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旅游
咸阳市景点介绍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地处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向西一公里处,依托黄山宫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主要包括驿站文化广场、民俗
黄山宫
黄山宫西距唐杨贵妃墓约1公里,为汉代第二个皇帝汉惠帝时期修建的道教胜地。宫内有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亲手栽植的“太上槐”及新石器遗址,又有唐明皇、杨贵妃等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现为道、佛两教双栖之地。黄山宫地域广阔,岭高沟深,黄土裸露,附近有泉七眼,置身其中有被大自然拥抱之感。黄山宫的位置在地里上有着独特风水地望,北依莽山,南隔渭水遥对楼观,西帖大寺沟,东俯白家沟。道院正好处在一个半圆形的二级台塬上,放眼南望,碧野千倾。下瞰脚底,泉水叮咚,环顾四周,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黄山宫景区人文内涵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平北塔
北塔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北寺巷。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菱角牙子。层间迭涩出檐,第一至三层檐下隐作斗拱。塔顶残毁。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立《重修保宁寺并建万寿宫碑》1通。碑文楷书,由谢天爵撰文,傅应旗书丹。碑文记载清梵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敕赐改额为保宁
秦五女墓
秦五女墓,位于兴平市东关外300米处,北临兴渝路,南距东堡子村250米,地势平坦。为我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五女墓原为五个墓冢,现存四冢,由东向西一字排开,最西部的第五冢,现无封土。据当地群众回忆,该冢1965年平整土地时被平掉。旧《兴平县志》载:“秦惠王欲图蜀,先以五女馈之,行至终南,为坠石所击死焉,后惠王怜之,迎葬于此”。秦王为了扩大疆土和势力,不惜以五位无辜美女作为牺牲品,为掩人耳目,将五女尸体运回秦地,葬此废丘。秦五女墓地理位置处兴平市区东关,其悠久的历史,凄美的传说故事耐人寻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各种渠口、渠道、拦河坝等遗迹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历代碑刻。其中的郑国渠夯筑拦河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之一。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昭仁寺大殿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东街。昭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玄宗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高墌(今长武县)与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内无柱,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叠栱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山门、碑亭、东西厢房均是后来所建。寺内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书丹,笔力刚劲,流畅有力。全碑共有30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壸寺大殿
位于陕西泾阳县城二条街。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歇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柱头斗拱为五踩重昂。转角斗拱为七踩三层,补间斗拱为五踩重昂一朵。据《史记》记载,太壸寺为前秦苻坚(357—384)所建之行宫。北周时改作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时,改为中兴禅寺。唐开元年间改称为太壸寺。唐天宝年间救修,其时与西安青龙寺齐名.《续陕西通志稿》载:“惠果寺,即县内大寺,唐日本太子留学于此”。金世宗、元世宗时皆重修。明正统年间重修。1932年,华洋义赈会朱庆澜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干湖公园
泾干湖公园泾阳县泾干湖位于泾阳县粮集路北段,建设于城区的泾干湖公园,泾干中学向东100米左右。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2004年改造后免费对外开放。
泾阳县博物馆
文庙位于泾阳县城,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大成殿、戟殿(山门)、东西庑殿、东西翼室四大部分。清同治元年(1861)毁坏。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传绅修大成殿。其它建筑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周氏捐银所修。建国初,被学校占用,之后改为粮站、种子公司。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查考旧志,对文庙始建年代均无记载。宋代邑人所著《重修文庙碑记》中载有宋元右五年(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陕西泾阳县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由于河床逐渐冲刷下切,渠首逐渐向北迁移。秦郑国渠后历代又修了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以至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山自然风景区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里密布着从战国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遗址四十多处,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我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
马栏红26军成立地旧址
红26军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距县城65公里,现有窑洞10孔和一个哨楼。按照中央《关于陕甘游击队的工作及创建陕甘新苏区的决议》精神,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支队开往旬邑转角村整编,举行授旗仪式,宣布红26军正式成立,军政委杜衡,-汪锋,红二团团长王世泰,参谋长郑毅,政治处长刘志丹。红二团下辖3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1个政治保卫队,1个少年先锋队和1个随军学校。军部驻地转角村,红26军成立不久,即南下渭华开辟苏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赵家洞崖居
赵家洞又称琅天洞,于峭壁石崖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现痕迹仍存。旧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和赵家洞一沟相隔的是官家洞,官家洞又名飞云洞,为峭壁上凿成四层楼式叠洞,保存较完整。共有5个主洞,7个窗,83个室,另外有83个通风口。石洞分方形平顶和拱形圆顶两类,平均高2米、宽3.8米、深4.5米,总面积1419.3平方米。每层及各洞之间均有甬道相连。据史志记载,官
秦直道文化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令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修筑了与万里长城齐名的浩大军事工程—秦直道。秦直道使部队能快速地完成集结,便于粮草及时运输,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南起淳化县梁武帝村,经我县石门山和马栏山,到雕灵关出境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00余公里。其中,在我县境内80公里,路段最窄处仅四、五米,最宽处达三十米。该道大多修筑于山脊之上,遇山堑垭口,遇沟筑土桥,沿途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工程宏伟浩大。2007年,我县境内的秦直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景岳烈士故居
崔景岳,旬邑县城关镇东关村人,又名崔廷儒,1927年加入中国0,1928年5月参加旬邑农民起义。曾先后担任0东涧村党支部书记,旬邑县特支组织委员,陕西省临时省委秘书长,西北军工作委员会军委书记,陕西省委委员兼秘书长,西南特委书记、地委书记,宁夏省工委书记。1941年4月,在银川市英勇就义,时年30岁。崔景岳烈士故居位于县城东涧村东,面积约2.5亩,两院土木结构建筑。第一院面积约1.05亩,有门房3间、厦房12间;第二院面积1.5亩,有土窑3孔。南起第一孔窑洞当时为中药店,以此为掩护,向党组织传递情报,并为游击队秘密提供药品、0、弹药;第二孔当时为县委机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亚洲第一墩
三水河特大桥为咸阳至淳化至旬邑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桥梁全长1688米,主桥联长达1121米,桥面距地面最高处约192米,最大墩高183米,其联长和墩高均为目前国、内已修建成的同类桥梁之最。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风格迎接八方来客,举村共创繁荣。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
沙河古桥遗址
沙河桥遗址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它是198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元月,在沙河古道先后发现两座罕见的秦汉时期的大型木桥建筑,这两座木桥遗址是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农民在淘沙卖沙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清理,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外共发现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重约2-3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平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彬县开元寺塔
彬县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内位于县城西南紫薇山下开元广场内。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错,每层均作仿木结构三间,每层均叠涩出檐,塔顶为砖砌攒尖顶,上置铁质塔刹。每层有4孔拱状门洞,与长方形假门相间,逐层变换方位,叠涩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有琥珀枋、斗拱、撑檩和飞檐,也有瓦当、滴水,石作角梁,各悬风玲,外观凝重挺秀。塔内装置了放射性转角阶梯,铺有木板,可盘旋而上登临塔顶。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大院
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在当地,每一位村民都能给你讲述一段唐家的奇闻逸事。“唐家有个九弯弯,一脚踢了十三万”、“五五郎,十五娘,孙子替爷拜花堂”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在清代一个极尽奢华的家族———“三水唐家”。如果在人们印象中的陕西旬邑是一个“穷”地方,那么看看唐家大院,从那细致雕琢出的深深庭院,便足可窥见在这里曾经有过的精致生活。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0是唐应弼。至于唐家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现已无从考证,但其家族在清初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商号曾遍及陕西、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