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宁国旅游
宁国景点介绍
云梯畲族乡千秋文化园
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千秋文化园位于著名风景区----西天目山脚下,东南面与浙江临安市、安吉县接壤,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文化园。畲族文化园计划投资1.5亿元,包括畲族风情园、农耕文化园等主题园。已建成的千秋文化园广场占地近20亩,投资达4000万元,有民俗文化戏台、亲水平台、长廊、景观亭、酒店、宾馆和超市等设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为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千秋文化园的建设注重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修缮和保护特色古民居,建成畲族家庭民俗博物馆,充分展示畲民生产生活工具。文化园还将畲族文化元素与各项建设有机融合,如反映畲族四大姓氏来由的畲
芝兰坞古窑址
芝兰坞古窑址位于宁国市方塘乡,时代为唐宋,类别为古遗址。2016年,芝兰坞古窑址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位于宁国市甲路镇,时代为元,类别为石窟寺和石刻。2016年,“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庵摩崖石刻群
望仙庵摩崖石刻群位于宁国市云梯乡,时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和石刻。2016年,望仙庵摩崖石刻群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园石窟
花园石窟位于宁国市梅林镇,时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和石刻。2016年,花园石窟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国万年台
宁国万年台位于宁国市方塘乡,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宁国万年台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津桥
东津桥位于宁国市河沥溪街道,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东津桥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氏宗祠
汤氏宗祠位于宁国市仙霞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汤氏宗祠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祠堂
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位于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下中川。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秋关
千秋关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城东南60公里处。往南为浙江省临安市横路乡境内,16省道即桐千线北端。千秋关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秋关崇山高耸,隧道幽深,地势险要,系皖浙通道,杭州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秋关古名千秋岭,高398米,是皖南宁国通往浙江余杭的咽喉要道。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台等设置,关顶置炮九门。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驻守此关,又安装大炮数门,今已废圮。关东边山冈上通往豪圲关的跑马槽依稀可辨。现存千秋关洞门为清咸丰三年(1853)重修,增设外关。内关与外关间隔约30米,因修公路,外关已毁,内关仍存。关基用大块方石迭砌,关残高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坦桥
上坦桥位于安徽宣城市宁国市方塘乡上坦村上坦桥呈南北走向,为五孔满肩青石石拱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桥长68.9米,引桥长44米,桥面宽5.6米,五孔从北向南跨径依次为12.4米、13.8米、13.8米、12.7米和12.7米。桥基用条石砌成,每层较上层稍-,桥墩为船型。上坦桥从北向南第四孔的北面距河面约3.3米处拱券上崁有建桥“同仁因果”碑记一通,记载了建桥的捐资者、修建者和年代。护栏用石柱和条石砌筑而成。桥面和引桥原用青石铺砌,引桥为阶梯状,上世纪80年代末修建乡村公路时,改为水泥路面。保护范围:桥整体结构及引桥。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洞摩崖石刻
山门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文脊山下。汇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观于一体。保护区域面积23.06公顷。山门洞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山门镇山门村境内。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著名岩洞有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灵岩六洞。其中灵岩洞(今名山门洞)最深,民国(宁国县志)称其:“石翌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宽约17米,高10米,游人过此,顿觉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第一个开发山门的是东晋时期的瞿硎。瞿硎隐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为“瞿硎石室”,并立“晋隐者瞿硎先生之位”石碑。唐贞元间,于灵岩洞旁建寺(已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廉夫桥
廉夫桥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年代为清—民国。2019年,廉夫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渡桥
东山渡桥位于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年代为明—民国。2019年,东山渡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国望仙桥
宁国望仙桥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年代为明、清。2019年,宁国望仙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临古道
宁临古道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年代为五代—清。2019年,宁临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竹山、官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毛竹山、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赣铁路150米,分别坐落在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陇岗上,间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调查发现,1997年发掘。遗址略呈半圆形分布,长10米、宽6米,发掘出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其类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遗址中间部分是一面积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区。遗址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遗址于1988年发现。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毛竹山遗址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姊妹花戏楼
泾县西阳乡座落着两座花戏搂,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因建于同一时代且建筑风格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为姊妹花戏楼,因每年九月庙会在此酬神唱戏,故又称万年台。双台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道光、咸丰年间这里是太平军与清军拉锯交战地点,里外西阳无一庙宇留存,同治初年太平军在此受挫于清军,同治4-5年战争告靖,同治6-10年这里的农事恢复,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农畜兴旺,当地的胡氏家族开始建家庙——玄坛观。因胡氏是一大族,支系旁出,分居十二甲,后代为祭祀方便于里、外西阳各建一观,观内各建一戏台,每年九月全族在此观灯赛会,企神唱戏,演出活动最多时,自九月初一开
山门洞
山门洞位于宁国市城北15公里文脊山中,一名石门,又称灵岩。文脊山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据载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龙潭、紫云、枇杷、涟漪、灵岩、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灵岩(山门洞)为最奇。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宽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开,俨若城门,可通车马。门内有狮子峰,如吼狮昂首。渐进为朝阳洞、澡锅洞。门外有银杏树9株,参天蔽日,衬托出古朴苍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东晋太和年间邑人翟硎先生隐居紫云洞,始开发山门。后人称灵岩洞为“翟硎石室”,并刻石铭记。至唐贞元年间始于洞旁建
吴越古道
吴越古道全长约35公里,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顺吴越古道石板路台阶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大约2至3个小时到达千倾关,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再往前走400米左右就是浙西天池。山水奇秀,风光独特的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