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昌吉旅游
昌吉景点介绍
靖宁城遗址
靖宁城遗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政府改奇台堡为奇台县治,改管粮通判为县令。奇台设县后,即发动万余人开始修建靖宁城。靖宁城是在奇台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三州辑略》记载:“靖宁城是将旧堡展筑,周二里七分,高一丈五尺,城门四。”从设县以来,到乾隆五十年(1786年),县城内外人口不断增加。清代流人赵均彤在《西行日记》中记载:“城内外人口不止一千家,亦大都会也。”道光二十三年,林则徐流放伊犁,路过老奇台,在《荷戈纪程》中记载:“壬寅十月,初六日,巳刻又行四十里,奇台县城,住南关外。贸易颇多,田畴弥望。”另一流人杨炳坤路经靖宁城时描述到:“遥望城廓参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奇台县博物馆
奇台县博物馆奇台县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2004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奇台县多渠道筹集资金2200多万元,动工修建了占地10025平方米的犁铧尖文化大厦。大厦落成后,将博物馆搬迁至犁铧尖大厦三楼。馆舍面积184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450平方米、文物仓库面积65平方米、安防监控室面积55平方米。奇台博物馆装修精美,安防设施先进,文物库房建设达到建设标准,展厅陈列科学合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国家二级文物43件、国家三级文物400余件和大量正在鉴别的文物;征集了五个民族风情展的民俗展物264件,展厅布展文物590件。
汉城遗址
汉城遗址奇台汉城是对满城而言,位于唐时蒲类城南侧,曾修筑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城址是在原古城子军事堡的旧址上逐渐扩展起来的。这里除了古城堡之外,还有一座老满城,城名叫“孚远城”。它和古城堡的命运一样,在百年战乱中,焚毁不堪。光绪九年(1883),古城子县治由老奇台靖宁城迁至汉城。两年后,清政府在原古城堡旧址上修筑了两座新城—一座是汉城,一座是满城。同时还修复了已毁的老满城。光绪二十二年(1896),扩展县城时将汉城和满城连接在一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从抵御战乱起见,政府动员百姓,绕城一圈,筑起一道城墙,将果果滩和老满城都圈入城内。自此,汉城、满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地大庙
东地大庙东地大庙位于奇台县城东北约二十公里的西地镇东地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古有东地河贯穿其中,四座古庙坐北向南,毗连相建,外有土墙环绕四周,院内古木森森,一派庄重肃穆气象,由东而西依次为城隍庙、关帝庙、娘娘庙、圣武宫。嘉庆、道光年间东地大庙扩建,新建武圣宫、圣贤殿、戏楼等。同治四年(1865)因白彦虎作乱,庙宇毁于战火之中,只有关帝庙得以幸存。光绪十八年(1892)当地百姓捐资重修娘娘庙、城隍庙等。四庙之中,以城隍庙最古,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庚寅即公元1790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庙内有泥塑及劝人向善的大型壁画。娘娘庙位于关帝庙西侧,彩梁画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墨湖
墨湖墨湖,因水呈墨绿色而得名,也称黑涝坝,位于县城以南54公里处的马鞍山风景区。墨湖是由7个相通的湖泊群组成的积水湖,形成百米条状。此湖遇到雨水多的年份,水深不见底,有“岸无松影浮绿藻,风起荷花四面来”的美誉。墨湖共分大小两处,惯称大涝坝、小涝坝,均在马鞍山下。小涝坝方圆约100平方米,大涝坝约300多平方米,都是椭圆形。小涝坝终年向外流水,流而不枯;大涝坝有五个泉眼向外冒水,水多而不溢。当地有民谣说:“姐妹泉,姐妹泉,看起黑,舀起白,大不满,小不干,饮不尽,喝不完,干旱年成也不浅”。说的就是大小涝坝特有的神奇。大小涝坝都处在丛林之中,四周松柏参天,绿树
阳洼滩景区
阳洼滩景区阳洼滩景区处在县城60公里的开垦河上游,海拔1700米,它四面环山,青山如黛,碧水泻珠,云雾缭绕,奇峰迭出。河谷中生长着高大的杨树林,河床上布满五颜六色的卵石。两岸是碧毯般的草甸,各种鲜花争相开放,红得似火,白得如雪,勾勒出一幅美丽图画。阳洼滩的云雾,四季各具特色:春天云雾弥漫,一望如海;夏天雄浑厚重,宛若银盘,散落于树间;秋天似棉如絮,连绵不断;冬天则与雪山相映,连为一体。走进阳洼滩,清晨登上高山,阳光从云雾中穿过,给整个大地披上韶红色。山雨来时,道道闪电划破寂静的山林,乌云就在头顶翻滚,瞬间雨过天晴,云消雾散,山村若洗,苍翠欲滴。黄昏河岸边
黑涝坝、白涝坝
黑涝坝、白涝坝黑涝坝又叫黑湖,因水呈绿色而得名,黑湖是由七个相通的湖泊群组成的积水湖,形成百米条状。黑湖分大小两处,惯称大涝坝小涝坝,均在马鞍山下。小涝坝方圆约100平方米,大涝坝约300平方米,均呈椭圆形。小涝坝终年向外流水,流而不枯;大涝坝有5个泉眼向外冒水,水多而不溢。当地有民谣说:“姐妹泉,姐妹泉,看起黑,舀起白,大不满,小不干,饮不尽,喝不完,干旱年成也不浅”,说的就是大小涝坝的神奇景色。遇到雨水多的年份,水深不见底,有“岸无松影浮绿藻,风起荷花四面来”的美誉。白涝坝又称镜湖,是江布拉克风景区最大的一面天然湖泊,因湖底多有白色石块铺就,又有雪峰
古城子大漠景观
古城子大漠景观古城子大漠景观以干旱沙漠自然风景为主要特征,其景观类型有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古海陆相化石、火山口等地质胜迹,加之大漠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等,计6个景区、16个景点,其景观内涵极为丰富。尤其是魔鬼城、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将军戈壁诸景,为古城大漠经典景观,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生植物园
野生植物园沙漠里的植物都是一些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为了抵抗干旱,它们中的大部分植物将叶子退化成鳞片状或线状,用嫩枝呼吸,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枝干或生有白色绒毛,或呈银白色,以反射太阳光、减少水分的蒸发。它们都有发达的根系,一条向下的垂直根系可深入到沙土层5米以下,向四周延伸的根系可达数10米。卡拉麦里山荒漠植物主要有胡杨,白梭梭、白皮沙拐枣、柽柳,琵琶柴、假木贼、铃铛刺、沙棘、曲尖麻黄、羽状三芒草、准噶尔无叶豆、沙漠绢蒿、白茎绢蒿、驼绒藜、针茅、苔草、芦苇、芨芨、沙葱、冰草等。此外,这里还有珍贵的药材锁阳和肉苁蓉等。
人工梭梭林
人工梭梭林人工梭梭林是奇台大漠中的绿色长城,从沙漠边缘深入3公里,东西长65公里,形成了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流沙得到控制,有60万亩肥沃的农田不再受到风沙侵蚀。这道绿色屏障,起伏坦荡,层林尽染,丘峦叠翠,现在已不仅仅是一道秀丽的风景线,它同国家大西北“三北四期防护林”浑然一体,蔚为壮观,它捍卫了人类的家园,从中也体现了我们的生存天地更加安全,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地发展。
石钱滩
石钱滩石钱滩藏在将军戈壁最僻静的地方,位于将军戈壁双井子东南5公里处,是一处具有3亿年地质演化史的古生物化石宝库。经地质专家鉴定,石钱滩产出的古生物化石多达200多种,包括各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苔藓虫类等。其中首次被发现的新种化石,按国际命名法则定名的有石钱滩血石蛤,石钱滩挑齿蛤等。1930年以来,地质专家及勘探人员多次在双井子一带发现采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其中一种珍贵的化石品种为单细胞生物,是石炭纪至二纪期间曾经大量繁殖的古生物,系此地质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推断,石钱滩地层由中石炭纪双井子组的生物灰岩及钙砂岩组成。它的出现,证
恐龙沟
恐龙沟恐龙沟位于将军戈壁凹陷低洼处。南北走向,长约5公里。沟谷两边的山丘时断时续,沟中的沙石表层,有零零落落的土包,犹如随意被人抛撒下的巨型馒头。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随中瑞(典)科学考察团来到新疆,在将军戈壁一带付出三年之艰辛,终于发掘出两架形体完整、骨骼框架清晰无损的恐龙化石。之后经古生物学家鉴定,命名为“奇台天山龙”。袁复礼博土的小小地质锤,敲开了准噶尔盆地的神秘世界,之后的地质学家不断前来探察和踏勘一层层古老的岩石,翻阅着大漠荒原这本神秘无限的书卷。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考察队在将军戈壁
第一窖古城酒文化博物馆景区
第一窖古窖池遗址第一窖古窖池遗址位于奇台县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公司内。2002年,该公司在挖掘酒窖时发现该遗址,随即进行发掘,并予以保护。窖址现仅存有一面砖墙,由青砖垒砌而成,墙面涂有一层白灰。全长11.8米,高2.1米,可分为长度大体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在北,做工比较精细,每隔1.2米有固定木板的插槽,估计为用木板隔发酵池时所用,插槽之间间隔1.2米,有两面墙体上还有供人攀爬的脚窝。另一部分在南,做工比较粗糙,墙面不光滑,似为后期加筑,年代较北侧稍晚,墙面有两处隔墙残迹,估计亦为发酵池隔墙。根据遗址内出土的青花瓷碗、陶碗等推测,该遗址建于明末清初,且在清
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
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奇台县有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素有“五路要冲”和“旱码头”、“金奇台”之称,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自古就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曾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齐名,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清末民初古城工商业突飞猛进,成为大西北富庶之区,各地商户纷纷落地奇台,各省经商发迹的富户集资捐款修建了甘省会馆、直隶会馆、四川会馆、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等数十处会馆及大小五十余座庙宇,做为联络本地民众携手经商、排忧解难、调节商业纠纷、增强本地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满城遗址
老满城遗址奇台居于新疆南北两路要冲之地,为巴里坤至乌鲁木齐适中之地,又是东经哈密进关内的门户,北通科布多,是归化商旅驼队集散中心,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军事和形势的需要,乾隆39年(1774年),在古城即今奇台驻扎满营和绿营兵,乾隆40年,修建老满城。老满城东西常650米,南北宽610米,呈四方形,开有四门,东门名“宾旭”、西门名“庆武”、南门名“景重”、北门名“拱枢”,四个城门兼优城楼,驻扎满兵,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高6米。城四角有角堡,城门有瓮城,西城门及瓮城保存较为完整,存有一马面。该段城墙保存之完整在新疆也属罕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犁铧尖关帝庙遗址
犁铧尖关帝庙遗址犁铧尖关帝庙建于光绪21年(1896年)正是古城商业鼎盛时期,同时又是屯兵之地,为了确保边疆安定,消除0,大量清军屯守古城,关帝之神是民族英雄,军中之魂,军民祈求安定清除叛乱,由朝廷拨款于城中建起关帝庙,该庙香火不断,成为古城军民的精神支柱。民国年间,该庙成为调解商业纠纷之地,社会名流在此主持公道,决断民间争议。关帝庙寄托了民族精神,弘扬团结之风,至今古城民众念念不忘。关帝庙位于奇台县城中心闹市区,紧靠市区主干道。目前该庙基本完好,庙宇建筑高大宏伟,气宇轩昂,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属区级古建保护单位。该庙整体建筑完好,不变形,不走样,保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
吐呼玛克故城遗址契丹于公元907年建立辽国,这是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其人是蒙古人的一支,自称契丹人。公元十一世纪契丹国0为东西两大部,西辽汗国-向中亚迁徙。首领耶律大石号称百万大军,举部西迁扩疆辟土。契丹人吸收了中原文化,兴起城廓之邦,契丹人到达天山北路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奇台一名就因契丹一词转化而成为“奇台”,由于人名转变为地名,吐虎玛克古城就是西辽汗国的契丹人建造的城廓,根据考古调查,结合吐虎玛克古城出土文物判断,该城建于十一世纪后期,使用时间不长,而后契丹人迁至西亚草原。在哈萨克斯坦有一座辽代古城也叫“吐虎玛克”,是契丹语“城市”的意思,哈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宫遗址
三清宫遗址三清宫位于县城东门外水磨河高坡处,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又名“疙瘩庙”、“封神庙”。因供奉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而得名,由道教全真派弟子捐建。此后又捐建“斗母宫”,道家与佛家融合在这里充分体现,使人难辨佛道。1949年,斗母宫竣工,三清宫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到1964年,经过70多年的修建,三清宫已有相当规模。历史上,庙内香火旺盛,更有抽签、问卜,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五月五赶庙会的居民川流不息。现存三清宫坐北朝南,分东西两个殿平行并列,历-革期间被彻底毁坏,建筑如同一般平房,建筑风格不突出,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汉疏勒城位于奇台县城东南,直线距离50公里,地处天山北坡的山区,隶属半截沟镇麻沟梁村。该遗址地处前山丘陵地带,坐落在麻沟河沿上,其城址东依悬崖峭壁,南有麻沟河向东绕北泽黑沟流向新户梁,北为南高北低的坡地,西面是低缓的丘陵与麻沟河、新户河相接,地势险要是该城的地理环境特色。因城内有露出地表的岩石,俗称“石城子”。该城呈不规则状,并不见一般概念上的完整的封闭的城墙,只是依自然地势而因地制宜建造。古城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东西长240米,南北长200米,古城东面为麻沟河绝壁深渊,古城三面筑城墙,东面依绝壁为天然屏障,城墙宽一丈,有角楼、马面,城内有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奇台药王庙遗址
药王庙遗址药王庙建于光绪14年(1888年),正是奇台县城从老奇台搬至古城时,当时该县人口密集,瘟疫四起,前后两年经历了两次大的瘟疫,军队和商民都深受其害。为了扑灭瘟疫,古城内相继开张了很多药铺,内地郎中及药商奔赴古城,此地的药材生意十分火爆。内地的药材运抵古城再分售天山南北,本地药材经此地运往内地。民众祈求消除瘟疫,身体健康,建起了药王庙。随着药材生意的兴起,该庙成为药材行业的聚会所,维护药商的的合法权益。据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古城内有药铺二十余家,分为内科、疗疮科、骨科,既看病又售药。民国期间,药王庙办起医师学堂,分药剂师,药王庙在古城历史上占有重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