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241、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路沟路3号。1947年1月12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随后,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同年8月28日,区党委总结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作出《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1947年11月到1948年1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英林镇埔顶寮村洪祖正故居召开干部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黄国璋在会上传达省委“八二八”指示精神,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分别总结泉州中心县委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隐蔽根据地”、“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和经验。会上对工作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和具体分工,同时决定把中共沿海区委划归闽中地委直接领导,并改称为中共运伙区委,由闽中地委委员祝增华负责。洪祖正故居是一座砖石结构、五间张二护厝的闽南民居建筑。面宽18.11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2、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
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45号。1934年5月,三民乡在红9军团帮助下,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林英火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的乡苏维埃政府就设于此。1934年7月17日,执行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的红9军团一部2000多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率领下,经大田桃源、永安青水、大田建设、奇韬进入尤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渡闽江,红9军团完成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渡过闽江的任务后,于8月10日起陆续往大田县的东佳、文经、桃舟、三保和永安青水等地返回。红军曾居住在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民林景地民居中,村民林景地热情接待红军,并悉心照顾负伤战士。红军居住期间,在民房内留有18幅用毛笔书写的红军标语,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见。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原系建设镇建设村林景地民房,建于1926年,坐东朝西,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悬山式木结构,一厅两房。因年久失修,再加上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3、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及山顶。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惨烈的此役让驻扎马尾港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七百多位将士壮烈牺牲。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处紧紧连在一起的与中法马江海战关联的文物景点。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两进,内祀中法马江海战殉国736位将士英灵。1920年重修添建戏台、0、花厅、回廊等,并在西侧另建一座两层木结构追思阁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侧,为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安葬处。马江海战一结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遗体,就近掩埋于此。因时间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冢”石碑。1920年合九冢及马尾船厂船坞旁的一批烈士遗骸并为一坟。墓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上覆以水泥土盖面,长49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4、清流朱德旧居豫章公庙
朱德旧居豫章公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红4军第1、第3、第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当夜宿营于里田村。朱德就住在豫章公庙内。这天晚上,朱德还在庙里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制定奇袭妄图凭险阻止红军前进的锅蒙山守敌方案。翌日凌晨,趁天色未明之际,朱德指挥红军将士按既定方案向锅蒙山守敌马鸿兴部发起猛攻,经数小时激战,红军取得战斗胜利,共歼敌600余人,并缴获大量-支弹药。战后,红军马不停蹄地向宁化挺进,并一鼓作气攻占了宁化县城。朱德旧居豫章公庙始建于宋仁宗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后改称为豫章公庙。历史上曾屡经兴废,几毁几建。又因地处山凹,故俗称凹头庙。现保存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5、大埔城战斗旧址
大埔城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高峰村寨里自然村。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武装进攻慈孝游击区。由于慈孝游击队只有30多人-,武器弹药少,势单力薄,遂派人赶往惠安联络,请求惠安县游击大队支援。当天,惠安游击队在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鹰的率领下向慈孝行进,与慈孝游击队汇合,在义路前梧村稍事休整后,登上大埔城对面的半岭山,准备攻打国民党-武装驻地大埔城。当晚9时多,游击队埋伏在大埔城外密林里待命,11时行动开始,一时间,处于崇山峻岭中静谧的大埔城内外,阵阵-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震天动地。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打下,国民党-武装匆忙应战,敌军见游击队攻势锐不可挡,只好边打边退,从西门撤出大埔城南逃而去。此役,游击队击毙敌军数名,缴获-10多支、-2支、手-2支,游击队员负伤4名。大埔城战斗的胜利大大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斗志。大埔城战斗旧址为石墙围砌的圆形土城,面积2600平方米。1980年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6、大田红军桥遗址
红军桥遗址位于泰宁县大田乡谙下行政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田乡是泰宁县轰轰烈烈开展土地革命红色区域之一。1933年2月至7月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因红一方面军主力奉命西移强攻南丰,转移到大田区坚持斗争。泰宁再次解放后,各区乡又开始了第二次分田运动,清算地主豪绅的罪行,把被地主豪绅--倒算回去的土地夺回来。大田乡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更为高涨,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地方-势力自然非常痛恨,他们伺机反扑。1933年11月29日,大田区石塘、赤坑等村的游击队员30多人配合红军到金龙山打土豪,经谙下村返回大田。在过桥时,遭到鱼川保卫团的突然袭击,10余名游击队员和3名红军战士牺牲。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人民政府把谙下桥改称为“红军桥”。红军桥原名谙下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木桥。历经多次山洪冲击,屡毁屡建。20世纪90年代末被洪水冲毁后,改建为石拱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7、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谢氏祠堂。1931年1月,闽西红12军101团进入清流西南的长校、里田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期间,红军一部进驻下谢,宣传、发动群众,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因之成立。此后,福建军区独立第7师等部亦曾在此有过一个时期的驻防。下谢是清流分田分地运动的模范乡,1975年该村还曾发现《下谢村贫农团分配土地榜》等文物。下谢谢氏祠堂留存的红军标语即为当时驻军所书,标语主要在外墙右侧和后侧、正面共5幅,正面为识字歌:“放开喉咙唱山歌,唱熟歌儿能识字,认识文字真正好,能读会写也会算,唱歌要唱识字歌,□□□(以下还有3句无法辨别)。”右侧2幅内容是“深入土地革命!”“庆祝分田胜利!”及“男女平等,自由结婚”落款为“红军420独立团(宣)”;后墙一幅为“红军七师独立团”所书写,内容是“消灭豪绅地主武装!”谢氏祠堂为两进式的土木结构单层瓦房,中为天井,两边各有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8、中共莆田咸益女中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咸益女中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金桥巷78号。1926年下半年,中共莆田支部书记陈国柱布置莆田籍党员利用星期日下乡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并物色发展对象,建立农村党支部。1926年10月,在农村建立了澳柄、夹漈、山门、丰尾等4个党支部。同年秋,陈天章、吴梦泽又到莆田咸益女中开展活动,吸收了郭晓云、吴凤莺、陈玉垂等人入党,成立中共咸益女中支部,郭晓云任书记,在校内进行革命宣传,扩大党组织的影响。莆田咸益女子中学成立于1895年,其前身为1892年成立的内女学,1952年改称莆田女子中学(高中部),1956年又改称莆田第九中学,实行男女兼收。原址在文峰宫对面,后因旧城改造搬迁至金桥巷78号(现荔城区私立实验小学)。2002年荔城区成立后,将原城郊中学、荔阳中学、畅林中学,合并复办莆田九中,新址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延寿路。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9、百丈岭战斗旧址
百丈岭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霞洋村与福清市东张镇岭下村交界处。1949年7月28日,国民党军组织“清剿”大洋,妄图歼灭闽中支队司令部。闽中支队司令部领导得到情报后,与解放军先遣队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反“清剿”作战方案,确定以游击队1个中队配合解放军1个排守在百丈岭,阻击从东部进犯之敌;游击队2个分队配合解放军1个班,坚守大洋北部屏障南岭,使敌军无法逾越,以保障背部安全;游击队1个分队和解放军1个班在十八踏脚阻击从西部仙游来犯之敌;游击队1个中队和解放军1个排预伏在悬钟岭,迎战从正面进攻的莆田敌军。闽中工委机关工作队配合大洋区委负责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和后勤保障工作。7月29日,反“清剿”战斗打响。解放军先遣队和游击队在百丈岭击退来自福清的1000多名交警和自卫队的多次进攻;在南岭和十八踏脚两处高地,阻截了来自永泰和仙游的各两个中队的敌人,保障支队司令部两侧和背部的安全。百丈岭战斗旧址为福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0、嵩溪区苏维埃政府遗址
嵩溪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溪村老街上红卫路站背巷71号。原为嵩溪余氏祖厝,堂名都慰第。1932年,在红军和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的帮助、支持下,清流革命斗争形势迅猛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如火如荼。同年6月,嵩溪成立区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设于余氏祖厝都慰第,王子生(1932.6—1933.1)、邹太花(1933.8—1934.11烈士)先后出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下辖嵩溪、余坊、阳坊、青溪、青口、伍家坊、陈段、邱坊、林畲、麦园洞、曾坊、下石背、石下、孙坊等乡苏维埃政府,是清流苏维埃政权建设鼎盛时期的五个区苏维埃政权之一,也是当时辖域面积最广的区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24日,因国民党52师猖狂进攻,嵩溪区苏维埃组织力量全力抵抗后全体撤往清流城区,区苏维埃政权遂告消失。嵩溪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原有三进四厅,左右厢房,面积400多平方米。因多次遭受水灾,加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1、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
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原为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乾隆重修,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堂、边厢、回廊和后轩组成,正堂面阔七间,进深七柱,明间抬梁、次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祠堂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余氏祠堂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赤卫队。2018年,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堂前向外延伸21米,堂后向外延伸6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2、石下红军烈士墓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湖村镇人民政府将多处掩埋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烈士遗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该址,于1999年4月建成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为后人凭吊革命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石下红军烈士墓为水泥底瓷砖面,坐北朝南,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墓前通道、前大坪、中墓台、两侧高台阶、墓体、墓碑、石栏杆等组成,平台四周有栏杆围筑,左右两边各有19级台阶。基座正面花岗岩刻横书中国工农红军在宁化活动简介,墓碑中间阴刻竖书“中国工农红军之墓”字样。整体建筑保存较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3、武镇岭阻击战遗址
武镇岭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器村村红星自然村后山一带,在雪山岽之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武镇岭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广昌战役后,红7军团第19师和公略步兵学校学生等部奉命回援建宁防守武镇岭,在禾达坳、寨下际坑、段寨坳、象山一带构筑工事,凭险据守。5月10日雪山岽战斗后,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第10师固守茅店袁庄一线,与雪山岽红军对峙;国民党军第88师、第89师和第4师30旅准备进攻武镇岭。5月13日6时,国民党军由茅店、袁庄向武镇岭推进,7时抵达前沿阵地,用-炮向红军阵地轰击,红军被迫向后撤至后山高地。国民党军继续向红军坚守的高地进攻,并用山炮、飞机轮番轰炸。中午,红军撤离阵地,武镇岭右翼高地全部被敌占领。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第527团从中部地区进攻。红军与国民党军经过五六次反复搏斗,退向山谷,武镇岭高地全部被敌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4、东山战斗烈士陵园
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位于东山县西埔镇石坛村后的石坛埔,距县城西埔2里多,建于1953年,是省政府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保卫战是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战役。1953年7月16日,--民党当局为了策应美国的侵朝战争,为实现“--大陆”的美梦,拼凑四个主力团,两个海上突击队和两个伞兵中队,约13000人,在军舰、飞机和水陆两栖坦克的配合下,悍然窜犯东山岛。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东山岛军民英勇奋战,最后在我援军的强大攻势下,共歼灭国民党军3000多人,敌军仓皇从海上逃走。历时36小时的东山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斗结束后,为了纪念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就在我军民曾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过的石坛埔,兴建了方圆一公里的“东山战斗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建筑雄伟壮观。从北大门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高大而庄严的“东山战斗纪念碑”,高13.8米,正面镌刻“东山战斗纪念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5、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枧头新街。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6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打阵地战、堡垒战,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敌人步步逼向建宁。1934年1月至5月,红军在建宁的北线和东线相继开展了邱家隘、将军殿、驻马寨、雪山岽、武镇岭五大阻击战,以保卫中央苏区、保卫赤色建宁。期间,聂荣臻、林彪奉命率红1军团两次进入建宁参加建宁保卫战,并直接指挥了驻马寨阻击战,军团司令部设于溪口镇枧头村。建宁保卫战失败后,红1军团逐渐西撤。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枧头下新屋)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坐东朝西。正厅面阔5间,进深7柱,由门厅、一进天井、正厅、二进天井、上厅组成,通面阔20米,通进深45米,占地面积900平方米。近年无人居住,门厅、后厅两侧厢房均已坍塌。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6、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位于泰宁县大源行政村下大源自然村。戴氏官厅是戴氏村民建造的在古驿道上专门接待过往宾客的一所民居。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设在戴氏官厅,主席严广兹,财政委员林维录,粮食委员戴崇杰,同时还建立了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游击队长严良寿。在红军工作团的帮助下,大源乡革命委员会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契约、筹款筹粮等活动。1933年10月,大源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当年大源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数十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队伍。1934年3月,红5军团在此成立了13师师部,师长陈伯钧。红13师38团驻扎在大源村,战地指挥部设在戴氏官厅。红13师38团是新桥反击战的先头部队,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戴氏官厅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三进式砖木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7、厦门烈士陵园
厦门烈士陵园座落于厦门市中心风景秀丽的植物园山脚下,始建于1954年,总占地面积约二万零三百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墓,烈士纪念碑碑高24米,由陈毅元帅题词“先烈雄风永镇海疆”,烈士陵墓内安葬1054位烈士遗骸,其中有解放厦门战役牺牲的七百多位解放军指战员、九名支前船工,还有解放厦门前夕被敌人杀害的刘惜芬烈士等地下党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此后先后建立安业民烈士墓、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叶飞将军纪念园、厦门革命烈士事迹浮雕长廊《光辉永驻》、纪念解放厦门战役胜利大型群雕《永志铭心》。每逢清明节和重大纪念日,我市各界干部群众、青少年、部队官兵等在烈士陵园举办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厦门烈士陵园已成为我市未成年人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砥砺品质、修身明志的重要场所,成为集瞻仰、纪念、宣传、教育、游览、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8、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湖井自然村。1926年6月,陈天章、吴梦泽受党组织派遣,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农村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在澳柄村发展了陈蒲川、陈游、陈燕、王祥、陈顺德等参加中共组织,同年10月,在澳柄村兴隆法坛成立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是莆田早期四个农村党支部之一,由陈蒲川任书记,陈游任组织委员,陈燕任宣传委员。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成立农会组织。各村广大农民在党支部和乡农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为后来建立澳柄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为兴隆法坛,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奉祀张公圣君,坐北朝南,单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8平方米,内有书写革命标语的石柱。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被列入澳柄宫革命旧址的一部分,于1981年10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9、蒙难纪念碑
1940年7月16日凌晨,日本侵略者在军舰的猛烈炮轰和日机的盘旋掩护之下,二百左右敌兵从海上分三路进犯永宁。登陆后,日本侵略者到处狂轰滥炸,一路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共践踏了永宁、梅林、港边等十三村庄,杀害军民一百多人,伤及人员二十多名,烧毁大小船只近三百艘、各类房屋店面近百座,被烧、被抢货物不计其数。1941年1月16日,永宁各界人士在永宁召开永宁镇各界追悼“七·一六”殉难军民大会,在永宁西门外“孝女姑”庙前(现位于永宁西门外石永路旁)泐石建立一座四棱台形、高一点九公尺的纪念碑。纪念碑为花岗岩砌筑,分碑座和卑身两部分,碑座呈方形,四面分别镌刻:正面蔡秉禄题字——誓灭仇雠,背面庄澄波题字——雪耻0-,左侧吕尘心题字——新仇旧恨,右侧李振贯题字——血泪洒鳌城。卑身为方形锥状,四面镌刻隶书《本镇七一六惨遭倭祸纪略》之文。全文共372字,记述1940年7月16日日本侵略者入侵永宁,践踏13个村庄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60、开福寺联络站旧址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顶隔自然村。开福寺处于莆田、仙游、永泰交界处,来往方便,有利于闽中游击队开展活动,1931年至解放前夕,成为闽中红军游击队秘密--场所和重要联络站。1931年,陈建新等同志向当时寺内住持琼章师父宣传党的政策,使其支持地下党组织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农民组建农会,开展抗捐、抗税、抗租等斗争。解放前夕,黄国璋、易德及该村的胡文灼、林练、胡茂堂等人在寺内为游击队准备散发的传单、张贴的革命标语。开福寺始建于唐初,原名九座寺,占地10多亩,僧徒近千人,到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再次修建,至元代毁灭于兵火,成为废墟,直到明成祖乙末年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现存有石牌、马槽、古钟、牌匾等文物。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于1997年12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