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襄阳市 > 襄州区旅游
襄州区景点介绍
刘公纪念馆
刘公纪念馆依托上洲村刘氏宗祠的旧址而建,分为襄阳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元勋刘公纪念馆和刘氏宗祠三部分。其中刘氏宗祠分为两个厢房,左厢房陈设刘氏历代名人以及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名人的照片、简历,右厢房陈设与襄阳民俗有关的各种实物。地址:襄州区东津镇上洲村自驾路线:市区-内环线-南山路-上洲村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襄阳引丹水利风景区
引丹水利风景区是灌区型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襄阳市境内,景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C,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845.6mm,光照充足,年日照数达1914.7h。引丹灌区水利风景区强调景区景观格局与当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相融合,突出“一山”、“一水”、“一城”的风景园林式生态景观。为强调地域特征,引丹景区规划突出了植物景观设计这一主题,不同的景观节点有着不一样的主题植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源”的理念,创造一种自然、逸闲的烂漫氛围。
国家水利风景区
陈坡遗址
陈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位于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陈坡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米左右,包含物丰富,地面采集有陶片,曾经发掘过两次,发现一批重要的墓葬。该遗址对于研究襄樊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坟坡遗址
老坟坡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襄樊市襄阳区张家集镇宋营村,面积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左右,包含较多红烧土,地面采集有石器和陶片。该遗址对于研究襄樊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咀遗址
凤凰咀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襄樊市襄阳区龙王镇阎营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包含较多红烧土,地面采集有石斧、石锛、石刀、陶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襄樊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核心区域面积达14万平方米,加之周边遗址,它的总体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鄂西北南阳盆地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聚落遗址,也是该区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凤凰咀遗址修筑于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期间,距今大约4300年至5000年。对探索、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凤凰咀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北界碑
湖广北界碑位于襄阳县黄渠河镇北端。位于鄂豫交界处的黄渠河大桥南端,桥北岸为河南省。大理石质,圆首。通高1.98米,宽0.96米,厚0.155米。碑面正中镌“湖广北界”字径0.37米见方,魏体,左下侧落款“襄阳府南陵汪翼夔立”。(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楚王城遗址
襄阳楚王城遗址位于襄阳县黄龙镇高明村油坊湾,新石器时代、西周遗址。相传楚王曾在此建城,故名。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左右。暴露出红烧土。采集有石斧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蓝纹、刻划纹、弦纹等,器形有鼎、豆、罐、盆、钵、瓮及纺轮、陶拍等,属石家河文化;西周陶片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罐、盆等。(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城遗址
朝阳城遗址位于襄阳县石桥镇朱杨村东南1公里,汉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北角暴露出砖砌下水道、陶井等遗迹。采集有石斧、磨,铜箭镞、驽机、“长宜子孙”镜、“五铢”钱、“大泉五十”钱,陶片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瓦棱纹、方格纹,器形有壶、罐、盆、瓮及板瓦、筒瓦、瓦当等。据清《襄阳县志》载,朝阳城“今黑龙集南五里,俗讹为朝王城,北距邓州,南至县冶各八十里,汉置朝阳县,即以其地为治府。”(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襄阳区徐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襄樊东部襄阳区张家集镇徐窝村,距襄樊市区36公里。徐窝村是远近闻名的“烈士村”,有烈士60多人,早年为革命牺牲的群众达300多人。大革命时期,由于-反动派惨绝人寰的疯狂-,徐窝村先后有30多户人家成了绝户。徐窝自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大革命时期就已燃起了革命的火种。1925年,受党委派,赴法国留学归来的0人程克绳回到家乡鄂北,建党闹革命。程克绳以徐窝为中心,在襄枣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受革命影响,上过武汉法政大学的徐窝青年徐化龙,读过私塾的徐光炯毅然投身革命,并很快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徐化龙时任县委执委。随后,徐窝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鹿门山风景名胜区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在襄阳东津镇境内。据县志载,东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郁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记念。后来山以寺名。境内山水秀丽水、恬静幽深。唐代著名山水传人孟浩然和皮日休先后来此隐居,留下许多千古名篇。秀丽的山水与丰厚的文化遗存相得益形,使鹿门山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区。鹿门寺兴盛时,有佛殿、斋堂等房屋500余间,传说“骑马关山门”。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修复。现有与佛寺相关的景点鹿门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龙头池等等。鹿门寺环山临水,山涧幽深,林木苍翠。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唐代诗人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
孟浩然墓
孟浩然墓坐落在襄阳城东风林,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孟浩然坟”。清末有俗语:“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1928年,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此凭吊,以高六尺、宽二尺,厚四寸,上镌楷书“孟浩然墓”石碑更换原碑。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孟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据当年参与培修的罗雄飞介绍:在50年代召开民间文学创作会时,有一姓王的农民说,孟浩然是由他们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门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州城南约15公里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鹿门寺原名苏岭祠,据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帝(刘秀)与习郁梦见山神,命郁立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门口,在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境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