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河曲县旅游
河曲县旅游景点
石径弹院
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寺庙东北开一小门,过砖砌小洞,自然石阶、独木桥和“悬空界”,便是黄河悬崖绝壁上通往弥佛洞的悬空石径,其长百余米。登临五径,俯视黄河,河水波涛汹涌,咆哮万里,惊心动魄。两岸百丈峭壁,俨然屹立。相传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迹。弥佛洞,坐落在一处三面环山的土原上。是河曲古刹中的奇迹。它的大部分是两层共七排砖石砌成的拱形窑洞,内供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八洞神仙等塑像。
岱岳庙
岱岳庙岱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河曲县城关镇东6公里岱岳殿村西据寺内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功德幢记载,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建筑规模不大,自成格局,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山门、乐亭、天齐殿、后土殿,西侧便门内建龙王殿、灵官殿、地藏殿、圣母殿,东侧便门内建禅房、关帝殿、-殿、玉皇阁、包公祠等。道教与诸风俗神汇聚一宇,是一处具有中国民间诸神祟拜性质的庙宇。天齐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出抱厦,侧出八字墙,抱厦卷棚歇山顶,殿身硬山顶,琉璃剪边,脊刹背面有“正德元年重建”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塔
河曲县城东大墩梁,有一座高约31米的塔。此塔亦称“状元笔”,俗名“文笔”,有文笔凌云之趣。文笔非常特殊,无边无檐,外形是一优美的由下而上略有收缩的圆柱体,底部周长98米;塔身为灰色全砖结构,塔顶是一黑色锥形尖顶,远远望去,就像一巨型毛笔。文笔塔创建于清乾隆末年,人民生活异常艰辛。河曲穷,人们认为是风水不好,就在县城东边的一座高土坡上建造了这座塔。而这座塔的建造并不简单。古人充分利用了天文、地理及几何学的知识。风水先生认为,文笔塔的塔尖,也就是文笔的笔头,每年须有一日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将塔尖或笔头正好投影到数里之外的大口村。巧的是,大口村有一巨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从偏关县南下,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海拔800~900米之间。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沿线存关6座,堡11座,烽火台55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现存长城遗址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1465-15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段长城包含在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朴公园
白朴公园白朴公园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黄河大街文笔塔北边,随山就势而建。公园总战地面积164亩,与时代广场南北呼应,公园内规划拟建有100米跨度的铁索桥。文笔塔回廊工程、白朴书院、黄河博物馆、奇花异草,海红果和槟果等特色树种。白朴公园因人而得名。白朴(1226—1306)。字仁甫,号兰谷,原籍河曲,中国元代四大戏曲家之一。著有词集《天籁集》、代表作有元曲《墙头马上》、《梧桐雨》等。电话:0350-3031715地址: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
北元护城楼
位于河曲县北城墙下的北元村中。城楼单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20米,高12米,为砖石结构。楼门前有一约高三米的大月台,楼内结构为九窑十八洞。楼顶长18米,宽约17米,四周均有垛口和了望孔。楼顶原有寺庙一座,其大部已拆,现存照壁一通,其正面雕一大“佛”字,背面雕一大“镜”字。并留有“乾隆丙戌岁”等款式。护城楼为晋西北唯一留存之精华,其造型之朴实,结构之严谨,艺术之精湛,确系古代砖石建筑之结晶。护城楼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明代“土木堡之变”后,朝廷为了抵御瓦剌鞑靼的入侵,先后在甘肃、宁夏、固原、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太原“九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曲海潮庵
位于河曲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旧县村南门外。创建于大明万历年间,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清顺治年间重建。海潮庵随山势而建,北高南低。寺庙坐北向南,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小巧玲珑。寺外山环水绕,古槐参天,寺内松柏常青,香烟缭绕。海潮庵风景秀丽,气势宏伟,寺内佛像栩栩如生,石质栏杆工艺精细,壁画、供桌古色古香,碑碣石刻记载了寺庙的历史沿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滩
位于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现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滩上风光秀美、景-人,夏秋之时,四周水波浩荡,滩上农舍在葱绿中忽隐忽现,别有韵味。
翠峰山遗址
翠峰山遗址,位于河曲县赵家沟乡赵家沟村西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遗址区平面呈椭圆形,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篮纹;另有属东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梁遗址
南梁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500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区地势平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遗址区中部建有砖厂,现新建有汽车驾驶学校。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和篮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遗址
崇福寺遗址,位于河曲县前川乡星佐村南。始建与毁弃年代不详,现存明成化(1465--1487)碑1通,清乾隆十年(1745)至同治七年(1868)重修碑及功德碑5通,分别记述修建过程和募捐情况。寺址坐北朝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殿堂建筑均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口瀑布
龙口瀑布河曲县城东北三十余里处。黄河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倒垂,河流被挟持其中,而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以此形似龙口,故名之。又河床崎岖,流水落差大,水声有若雷鸣,故旧志将其列为河曲八景之一--------龙口雷声。
城子梁遗址
城子梁遗址,位于河曲县巡镇五花城堡村北约2.5公里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丘陵台地上,南高北低。文化层厚约0.5~2米,采集有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和夹砂灰陶绳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沙坪遗址
大沙坪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5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所在区域为丘陵台地,北高南低,呈梯阶状向南下降。地表采集有属于汉代的泥质灰陶残片,上施弦纹,抹绳纹等。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六坡遗址
陈六坡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火山村西约5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上,地形较为平缓。文化层厚度约1.5米,地表有泥质灰陶残片等。据遗物分辨应为汉代遗址。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村南遗址
科村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村南大沟南岸台地,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采集有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灰沟遗址
灰沟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320米,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地势凸凹不平。地表遗物稀缺少,采集有属于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残片,器表为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村北遗址
科村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北约1公里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南岸台地上,呈缓坡状,南高北低。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红陶绳纹、夹砂灰陶篮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船湾遗址
船湾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船湾村东约150米。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东岸台地上,地势平坦。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篮纹、夹砂灰陶绳纹等残陶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遗址
寨子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铺沟村西南约2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面稍高往西略低。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篮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家沙坡遗址
余家沙坡遗址,位于河曲县巡镇双庙村南约1公里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临河台地上,北高南低。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等残片,上施绳纹、旋纹。据标本分析属新石器时代遗存。(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河曲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