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徽州旅游
徽州景点介绍
胡氏众厅
胡氏众厅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长林新村,时代为明代。胡氏众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正安宅
谢正安宅位于徽州区富溪乡富溪村,时代为清代。谢正安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岩遗址
小岩遗址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罗田村小岩,时代为魏晋。小岩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练革命烈士墓
小练革命烈士墓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时代为近现代。小练革命烈士墓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继善亭
继善亭位于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西,时代为明。继善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观音桥
徽州观音桥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时代为明。石桥村座落在黄山源口,丰乐河畔。丰乐河水滚过宋代水利工程——昌堨,直冲金竺山脚,受阻后左转,沿石桥村后芝山山脚掉下条垅堨坝,奔流直下,穿过明代黄百万独资捐建的丰乐河上游第一桥——石桥,东流而去。石桥村沿芝山东面山脚而建,从条垅引丰乐河水进村。主水流从石桥边直流而下,穿过5孔廊桥(俗称“观音桥”)。徽州观音桥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世二品坊
三世二品坊位于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忠塘,时代为明。三世二品坊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永济桥
在洽舍,跨黄山大源,旧时进入黄山的要道,青石砌筑,双拱石桥,始建年代不详(丰乐水库库区内)。据民国《歙县志》载:昔为蒋泰仁、蒋真保建,桥洞二。至民国,蒋致和重造,改名集成。桥长37米,宽8米,高约10米,两孔之间的桥墩上方桥身上嵌有长约1米,宽约80厘米的青石板,上刻“集成桥”三字,落款为“民国二十七年”。
石桥廊桥
座落在西溪南镇石桥村北。条垅堨在原琴溪桥口引丰乐水,经石桥琴溪东趋至下游雷堨,廊桥跨条垅堨渠道南北向而立,红麻石砌筑,平梁式桥面。长26.3米,中间三孔桥宽4.3米,两端两孔桥宽3.75米,高约3米,由6座筏形桥墩将桥分成7洞。桥上置长廊,木构架上盖小青瓦。由两个开间廊屋联墙组成桥廊,廊两侧置飞来椅,东侧居中设有神。桥廊梁上,书历次重修时间及修建人姓名。廊屋为歇山顶。该桥造型优雅,风格独特,始建年代不详。但从现存遗构看应为清代所建。清后期和民国年间及近年均有修缮。
新福桥
座落在潜口镇潜坑村中,是古代由歙县通往黄山、太平的交通要道。明成化五年(1469)建,单拱,紫砂石砌筑,南北向跨小溪。长6.9米,宽4.2米,高3.5米。靠上游一面拱额嵌匾,上有“新福桥”、“成化五年重阳月初四日,工师詹以文”和“孝悌乡和睦里潜川保宁社信士汪宗钦”等字。桥上置长廊,西面封闭,设佛,供菩萨;东边置“飞来椅”,供行人歇脚。靠北岸廊内,西边墙嵌石碑一块,刻《按院禁约》,天启二年(1622)立。
呈坎升仙桥
座落在呈坎镇杨干村水埠口村西,东西向跨“氵众”(读音同“众”)川河。花岗石砌筑,三孔石拱桥,全长18米,宽4.5米,高3.5米,中间一孔较大,孔跨9米,桥面略呈弧形。明嘉靖间呈坎人罗期升倡建,以罗文佑得名,宣统元年罗亨淦捐资重修,现为水埠口村到呈坎的必经之处。
隆兴桥
座落在呈坎村南“氵众”(读音同“众”)溪上,花岗石砌筑,单孔石拱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桥全长67米,高约12米,宽6米,桥面两侧砌筑石栏杆。东端有登桥石阶与村道相接,西端接上山道路,与路筑平。古时,从南面村道进入呈坎,以其高筑十分醒目。该桥系明嘉靖间里人罗斯宏倡建,耗四万金。光绪间,桥渐圯,里人罗亨润、罗鸿群、罗静轩等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募捐重修,至今完整。
佘翁桥
在岩寺镇孙公桥下游约500米跨丰乐河上,俗称“塔下桥”,南达文几山,北抵逍遥堤,红紫石砌筑,七洞,长约120米,高约13米,明嘉靖丙申年(1536)里人佘文义独资捐建。初时,桥两头双植华表,桥心起榭七间,下为亭,以供游息;上为楼,以位神祗。绕以游廊,可资远眺。未几被纵火所焚,遂不复立。万历、康熙年间,均由佘氏家族维修重建。此桥与文峰塔、凤山台、长坦山一起被誉为笔、砚、纸、案。1969年7月5日被特大洪水冲毁。为方便两岸交通,1987年政府拨款,在其上游约100米处建成钢筋混泥土公路桥,现为歙县至黄山的主要交通要津,现称“文峰桥”。
岩寺通济桥
座落在岩寺镇老街中心,又称市心桥。单拱,红紫石砌筑。颖水穿过注入丰乐河,将岩寺划为东西两市,原先以木桥通行。明成化十年(1474),周正知府敦劝里人改造石桥。里人汪用本带头倡修,建成单孔石拱桥。全长25米,宽10米,两边砌栏杆。清康熙时,汪氏族孙宏任、宏仕奉母程氏之命重修,比以前更加牢固,今仍为百姓通行之要道。
得济桥
俗名斋堂桥,也叫寡妇桥,亦跨颖溪之上,是南山下与上街的要道,明正德元年(1506)里人汪世昂妻胡氏所造。桥单孔,红紫石砌筑,长15米,宽4米,拱高约4米。胡氏年轻守寡,孝顺公婆,将平素积蓄,造桥行善,为里人颂扬。此桥至今仍保存完整。
西溪广济桥
座落在西溪南村中,红砂石砌筑,单拱东西跨雷堨上,桥面与街道一样平坦。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中秋前三日。下游桥额上嵌匾,刻有“中鹄乡礼教里仁德社溪南信士吴自容妻汪氏捐资驾石以便往来,愿祈子嗣蕃昌,福履悠久。明弘治八年岁次乙卯八月中秋节前三日立”等字。此桥型制较小,长只有4米,宽2.5米,高约2米。距广济桥不远处上游,有雷堨桥,此桥很小,约长2米,宽1米,青石块砌筑,单孔券拱,建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下游桥拱额上嵌有青石铭文“雷堨桥”、“万历壬辰年”等字
高阳桥
座落在唐模村中水街上,为省保单位“檀干园”建筑之一。建于雍正年间,雍正癸丑(1733)桂月,里人许锡龄题“飞虹”二字。《歙县志》载:“高阳桥,在二十一都唐模跨檀干,许克云建”。双孔红条石拱廊桥。南北向跨檀干溪而立。长12.6米,宽7.4米,高约3米。桥面建五开间小殿。靠下游廊外,桥面留有1米宽人行道,装置石栏杆。两孔间桥墩上嵌匾额“高阳桥”三字,因唐模许氏出自高阳郡,故名“高阳”以示郡望。桥上殿为仿明式木构架,昔日供有观音菩萨,因此有百姓又称为“观音桥”。小殿上游一面,装饰栏板和隔扇窗,游人可眺望水街风情。窗上坎枋上绘有彩画、花鸟,有款“郯伯作”。屋顶饰
孙公桥
横跨岩寺镇丰乐河上,俗称:“下渡桥”,是自荫山而下至此为丰溪三渡,此为下渡而得名。原为竹筏往来,后搭一木桥,常被洪水冲毁。明弘治九年(1496),里人孙仕铨捐资,易以石桥。红紫石砌筑,九洞,全长110米,宽15米,高约10米。原来桥上建有桥廊40多间,左侧均为商店营业,右侧置飞来椅,供行人休息,康熙、雍正年间两度被洪水冲坏,民之病涉者五六年。雍正元年(1723)岩镇程氏家族捐资千万余钱,历九载修成,事皆新造,而仍用旧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青屯公路建成,改为公路桥。
岩寺洪桥
在岩寺镇后街,与通济桥并驾颖水之上,一名洪福桥。颖水经此即入丰乐溪,岩镇“双溪水色”系指此地。此地旧有木桥,明成化五年(1469)里人郑荣彦攻石立垛,四垛三洞,亘以大木,长约18米,宽2.8米,上置五间廊屋,设佛龛,两头砌石级以登。康熙间毁于火灾,仍旧架木以济。雍正十年(1732)族孙郑为翰重建一如其旧。民国初年(1920)方德重修,桥面改为石质。桥东堍有小屋名“香积”,抗日战事期间,为新四军发报台,叶挺将军常在桥廊内与群众促膝谈心,陈毅经常在桥廊内与岩寺的开明人士下围棋、聊天,宣传抗日的主张。
呈坎环秀桥
座落在呈坎村中“氵众”(读音同“众”)溪上,连接呈坎村与溪东街,旧时是呈坎通往灵山与歙北许村的主要通道。桥为二墩三洞,桥面架平石梁,花岗石砌筑。建于明嘉靖乙丑年(1529)。全长15米,宽4.5米,高约3.5米。桥梁面西端建敞廊,木构架上益小青瓦,两侧置飞来椅,供人歇息。桥墩嵌有刻石,有桥铭曰:“本里原建环秀桥梁,历今弥远,目洪水冲倾,善士罗杲宗偕室吴氏业出已资,鸠工复造,以便往来,福有攸归。皇明嘉靖乙丑季岁秋月吉旦立。”另有一块小石碑,上刻“道光九年十月亨忠重修”。据志载,“环秀桥在呈坎村中,为休、歙、旌、太往来要道,明成化间里人罗环秀建,石筑三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