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平凉市旅游
平凉市景点介绍
铜场沟铜矿址
铜场沟铜矿址位于华亭县麻庵乡三角城村铜场沟内。是一处开采铜矿石的矿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矿址和料场两部分,原有露天矿坑20口,矿井1口。井呈方形,边长1、深2米。附近有3处矿石、炼渣堆积场,沟内有冶炼残渣。采集有石臼和青花、黑釉瓷碗、碟残片。据《宋史》记载:“庆历年间,陕西都转运使张奎,採仪州竹尖岭之铜铸钱”系指该矿。矿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宋代陇东的经济发展和手工业状况有重要价值。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口杨家沟瓷窑址
安口杨家沟瓷窑址位于华亭县安口镇杨家沟村西侧。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址长150、宽70米。未发掘窑炉形制不详。采集有圆锥形七孔匣钵、垫片。另有明清时大量施弦纹、划纹的敛口钵、碗、碟等。瓷质较粗,胎呈青黄,釉多黑、黄、绿等色。窑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瓷器烧制技术和陇东手工业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情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脉殿遗址
草脉殿遗址位于灵台县什字镇丁家沟村西南8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长方形窖穴,窖穴内藏谷粒。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另外还采集有石斧。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洞门遗址
古洞门遗址位于庄浪县阳川乡李家湾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以及桔黄陶,饰细绳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彩陶纹样有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敛口钵、曲腹盆;仰韶文化晚期陶片为泥质、夹砂橙黄陶,施白陶衣或饰附加堆纹、绳纹,器形有宽沿盆、钵、碗;齐家文化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饰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折肩罐,另有窖藏炭化粟及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儿坪遗址
庙儿坪遗址位于静宁县李店乡王家沟村西3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1986年调查。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灰坑、窑址、白灰面居址和墓葬。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橙黄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附加堆纹,彩陶饰带纹、水波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瓶、钵、碗;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夹砂红褐、灰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堡子山遗址
西堡子山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横渠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6米,暴露有墓葬、居址和灰坑。采集有细泥、夹砂红陶片和残石斧、骨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主要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鬲。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及陇东古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明西坪遗址
向明西坪遗址位于泾川县王村乡向明村西南1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齐家文化及周代遗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桔红陶,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饰弧线三角纹、圆点纹、鸟纹,器形有重唇口尖底瓶、盆、钵;齐家文化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饰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侈口罐、高领双耳罐、鬲;另有周代泥质灰陶,饰绳纹,器形有鬲、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和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面岭遗址
阳面岭遗址位于灵台县梁塬乡杜家沟村东1公里。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和窑址。采集有夹砂红、灰陶片及泥质红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罐、盆、鬲;另有石斧和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子遗址
枣林子遗址位于泾川县丰乡枣林子村西南2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周代文物并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细泥和夹砂红陶,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勾叶圆点纹,器形有盆、罐;齐家文化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饰附加堆纹、锥刺纹、菱形刻划纹,器形有罐、鬲;另有周代夹砂、泥质灰陶,饰绳纹,器形有罐。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发展和与齐家文化的关系、周文化的分布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塬坪遗址
安塬坪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郿岘村西南15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并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袋状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常见黑彩弧线三角纹,器形有钵、罐、尖底瓶等;齐家文化的陶片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灰陶,饰篮纹、麦粒状粗绳纹,器形有罐、鬲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纹饰多见绳纹,器形有鬲、罐,另有筒瓦。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坡遗址
梁坡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4.4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房址。采集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泥质红陶敛口钵、泥质红陶、桔黄陶斜线纹葫芦口尖底瓶残片和宽带纹、几何纹彩陶盆残片;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罐、桔黄陶线纹重唇口尖底瓶及弧线圆点纹彩陶盆残片;齐家文化夹砂红陶、泥质灰褐陶篮纹、绳纹罐及石刀、石斧、石铲、石环等;另有周代泥质灰陶盆、鬲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与发展和齐家文化的关系及周文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山遗址
瓦窑山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下甲积峪村东南6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陶窑、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主要饰细绳纹,器形有尖底瓶、钵、盆;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有少量灰陶,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鬲、盆等;周代陶片为泥质灰陶,多饰绳纹,器形有鬲、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古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崖寺石窟
云崖寺石窟位于庄浪县韩店乡黄草村东南2.7公里。分布在长500、高80米的三处崖壁上。洞列三层,计窟龛19座。有北魏、北周石造像18尊、泥塑55身、宋代壁画14平方米。其中2号窟为倒“凹”字形坛基的方形平顶窟,内雕三佛及胁侍菩萨,为北周作品。3号窟为大型造像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风格浓厚拙朴,面相浑圆,躯体粗状,为北魏风格。6号窟(罗汉洞)内塑二菩萨二弟子十八罗汉等。7号窟(五方佛洞)内塑5佛10菩萨和24尊小菩萨,两窟造像造型得体,彩绘细腻,是难得的明代佳作。12号窟右侧有墨书题记,落款为“成化十年”;10号窟为方形平顶窟,内存两通明碑。石窟保存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沟石佛群
建沟石佛群位于华亭县河西乡建沟村西北1.6公里。均系佛寺遗存,始建于金元时代。分布在建沟村的刘家沟和易家沟。刘家沟现存一佛二菩萨石造像一尊。通高1.7--1.8米。一佛一菩萨颈部断裂,另一菩萨手部断裂。易家沟另有造像15尊,除一佛一菩萨外,东西两边为12尊罗汉像,高0.55--0.9米,头部多断裂,现迁于朝阳宫旧址内。造像均雕凿精细,人物面部形态、服饰有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特征。对研究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以及文化艺术发展史等都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州古城
泾州古城位于泾川县城附近。据《汉书》、《泾州志》等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古城始筑于西汉,北周、唐、宋有所补修,沿袭至元。明初废弃。古城分内、外两重。外城在大部分川地和兼山后的山平地,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400米,南北长约1900米。有夯土层城墙(均在兼山后的塬边上),长约500米,高3-10米,其中夹带墙墩15座,均比墙体突出2.5米。内城区主要在川平地,基本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亦有夯土层城墙(均在兼山根下的平川后),长约500米,平均高12米,宽约8米,全被钻成窑洞,当地人称“城墙窑”。现存遗迹有共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尾沟门遗址
长尾沟门遗址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中街村西北1公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距地表5米的黄土层及其下部的砂砾层中,采集有羊角、羚羊角、牛角、象肢骨化石及白色石英凹刃刮削器等,经测定年代为距今27000±60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上部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0.8—1.8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彩陶纹样多见钩连纹、花瓣纹等。可见器形有曲腹钵,重唇口尖底瓶等。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和演进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台文庙
灵台文庙位于平凉市灵台县职教中心院内,占地面积约3084.5平方米,现存大成殿及5棵古树。大成殿位于庙院北侧,坐北面南,为砖木混泥土结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通高12米。殿内8根木檐柱,高3.7米,胸围1.58米。承梁柱共14根,前后各6根,左右各2根,柱高4.1米,东西山墙各3根圆柱,后山墙8根圆柱,柱高3.7米。大殿脊部正中为1石狮,两侧为对应依次排列马、鱼、猪、鸽;四挑角上为狮、狗、鱼、猪;平拱木雕三层,第一层为龙首,二层为凤凰和麒麟,三层为象首。5棵古树据县志记载为唐宋时期,庙院中部东侧为一“柏抱桑”,高12.6米,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嘴墓群
张嘴墓群位于平凉市静宁县红寺乡二河村东1.5公里的张家嘴。东、西两边为冲沟,南面山脚下为县乡油路,北依大山,墓群长约150米,宽约1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残存墓冢10座,高3.5—6.5米不等,底周长25—30米,墓群西南30米处残存东西长约100米的夯筑围墙墙基。墓区地表散见粗绳纹版瓦、筒瓦残片,初步判断为汉代墓葬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园子遗址
大园子遗址位于平凉市静宁县新店乡新店村大园子社,遗址长约500米,宽约32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3米。暴露有灰坑、灶坑、窑址、白灰面居址。遗址内包含有两种文化类型:一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器形有钵、盆、壶。采集有泥质红陶、橙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饰有圆圈纹、漩涡纹、网格纹、弧线三角纹;二是齐家文化遗存,器形有盆、罐。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199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嘴梁遗址
大嘴梁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岳堡乡岳堡村大嘴梁。东至南佛寺,西至崖岔嘴,南至大嘴梁山顶,北至南湾、簸箕湾。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依山势分布,平面大体呈三角形。遗址断崖上暴露灰坑、灶坑、白灰面房址,红烧土及白灰窑等。采集有细泥红陶片、黄陶片、夹砂红陶片及大量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彩陶片,从采集标本分析,本遗址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大嘴梁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保存现状较好,在同类遗址中具有典型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