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景点介绍
栟榈山
栟榈山景区包括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山峦自上而下依次为修竹湾、栟榈山,沙溪河自南向北经桃源洞全长6公里为栟榈潭。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景区历史悠久,为桃源洞风景区的起源。早在唐代就有头陀僧结草访庐居于此,现还保存头陀墓,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40年)建有栟榈寺,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有栟榈书院。其自然景观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溪石突兀,既而直逼而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互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引徐霞客赞叹。修竹湾静谧幽雅、古风犹存;葛里则山峰峻峭、岩壁巍峨;栟榈潭碧波浩渺,山光水色,
萃园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河对岸南侧,清顺治四年(1647年)建,清雍正年间重修。该建筑座西朝东、主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面积219平方米,加上庭院、走廊、厢房以及水池(荷花池),总占地面积约891平方米。萃园建筑从族谱的图看,有两道围墙。走进第二道大门,有半亩的荷花池,池内有假山。萃园总体建筑造型别致,具有苏州园林风格。抗战期间,省防疫大队设于此处,屋后还存有防空洞。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永宁桥
位于青水乡青水村的澄江之上。永宁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桥身是石砌的单拱券形,上架抬梁式木屋,形成走廊。桥长22米,宽5米,桥西头是灵元宫,供有财神赵公元帅神像。桥东部是一座戏台。戏台墙壁上留有从清光绪年到民国年间戏班演出的具体剧目和时间。这座集庙宇、戏台和桥梁于一体的建筑,为永安所仅见。
永安凌霄塔
俗称北塔,在市龟山北面山丘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与南塔同为永安开县塔。塔高32米,楼阁式七层六角。明万历、清康熙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各层有半圆卷门。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登云塔
俗称南塔。在市南岭南山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是永安的开县塔。塔高28米,砖石结构,砌七层八角、楼阁式,明嘉庆、清康熙年间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兜祠
罗兜祠座落在永安市青水乡龙吴村村光坑自然村,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的祠堂。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审知率军入闽,途经龙吴光坑,随军的王母徐氏夫人因病逝世,王审知就地安葬母亲,并留下一批亲兵守陵。五代时期,王审知第四子王延政的后代来此居住,并建祠,取地名“罗兜”。上世纪三十年代,罗兜祠被尤溪军阀卢兴帮军队烧毁,现在的“罗兜祠”为1981年重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一,全省各地及浙江、江西、广东的王审知后裔均前往“罗兜祠”祭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王祠
江王祠座落在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江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封号。唐武则天当政时,-李姓皇族,李元祥的后代逃往福建,其第六世孙李尚昊辗转逃往永安的槐南乡皇历村,建“江王祠”;后代又迁到坑源村,建“江王祠”,祭祀先祖。其后裔繁衍全省各地及台湾。如今台湾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均为该李姓的支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排厝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南面、文川溪边,始建于清初,由吉山刘锡晋建造。柴排厝座北朝南,占地5333平方米,共158间、4个大厅、12个小厅。主屋分两侧排列,前低后高;是中国典型的家庭聚居式建筑,因房屋整体布局酷似木排,所以称柴排厝。于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该寺院在创建文明寺中成绩显著,1990年至1992年连续2年被永安市佛教协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土堡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刘氏土堡,客家人称为土楼。它位于吉山村口路边,是前往宝应寺,去下吉山和春谷山庄的必经之地。文川溪绕土楼后菜园地而过。土楼建于清朝,由吉山刘奇忠儿子建造。土楼占地2000平方米,楼高约8米,墙厚1米左右,系土木结构。上方有回廊宽1米,绕楼一周。抗战期间这里为省改进处造林事务所。清代吉山村原有3个土楼(其中酒厂内后山坡有一个小土楼,后因建房被毁)。另一个圆顶土楼在下吉山文昌阁对岸山上。原是清代吉山名流刘奇才墓地风水陪衬的点缀物,抗战期间,省政府机关有许多单位迁进吉山,发现这座土楼四周闭塞、荒无人烟。犯人关在这里,绝难
永安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刘姓是中国当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刘姓,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是汉高祖刘邦之第刘交的后裔。据《刘氏族谱源流序》载:刘氏入闽始祖刘赐于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迁徙剑浦(今南平)定居。第三代孙刘天牧,在北宋元丰三年(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厝
新厝又称为上厝。它与上新厝相邻,离下吉山村口最近,南面临文川溪。在抗战期间曾是法官旧居。经考察新厝是刘锡圭(系天赞公第二房。吉山七世奇忠公四子,字躬受。)所建。为一层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原为三进院落,现一进春亭(已毁),二进天井左右两侧书院各一间,厢房套间各二间。三进正厅为七开间,共二十四间房。正厅左边门板上贴有一张是刘廷佐科试录取联元第二名的学报。新厝坐子山午向兼壬丙二分,丙子丙午分金,坐危宿二度,向张宿四度。天井放水丁方。厝前案山一重,朝山两重。巳丙方有南山旗秀笔为官星拱照,亦有明经小贵,又胎方在丙午,此方有峰情过而亢,主功名迟滞,
大炼林氏宗祠
大炼林氏宗祠座落在燕西街道办事处大炼村。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林家木(又名林翊)筹资改建。宗祠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由正堂、廊庑、厢房、天井、宗祠大门、围墙等组成。解放后宗祠被作为学校的办公室、教室、厨房、教工宿舍使用。宗祠内设遭严重破坏,祠前石旌表已损毁。公元1980年学校迁出由林氏后裔德伟等人组织了修缮,初步恢复了宗祠作为祭祖的活动场所。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栉风沐雨,宗祠日趋破旧。公元2008年4月由大炼村林氏后裔德厚、洪通等宗亲捐款集资10万余元(其中洪通个人捐资6万元),并指定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中部,隶属于三明地区永安市管辖。园区面积约220km2,主要由大湖石林园和桃源洞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处于闽西南坳陷带中的东北端,从寒武纪到第四纪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形迹多样,各类地质遗迹丰富,是地球科学的天然大课堂。公园内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共生,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在成为我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后,公园加大了工作力度,着手开辟地质旅游新景观、景点,努力打响地质科普旅游品牌,投资兴建地质公园博物馆,向游客全面介绍公园地质景观特色以及传播地球科学知识。目前公园已可开展各类科考活动,开园
科普教育基地名录国家地质公园
北陵
北陵座落在吉山村头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陵出名不仅有八仙到这里游览,还因为曾有林氏真仙和马氏真仙在此-过。因此,北陵古今有名,远近闻名。北陵的景色绝佳,景点颇多,遗迹不少,流泉飞瀑、老藤古洞、十景等,仅摩崖石刻就有二十二处,不似有些新开发的风景区,胸无点墨。北陵第一处所见是永安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7月立的石碑,碑文刻着“市级文保单位,北陵摩崖石刻”字样。进入“北陵风景区”石柱山门,沿着游步道上行,不远可见一座横跨山沟的石桥,在石桥边耸立的石壁上刻有“飞鸿桥”三个大字,为吉山秀才刘振德所书。桥这头有一尊巨岩裂作两半,一半仍立着,一半倒下。传说因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文庙
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间,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抗战期间,省政府办公厅、省立永安师范相继在此落户。建国以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据永安县志记载,文庙建成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间,有过7次重修记录。有着550年历史的永安文庙(大成殿),历经沧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区唯一见证了永安合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明代建筑。为满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有着550年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笋帮公栈
笋帮公栈,亦称笋帮公业,位于永安贡川镇胜利巷43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笋帮公栈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占地97.15平方米,座南朝北,硬山顶,整幢建筑由门厅、大厅、东西廊及厨房等组成。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次间后檐与东西廊相连,东侧防火墙砖烧制有笋帮公业的印记,以示房界,门额上阴刻笋帮公栈四个大字,门厅上方悬挂清乾隆年间所立的正直无私牌匾。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地面均用青色方砖斜铺。正中镶有一块40×65公分见宽的石块,称为公平石。当年这里笋商云集,收购笋干,签订合同,商讨价格等均在公栈内进行。2003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
吉山
吉山,位于永安城西南方向两公里多的文川河东岸,在上吉山与下吉山之间的河流像黄河的几字形,河西岸边有一个园如橘子的黑褐色巨石,跟电视插转台的锅一般大,当地人称作橘子石,也许这就是吉山一名最早的来历吧。吉山,是一个小山村,境内的山都很秀气,山包、山谷很多,地形如藏龙卧虎,这自然是一块风水宝地。它至少开发于宋朝初年,光北陵山下的宝应寺(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就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千余年来,吉山一直是百里闻名的文化之乡,古代时书院有十几个,其中最成名的就是至今还保留完好的萃园,那是进士刘元晖读过书的地方,他成名后亲自带头修葺过一次书院;另外,还有秀才
贡川古城墙
导游位于永安市贡川镇。介绍城墙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青砖丹石砌成。当时倭寇进犯,有识之士倡议筑堡自卫,众人捐银6000余两,历时数载而成。古城墙绕贡川城一周,原长3100米,现遗留1300米左右,高约7米,底部均用青砖筑成,每砖重约15公斤,砖上刻有“贡川”、“贡堡”字样,故贡川城墙又称“贡堡”。此外,还刻有“黄瑞四”等烧制工匠的名字,以防城砖挪为他用并确保质量。城墙内外路基各设马道以方便村民通行。马道中置条石、旁垒卵石,现存不多。福建三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陈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其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陈氏入闽始祖唐中丞搽陈雍的纪念祠,清代康熙、光绪年重修。宗祠坐西朝东,现存一进门楼和二进正厅,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厚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抬梁和穿斗结构,中堂有神台,设五个神龛,分别崇祀唐代入闽始祖陈雍和宋代陈瓘、陈渊等人。歇山式门楼正中,“陈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石狮雄踞;二进石华表上世承天宠大字描金;焚纸宝库、花木草坪及两边厢房布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