此山增色。袁家山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代的袁家山与后面的两个“袁尚书大石坊”及“袁尚书府第”恰在一条中轴线上,十分威严壮观。明天启二年,明皇帝派袁可立巡抚山东登莱一带,招募水师“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明代抗倭名将沈有容在此充任总兵官。时有日本侵入琉球群岛,袁可立奉旨出海平倭(见马洪申《睢州史话》、尚起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刘庄平民夜校旧址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刘庄村西。1928年3月睢县籍早期共产党员姜朗山在刘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解散。姜朗山转入地下活动。他拿出自家财产,把附近4座庙宇拆掉,创建了刘庄小学,共有40间房、占地30多亩。学校大门门楣上题写着“唤起民众”4个大字,门两旁写着“昔日蔓草荒芜凋蔽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一副对联。1929年9月,姜朗山在刘庄小学成立贫民夜校。姜朗山和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等担任教师。附近村庄的贫苦青壮年三四十人参加了学习。主要讲授《平民识字课本》等文化知识和时事常识。刘庄平民夜校坚持2年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不但能记帐看报,有的还会写书信。这些贫苦农民经过夜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20世纪50年代,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刘庄平民夜校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睢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周龙岗遗址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周龙岗遗址中发现烧制陶器的陶窑遗迹。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已进入我国古史中所说的夏代。殷商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在睢县发现多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的犁岗遗址。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厚,内涵丰富,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青铜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睢县东关清真寺
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县城东关,始建于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目前占地60余亩,房屋百余间,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1947年,睢杞战役时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使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寺内建筑呈明清建筑风格,有大殿、卷棚、望月楼、水房、讲堂、女寺、善堂、花园等建筑,多为青砖绿瓦,飞椽花壁,木雕装饰,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睢县东关清真寺位于位于县城东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中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豫东地区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古建筑。其建筑独具匠心,宏伟壮观,虽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是回族人民讲经、祈祷、斋戒与聚会的场所。1947年,睢杞战役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大将曾把指挥部设在这里,更为这座珍贵的民族古寺增添了革命色彩,使之成为一处近现代革命遗址。东关清真寺占地30余亩,分别建有大殿、卷栅、望月杰出、南、北宣讲堂、廊房、武学堂、碑楼、门楼、善堂、花园、男女浴室等。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建筑结构采用三屋脊背,蓝砖绿瓦,飞檐花壁,木雕装饰,整个建筑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在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承匡故城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历史甚古。《左传》有“(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匡”的记载。《战国策》记有“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当西周时,承匡本为宋国西部边境要地。到战国时此地入于魏国。秦灭魏后,于此地设承匡县,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现城垣仍残存,逶迤数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台,高约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测,民间传为古时报警用的“狼烟洞”,可直通杞县圉镇。台上建关帝庙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据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溯厥创始,惜无所稽,惟悬钟上记有‘重修于万历八年’,想亦历世久远矣。”庙前原有古柏五株,民间谐称为“五百(柏)零一所庙”。庙宇及古柏毁于20世纪50年代。当地村民80年代于土台上重建了关帝庙。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睢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