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
1、括苍支队岭头会师遗址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此时,永嘉(瓯北)广大农村已为浙南人民武装括苍支队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岭头村召开,传达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部的指示。会议结束后,括苍支队所属的一、二、三四中队和机关警卫队等主力600余人,陆续到达岭头村集中。这就是括苍地区游击队的一次胜利大会师。大会师期间,当地的党组织和农联会、妇女会、民兵连热心投入接待工作,岭头村群众自觉腾出房屋供部队解决住宿和吃饭等生活问题,乐清、黄岩等地群众送来很多慰问品。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游击队在潘家祠堂召开新年祝捷庆功大会,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作形势报告。翌日,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领导检阅部队。随后几天,游击队白天举行射击比赛、政治考试和排球比赛;晚上组织观看《牛永贵负伤》、《空城计》等节目演出,气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
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在瑞安县桂峰乡板寮村成立。这支以红军挺进师留下的战士为种子、以长期坚持浙南斗争的当地干部为骨干、以本地区的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为主体组成的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解放浙南全境的中坚力量。至1949年4月,浙南游击纵队发展到5000多人。同时,拥有9万多名民兵武装,形成了主力部队、县区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的军事体系。1949年5月,野战军到达温州之前,浙南游击纵队就解放了浙南大陆全境。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位于温州江心屿“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东侧草坪上。于1994年5月7日纪念温州解放45周年之际落成。该纪念碑高8.3米,基座长9米、宽3米、高2.8米,用齿形花岗岩石贴面,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十六个大字,背面是一块黑色磨光大理石碑记。纪念碑由水泥雕塑。以红旗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中共永嘉县委旧址
藤桥镇石垟村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良好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永嘉县委的一些重大活动都在这里得到顺利开展。该村曾为中共永嘉县委机关常驻地之一。1946年,中共永嘉县委在泽西、泽临、纸山一带开辟新区,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为了进一步壮大党的组织,并为温州的解放培养造就大批基层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县委以石垟村为主要学习地,流动举办了党务干部培训班。1949年1月28日,县委集中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军民文艺联欢,共度新春佳节。2月10日,举行警卫队军人大会。4月中旬,县委在石垟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历时半月的县委扩大会,参加对象是区委委员和部队排长以上干部。4月22日举行了“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庆祝活动。中共永嘉县委旧址,位于鹿城区藤桥镇石垟村,原为林宝昌祖居,为9间二层木结构畚斗楼房,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建筑物。其中东西两间为辅属用房,占地面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坦岐革命烈士陵园
坦岐村是革命老区,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34年10月,中共党员朱大孝受闽东党组织指派回家乡珊溪坦岐组建瑞(安)泰(顺)边联络站,发展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7月成立该站第一个党小组,1939年10月创建文成县境内第一个党总支,全村党员发展到240人。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坦岐村是瑞青泰县委和青景丽(中心)县委的主要活动地区。坦岐村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惊恐,多次派兵进行残酷的摧残,坦岐的党组织和人民历尽磨难,为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全村13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坦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文成县珊溪镇坦岐村,始建于1953年,此后对该墓地进行过多次修整,并在墓前立碑。该墓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四周砌筑两米高的围墙。入口处可见醒目门联“英名百世流芳,忠魂万民尊敬”,内有烈士墓一座,墓前有一块0.5米长,1.5米高的纪念碑石,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
松阳县安岱后苏维埃旧址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我县安岱后、枫坪、小吉一带,并以此为根据点,与当地的革命青年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人开辟了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建立了浙西南特委(丽水市委前身)、浙西南军分区(丽水军分区前身);成立竹溪区委和根据地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竹溪苏维埃政府;组建了根据地内的第一支人民游击队——松遂龙游击队;成立了第一支正规部队——红军挺进师第十五支队,后改为第五纵队,粟裕称这支部队是由浙西南地区领导干部、党员、进步青年组织的第一支人民子弟兵。农民领袖“三巨头”——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为革命流尽最后的一滴血,粟裕称他们“不愧是浙西南革命史上的光荣代表”。松阳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是红军挺进师部、浙西南特委、军分区、游击总队的办公地和首脑机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
1924年8月,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中央派永谢文锦回家乡温州筹建党团组织。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城区侯衙巷新民小学成立,书记胡识因。这是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始属于党中央,后归上海区委领导。至1926年底,党团员发展到50余人,分布于永嘉、瑞安、平阳和乐清等地。“温独支”诞生后,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国民党组建地方党部,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支援北伐战争,为浙南的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浙江进行-“清党”,“温独支”被破坏,主要成员郑恻尘、蔡雄惨遭杀害。“独支虽折,灯火长明。”温州人民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在1949年5月迎来了浙南大地解放。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大高桥与壬子巷交叉西北处。“温独支”成立遗址,原位于温州市侯衙巷新民小学,系3间民居平房,-时期被拆除。20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挺进师共同开辟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半年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为有效地统一领导由闽东方面原创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由临时省委新创建的地方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调派闽东特委郑宗毓任浙南特委书记。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范围包括泰顺、平阳(含苍南)、文成、福鼎等县。1938年3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浙南特委机关移驻文成、瑞安,继续领导浙南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直至浙南全境解放。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一座8间单层古民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96年8月,当地政府在旧址的后山,建造了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碑高13米,碑正面刻有“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背面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的“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茸,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料陈列。陈列面积达204平方米,展线全长100米左右。展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纵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9、全学梅烈士纪念馆
全学梅(1913-1930),女,瑞安南区周苌上埠村人。1927年参加南区农会,担任南区妇女会负责人。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区的妇女运动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使妇女会在南区的广大农村中得到普遍发展。同年6月参加南区农民武装-攻打瑞安县城。1929年参加南区农民赤卫队,任交通员。1930年5月,随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7月16日,带领妇女参加在陶山举行的反军阀战争-大会;19日,随南区游击队攻打国民党杏垟里民团;10月12日,在上埠村遭国民党“南区治安会”特务逮捕。国民党特务严刑逼供全学梅。全学梅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次日被国民党枪杀于仙降西桥头。全学梅烈士纪念馆,位于瑞安市飞云镇云周办事处上埠村。2008年,上埠村西垟自然村村民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学梅烈士被捕点建造了纪念亭。2009年,上埠村两委又在纪念亭左侧建造全学梅烈士陈列室,并将纪念亭和陈列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0、虹桥起义纪念碑亭
1944年9月,日军侵占乐清。中共乐清县委作出武装抗日的决定,一边建立党领导下的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一边帮助组建抗日友军——乐清渔区特务队和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由于获得了国民党顽固派要“吃掉”警四中队的情报,1945年2月24日,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牛塘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策动警四中队起义。25日,县委领导人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郑梅欣等在虹桥河淇村与警四中队领导人陈济、王鸣皋磋商后,利用当晚在虹桥大同医院宴请国民党自卫大队长吴琨的机会,成功收缴了国民党自卫大队的0弹药,随后警四中队在虹桥宣布起义。26日,乐清县委在虹桥镇女织小学宣布建立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华,下辖7个中队,计500人枪。同时成立了乐清人民抗日委员会,主任王鸣皋,副主任叶龄银。3月,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与瓯北抗日游击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成为浙南人民武装抗日的中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1、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设看楼连通两侧厢楼。中厅两侧分设山墙,三开间,抬梁式四柱七檩。门厅、中厅是建筑精华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装饰精致考究,牛腿雕刻人物、动物等图案,形象逼真。上厅为七开间,四柱八檩,装饰较简素。当年中共缙云县第一次党代会就在上厅神橱旁举行。1927年11月,中共缙云党组织在燕翼小学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直属浙江省委领导。1928年9月,全县24个党支部推荐的40余名党员在燕翼小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缙云县委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缙云县委,并以小学为县委机关驻地,直至1929年。在党组织和县委的影响下,学校教员中涌现出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依托学校开展活动,展开武装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2、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旧址
1947年11月21日,中共浙南特委决定撤销浙闽边区委员会和泰顺县委,成立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直接领导泰顺县各区委,并指导鼎平县委和福鼎县工作委员会。是月26日,浙闽边中心县委在泰顺县九峰乡田坪仔村宣布成立,陈辉任中心县委书记,任曼君、郑衍宗为常委,林永中、刘宝生为执委,王烈评为候补委员,任曼君为组织部长。县委辖泰东北、泰东南、泰平、泰西南四个区。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后,着手恢复抗战时期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至1947年12月底,整顿、恢复了56个党支部。至1948年3月底,又新建44个支部,党员总数达986名。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是解放战争前期浙闽边区的重要革命力量,在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4月18日,中共浙南地委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将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改为泰顺中心县委,陈辉仍任书记,刘宝生、林永中为常委,郑衍宗、谢秉培、陈勉良、林志东为执行委员,潘国嘉、黄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3、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签订和平谈判协议,9月下旬,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移驻凤林村。其中,临时省委机关驻在凤林村满垟郑志西的六份内大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则驻在满垟郑学超家。由于省委在凤林一带开展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活动,六份内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传发动群众、培训干部、领导全省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所。1937年10月,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和博古给刘英的亲笔信。刘英、粟裕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满垟。凤林村在凤卧镇中部,东北紧靠凤林山、冠尖山,南有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4、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
乐清沿海一带有多处盐场。长期以来,这些盐场的盐民深受官兵和廒商的压迫与剥削。20世纪20年代,乐清规模最大的盐场是翁垟长林场,有盐民200多人。1926年春,该盐场的盐民不满官商的压迫剥削,图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并开展--活动。。同年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派林去病等3人到该盐场宣传革命道理。林去病以地团盐廒司秤员的职业为掩护,在翁垟镇的长春楼创办农盐民夜校,吸收贫苦的农民盐民学员50余人参加学习。同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林去病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乐清支部,负责人为林去病。中共乐清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二五”减租,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同时帮助组建国民党乐清县党部,迎接北伐军入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乐清的开展。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位于乐清市翁垟镇曙光村长春楼。此楼建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二楼有房4间,楼下开设店面,门上首书有“长春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5、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会址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将士400余人,从山门街出发北上抗日。部队出发时,在凤翱乡吴潭桥村水尾宫前,隆重举行了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暨中共瑞平县委欢送大会。郑海啸代表中共瑞平县委和群众在会上致欢送词,粟裕代表全体指战员表示坚决抗战的决心。当地党员和群众纷纷赶来送行,抗日妇女联合会向战士们赠送罗汉鞋和装着鸡蛋、糖糕的绣花袋等。凤林小学师生进行了宣传演出,农民抗日自卫队列队向子弟兵致敬。乡亲们扶老携幼聚集在村口大桥边,与红军战士依依惜别。会后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离开平阳,经浙江瑞安、泰顺、云和、丽水、松阳、遂昌、龙游、衢县、常山、开化和安微屯溪等地,行军一个月,于4月18日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余龙贵任三营营长,刘亨云任副营长。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北上抗日誓师大会会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旧称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
1930年5月2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早晨,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部从瑞安涂厂渡过飞云江,进入平阳,经万全湖岭、石塘到达平阳县城西门外。叶廷鹏、吴信直、郑贤塘带领的万全、江南农盐民赤卫队和瑞安农民赤卫队,也相继到达平阳县城外。24日上午9时,红十三军在平瑞两县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0,冲入县政府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40多名群众。但由于未能击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得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撤出战斗,牺牲192人。牺牲人员被埋葬在平阳县城西门校场。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位于平阳县城西门校场九凰山麓。1958年,平阳县人民委员会在西门校场九凰山麓大岩壁上凿制崖题刻,以志纪念。该大岩壁山坡一块高约10米、宽约12米的大岩壁上书:“纪念一九三O年四月二十八日对敌斗争而光荣牺牲的胡宝余等一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7、山门革命烈士墓
平阳山门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西区的革命中心,被敌人称为“赤色中心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西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革命优秀儿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被抓被杀上千人,被拆烧民房1000多间,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争中付出代价最大的地区之一。这批烈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山门革命烈士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南麓,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面,建于1957年。烈士墓坐北朝南,宽24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墓穴分2级,长方形,砌有砖石栏杆。墓地周围翠柏苍松,绿树成荫。墓前高竖1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纪念碑,上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墓的左首是1936年6月11日红军挺进师在沙门镇百丘田战斗中牺牲的两位无名烈士墓;右首是生于1912年山门上岛庄陈志金烈士之墓,他于1941年11月在安徽歙县对日作战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8、闪坑村烈士纪念碑馆
永嘉县岩坦镇闪坑村,地处永嘉县北部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刚建立时,该村的戴宝传、戴显汉、戴时松、戴家云等一批青年即参加了革命斗争。1938年,该村戴寿椿、戴成波等一批青年毅然参加皖南新四军4支队。1939年,谢用卿到该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指派谢用鲁任党支部书记。1942年,中共瓯北县委宣传部长徐寿考驻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也秘密转移到此开展革命斗争。丽水地区党的领导人傅振军及中共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也曾到此与胡景瑊会面,研究永(嘉)、青(田)、丽(水)、仙(仙居)、缙(云)边区抗日反顽斗争问题。1945年3月2日夜,国民党顽固派派兵袭击屿北,屿北武装民兵奋起自卫反抗,闪坑村也组织武装民兵赶赴屿北,参加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闪坑村是括苍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时期,闪坑村共牺牲了10余人,其中被批准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0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红军山洞医院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村。1991年7月,泰顺县委、县府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在环境优美的双溪口水边洞和石厝洞立碑铭文。水边洞洞内面积12平方米左右,洞口纪念碑占地20平方米;石厝洞洞内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
1932年3月,共产党员叶廷鹏等在麻步镇渔塘凤山头陈体昌家成立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廷鹏,副队长黄先河、徐岩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平阳北港的麻步、渔塘、朝阳山、凤林、包垟和钱库(今属苍南县)及瑞安公阳一带。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浙南红军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吴毓、陈铁军、陈急冲、黄耕夫、杨进、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等先后从北京、南京等地来到浙南参加革命,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1935年6月,陈铁君任队长。此后,游击队多次主动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主动出击,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击敌人,为民除害,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斗争。1937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队归属闽浙边临时省军区领导,编入红军挺进师。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位于平阳县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