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白银市旅游
白银市景点介绍
沈家屲遗址
沈家屲遗址位于丁家沟镇沈家屲村沈家屲社西山梁。沈家屲遗址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刘永奇耕地,南至沈屲村庄,西至郭世元耕地,北至陈子华、刘建强耕地。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家族墓
吴氏家族墓位于柴家门镇鸡儿嘴村十里铺社南莲花坪。吴氏家族墓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墓群
寨子墓群位于柴家门镇北二十里铺村寨子社东山半山腰祖厉河台地上。寨子墓群为第二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新建妇幼保健院,东至紫薇山,北至现代路,西至G247线。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鱼公园
金鱼公园位于白银老城区中心地带,它因山势地形呈金鱼状而得名,是一块集娱乐、休闲、晨练、纳凉的风水宝地。公园依山而建,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与全民健身广场和嘉垣广场浑然融为一体。喷泉、雕塑、亭台、楼阁、湖水、长城、宝塔、绿荫、鲜花相映成趣。用时参考随意交通市内乘坐9路公交车即可到达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东山路
一条山战役纪念馆
一条山战役纪念馆建成于2009年,位于景泰县人民公园中心,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分强渡黄河;景泰激战;军民鱼水情;征战河西四个单元。馆内共有图片、图表300多幅,实物30多件,真实地再现了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红30军、红9军在景泰境内辗转作战14天,经历大小战斗10余次的革命历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分布于白银市的靖远、景泰,兰州市的永登、安宁、红古,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张掖市的山丹、甘州、临泽、高台,酒泉市的肃州、金塔及嘉峪关市。跨越7个市15个县区,全长1200余公里。是防御性军事设施。另外,在甘南和临夏两州境,也有区域性长城,约200公里,不与主长城接,自成体系。亦是地方防御性军事设施。省境长城之走向,西起嘉峪关,向东经酒泉、金塔,然后东南行经永昌、再折北至民勤,又折南而下经武威、古浪,东向入景泰,过黄河至靖远,沿河南岸东北向,出黑山峡入宁夏。是为主线。另一条复线,自武威凉州区黄羊镇以东的东滩分出,向南穿古浪峡、越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址
北城滩城址位于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西南3.5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交通、军事的险关要隘。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55米。黄土夯筑城垣,夯层厚0.12--0.14米。墙基宽5.8米,残高3.3米,顶宽1米,南设城门,并有凸形瓮城,门外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瓮城城墙夯层内夹有小砂石层,夯土层厚0.14米,夹砂层厚0.03—0.04米。城的四角都有墩台,北墙、东墙各有马面三个,西墙有马面两个,城内有道路、房屋遗迹和盆、罐、瓶、莲花纹圆瓦当残片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门洞遗址
牛门洞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乡牛门洞村。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陶片为泥质、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橙、黄、五彩纹、鱼纹、鸟纹、圆圈纹、漩涡纹,器形有盆、碗、罐等;半山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多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锯齿纹、水波纹、葫芦纹,器形有罐、钵、盆、瓮等;马厂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饰粗条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螺旋纹、波折纹、编织纹,器形有瓮、壶、单把筒形杯、石臼、石祖等。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不仅对研究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北2公里。又名红罗寺,窟凿于红砂岩崖面上。创建于唐,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原有6窟,现存1窟,为平顶式,坐东向西,窟内有石雕一佛一菩萨和唐代造像释迦、伽叶、阿难、观音、力士、天王、十八罗汉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方有木结构小阁一座,出檐处为斗拱木雕,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楼基。北崖面上有北魏佛龛一处,距地表高2米,内有浮雕残迹,配殿和山门毁于清同治年间。窟前留有残碑半块,高1.1米、宽0.81米,残存133字,记载石窟建立经过,又有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碑两通,阴刻于南面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钟鼓楼
靖远钟鼓楼位于靖远县城中心。原名谯楼,据《道光·靖远县志》载:“谯楼在城中大街协镇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周四十丈,楼三层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统三年(1438)为指挥房贵建,弘治三年(1490)守备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在原楼基上重修”。现存建筑为重建后所建。建筑面积约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建楼修于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门连通南北大街,楼为三层五楹,楼东西面宽5间(20.8米),当心间宽3.2米,楼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顶,从第一层起,楼内设木梯可上三层。拱门南额阴书篆刻“瑞丰”二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0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育龙墓
潘育龙墓位于靖远县乌兰镇团结村。潘育龙,靖远人,清康熙年间曾任陕西提督,赐镇绥将军。其墓冢以南120米处有一石坊,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通高6.5米,宽7.55米。三门四柱,明间面阔1.55米。梁坊、立柱及其他构件均为青石条榫接垒砌而成。坊顶正中竖匾篆文阴刻“敕建”,横匾阴刻楷书“赐镇太子少保溢襄勇臣潘育龙石坊”。明间正面横批阴刻楷书“输忠间外”,背面“书锐争先”。次间面阔1.55米,横披左“恩荣”、右“褒封”。明间天额浮雕有二龙戏珠,背有丹凤朝阳。两中柱内侧刻对联一幅“千里川役须在目,一军甘苦务同心”,石鼓上刻花草、凤鸟、鱼、狮、豹、鹿、麒麟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川道堂
关川道堂位于白银市会宁县头寨镇马家堡村关川河东南岸台地上,现保留两孔窑洞和门前院子,占地面积约525平方米。两孔窑洞座东面西,洞口阔3.1米,进深10.5米。窑洞门面用青砖砌就,仿木结构莲花垂柱造型。洞口青砖包面,进深2.3米,左洞为传教时所用,右洞为生活所用。左洞砖拱上正中从右向左书“东道发源”四字,右洞口上正中青砖阳刻“书”形图案,洞门两侧有对联,上联“古庄思远祖”,下联“静室讽遗经”。该遗址是清代乾隆年间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居住、传教之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和张氏民居
仁和张氏民居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原发裕堡堡内,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系张雄旧居,曰“积德堂”。为四合院式建筑,坐西向东,均为砖土木硬山顶结构。东西长294.5米,南北宽173.9米,占地面积51330平方米。西主居为两坡水飞檐、深门浅窗三间,面阔8.7米,通进深7.8米,深1.13米;其中有单坡水四明柱飞檐倒座三间;单坡水七明柱单檐南北厢房各六间;门房两间;西南角有木结构卷棚顶两坡水绣楼二层六间;砖雕照壁、砖门楼及仓房等。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和张氏民居为了解清代民族经济贸易、民居特色和民族风情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沟驿遗址
甘沟驿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驿村三社祖厉河东与当地一条小河的交汇处,遗址呈四方形,长约200米,宽约140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北临小河,西临祖厉河。遗址西现保存有部分城壕,城墙系黄土夯筑,四角有墩,基宽6米,内高5米;外城墙高7-9米。南、北面城墙明显可见两个马面,北面城墙坍塌严重;东、西城墙明显可见一个马面。城门南北对开,南城门有瓮城。城内现有当地群众修建的庙宇,城内其余地方荒芜。地表可见青花瓷片。据《会宁县志》记载,此城筑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明代驿城,是会宁通向靖远的一处重要驿站,为研究会宁地方史志的重要史迹。1988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沟堡遗址
芦沟堡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芦沟村城门社,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占地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建设芦沟堡碑记》云:“始于万历丙申二月,落成于是年二月,因事呈能各奏敷功,城垣高厚,环堵有数,楼台壕堑耸阔有数,重门阊闼有数,公署祠宇有数,仓廒营房卒伍马步有数,井然有条,炳然可述。”现芦沟堡遗址四面墙体保存较完好,北墙西侧残存一马面,平面呈方形;东北角有一凸出于外的方形角墩;南开一门,门外有半圆形的瓮城,保存较好;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原有城楼、桥楼及建筑物,现已坍塌,地表散落较多的石块和砖瓦块等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尚树埫村南磨子沟,建于宋代,其北、西、南三面为高山,东临沙河,整个遗址平面呈三角形,按古人因河为池,因山为城的特点,依山势黄土夹砂培筑而成,东低西高,北墙直列培筑,东南、西南城墙在正南弧曲连结,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遗址城墙基本完整,高2-8米,基宽5-8米,顶宽2-5米。东开一门,外有弧形瓮城。东北、西北角筑有10米高、直径8-10米的馒头形角墩。城墙内、外有环城壕,宽6-10米,深1-3米。城正中有一不规则台地,遍布青砖、黑红陶瓦件、黑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华沟遗址
崇华沟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崇华沟村,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文化层厚0.40米—1米。遗址内有多处墓葬,多为石板棺(竖穴土坑)葬,个别为土窑。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个别二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夹砂陶、骨珠、骨管、骨匕、骨针、石弹丸、石斧等。出土的彩陶色彩以红黑相间彩绘,纹饰严谨规整,主要为葫芦网格纹、锯齿纹和垂幛纹。崇华沟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景泰县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范围、生产生活方式及先民们创造的辉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窠立台遗址
窠粒台遗址位于头寨子镇坪岔村窠粒台社,遗址主要分布于北庙咀山梁顶东西两面山坡。遗址以东为小湾社以北为榆中县的偏头沟,以西为干沟,西南山坡下为窠立台翻社的村庄。遗址内散见彩陶及素陶残片。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罐残片及绳纹红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当地曾出土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彩陶罐等物,现藏于会宁县博物馆,被鉴定为一级文物。该遗址是一处以半山类型为主的史前遗址。1982年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石湾遗址
石石(dàndàn)湾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水波纹的彩陶瓶一个,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鉴定为一级文物。遗址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片和陶窑残迹及经料僵石处理过的房屋地面,文化层厚度为1-3米。从陶片看,器形主要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