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永顺县旅游
永顺县景点介绍
小干溪村姜宅
小干溪村距永顺县城20公里左右,宅舍坐北朝南,东西面阔17.1米,南北进深11.8米,穿斗式全木结构,脊高7.5米,檐高3.5米。正屋原为三开间五柱四瓜构架,遵循传统土家族民居布局,中间为堂屋,两厢为前火床后卧室的传统格局。后在宅北侧加一排柱变为六柱,两厢扩大并加一杂屋。再后来因传统建筑无法满足现有生活需求,更在宅东侧加建砖木结构建筑,用作厨房、餐室等。该宅无土家常有的两厢或一厢吊脚楼,但是在正屋西侧靠悬壁一侧建有常出现在吊脚楼前方起装饰与遮雨作用的披檐外走廊,并配有楼梯通向二楼的夹层,似乎吊脚楼已被简化缩进了正屋。这样的宅舍在小干溪并不少见,不
双凤村彭宅
彭宅位于永顺县和平乡双凤村,由于双凤溪地势高峻,长期与外界缺乏联系,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土家族的古老传统,民居也大都保持原有建筑样式。村舍并无统一朝向,多依山边溪流而建。双凤溪的民居较少用吊脚楼,只有大户才建吊脚楼,主要是因为这里接近山顶,地势较平坦。彭宅是少数有吊脚楼的,正屋为三开间,排架均为五柱四瓜穿斗式结构,东边建有吊脚楼,东西面阔18.2米,南北进深13.7米,脊高7.65米,檐高3.3米。檐低窗小,私密性强。正屋中间为堂屋,堂屋后为杂屋,杂屋后方向外突出,两侧间为“人间”,前火床后卧室,铺木地板,左边为长者居住。加建的吊脚楼,挑出部分上为闺阁下养牲
白竹山风雨桥
白竹山风雨桥位于永顺县三家田乡白竹村,修建于民国11年(1922年),出自邑惹坝沟匠师张大刚之手。桥廊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屋顶,中央突出四角攒尖式亭阁,建筑三间,长12.0米。桥面宽3.8米,其中过道宽2.4米,歇台宽0.7米,脊高6.8米。桥墩原为粗大木构支撑,因年久腐朽,1982年改为石构。风雨桥亦称花桥、凉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建于交通要道,方便行人过往歇脚,也是迎宾场所。通常由桥、廊、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榫卯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可有
老司城子孙永享牌坊
老司城子孙永享牌坊位于永顺县老司城南面若云书院前的雅草坪,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明廷为表彰第26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朝官兵对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屡战不胜,年仅18岁的土司彭冀南,受朝廷之命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彭翼南因此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授昭毅将军,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历史上的土司均有数量不等的军队,俗称“土兵”,都是从勇士中精
洗心池牌坊
洗心池牌坊原树立在永顺县车坪乡通往岩板铺的大路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表彰节妇向符氏而立。1983年,由永顺县文物管理部门迁至不二门。该牌坊为四柱三门冲天式,青石结构,高6.68米,宽5.62米。大门顶雕荷叶托花,寓意节妇的高尚品格。石横梁托顶,横梁正面刻“五龙捧圣”浮雕,五龙腾飞,捧着中间“圣旨”二字,下刻“节孝传家”四字,北面浮雕“双凤托旌表”,下刊花梁、蝴蝶斗棋。整个牌坊由四根0.30米×0.36米方柱承托,柱上部刻莲花蓓蕾宝顶,下部有10个石鼓撑扶,使牌坊显得清秀挺拔。该牌坊结构严谨,石榫石槽嵌缝吻合,图案花纹,题词楹联,工艺精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水坑牌楼
热水坑牌楼原树立在永顺县车坪乡通往岩板铺的大路上,与洗心池牌坊一并系向氏一门婆媳坊,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表彰婆婆向张氏所立。1983年,由永顺县文物管理部门迁至不二门。牌楼为四柱三门重檐形式,面宽5.83米,主楼高7.99米,副楼高6.29米。整栋牌楼为青石构成,由四根0.31米×0.39米方形石柱作支撑。柱脚附有高1.65米、厚0.18米的石鼓扶持。牌楼中门宽1.64米,高3.21米,两侧耳门各宽1.48米,高2.29米。该楼除“五龙棒圣”及脊顶“鳌头争珠”着意雕刻外,其余抱鼓石、楼檐、阑额、由额等皆朴实无华。牌楼保存较好,只有门内雀替损
羊峰古城遗址
羊峰古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石堤镇羊峰村,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总面积1156334平方米,是目前武陵山区发现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坐南朝北,设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布局为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街道、桥梁、古井等,布局严谨,保存完整,对研究武陵山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943处,永顺县“羊峰古城遗址”被列入其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军区迁到塔卧后,在塔卧涂家台办起了临时修械厂,厂长是当时能造步枪的铁匠马立盛,政治指导员曾陆生,经理田端武,管理员周锡鹏,工人来自红军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50多人。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从慈利缴获敌保安团兵工厂的两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俘获40多名兵工人员,连同涂家台修械厂迁到龙家寨多士坪,扩充为兵工厂,共380多人,厂内设有红炉、翻砂、修理、木工等车间,主要生产刺刀、火药、子弹、炸弹、手榴弹和0零件,修理和组装一些0。厂里还有负责保卫的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
塔卧红军第四分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塔卧居委会。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政治部在塔卧雷家新屋办了一所红军学校,全称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校长由萧克兼任,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学员主要来自红军,部分学员由郭亮、永保、龙山、桑植等县保送。学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社会关系好的青年积极分子,共有600余人(郭亮、永保两县约保送了60余人),编成了两个营,学习期限为一个月。主要学习军事、政治,培养红军排级以上干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直观教学,如用木柴作山,火柴盒作屋,粉笔做人教师给学生假设一次战斗,叫大家提出战斗方案,然后讨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无线电台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后面的民房内。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厢房为吊脚楼,楼上为无线电总台。正屋为宿舍和学习班教室,左厢房为厨房。系当时总台长苏林,密码翻译陈琮英,教官王永浚办公地点和住处。1934年12月,省委迁至塔卧后,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带来无线电台2部,有线电话总机1部,任弼时夫人陈宗瑛任通讯负责人,并担任密码译电,工作忙碌时任弼时、李贞也前来译电。无线电台设有总台和分台,总台负责与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各团部的联系,分台负责指挥本地各师军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党校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原涂家大屋。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540平方米,正屋坐东朝西。教室和宿舍设在西厢房,东厢房放置一些通讯器材,又称无线电分台。旧址系任弼时、王恩茂等同志办公地点和住处,也是根据地区、乡政权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学员学习的场所。1934年12月,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党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卧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党校,省委委员张子意兼任校长,王恩茂任教务处处长。教员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学员是军政干部和苏区县、区、乡青年干部,先后有数百名干部参加学习。学校根据“新区党组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军区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丁家院子。该旧址紧靠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为三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750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东头与省委旧址相通,南西设木朝门。院内为王震、张子意、李达等领导人办公地点及住处。1934年11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成立湘鄂川黔省军区,贺龙任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任政治委员。12月10日,省军区机关迁往永顺塔卧。省军区在塔卧,一是建立各级地方武装,开展军事斗争。省委在1934年12月22日和省军区政治部一道发布了《关于游击队中党的工作的指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中心原雷家老屋。旧址为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积1480平方米,周围砌有卵石围墙。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开间,中为堂屋。厢房为三柱四棋,四开间。大门与堂屋相对,两侧为粮仓。院内为贺龙、夏曦、陈希云等领导的办公地点和住处。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边临时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于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同年12月10日迁至永顺县塔卧,机关设在塔卧雷家老屋。省革委会主席贺龙,副主席夏曦、朱长清,秘书长张启龙。内设劳动部,部长朱长清;财政部,部长喻杰(代理)、陈希云、虞志清;粮食部,部长张经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原丁家院子。1934年11月26日,根据党中央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宣布成立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张子意、刘士杰等及少共省委一人为省委委员,秘书长王恩茂,组织部长甘泗淇,宣传部长张子意,民运部长刘俊秀。省委成立后,首先是进行宣传与发动群众,开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省委考虑湘鄂川黔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合理要求,立即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12月1日,省革委会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暂行条例》。1934年12月16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永顺县塔卧镇。永顺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著名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创建了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2月10日,省级机关迁至永顺塔卧,相继建立了10多个县委、9个县苏维埃政府,红二、红六军团由会师的7000多人发展到20000多人,组成了红二方面军。永顺苏区有8万多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11800多人牺牲,其中团级以上干部550多人。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革命英烈馆、胜利广场、自由广场、浮雕墙、忠魂纪念长廊、雕塑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不二门遗址
时代:商、周不二门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城南一公里处的猛洞河边,是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是商代、周代时期的古遗址,遗址于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总面积为76560平方米。遗址平面为椭圆形,由岩窝遗址、洗心池遗址、虎字岩遗址、摩崖石刻遗址、蚌壳岩遗址、强盗洞遗址、老鹰洞遗址、松柏古道遗址等22处洞穴或石厦组成。遗址对研究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湘西地区西周时期古人居住、生活及生存方式提供了实物例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洲铜柱
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古镇
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因名传遐迩的电影巨作《芙蓉镇》全部外景均荟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镇”。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湖南小溪国家级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永顺县的东南角,地处东经110°6′50″——110°21′35″,北纬28°42′15″——28°53′55″,东西长23.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湖南小溪是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东与湖南省沅陵县交界,南与湖南省古丈县接壤,西与永顺县长官乡相连,北与永顺县的回龙乡、朗溪乡毗邻,总面积26347.6公顷,属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林业用地2429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2%。2001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2003年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土司古都老司城
老司城位于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麻岔乡司城村。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