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市旅游
庆阳市景点介绍
程家川遗址
程家川遗址位于合水县吉岘乡程家川村西北。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黑彩变体鱼纹泥质红陶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阳古城
彭阳古城位于镇原县彭阳乡井陈家村。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50米。面积62500平方米。四角有角墩。现存东、南城墙,墙体夯筑,基宽5米,残高10米,夯层厚0.2--0.3米。南、北两面辟门。采集有铜镜、铜币和隐花青瓷碗、盘残片。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镇原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氏家族墓地
燕氏家族墓地位于正宁县周家乡燕家村。燕庆安(1212--1279),元代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申命署巩昌延安管民提领。卒后与家属同葬于此。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原有4座封土,已夷平,墓前现存石碑、石人、石虎、石羊等分左右两行排列。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元代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符墓
王符墓位于镇原县临泾乡湾湾村内。王符(约85—162),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约生于章帝初,约卒于桓帝延熹五年(162),著有《潜夫论》,凡十卷36篇。在《潜夫论》中,提出“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国以民为基”,治国应以“富民为本”。陵园面积约1200平方米,现存圆丘形封土高3米,直径4米,原墓前建有“思潜亭”、“潜夫亭”、石碑等俱毁。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王符生平和东汉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介子墓
傅介子墓位于庆城县庆城镇石马坳村南。傅介子(?—前65),汉北地郡义渠(今庆阳县西北)人,因西通西域,北遏匈奴有功,官拜义阳侯,死后葬于庆阳县西塬。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圆丘形封土高1.8、底径4.5米。明正德年间吏部郎中都穆立有石碑1通,颂其通西域功德。现存石马、石虎各1对。马呈立式,高1.4、长1.7米。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西汉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国珍墓
胡国珍墓位于镇原县上肖乡翟池村东南1公里。胡国珍(439—518),字世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北魏宣武灵皇后之父,司徒,历仕孝文、宣武、孝明三朝,其女为宣武帝充华妃,谥曰灵太后。墓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并列2座圆丘形封土,其中1座残高2、底径20米;另一座残高1.5、底径12米。墓碑及其它附属物无存。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魏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儿庄塔
塔儿庄砖塔,位于庆阳市宁县盘克镇罗山府林场,座落在子午岭西麓,东与陕西省富平县接壤,西南距盘克镇六十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907--960);形制、特点:方形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11米;现状:2013国保砖塔始建于五代时期(907--960),系全砖结构,平面正方形,楼阁式,共三层,顶部残损。通体高约十一米,底边长0七三米。塔表层磨砖对缝,十分规整。塔身直接出自地面,无台基和基座,越向上越收小。第一层南面设单砖卷顶门,门高二点二米,宽零点九六米,塔室为正方形,正面神灶尚存,室顶直空,内壁三面有彩绘壁画,还有两幅清代咸丰五年曾维修过的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城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旧邦木坊
周旧邦木坊位于庆城县南大街水利局巷。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木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东西长14米,南北宽4.2米,高12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木坊以四根通顶立柱支撑,原有戗柱不存,平板枋上为九踩斗栱支撑檐部出挑,最外部厢栱位置用装饰性的花板。坊顶铺青瓦,庑殿顶正面出垂脊。檐下正中镶匾,匾面正书“周旧邦”三字。周旧邦木坊气势宏伟,结构复杂,建造工艺精巧,是研究甘青地区古代牌坊建筑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记碑(牛公碑)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记碑(牛公碑)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五代(梁)龙德二年(922)二月立。碑高2.20、宽1.10米。圆首方座,碑额篆“刺史牛公创修衙之记”。碑文楷书,通行竖写。记载刺史牛知业版筑新子州州墙,创修诸公署及新衙功绩。李明启撰文,梦庄书丹,上官武镌字。1983年由庙嘴坪迁至县博物馆内。石碑完好,文字清晰。对研究五代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宋范韩二公祠堂记碑
重建宋范韩二公祠堂记碑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内。通高2.4、宽0.97米。成化十一(1475)年八月立。额题“重建有宋范韩二公祠堂记”。碑阴、阳均有碑文,碑阳碑文楷书竖行24行,每行25字。碑阴除碑文外下部线刻庆阳府地形图。碑文记载宋范仲淹、韩琦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时在庆阳、延安等地镇守,以御西夏的功绩。刘昭篆额,马文升撰文,朱英书丹。1985年移存县博物馆。保存完好,对研究明代庆城军事防务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摹刻黄庭坚云亭宴集诗碑
明摹刻黄庭坚云亭宴集诗碑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碑通高2.25、宽0.77、厚0.21米。嘉靖三十七年(1558)立。每行14字,由右而左竖写行书五言绝句,每行14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河西道陕西布政使左参议陈凤摹刻立石。此碑原置庆城南考院内,1985年移存县博物馆。保存完好,对研究黄氏书艺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
保全寺—张家沟门石窟位于合水县太白乡平定川西岸。保全寺石窟开凿于长约40、高8米的崖壁上,坐西向东,共有窟龛25个,石雕造像153尊,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较多,并胁侍菩萨。佛像一般方颐丰面,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半披肩大衣,浅阴刻平行衣纹,躯体粗犷健硕,体现太和改制以前的风格。3、4、5、6号龛较大,为平面呈方形或马蹄形的穹窿顶龛,最大为4号窟,平面呈方形,高、宽、深各3米,正壁造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及弥勒菩萨,南北两壁各造二佛、门口侍立二菩萨,其余为圆拱形浅龛。张家沟门石窟分布在长约12、高3米的红砂岩崖壁上,共有窟龛8个,平面为呈半圆形的圆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观之碑
承天观之碑原位于正宁县正街。原观已毁,石碑尚存。圆首方座,通高2.72、宽0.85、厚0.22米。宋大中祥符二(1009)年立。篆额“大宋宁州镇宁县承天观之碑”。碑文楷书,记载道教理论及修建承天观之缘由等。尹熙古书并篆额,李维撰铭并序,赵谦、沈庆刻石。现存县文化馆。保存较好,对研究道教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遇村遗址
遇村遗址位于宁县早胜镇遇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主要饰绳纹,器形有罐、盆、簋、豆、鬲等。豆器最多。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坡遗址
小坡遗址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有两处遗址,一处在村西100米,是一处多时代复合型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罐残片;周代灰陶罐、豆、簋;汉代灰陶盆、甑、罐残片。另一处在村南500米。汉代遗存。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网纹、方格纹,器形有圜底罐、盆、瓮等。另有圜底铁釜、铁钉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陇东地区的古文化面貌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家岭遗址
康家岭遗址位于宁县坳马乡康家岭村东。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灶坑和墓葬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素面敛口钵、线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及其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庄遗址
高庄遗址位于镇原县三岔镇庄门村。内涵分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周文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窖穴。采集陶器、石器和骨器52件。其中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蛙纹钵、盆,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等残片。另有齐家文化夹砂红陶罐,周代泥质灰陶壶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苟仁遗址
苟仁遗址位于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东南50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暴露有居址、灶坑。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线纹尖底瓶和夹砂红陶绳纹罐、单耳灰陶罐等残片及周代夹砂灰陶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发展及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子遗址
汉子遗址位于正宁县永和乡罗儿沟圈汉子村西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和窑址。采集有弧线三角纹彩陶敛口钵、盆;泥质红陶钵、盆、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残片,并有石斧、石弹丸和石网坠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