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旅游
湘西州景点介绍
白水河
白水河位于县城东南的兄弟河畔,傍山一洞,涌出大股泉水,长年不断,水色乳白,清人留有《白泉活雪》诗句:“是泉是雪涌滔滔,喷沫飞流作素涛,百尺银龙蟠水府,千声缟鹤撼晴皋,目光荡漾冰山动,天气模糊玉垒高。欲把长竿投白水,旋涡深处钓神鳖。
石栏杆
石栏杆位于排吾乡境内,是湘西著名的石林风景区,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怪石林立,造型奇特,巧夺天工。有冲天耸立的“上天梯”,高40多米,陡不可攀。有雄奇壮观的“南天门”,爬上南天门,可俯瞰苗乡的层层梯田,座座茶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龙洞瀑布
在排碧乡黄岩村附近,有一“U”型山岩,悬崖高达300—500米,有小龙瀑、窟索瀑、护谭瀑、蟹将瀑4条瀑布从百米以上的绝壁上飞流直下,一齐泻入一处深潭,响声如雷,烟雾弥漫,各具特色,小龙瀑布最大落差147米,声势磅礡;窟索瀑布洞口威严,流水汹涌;护潭瀑布水落如纱,含情脉脉;蟹将瀑布姿态婆娑,美丽妖娆。瀑布时而落在崖壁,如雾如烟,时而落入深潭,象是阵阵松涛。悬崖顶上有岩板,游人可以在岩扳上俯视,壮观景色尽收眼底。
钟佛山
钟佛山位于县城西南二公里处,民国初年建庙堂一座,有翠柏古树掩映。1984年,在钟佛山建陵园,竖“抗美援朝革命英雄纪念碑”,并在山顶、山腰修凉亭两座,同时将清代、民国时期遗留的碑刻块,竖于山脚。有尼姑庵,住僧尼释心愿,香火初盛,己是居民游玩之佳地。
坐龙溪大峡谷
坐龙溪大峡谷位于湖南古丈县红石林镇,与王村隔河相望。坐龙溪景区的景物特色可用奇、隐、俏、巧、幽、旷、惊、险、全、古十个字来概括;地理特征可以说是绝壁矗立,峡谷幽深,坑连洞,溪连洞,大洞连小洞,各洞相穿。坐龙溪大峡谷全长约6500米,由风蚀、水蚀长期作用形成。峡谷最深处高差达30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峡中之瀑从绝壁倾落,如天外银河悬挂。从峡谷两侧山顶下至峡底,森林茂密,古藤缠绕,令人赞叹;而峭壁坡陡路险,崎岖难行,令人心悸。因峡深壁陡,林荫蔽日,谷中很多地方终年难见天日。盛夏至此,亦觉寒气袭人。由于悬崖峭立,深潭遍布,至今无人能全程穿越此奇峡。已
里耶婆婆庙
西方的第一女神夏娃,随着伊甸园的沉没,早已无迹可寻。在东方的开天辟地之所,神舟还在,繁衍人种的女始祖雍尼还在。雍尼在庙里,她已被后人奉为神灵,世代敬称为pha3pha1(琶3葩1,祖婆婆),供奉她的地方叫做pha3pha1ie3tsho4(琶3葩1月3挫4,祖婆婆神堂),汉话俗称“婆婆庙”。婆婆庙全世界只有一座,不知建于何时,现属于战国古城的一部分。老人回忆,神堂朴实肃穆,岩门砖墙,木柱青瓦,并无皇皇神殿,也无闪光额题。土家人有语言无文字,庙名就挂在四邻八近乡民的口头上。婆婆庙不属儒释道三列,更与耶稣、穆罕默德无关,里面只有一尊神,那就是土家人替芸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耶尖山寺
从里耶东行三公里便到达乐里湖村。这里有一座独立成峰的寺院,名曰尖山寺,海拔六百六十二米。清雍正年间,乐里湖村一位农夫在山上拾得一个碗口大的金钟(铜钟),地方官把这一金钟交到永顺府。后来永顺府行文,要当地百姓在尖山顶建一寺院,老百姓自发地筹钱建寺,于雍正癸丑年建成。围绕寺院的建筑群在道瑜和尚主持下,道光年间才完成。周围绝壁上是吊脚楼。斗拱组合的寺院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寺院内大小菩萨五百余尊。加之树木参天,云蒸霞蔚,近两亩面积的寺院,飞檐翅角,吊着的铜铃悠悠作响,真乃天下之奇景。加之,那鼻梁岩岭,人工凿的一百二三十丈的石级,寺院的圣名和它的奇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耶关帝宫
关帝宫是清朝咸丰年间修建的。它位于里耶河街,面向东流河边,庙的围墙方达四十米宽,深长一百米,高二十米。庙的后端宫殿有关云长的圣像,九尺长的红须。圣殿内有一座三角鼎炉。鼎炉上刻有“咸丰元年”四字。庙的中间是操场,全都铺的岩板,名花争艳两边墙脚。庙的前端是戏楼大院,两丈成方的戏台,双龙抱柱的楼阁翘首墙高,戏台两边厢房是化妆演扮室。宫外岩板数十米,岩狮雌雄排立,小狮扶母仰望。座板岩前方,刻有“咸丰元年”四字。岩柱庙门高达九尺,面向河流。在大门上壁直框内刻写“天地同流”,左右横匾刻有“文经”“武纬”四字,还有古代文坛故事刻画,是怀念东汉人物义气正义的。诗赞:
双凤摆手堂
双凤村村口建有一座摆手堂,堂前有宽坪。据《永顺县志》记载,以前每一个土家村寨都有一个摆手堂,就像侗寨必有鼓楼一样,是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目前,土家村寨内保存有摆手堂的已经不多了,双凤村现存的这座摆手堂复建于20世纪80年代。摆手堂飞檐翘角,重檐歇山屋顶,具有土家族特色的穿斗式结构。正面两根木柱雕龙,作为建筑的重点装饰,其他部位则相对比较朴素。摆手堂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现在主要是土家人在节庆日聚众娱乐的场所。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以及单摆、双摆。小摆手是一村一寨自行娱乐,大摆手则是相约数十个村寨“齐乐”。跳摆手舞有逢单日起摆,逢双日停摆的习俗。一般在正
列夕宋家大院
古码头列夕镇有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宅——宋家大院。四合院建筑,全木结构,中间夹着一个狭长的青石板天井,两侧为三段式封火山墙,两坡屋顶。大门临街,两侧仍保留着老式柜台,柜台上繁复的雕花,呈现出昔日街市的繁华。同时,柜台后开小窗,体现了传统商户的厚道,夜间也不忘为人提供方便,可通过小窗购物。六页隔扇门后是各自的火塘,如今已经分家,所以院子左右各有一火塘。左边为宋家所有,右边已经属于另一家。宋家大院的堂屋很是宽阔,堂屋的最里边是祭祀牌位,这一区域用木地板抬高。门厅为五柱六瓜的标准屋架结构,而堂屋却在木地板的放牌位区域出挑双步梁。宋家大院特别的地方在
那住村四水屋
那住村中保留着一栋木建筑,当地人称之为“四水屋”,其平面布局和北京的四合院建筑类似,故名。四水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黑龙窟地区最有特色的建筑。四水屋局部为两层建筑,居住着三户人家。三户都由同一门厅进入,以天井为中心,分堂屋和厢房分居。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石材为辅,皆来自当地,可谓就地取材。四水屋中有一天井,大约10平方米,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正下方有一方形的石砌下凹花坛,地下一角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出去,同时也方便三户人家排出生活污水。一般天井的左右两侧房屋对称,当然根据不同的地形走势也可呈不对称状。正面的会客堂屋比较高,达10米
树比冲天楼
穿行于湘西山区蜿蜒起伏的山岭茂林,在隐约其间的青瓦小木屋和灵巧的吊脚楼之中,赫然出现一座冲出屋顶的小楼,使人感受到一种凌人的气势,因此将其冠之以“冲天楼”这样的名称,也就显得极为贴切了。冲天楼其实也是民居建筑,只是这样的规模气势决非普通人家可以企及,于是它便成为乡间富豪们借以炫耀家势财富的标志。在龙山县树比村,还保留有这样的一座冲天楼。据当地人讲,这是当年一位靠种植鸦片发家的大地主,为躲避山下的土匪,在山上开辟营建的乐土。如今,也正是因为山高路远,才使得这座冲天楼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建筑外观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其顶部伸出屋面以上似小楼般的两座双层屋
龙西湖彭宅
首车镇舍珠村龙西湖的彭宅,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与常见的一正左厢及一正两厢的形式不同,为纯粹的一正右厢。吊脚楼起吊方式为因地赋形的落差起吊,这种方式在位于山脚溪边的土家山寨随处可见,既体现了土家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理念,还与土家人“不怕青龙高万丈,单怕白虎抬头望”的信仰和客不欺主的民俗有关。宅舍东西面阔20.1米,南北进深15.3米,脊高7.56米,檐高3.7米。正屋三开间,构架原为五柱四瓜穿斗式结构,后在北面加建,变为六柱五瓜。平面遵循传统土家民居常见的布局,中间为堂屋,两侧间为前火床后卧室。吊脚楼上层为女孩的-,走廊檐饰用于纳凉
芭蕉坪接龙桥
“相映水中天,别致葱茏遍山间。熙熙攘攘客来往,接龙桥上永不闲。”这是芭蕉坪村接龙桥内的一首诗,字迹虽不甚清晰,也没有作者的落款,但寥寥数字道出了接龙桥所在的优美环境,及其在当地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芭蕉坪村位于泸溪县北部的梁家潭乡,是个苗族村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群山像口袋把村子装起来,收口处就是村子的入口,一条苗语名叫“窝嫂窝咱”的小溪从村口一直流入村内,横跨于溪上的接龙桥便是收紧袋口的美丽束带,成为进村的必经之道,也是全村建筑的亮点,芭蕉坪村的标志。接龙桥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族首张高清为方便村民过溪而率族人集三村
禾库排云碉楼
碉楼是一种防御性建筑,从其建造来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民众集资修建,用以保护全村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另一类为私人所建,如齐心石板寨碉楼、禾库排云碉楼,其用途均为战时防御设施。碉楼建筑的特点,平面多数为方形,建筑规模一般不过二十多平方米,外围护结构均为厚实石墙,屋顶为悬山顶,四坡攒尖顶等不同形制。入口门很小,宽约1米,高约1.6米,底层储藏日常用品,二层和三层(部分有)一般为简易起居室与卧室。凤凰县禾库镇排云村的碉楼是比较典型的碉楼,始建于清末,后几经修葺成今日形式。建筑呈长方形平面,东西长9.1米,南北宽5.6米,建筑规模比一般碉楼要大出倍余。正
凤凰古城墙
凤凰古城墙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现存遗址有北门和东门城楼及部分城墙,北门城楼保存较完好,四座城楼均已修复。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有城墙连接,城墙前面便是清澈见底的沱江,墙映水面,尤为壮观。城墙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虽几经战火洗礼,仍耸立于沱江河岸,形成一道人工屏障。北门城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建筑整体风格为清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覆有腰檐,上层为砖木所构,下层为红砂条石砌筑。城楼内有八孔炮台。楼下城门由紫红砂岩砌成,门板为木质,镶铁板,密布圆头铁钉,牢实坚固,气势宏大,门额上刻“壁辉门”三个大字。门额上方
老司城祖师殿
老司城祖师殿位于永顺县老司城(今司城村)太平山南麓,距老司城约二公里。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17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前临灵溪河,后靠太平山,景色优美。祖师殿为当年老司城五大庙宇之一,是老司城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有祖师殿、皇经台和玉皇阁,三座殿堂坐落在同一条轴线上,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而上,重重叠叠,殿阁飞檐,蔚为壮观。据《永顺县志》记载,“祖师殿在旧司城,晋天福二年建正殿”,正殿祖师殿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布小青瓦。屋角起翘较为平缓,戗脊上排列走兽。大殿面阔五间,宽16.9米,进深13.0米,脊高
永顺观音岩古刹
观音岩古刹位于永顺县城南1.5公里处观音岩下,为邹姓邑人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7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永顺府协镇副将许天元有感于庙宇之简陋与秀丽风景不相称,领头捐资数万,历时三年,扩修了山门、正殿(观音殿)、水府阁、地藏庵、玉皇阁及客房僧舍等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随山就势,错落有致,与周围丛林峰石、层岩叠翠的环境形成曲径通幽的意境,著名文学家沈从文题额“人间胜迹”。建筑群中惟水府阁保存完整,坐落在临猛洞河20米左右的岩砌堡坎之上,建筑面积169.72平方米,3层,为木结构叠梁式。歇山屋顶,小青瓦屋面。立柱逐层内收,柱网呈“回”字形,外檐斗
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位于凤凰古城墙外的沱江对岸,面临沱江,与古城隔河相望。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凤凰县规模最大的祠堂,主体建筑有大门、前殿、戏台、正殿、厢楼、厢房、连廊等。与一般祠堂建筑不同,田家祠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平面布局,大门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中轴线旁,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进入山门,穿过前殿,从侧面进入祠堂的主轴线。二是建筑形式,一般祠堂中戏台两侧的厢楼是上下两层的走廊形式,并往往有门窗,而田家祠堂的厢楼是两座全开敞的亭阁,周围有美人靠围栏。正殿前出宽阔的前廊,这种做法也是别处所罕见的。两侧厢楼和正殿前敞廊的特殊做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王祠
土王祠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它是古代老司城中土司王宫殿的一部分,位于宫殿的最后一进,专门供奉土司王的历代先祖。土司王宫的其他建筑均已毁弃,仅存这座土王祠。现存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土王祠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分为两进,前进为大门和耳房。大门全木结构,木屋架、木板壁,入口处凹进,两旁向前突出,下部木柱架空,呈吊脚楼状,长长的台阶直通大门。耳房用青砖砌筑,两层,开方形窗洞。这一部分建于清代,门窗线脚等处带有西洋风格。前进和后进之间有一狭长的横向天井,天井正中立一块石碑。碑后面为正殿。正殿高大宽敞,梁柱粗壮。进门的屋宇设有附梁,上面刻文字,记载着修建匠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