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旅游
榆林市景点介绍
花园沟生态旅游区
花园沟村位于榆林城南14公里处,全村共有土地18000亩,耕地面积1100亩。村内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水清林绿、树种多样,是天然的生态公园。花园沟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自唐代以来就有种植牡丹花和芍药的传统;村内石壁上的五龙泉水常年流淌不息,依泉水而建的石泉寺始建于唐代。榆林花园沟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是榆阳区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旅游区总体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规划主要建设内容有扩建千年牡丹园、石泉寺和五龙泉组成的核心景区;牡丹花卉产业研发中心、花卉科普馆组成的农林生态和花卉产业区;陕北民俗馆、陈家大院、窑洞度假酒店组成的陕北度假区
建安堡
建安堡初建于成化十年(1474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用砖石砌起了堡墙。建安堡东西长一百八十五米,南北宽四百五十一米,城堡中心的这座钟楼比建安堡还早一百年,为明代长城线上著名的36营堡之一。建安堡位于南山之巅,距此不远处有个香水村,聚水为池,清沏甘甜,经冬不冻。粼粼的清水河从山脚下缓缓流过,注入秃尾河。城堡现存东、西、南三座砖券残留城门,供人出入。进入城堡,最为显眼的是位于中央的钟楼。据文字说明所载,此楼初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比整个城堡早建一百年以上,可见后来的城堡是围绕此楼建造而成。城内约有居民30多家,分散居住,显得整个城堡内空空荡荡
蔺家畔龙岩寺
蔺家畔龙岩寺庙址位于刘千河乡蔺家畔村西约1公里处,东临刘千河,相对高度20米。该庙宇始建年代不详,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后于1983年旧址新建,2004年扩建增修,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财神殿、娘娘庙、孤魂殿、仙公楼、八封楼等19处建筑组成,2000年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寺内现有明、清碑十五通,其中雍正八年、雍正十一年、乾隆十七年、乾隆二十九年、道光八年、同治十三年六块石碑保存较为完整,字迹清晰,其余字迹漫漶;石狮一对。寺内所存石碑对研究当地该时期的宗教传播、宗教活动、宗教文化等有一定的参考
马山佛殿庙石窟
马山佛殿庙石窟,位于上盐湾镇马山村东北侧的石庙山西南壁上,东临小井沟,相对高度约50米。石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临沟,南临川道,山体基岩裸露,顶部薄土覆盖,平面呈长条形。石窟坐落在山体顶部西南壁上,砂岩质,单窟,平顶,长方口,平面呈马蹄形。口高2.10米、宽1.06米,外壁石雕莲花图案;窟高2.21米、窟深2.70米,窟前宽2.28米、后宽2.38米;窟内神台与窟凿为一体,顶部藻井直径2.48米,浮雕花卉、龙凤等图案。该石窟是榆阳区南部山区新发现的较为少见的明代时期的石窟建筑,对研究陕北地区的石窟建筑方式、雕刻工艺、宗教活动方式等提供了参考资料。
伙梁城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伙梁城村南约200米的庙梁上,相对村土路高度约32米。庙梁平面呈东、西长梁,山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关帝庙坐落在山体顶部,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伙梁城龙王庙单体独院布局,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建正殿、山门。正殿为一孔石砌拱形窑洞建筑,窑面宽5.02米、深5.90米。硬山式尖山顶,瓷瓦覆顶,檐下石雕飞椽,石砌窑面,中劈拱形门洞,殿内新绘壁画,供白龙大王。山门、围墙新建。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文革时期遭到破坏,2004年维修。现庙内存清嘉庆五年戒,-碑一通。该庙是榆阳区南都山区分布较多的清代庙宇建筑之一,对研究该地区宗教传播、宗教活动、宗教文
麻黄梁黄土高原写生摄影基地
麻黄梁镇位于榆阳城区东北35公里处,因地势较高,生长麻黄而得名。古长城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将镇境分为南、北两种地貌。南部,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北部,大漠绿洲,风情万种。特别是境内的壁立千仞、高峡平湖、血染丘陵等地质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北宋女将刘金定雄踞双锁山,囤兵营(云)盘梁遗址,有清末陕西三杰之一书法家李棠故居,有赤足寺、兴隆寺、龙泉寺等名刹古寺,有六百年木瓜树、千年古松,悬崖峭壁上的千年原始古柏群蔚为奇观。所有这些历史文化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绘制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近年来,创办了陕西省第一个民间乡镇文化站长城文化站,组建了长城
红石桥“乐沙戏水”乡村体验游景区
红石桥乐沙戏水乡村体验游景区位于榆阳区海流图河流域境内,距榆林城区52公里,是广大旅游爱好者感受自然美景、体验淳朴农村生活的首选胜地。今年,红石桥乡精心规划,主动作为,利用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提炼整合山、水、田、林、文等资源要素,先行先试,打造出榆林近郊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项目为一体的乡村体验游景区。该景区由丹霞地貌、戏水峡谷、乐沙园三部分组成,是榆阳区王圪堵水利风景旅游规划区的核心区域。坦途前行,穿过林荫青石小径,一路可见红沙岩层次不齐、极其壮观的丹霞地貌,充分感受其间的陡峭与险峻。瀑布穿峡而过,水花击打在岩石上,自是别样谐趣,是摄影爱好者的无
赵家峁
赵家峁位于榆林城东南,为榆阳区古塔镇余兴庄办事处所辖村。全村7.8平方公里土地上,已建成百余套新型住宅及设施农业区、时令水果区、现代养殖区、水上游乐休闲区等十多个休闲游乐景点,成为初级规模的黄土风情与现代风格相融的休闲度假村。美丽村庄,远近闻名。目前,赵家峁村正在开放迎宾的主要游玩参观项目有:长220米、落差36米、充满速度与刺激感的“榆林第一”高空滑索;时尚娱乐、绿色环保、富于挑战的300米“十八关”的穿越丛林;融汇休闲性和趣味性的“晃晃桥”(水上软吊桥)、“水上漂”(水上游划艇)、浅水玩耍、水上垂钓;永久的红色记忆的1947年开国上将王震将--战陕北
季鸾公园
季鸾公园位于榆林东沙,占地面积3186亩,总投资3.4亿元,是榆林城区一处集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由榆阳区城郊林场管理。公园原址为榆林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981年以前,该处属流沙地貌,植被稀疏。城区绿化委员会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部队驻军和学校、社会团体在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前期通过栽植花棒、踏榔、紫穗槐、柠条等灌木,使流动沙丘实现了固定和半固定,后在迎风坡栽植樟子松和杨树等针阔叶乔木,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稳定防护林体系,治理面积达1万余亩。季鸾公园于2012年启动建设,在对原榆阳区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增加景观
陕北民歌博物馆
陕北民歌博物馆位于榆阳区红山路与金沙路十字东北角,博物馆是集收藏、陈列、展演、研究、传播陕北民歌为一体的功能性音乐类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总投资约1亿元,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5680平方米,涵盖传统陕北民歌展区、革命历史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陕北民歌研究专题展区、临时展区6大部分。公共部分装修及配套功能展区约6120平方米,包括文创产品销售区、书吧咖啡休闲区、餐饮中心、陕北民歌培训中心、陕北民歌体验中心、陕北民歌交流中心、陕北民歌录音制作中心等。另外,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500人剧场兼具陕北民歌大舞台
榆林军旅园
榆林军旅文化教育展示基地位于榆阳区芹河镇纪小滩村补龙湾,2014年5月起开始筹建,同年11月在榆阳区民政局注册登记;计划建设成集军旅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军事拓展训练、乡村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教育基地。基地展出的内容主要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作战等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特别是榆林籍英雄模范人物以及相关的资料、图片、实物等。2014年5月,基地正式投资筹建,规划占地260亩,预计总投资1.2亿元;经过3年多的打造,耗资4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中越战争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塔、军事拓展训练区、仿真武器展区、CS真人仿真演练场、
安边起义旧址
安边起义旧址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原文昌阁遗址。1945年10月,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胡宗南认为新11旅的主官和第1团不可靠,决定将新11旅调至包头改编,伺机加以“解决”。代旅长曹又参闻讯后亲赴榆林请示邓宝珊。趁曹又参赴榆林之机,10月15日,新11旅-军官吴棻、石佩久、史舫诚与2团副团长张鼎臣密谋,准备将2团调防安边,以武力整编曹又参兼任团长的1团。中共地下党组织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派冯世光、王子庄去定边,向中共三边地委和警3旅旅长贺晋年汇报。经中共三边地委请示中央军委,决定新11旅于1945年10月25日提前起义。三边地委命葛升随冯世光、王子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
陕甘宁边区被服厂临时驻地旧址
陕甘宁边区被服厂临时驻地旧址位于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吴家沟村。1947年6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从安塞白庙岔转移到子洲县马蹄沟。同时转移来的还有陕甘宁边区被服厂,驻扎吴家沟村。吴家沟村坐落在大理河南岸的小山沟里,隔河与李家坬村相对。村子依山而建,有窑洞20多孔。当年,近20台机器,几十名工人,昼夜不停地连班生产,缝制好的被服,由骆驼队负责运出。其间,国民党军飞机曾几次轰炸吴家沟,因工厂位于山沟较隐蔽处,没有遭受大的损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家沟村前湾的一个窑洞里,当时住了部分被服厂工作人员,国民党军飞机的一枚-投在了窑洞顶上,所幸未0-,没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薛家渠村。1947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山西离石等地西渡黄河,来到义合镇薛家渠村黄姓村民的窑洞驻扎下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就住在黄家窑洞。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薛家渠驻扎的这段时间里,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著名的“义合会议”就是在薛家渠对面的阳湾空地里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西北局和边区政府所属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各地委书记和专员,绥属各县委书记和县长及地方军分区部分干部,共922人。大会由习仲勋、贺龙、林伯渠分别主持,贺龙致开幕词,西北局宣传部长李卓然传达了全国土地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临时驻地旧址
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临时驻地旧址位于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清水沟村。1947年6月1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从安塞白庙岔转移到子洲县马蹄沟。同来的还有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陕甘宁边区随军医院驻扎在马蹄沟镇清水沟村。当时,该医院人员较多,居住在清水沟村的几处院落里,医院在这里共驻扎了50多天。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1947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边区群众报》随西北局机关迁址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报社设部、印刷厂、译电科、排字部等机构。1948年1月10日,报社改名为《群众日报》。在绥德期间,该报曾刊登短评《马文英事件的教训》和“无定河畔六烈士”等报道。1948年2月,迁到绥德城内南关,5月底,迁回延安。1949年5月27日,迁至西安出版。1953年1月,成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1954年10月16日,更名为《陕西日报》。
三边报社旧址(李季旧居)
三边报社旧址(李季旧居)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1942年,三边分区机关驻定边,中共三边分区委员会机关报创办《三边报》。每5天出版一期,八开石印。主要发行在三边属地的定边、靖边、盐池、吴旗等4县。1945年10月以后,增发安边县。每期发行量约2000份。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指示。著名作家、诗人李季曾经任三边报社社长、主编。李季的著名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最早以“红旗插在死羊湾”为题发表于《三边报》。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马鸿逵部侵入三边后,报社随三边地委迁到吴起,继续出版发行。新中国成立后,《三边报》停刊。
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三边公学)
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三边公学)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定边四中院内。1939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三边分区驻地定边建立第三师范学校(后称三边师范),派卢勤良、文普华负责筹建工作。1940年5月4日,第三师范正式开学,当时设1个班,学生40余人。校长由三边分委书记白治民兼任,副校长卢勤良主持工作,刘若曾任教导主任。学校先是借用西街一所民宅办学,后搬到北街的老爷庙和城隍庙内。1942年4月,增设地方干部训练班。1944年5月18日,陕甘宁边区民族学院的蒙古族、回族、藏族学员及部分教职员工,由延安迁到定边,与三边师范合并,改称三边公学。学校设中学部、地方干
中共三边特委成立旧址
中共三边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榆林市靖边县中山涧镇沙洼沟村。1935年11月,中共陕北省委成立后,为了加强东靖边、定边和西靖边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三边特委,并任命谢唯俊为三边特委书记兼游击队总指挥,慕生桂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谢唯俊等来到西靖边后,即在靖边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沙洼沟筹建成立中共三边特委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