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桐城市旅游
桐城市景点介绍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落凤窝风光
清桐城父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祖茔地,坐落于桐城市嬉子湖镇境内,名之“落凤窝”。张氏祖茔海拔为24米,墓地长18米,宽9.5米,面积为171平方米,大坟隆起,高达1.1米。高碑耸立出土高为1.07米,宽0.2米,厚0.04米.碑正中阴刻大字云:“明张氏四世妣慈寿胡太君之墓”,上款阴刻“陕西布政司参政孙淳立”,下款阴刻“保和殿大学士十世孙张廷玉重修”。张氏祖茔,背依雄山,形似凤凰;近旁两山相峙,状若凤翼,故名“落凤窝”。面临松湖,松山为“笔架”,松湖作“砚池”,湖中左有一大一小水岛,称之为“印墩”。湖上则小船来来往往,夜则渔火星星点点,张氏祖茔因之拥有“日有千
藻青山
藻青山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是安徽省长江以北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我市孔城镇,距桐城市区18公里。四周桐梓山诸峰环抱,层峦叠嶂,其山孤峰突兀,挺拔峻峭,山色秀美,妙趣盎然;古“桐城八景”中“桐梓晴岚”一景便出于斯。山顶建筑鳞次栉比、亭台楼榭风格迥异;大雄宝殿、藏经阁、拜佛堂等大有可观。全山掩映在碧翠葱笼之中,远望孔城河,如白练横于山下,古有暮雪之誉。山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登山览胜,诵经拜佛,令人心旷神怡。此山香火旺盛,盛名远播,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距藻青山南四公里处,坐落着江北第一老街——孔城老街,明、清古迹比比皆是.著名的桐乡
投子山
投子山位于市区北约二公里,亦名凤凰山,盖因其山形若凤。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兵败后将子投此为僧,故名投子山,山中有寺,即名投子寺。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是皖北著名的佛教禅院。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现山中存有投子禅寺、德柏庵、赵州桥、接官亭、钟楼等建筑。地址:市区北约二公里
文和园
文和园位于龙眠乡双溪村,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1755年,张廷玉寿终正寝,归葬于此。1995年起,安徽省和桐城市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对之进行全面修复,整个陵园分墓区和享堂两个部分。墓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石狮、石虎、石羊、石马鳞次栉比,文俑、武俑、龟跃相对排列,石香炉、石供桌、石烛台陈列墓前,苍松、翠柏、银杏绿树成荫。享堂内陈有张廷玉座式绣像、香炉、供桌,两则悬有张英、张廷玉亲笔楹联。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地清代石雕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桐城市龙眠乡双溪村
三道岩
三道岩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境内,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岚腾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层。下岩一帘瀑布从空投下,飞珠泻玉,其声数百米可闻;中岩怪石嶙峋,飞泉喷射,化出一道长虹;上岩从岩头跌落,形成数迭瀑布,似雪帘披垂,洒珠如玉。岩上,春朝秋暮,云雾缭绕,阳光衍射,形成五彩绚烂的光环,谓之“神光”。瀑布壮观,风物秀美,令人乐而忘返。这里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红色之旅”纪念地,花果园纪念碑和彭年水库见证了这段历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狮形山遗址等是三道岩景区独特的人文资源。三
朱光潜故居
朱光潜故居,位于桐城中学西隅,原有专石结构房屋三间,两坡屋顶,青砖墙壁。抗战期间,美学宗师朱光潜曾在此居住。朱光潜(1897--1986),系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学大师,同时又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朱先生学贯东西,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以他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严谨的学风,为世人树立了一个真正学者的光辉形象。朱先生生前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中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委员和顾问、北京大学一级教授。700余万字的著作,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成煌煌20巨册《朱光潜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莹故居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红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宁寺、南至善庆庵、西齐寺巷、北抵北大街。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四周环廊,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布局规整。故居结构为木构架抬梁建筑。撑拱承檐,槅扇门窗,雕花装饰。两坡屋面、青灰小瓦,砖铺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师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庆十三年(180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
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室,位于桐城市文庙后院西庑内。该展览以黄梅戏塑造了严凤英,严凤英发展了黄梅戏为主题,共分五个部分。通过五百余幅照片,上百件实物、资料和音像,全面介绍严风英从唱草台戏走向黄梅戏大舞台的不平凡的艺术生涯,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严凤英在黄梅戏艺苑里的辉煌成就。小知识:严风英(1930--1968),桐城市罗岭镇(今安庆市宜秀区)人。从小牧牛放歌,拜老艺人严云高为师,漂泊卖艺。1953年她调到省黄梅戏剧团,步入黄梅戏艺术殿坛。在省黄梅戏剧团经历了十五个春秋,主演过五十多个剧目,其中《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等被拍成电影。她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
桐城派陈列馆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公园路“告春及轩”内。该馆以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纵线排列;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贡献为块面,横向展开,汇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学术研究于一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深入浅出,融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于一体,以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进而弘扬桐城文化,建设现代文都。该馆是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及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窗口,为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青睐。桐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名始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
讲学园
讲学园,位于桐城市区北大街讲学园巷内,为明代理学大师方学渐设帐讲学旧址。方学渐(公元1600年前后在世),字达卿,号本庵。其长子大镇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理学家,曾孙方以智更是称颂古今的一代人杰。方学渐自幼聪颖,10岁能文。及大,潜心理学,阐明经义,后同诸名士游,学日精,名益高,以布衣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讲学于桐川秋浦间,筑桐川会馆,从游者数百人。为人乐善好施,年七十五卒,学者私谥明善先生,祀“乡贤祠”。著作有《迩训》、《心学宗》、《崇本堂稿》等65卷存于世。
告春及轩
告春及轩系邑人左挺澄宅第(清末民初桐城文人,熟文谙史,曾参与翻印《桐城续修县志》。位于桐城古城公园路,与桐城文庙相连,建于民国九年(1920),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筑,分“轩”和“楼”两部分。桐城派陈列馆设置于此。“楼”为主体建筑,高7.4米,前进与后进,平行营建,各为五开间。前进楼每开间长5.7米,宽3.7米,面积为172.5平方米;后进楼每开间长6.7米,宽3.7米,面积191.25平方米。两进楼房之间的两侧,分别以4.8米高的檐墙连接,构成了长12.8米,宽3.35米的长形院落。前后楼均系木楼,内外走廊,称为“走马通楼”。楼层走廊栏杆,为瓶形木柱,饰
凤仪里
“凤仪里”坐落于城区龙眠东路寺巷、新巷间,寓居江宁(今南京市)的方苞回乡应试、祭祖、探亲、访友,常生活于此。小知识: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文派创始人。自幼聪颖,六岁能背诵诸经,二十四岁在京都即被誉为“江东第一”、“韩、欧复出”。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入狱,后赦免。乾隆时授礼部侍郎,先后为《皇清文颖》、《三礼义疏》副总裁,“经史馆”总裁,七十五岁告老还乡。方苞治学为文将道统与文统相结合,首创“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方苞作品严谨雅洁,平实自然,其著作以总名《方望溪全集》传世。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施惠政,政声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师。巡京都,查吏部卖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伪官一百余,不趋权贵,嫉恶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进,前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积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名世故里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长岗”西北1公里的孔城镇清水村。坐东朝西,面积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名世获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尽,后称“鬼塘”。村东、南、西环农田,北为荒丘。村外绿树环合,村内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据《戴氏宗谱》载,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迁居于此,翰墨传家,以“以笔代耕,以砚代田”,故名砚庄。戴名世出生于此,度过大半辈生涯,曾写《砚庄记》一文叙其事。戴名世故居,在村庄北面,原有房屋两进,前后各五开间,两侧筑墙相连,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狱后,房屋拆毁,基场尚存。戴名世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市博物馆
桐城市博物馆建立于1984年,馆址设在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内,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博物馆收藏有春秋兽耳尊、战国青铜戈、汉代铜锺、西晋虎子、六朝莲社尊、唐代铜镜、宋代龙泉洗、元代瓷熏炉、明代东瓜罐等精美文物4000余件。尤以方以智、方苞、姚鼐、张英、张若澄等明清桐城名家书画,独具地方特色。-草书中堂、李鸿章对联、严凤英手迹等近现代文物也多有收藏。十几年来,桐城博物馆先后自办和引进了《馆藏瓷器精品展》、《馆藏铜器精品展》、《馆藏书画精品展》、《潘玉良画展》、《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名迹展》、《秦陵兵马俑展》、《太平天国历史展》、《古代钱币展》、《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城古城区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地处南北交通要塞,206国道(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自其东郊穿过。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文庙”;飞檐翘角,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五垛四孔,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仿佛置身仙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嬉子湖
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嬉子湖镇境内,三面环水、水陆交通发达,距市区25公里,濒临江城名府安庆,距省城合肥仅1.5小时车程;水路泊枞川而通长江,可上溯湖广、下达苏杭。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平方公里,水面积41平方公里,是集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文化体验、渔业休闲、户外拓展、乡村度假、会议商务、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A级风景区。嬉子湖景区现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养生酒店、生态湿地、垂钓中心、户外拓展、古漕运八大码头、嬉子仙岛、十二生肖园、天文科普及4D动感影院、水上乐园、游乐园、欢乐园、空中单车、农副产品及
龙眠山
省龙眠山省级森林公园是以龙眠乡为主体,集自然山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公园,总面积3823公顷。该工程的建设,必将为塑造桐城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我市知名度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对保护龙眠山生态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规范、合理、有序开发龙眠山森林资源和人文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