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红色旅游景点
21、郧西县王家坪烈士陵园
王家坪位于郧西县城以北三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就在王家坪中心小学后面五十米处,长眠着陈(赓)谢(富治)兵团4纵12旅为解放陕西山阳县、湖北郧西县、郧县的战斗中,从各个战场送到王家坪后方医院治疗,困当时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药物奇缺,无法抢救而光荣牺牲的黄君才、付金贵和年仅17岁的小杨等24上位烈士。自1985年,这24位烈士的墓地被郧西县人民政府定为“郧西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24位烈士墓地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墓地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同年由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王家坪村委会通过多方筹措资金10万余元,用石头和混凝土重修了24座坟茔,增建了纪念碑和烈士亭,时任县委书记王华滔为墓碑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而且在王家坪小学内部始创了一个简陋的陈列室。1997年王家坪小学被郧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郧西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了进一步升华革命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2、徐海东故居及亲属烈士陵园
徐海东故居位于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徐家窑,房子为砖木结构,三间两进,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海东(1900—1970),原名徐原清,湖北黄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28、25军军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故居为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徐海东故居是其早年生活、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徐海东大将亲属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严河村。徐海东将军亲属烈士陵园建于1970年,徐海东大将的30多名亲属为革命牺牲,遗骨就安葬在这里,由徐向前亲手题写“光荣流血”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内。纪念馆位于新城镇严河村,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陈展面积160平方米。馆内有徐海东亲属烈士墓、纪念碑及徐海东大将骑马花岗石雕像。展馆共分两个展室23个部分,第一展室为:大别山的窑工、投身大革命、参加红军
23、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汀泗桥(集镇)。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从广州誓师北伐。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8月25日,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铺车站,切断了驻湘吴军沿粤汉铁路北撤之路。吴佩孚急忙纠集2。6万余顽敌重点驻守汀泗桥。此时,正逢秋汛,汀泗桥三面环水,东南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中路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命令第4军主攻汀泗桥,第7军第一路直插蒲圻会攻汀泗桥,第8军一路沿长江南岸夺取嘉鱼侧击汀泗桥。8月26日凌晨4时,第4军从汀泗河南岸向驻守在北岸的塔垴山、石鼓山吴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中午12时,进攻受阻。午后,吴军1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出击。叶挺独立团奉命反击,经数小时激战,打退吴军反扑。27日凌晨2时,叶挺独立团以当地农协会员为向
24、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老河口市博物馆)
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严峻、最残酷、最关键的时期,爱国将领李宗仁从抗击日寇整体军事形势分析,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老河口,自1939年秋至1945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节老河口坚持抗战达六年之久。“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区北京路东侧。原建筑一井三院,前、中院为典型砖木结构北方民居,后院为砖木结构仿欧式建筑,现建筑面积为82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为2530平方米。维修复原有“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李将军书房、卧室”、“侍从室”、“接待室”、“调查室”、“机要室”、“作战室”等。“旧址”基本陈列《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展,着重介绍了身为桂系将领的李宗仁先生,在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在民族危亡时刻,坚持“焦土抗战”,率五战区爱国官兵会战徐州,在正面战场首战告捷,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移师河口后,破袭平汉铁路,钳制武汉、
25、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八峰山脚下,满山盛开的杜鹃花中,这是一片英雄的热土,这里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湘鄂边苏区牺牲的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重要军事干部贺英等英雄儿女的忠骨。1962年,为纪念在湘鄂边苏区战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了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满山红烈士陵园。陵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碑、陵墓和博物馆,纪念碑在山腰台地上,高15.4米,宽2米,碑身系青石和钢筋混凝土空心建筑,正面镌刻“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为:“湘鄂边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0领导下,由贺龙同志开创的。”陵墓位于山顶,1962年将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人的忠骨移此而建。革命博物馆在山麓,陈列有革命文物。从山麓至烈士墓,筑有石质台阶,左右遍布苍松翠柏,整个陵园庄严明丽。1928年3月,贺龙、关向应、段德昌等人在洪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1929年初,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主
26、沙洋烈士陵园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处位于原电信公司台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数十位1949年夏南下时因病去世的第四野战军战士长眠于此。1957年清明节前,沙洋镇人民0将两处烈士遗骸清理后合葬于后处,并修建院墙,树立墓碑,院门两侧刻写着沙洋镇镇长吕时松书写的“万古千秋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之墓”六个大字,并附诗二首。1962年陵墓迁至城西燕家山(现沙洋电信局处),由沙洋镇人民0管理,1988年沙洋区人民0成立后交区民政局管理。1989年11月11日,经荆门市人民0批准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0沙洋县委、县0投资227万元将烈士陵园搬迁到环境优雅的沙洋镇高坪村孔家湾重建,新陵园占地50亩,陵园由烈士纪念碑、陵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7、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
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位于鄂东门户——素有“小汉口”之称的团风县城,座落在举水大桥东侧,为纪念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团风至武穴长江段上发起的渡江战役而兴建。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及渡江广场等构成团风渡江公园主要景点,是团风红色旅游新名片。其中渡江战役纪念碑为全红钢结构,形似鼓动船帆,象征红色团风将建成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底座“江”字造型,代表浩瀚长江,桅杆“1”代表百万雄师过大江,帆型“3”代表四野30万大军,桅杆与帆造型“β”象征团风38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开拓奋进!纪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拾级而上共16节台阶象征团风各项事业一路顺风、蒸蒸日上!基座两侧为渡江战役大型浮雕,前后分别为原-副主席-上将题词和纪念碑碑文。渡江战役纪念广场面积近万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优质大理石铺砌,周边松柏常青,广场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8、柳关烈士陵园
福田寺镇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碑旧址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重创国民党军,但我军也有伤亡。入夏后,又与蒋介石调集的数倍于我的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转到柳关一、二、三医院治疗,由于缺医少药,许多官兵牺牲于医院,由医院人员掩埋。9月3日,柳关失守,此后不到一个星期,红军被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9、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汤池,因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初期,陶铸及一批0人在此举办汤池训练班,由此点燃鄂中抗战烽火,更使汤池成为一座拥有重要革命斗争历史和地位的圣地。1984年,-主席题写了“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的题词。1988年,时值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之际,经中央领导明确指示,在汤池训练班旧址上正式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10月28日,纪念汤池训练班创办五十周年大会在汤池召开,同时举行纪念馆竣工落成典礼,由曾担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的任质斌题写馆名——“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于汤池风景旅游景区内。走进一座“工”字形的庭院,在院门前驻足,只见婆娑树影环绕花墙,将它掩映得极为幽静雅致。跨过门槛,绕过屏风,院中高耸一株冠如华盖的桂树。每年中秋前后,金桂飘香时节,这株桂树便绽放星星点点鹅黄的花朵,花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0、襄阳烈士陵园
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60号。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是1950年为缅怀在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修建的。园内有烈士纪念碑一座,碑后建有革命烈士墓,墓中安葬的是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103位无名烈士以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们的遗骨。半山腰安葬有社会主义时期因公牺牲的先烈。园内还建有烈士亭等10多处建筑物。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烈士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烈士陵园广场东南侧。该馆建于2001年,设有襄樊战役史迹陈列厅。1948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决定以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桐柏军区28旅、陕南军区12旅等主力部队发起襄樊战役,消灭盘踞在江汉之间重要战略要地——襄阳、樊城的国民党军。襄樊战役从1948年7月2日开始至16日结束,共俘获国民党驻襄阳地区第15“绥靖”区司令官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31、三烈士亭
三烈士亭在武昌解放路南端,原清湖广总督署大门前(今武昌造船厂东门内)。1911年10月8日,武昌起义的机密泄露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3人在执行任务时先后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被杀于此。1931年在烈士就义处修建纪念亭。1956年进行维修。武昌造船厂扩建时将亭划进厂区,1981年迁建于距原址20米处,保持原亭形式。亭为木结构,八角切尖顶,亭额匾为“三烈士亭”。亭内立“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石碑,碑阴镌刻三烈士生平事迹。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解放路南端武昌造船厂东门内(原清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前)。系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纪念设施。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即武昌起义前一天,因设在汉口、武昌的起义机关相继败露,党人彭、刘、杨三人被捕。在当晚的刑讯中,三人痛斥时政,慷慨不屈,次日凌晨,被杀害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武昌有条彭刘杨路,路口与首义广场交接处有座彭刘杨三烈士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2、莲沱九四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
莲沱九四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莲沱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宜昌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革命武装斗争,打击土豪劣绅和封建地主,掀起土地革命风暴。1928年初,县委书记郑炽昌带领共产党员杨生民、胡俊文等人到北乡莲沱一带开展建党活动,相继在黄金口、路溪坪、栗子冲、黄家冲、沙道观、古城等地发展杨继平、赵德昌、万成安、屈林道、郑兴昌等人入党。8月,县委在栗子冲万成安家里,组建了中共北乡区委员会(又称莲沱区委),杨继平任区委书记。1929年10月6日,中共莲沱区委在鄂西特委和宜昌县委的领导下,于乐天溪、路溪坪、沙坪、古城、黄家冲等地,举行了威震峡江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九四暴-动。暴-动队伍第一路由杨继平带领70多名赤卫队员,奔袭乐天溪的地主武装,杀死土豪朱其治。第二路由朴光全带领100多名赤卫队员横扫路溪坪一带土豪劣绅望茂胜、杨国叙、詹栾廷、刘兰廷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3、花子岭烈士墓
花子岭烈士墓位于原盐池西南方,约4公里,现上泉村境内,四面环山,西面峻峭陡壁,枝叶茂密,其前方岗岭相传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间。我中原北山新四军游击支队长叶云,根据原江汉区党委关于扩大解放区在北山根据地外围创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脚点”的指示,率领部分武装人员到栗溪、永盛等一带开辟西北基地,以便更广泛地发动群众支援军队,为过往部队筹集给养,配合鄂西北主力行动。叶云率领的游击队在荆北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群众,集结力量,开展-工作,争取知名人士,歼灭了国民党栗溪、永盛两个乡公所的部分武装,镇压了地方恶霸,在栗溪建立了小块根据地,在永盛建立了盐永中心乡,开辟了西山基地,与北山呼应,使北山的坚持斗争有了回旋余地,营造了中原突围后的大好形势。西山基地开发,激怒了凶残的敌人,他们集结重兵,对我西山基地进行拉网式的清剿,叶云率领的游击队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多次重创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4、周恩来珞珈山旧居
周恩来珞珈山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1区27号。1937年末,进行了5个月的艰苦作战,抗日战争的战局持续恶化。南京沦陷后,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中心。1938年的春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由汉口迁到位于武昌的武汉大学校区居住。在武汉大学期间,周恩来曾三次向武汉大学爱国师生发表演说,宣传抗日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号召广大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挽救民族危亡。在这栋小楼里,周恩来、邓颖超经常同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和新闻界知名人士、爱国抗日将领促膝谈心,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共商抗日救亡大计。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等著名国际友人,多次造访珞珈山,受到周恩来、邓颖超的热情接待,这里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美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依靠正规军抗战,在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全面抗战的宣传、组织工作等方面都很薄弱,周恩来主持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5、荆门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荆门市龙泉中学内,龙泉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书院有堂三间、厦四间,莲沁有泉数孔自地涌出,故题名龙泉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配以小桥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颇富园林之胜。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翘,金碧辉煌,更具规模。再后改为龙泉中学。现存文明楼等建筑与南侧文明湖等景观,明丽古粹,映衬如画。龙泉书院内的白鹤亭(原名听泉亭)、洗心亭、育德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乐群斋、方塘书屋等。从龙泉书院仰望象山腰,有仰止亭、观德亭,龙泉的后坡建有泉神、西山两祠,远望与象山对峙的雨山,有甘雨亭,比雨山更高的白龙山,山上有白龙观,霖苍阁和寒亭,这些并称为龙泉十亭。龙泉象山东麓四道清泉汩汩奔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6、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
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麻羊垴。1942年5月初,为了支援华中、华南抗日战场,牵制日军,新四军五师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命令十四旅渡过长江,挺进鄂南,创建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8月,在鄂城谈家桥(现属大冶市)成立江南兵团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指挥部党委于8月底成立中共鄂南工委,领导鄂(城)大(冶)、大(冶)鄂(城)、樊湖、阳(新)大(冶)等沿江地区工委,鄂南工委以鄂(城)大(冶)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展开工作,机关设在鄂大工委和鄂大政务委员会所在地鄂大根据地中心区麻羊垴。1943年4月,中共鄂南工委与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同时成立鄂南指挥部,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和鄂南指挥部机关驻地设在麻羊垴。1945年4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并入鄂南地委后撤销,鄂南指挥部并入鄂南军分区后撤销。1944年3月,顽军国民党鄂南挺进军的马钦武部、廖义华部趁新四军主力部队撤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7、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1958年,纪念馆在旧址内筹建,1963年正式开放。讲习所复原开放的展室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学员寝室、讲习所辅助陈列等。为培育农民革命火种,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开办湘赣三省农-动讲习所,得到三省国民党省党部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支持。1927年3月7日,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正式上课,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0多人。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担任常务委员。毛泽东实际主持工作,参与制定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亲自选聘教负,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许多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李达等在讲习所任教。1927年6月18日,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举行毕业典礼。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8、二七烈士纪念碑
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即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四面,镶嵌着白色大理石的浮雕艺术装饰,前面为象征工农团结、高举革命火炬的图案,左右两侧嵌有浮雕画图,生动地再现了武汉各工团声援-和铁路工人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反动-英勇搏斗的壮烈场面。座后刻有碑文,记述“二七”大-斗争中的英雄事迹,碑后纪念馆内还陈列有“二七”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瑰伟壮观。1923年2月2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从郑州迁至汉口江岸,2月4日三万多铁路工人大-,1200多公里长的京汉铁路陷入瘫痪。2月6日,军阀向工人举起了屠刀。当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和数十名工人被捕,捆绑在江岸车站电线杆上,林祥谦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9、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
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南化塘镇,距县城东北70公里。1986年修建。主体建筑有纪念碑1座:纪念亭2个,纪念碑高11米,宽2.2米,纪念亭面积为32平方米。1987年扩建陵园,改建纪念碑,扩建后的陵园占地6亩,改建后的纪念碑高15米,宽2.75米;新建碑文斋,长8米,宽6米,高5.7米,面积为48平方米。碑文斋内竖纪念碑1块,宽2.5米,高1.3米,用万山红大理石精刻而成。1987年6月,国家主席-亲笔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元帅亲笔书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1988年2月,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竣工,成为人民群众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南化塘,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著名的鄂豫陕革0据地和游击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0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襄河地委、襄北地委旧址
拖市镇夏家场一带,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主力回旋作战和天京潜特区、天潜县委活动集踞的中心地带之一,这里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有较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在县区乡地方党政军组织积极配合下,开辟天西、扎住脚跟,先后建立了天门县行政委员会和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使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各项建设蓬勃开展起来。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鄂中、天汉的扩大,新四军五师为了开辟襄南、进军洞庭湖,实现战略包围武汉的任务,1942年10月决定撤销天汉地委,成立襄河地委。襄河地委成立后,由京山县的罗桥迁入佛子山的坟禁至观音湖一带,并在石家河以西组织第三军分区和第十三旅的主力团队进行了曾家湾战斗,沉重歼灭击溃其顽伪势力,使天京潜抗日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五师主力和地委行署的活动中心。1943年夏,襄河地委、行署和军分区机关迁驻夏家场附近的白土地和百家台等地。同年冬,襄南潜江、江陵、洪湖等地开辟后,这些党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