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旅游
凉山州景点介绍
草海
15000亩草海,是镶嵌在泸沽湖东面的翡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再加之11种鱼、虾、贝、螺、蛙,构成罕见的生物大观园。草海内芦苇如墙,水路错综,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划着猪槽船出没其中,悠扬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丛中回荡。这份自在,这份逍遥,心又醉了,人也痴了。
扎窝洛码头
扎窝洛码头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处草海边沿深水区。村内有大型摩梭歌舞场所,湖边有餐饮住宿场馆和水路码头。在此登舟,经过草海,进入“亮海”(泸沽湖深水域),直达博凹岛(王妃岛),沿博凹湖湾在洛洼村上岸,是泸沽湖最具特色的游湖线路。
末代土司王妃府
末代土司王妃府泸沽湖末代左所土司汉族夫人肖淑明的居所。肖婆婆在这里向海外游客讲述她的传奇人生。
黑喇嘛寺
黑-寺建在草海旁的黑-寺,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场所。是泸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庙。寺庙按律举行的法事活动,成为摩梭人盛大的节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婚桥
走婚桥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的木桥,长达300余米,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螺髻山彝寨
螺髻山彝寨螺髻山彝寨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螺髻山下,地处四川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螺髻山镇的黄金地段,南距普格县城30公里,北至州府西昌市42公里。省道西巧公路紧贴彝寨东边而过。螺髻山彝寨占地251亩,总投资9380万元。内有彝族民居83幢(包括碉楼2幢),房屋建筑面积30559.49平方米。寨内有彝族特色民居、土司府、毕摩和苏尼园、寨门、碉楼、水景街等特色建筑,设置彝族服饰、彝族饮食、彝族文化及商贸四大功能区。螺髻山立足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凸显彝族建筑风格,集中展现彝族文化特色,堪称“中国第一彝寨”。
波洛云海
波洛云海,较之峨眉山云海有过之无不及,站在丙乙底山最高峰(电视差转台)处俯视,万里云海里只凸现出三座山峰:北面狮子山、东西老君山(云南)、西面木托山(布拖),可望玉龙山(云南丽江)、贡嘎山(甘孜),景色迷人。
波洛杜鹃花
波洛索玛花(杜鹃花),十万亩成片,延伸丙底乡、甲依乡、尔觉西乡,每年四月底至六月中旬,索玛花五颜六色,鲜鲜的、艳艳的、红红的开着,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添了几多光彩,上山游览,观光索玛花的人们,连连不断,游人们和过路车辆总是将索玛花插汽车及姑娘的辫子上,象征着吉祥、如意和美的享受,似乎过“索玛花”节。在封山育林碑对面金阳方向,有几个小山包,丝窝方向有个哑口,大约200米宽,堤坝50米,引渠蓄水库(人工湖),湖面100多万平方米。
彝族向天坟
彝族向天坟,位于昭觉县古里片区龙沟乡阿里米村果噢乃巨的两座小山顶上。南距古里工委约7公里,北距龙沟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从该处坟地和周围的地形地貌看,南北两侧为沟,山下沟谷台地为农耕,东侧为风景优美的硕嘎拉达,西靠神奇的鹫里德波(坐鹰山),昭觉县城至古里工委的公路从中穿过,这里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彝族向天坟是一种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境内的古坟墓,形状大体可分为圆形、单圆台、三圆台堆垒金字塔这三种类型。后者由大、中、小三个圆台堆垒而成,第三台顶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单圆台有两种,一种台端平面圆心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另一种台端向天平面用土填满。圆环向天坟酷似井栏
补莫湿地
布拖县补莫湿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乐安自然保护区境内(自然保护区面积22754.3公顷),现有面积700多公顷,是四川省第二大湿地资源,现已列入凉山州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并正在积极争取四川省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拖县补莫湿地是保护黑鹳、扭角羚等国家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基地。乐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植物垂直带谱齐全,湿地资源独特。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27目77科26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扭角羚及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黑熊、獐子、岩羊、白腹锦鸡、红腹角雉、林麝、黄麂、猴、狐狸、穿山甲、水獭等。鸟类100余种,有麻雀、喜鹊、乌鸦
竹核温泉
竹核温泉可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温泉。竹核大温泉位于昭觉县竹核乡大温泉村,距县城14公里,海拔1905米,属热泉,泉眼水温50℃以上,矿化度0.2—O.21克/升,PH值为8.4,水化学特征为碳酸氢纳、钙(HC03—NaCa)型,流量19.69立升/秒,主泉眼位于志留系灰岩,角砾岩破碎带。现修建有四季皆宜的游泳池一个(1000m2),沿牛洛河河岸修有占地达27亩的养鱼池,所喂养的罗非鱼内外驰名。竹核小温泉距大温泉约1公里,水温44℃左右,流量5.6立升/秒,矿化度为0.075克/升,PH值6,水化学特征为碳酸氢钠、钾,氯钙型水(HC03?CL-K+Na+Ca)
乐安湿地
布拖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面积21358.9公顷,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黑鹳是世界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拖境内已发现18只群居的黑鹳。它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亮,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背部通黑,嘴和脚均是红色,腹部呈白色。据省、州专家实地考察,乐安湿地是保护黑鹳、扭角羚等国家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好地方。也称乐安湿地,位于布拖县西溪河片区乐安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面积位居全省第二。乐安湿地四周山势平缓,湿地内水草丰茂,候鸟成群,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的景象,是湿地风光旅
白石滩
位于布拖县城南东的金沙江边,有一“群峰壁立,千幢叠翠”的好去处——白石滩。游览者谓之:“布拖第一奇观”。这块长200米,宽50米的巨大“玉佩”,经金沙江水上万年的冲打洗涤,竟被雕刻成为如今千姿百态的巨型“工艺品”。或像塔,或像楼;或似倚天宝剑,或如器物乌兽;或像竹笋、蘑菇,或似文人武士、少女村姑一石一形,栩栩如生;高低大小,错落有致。摸一摸,光润、细腻;看一看,晶莹、剔透。若顺“云梯”登上“望峰顶”,白石滩则尽收眼底,恍若置身于仙境中。夏秋季节,江水上涨,白石滩匿迹销声;冬春季节,水落石出,方显“庐山真面目”。正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白石
江畔新城
会东县,因地处会理的东面,故名会东。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近临金沙江的会东,地上、地下资源极其丰富。地上,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日照2323小时,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量1058毫米。盛产水稻、玉米、烤烟、蚕桑等多种粮经作物,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县和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地下,矿藏富集,己探明的金、银、铜、铁、铅、锌、石英石等金属、非金属矿达30多种,其中,铁矿石远景储量超过1.8亿吨,铅锌储量400多万吨,品位居全国第二;加之会东城镇建设颇有特色,被中外专家赞誉为攀西宝地上的一颗明珠。
皎平渡
皎平渡位于会理县东南方,距县城74公里。红军四渡赤水后,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而皎平渡是红军唯一的生路。-命令-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1935年5月1日傍晚,红军干部团赶到皎平渡口,搜索到两条旧船,并于当晚渡过了金沙江,消灭了川军守敌,控制了渡口,后又找到4艘木船。红军从这里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自此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赢洲公园
赢洲公园位于会理城内西街,原为明代邓指挥所设水牢。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1980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武候祠,位于城北老街子,明嘉庆年间建,清代两次重修,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该景点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美丽壮观。东岳庙,位于县城南门外,清镇抚周冕建,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景庄庙,位于城西垭口小山岗上,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为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建,迄今风物犹存。碑林,设于赢洲公园金境阁内,收藏有明朝状元杨升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近代知名人黄炎培、郭沫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聂荣臻等
会理古城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西昌市185公里。会理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有保存完好的元至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7处,其中会理县城北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理古城保护与开发面积1.02平方公里,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空腔。底层北面有拱门,经此可进入塔内。拱门右侧石棂上刻有1副对联的上联,书有文峰峭凌云一径登峰造极,下联无存。第3、4级内有大理石浮雕如来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级有小圆窗。会理古白塔座落处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是会理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古塔
在德昌县境内分布有六座古塔,多为清朝时期所建,古塔形状各异,高雅在10至20多米不等,其中以茨达字塔尤显壮美秀丽,该塔位于茨达乡新胜村,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座北向南,仿楼阁五重檐,辩证角攒尖式。塔身周长16.2米,占地21.9平方米,通高21.8米,砖石结构。第一层有两通碑记,三道功德碑,南面开窗,第二、三层除南面开窗外,其余置烧陶人物浮雕,第四层开窗,北面是人物浮雕,余四方刻有“龙吟虎啸”四字,第五层南面开窗,其余五方刻有“唯有读书高”五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所大石墓
大石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城南5公里王所乡西南约400米处,属安宁河流域的中段地区。大石墓葬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某一民族的文化遗存,据文献记载,大石墓可能属当时的邛都人。其构造是在地面上用巨石砌成墓室,有的在墓室上加封土,墓内埋葬人数甚多,年龄、性别各有不同,系多次葬入。王所大石墓群呈三角形分布,墓室基本在地表以下,表面用巨石盖顶。东墓长7.4米,宽3.5米,地表部分高1.4米,墓室盖顶右不全;南墓距东墓50余米,长9米,宽2.8米,地表部分高1.2米,除墓门一块盖顶石移位滚在墓门前外,基本完好,现存盖顶石9块;西墓距南墓60余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