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汝城县旅游
汝城县景点介绍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汝城旧址群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线汝城旧址群(含总司令部旧址、总后勤部旧址、总政治部旧址、总卫生部旧址、“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徐解秀故居、卫戍司令部旧址)位于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延寿瑶族乡,年代为1934年。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线汝城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暖水窑遗址
暖水窑遗址元代占窑址。位于汝城县暖水镇瓯江西北岸下游村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村方圆角一带,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此处以盛产白膏泥著称,窑具也普遍使川瓷土制成,胎质细腻,色泽白中微灰,釉色介于青瓷与黑瓷之问,而接近于棕黄色。器形有小碗、坛、缸、壶、钵等,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数使川支钉。部分碗的残片上印有文字,已发现的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堂、念四、十二、宋、大三、大吉、“曹”、城展、龙泉、“丰”等。有的印有类似蒙古语八思巴文的文字。莲花碗的造型类似龙泉窑,该窑址上限可至宋,而大部分是元代制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红军标语楼
红军楼位于汝城县濠头乡中学院内,占地258平方米,始建于1927年,是国民党濠头乡公所办公楼。为四层土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四坡顶,造型简洁对称,端庄肃穆,故称为“洋楼”。这座“洋楼”见证了历史变迁:1927年11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经过此地,到汝城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谈判,遭到土匪何其朗袭击,朱德急中生智冒充伙夫得以脱险;1932年5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经过濠头攻克汝城,将胡凤璋围困于上古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扫除障碍;1934年10月底,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先遣部队攻克汝桂(东)边石壁山、壕头墟的守敌,为中央红军长征打通道路。彭德怀两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蜗牛塔
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蜗牛塔又称热水塔,坐落于汝城县热水镇背面一公里的热水河大水口畔,与仙人桥遥相呼应。蜗牛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为清代所建。相传,古代“蜗牛精”常到热水镇兴风作浪,毁坏禾苗,危害百姓,百姓深恶痛绝。为对付“蜗牛精”,热水有识之士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才镇住了“蜗牛精”,蜗牛塔由此得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仙人桥
离汝城县热水镇北面一公里处,有一座古石拱桥,叫仙人桥。这座桥高十五米,宽十二米,是湖南省跨度最大的,高度最高的古石拱桥。这里两山夹峙,自古以来就是汝城通往江西的天堑。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在这里架设一座拱桥,使“天堑变通途”。然而,人们从外地请来一名身怀绝技的建筑师傅,组织了一支百人施工队伍,昼夜奋战,居然仅花了几天的工夫,拱桥就指日可成,速度之快让人们不可思议。一个工人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做工的有一百人,而吃饭时却总是只有99人,此时人们才明白,原来是有仙人相助。于是搭桥竣工后人们就把此桥叫仙人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保第
太保第:这是为明代的太子太保朱英而建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52),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一进为门楼,楼前两侧筑八字形照墙,墙上题写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吟咏家乡风物的诗文。门楼歇山顶,屋脊饰葫芦宝瓶,两端饰鲨鱼、陶狮,飞檐翘角。主檐下正中额枋浮雕“太保第”三个大字,额下镂雕双龙戏珠门楣,两侧或精雕、或泥塑古代人物故事和戏剧传说。大门门板上彩绘门神,门两侧立石鼓,门两边悬挂浮雕对联:“间气锤东南笔峰天马;旧家碌史传名宦乡贤”。门楼内檐下上部悬挂“户部检校”、“两广总督”、“内京都察院”、“诰授刑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甲辰年(1424),由两个朝门及宗祠组成,砖木结构。宗祠座西朝东,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厨房组成。门楼单檐歇山式,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顶棚彩绘历史故事,露台青石铺就。大门及两边的侧门门板上均彩绘门神,形象威猛。大门前立一对石鼓,石鼓顶部各卧一石狮。大门上方悬“钦赠铁券”匾,门楣上方书“李氏宗祠”。前厅、中厅、后厅之间用两个天井隔开,便于采光排水。中厅两边山墙上各有四幅祖传彩绘画及一幅对联。左联为“金堂玉马风云际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右联为“爱日依庭祥云在户,潘圮为质松柏居心”。后厅设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1488—1528),由朝门及家庙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70平方方米;家庙座南朝北,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家庙的朝门与家庙主体分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朝门青砖青瓦青石地板,门前黑漆廊柱上书“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于崖州都督。打开中门,两侧有两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分别是“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进朝门,过一小坪,才是家庙门楼。门楼比起朝门来,显得特别精致,鸿门梁三层镂雕双龙戏珠,云水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家庙(叙伦堂)
卢氏家庙(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6),座西南朝东北,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砖木结构,三重封火墙,占地面积367平方米。家庙的门楼制作十分考究,歇山式青瓦布顶,檐下施如意斗拱,斗拱下额枋浮雕多种彩绘图案,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额枋正中兰底金字书“南楚名家。”对联是家庙的又一大特点,如门楼柱联为“君峰右列锦屏近,源水中环玉带长”。大门联为“高门迎晓日,望族重清明”。中厅厅柱联为“敬所尊爱所亲文内外贵交修,行其礼奏其乐述渊源忻勿替”。中厅进后厅木门联为“念祖承宗敢不聿修厥德,持身涉世惟时允报其中”。后厅神龛上悬“叙伦堂”匾,两侧联为“祖德高深惟报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家庙
朱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门楼座南朝北,家庙座西朝东,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468平方米,由门楼、上厅、中厅、上天井、下天井、厨房六部分组成。家庙的门楼很有特点,斗拱飞檐,单檐歇山式。鸿门由木栅栏门、双扇门、拱式门组成。门前一对石狮,雄狮嘶吼,雌狮亲妮。鸿门粱镂雕三层双龙戏珠,栩栩如生。上端紧贴浮雕八仙、仙翁等神像;中端刻“砀山毓秀,汝水钟祥”八个大字,寓意朱氏始祖源于安徽砀山县;顶端饰以鳌鱼。门联为:“汝水自东来,汇津江达义井世代渊源可溯;朱门当北立,跨锦石跃金鱼瓜瓞德泽延绵”。家庙下天井东面的牌坊也很有特点,牌坊中上方堆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丞公祠
中丞公祠(含绣衣坊):中丞公祠和绣衣坊均是为纪念明代监察御史范辂而建。中丞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壬午年(1522),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2平方米。祠分三进,门楼双檐翘角。中厅有著名书法家范廷杨所书范辂传记雕匾。绣衣坊建造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座东朝西,青石结构,四柱三门,通高7.1米,面阔7.7米。中门门楣上方阴刻“绣衣坊”三个正楷大字,横额右上部阴刻“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火召同、鲁王己,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史范辂立”。左下部阴刻“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氏家庙
范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乙已年(1485),占地面积1794平方米,建筑面积907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门耧高大雄伟,飞檐凌空;门楼及梁柱间镂雕精巧,形象逼真。门前双狮拱卫,门上悬挂“翰林第”、“荣禄大夫”、“谏议大夫”、“通政大夫”、“朝议大夫”、“振威将军”等匾额。中厅两侧有楹联:“寰宇犹一家常存先忧后乐之志;本支垂百世宜敦上和下睦之风”。中厅内还悬挂有横匾三十多块,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兵部尚书王守仁赠的“世笃忠正”匾额。中厅内还保存两块石质恩荣碑,碑高80厘米,宽64厘米,厚17厘米,正反两面均浮雕“恩荣”二字,并饰以龙纹、云纹。上厅有一雕刻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祠堂群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角,东连江西,南接广东,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山区县,36万多人,280多个姓氏。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这里发现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多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如果不是全国之最,恐怕也算湖南第一了。这些祠堂,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点缀着汝城的山山水水。汝城古祠堂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民间的古建筑、古文化艺术、古民俗、古宗法、古迁涉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汝城古祠堂群中最具特色的祠堂有范氏家庙、中丞公祠、朱氏家庙、卢氏家庙、叶氏宗祠、李氏宗祠、太保第、周氏宗祠等。这些祠堂不仅造型美,而且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窑址
汝城窑在湖南汝城境内,瓷器烧制于宋、元时期。窑址在距汝城约18公里的暖水乡沤江西北岸、下蒋村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村方圆角一带。烧瓷时间大约从北宋早期到元代中期。品种以青釉瓷为主,釉色偏黑介于青、褐之间。特点;胎质细腻,白中带灰。器形有碗、坛、罐、壶、钵等。胎质细腻,白中带灰。釉色介于青、褐之间。多数采用支圈叠烧,少量支珠垫烧,碗心残留三至五个支烧痕。碗为圆口,有的外饰莲瓣纹。大部分碗里印“元泉”、“太”、“吉”、“全”、“金玉”、“佛”、“文”、“斋”、“宋”、“大”、“大吉”、“曹”、“龙京”、“城殿”、“牛”字,并多见支烧痕迹,部分器型同龙泉瓷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泉遗址
封泉遗址地址:汝城县热水镇年代:明相传在明代弘治年间,汝城出了一个位居布政副使的高官,名叫范渊。他在衣锦还乡时,路过汤河,见各处热气腾腾,甚为奇怪,便派人打听是何原因;有一位假道士便向其进谣言说,这本是风水宝地,现却有热气散出,实是风水宝地之处“泄气”了,危及范大人的官运,应设法阻止它。于是,范渊为了保住自己官运长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了湘、粤、赣三省交界,即汝城、仁化、崇义各县所有的桐油同石灰、砂石伴在一起,倒在汤河上,希望能将泉眼封住,使之永远不能“泄气”,但他的努力白费了,地热之泉是堵不住的,经过了很多年月,温泉水冲破层层障碍,再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八角楼
八角楼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汝城县土桥镇,八角楼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制为古典门楼之精品。按《汝城县志》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巨寇钟君道等倡乱桂邑,居民骚然,避匿岩谷。广武将军骑都尉李兴,升授骠骑将军,奉调剪除。”明洪武三十年(1397)敕封广安所为“军营”,设“千户”,并让子孙世袭。传至五世李安,有文德、多善政,明弘治二年(1489)钦命为李安立文物世家坊。八角楼为门楼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3开间,楼基进深5.3米,高7.4米。用12根圆木柱支撑,中间为木板墙,门宽1.2米,高1.55米,横额题“文武世家”,额下方有浮雕双龙戏珠,门楼木结构,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仙风景区
天仙风景区地处汝城县外沙乡境内,距县城4公里左右,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景区依山傍水,山地峻秀,层峦迭嶂,树木葱茏,流水潺潺。省道1803线横穿景区,每天数十辆公共汽车从这里经过,在带来极为方便的交通惫件的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清澈的浙水离景区不过500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摇摆着婀娜的身姿飘然而去,向人们展示她那迷人的魅力。区内景点集中连片,有风光旖旎的白石山:有景观奇特的万年溶洞,有闻名遐迩的古代书院,有古钟鸣响,烟火绕绕的白石庵,还有饱经沧桑的古战场和“世臣故家”太保第,一代忠臣朱英之墓。这里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为一体。此
汜水山
汜水山位于汝城县热水镇南7公里处,海拔1559.3米,位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美誉。这里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气象万千,异彩纷呈,山谷中散布着茂密的灌木丛林,山顶上连绵起伏的碧绿草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幽思。在此人们可晨观旭日暮看晚霞,春拥云海夏避酷暑,秋品红枫冬赏飘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为加快汜水山景区开发步伐,2007年7月,县政协主席朱惠芳率领相关部门的同志,跋山涉水,深入此处考察,登临山顶,欣喜之余摄下一组风光照以飨读者。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
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位于汝城县西部,以沙洲瑶族村为核心,范围包括沙洲、韩田、秀水、文市、五一等村庄,西北至厦蓉高速文明出入口,东南至秀水村,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按照“红色旅游+水果产业+电子商务+基层组织”建设“四位一体”模式,打造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这是一块红色文化传承地。有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中央红军总部宿营地(含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部、卫戍司令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医院旧址,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宿营住房旧址;有“半条被子”、“珍藏红军书”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