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旅游
阿里地区景点介绍
曲龙遗址
曲龙遗址位于朗钦藏布北岸、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在吐蕃统一时期的7世纪中叶修建,为吐蕃六茹之一的象雄东岱的政治中心。遗址名称意为“大鹏栖息的地方”,指此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形状。山顶(鸟头)与两边山坡(两翼)建有城堡,山顶为地方神宫殿(藏语称颇章),两边为王宫,是国王及其家眷居住之地。古格王江绛曲沃时期,在山坡中央(即大鹏心脏)还修建了新密派寺庙。13世纪后半叶的元初时期,第八代王泽巴赞之子拜卧赞在此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小王国,其后作为达瓦法王的夏季居住地。16世纪的清代改为格鲁派寺庙,后整体搬迁至曲龙村西南侧小丘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土琼宗噶莫城堡遗址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村,距日土县城20公里。据传,城堡前身是’门人’,在形似大象俯卧的土山上所建的门卡。7世纪前,“岭”国大将贤巴敏如泽在此山以东建立贤巴卡尔城堡,贤巴去世后葬于此。10世纪末,当地头人昂巴在山顶西面建新密派卡噶佛殿,主供佛为密宗事部三枯主,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和《般若经》。元初,竹巴噶举派依山而建日布丹佛殿,殿内有竹巴噶举派大师塑像,墙壁偶静猛天众神的壁画。15世纪(元末明初),萨迦派在山以东建夏巴殿。17世纪,格鲁派在山的中央部位修建伦珠曲典寺,在西坡建立分庙—果奴殿(尼姑庙)。17世纪初期,日土宗本在山坡最西边建立宗政府城堡。18世纪,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普玛尼拉康
以前扎普村有著名的三个白塔,分别是恰绒卡须儿、帕巴鑫衮、哒姆吕间。相传伦珠曲典寺的喇嘛格桑培杰来到此地为民众讲经。文革时期这三座白塔遭到了极大的损坏。1989年广大扎普民众一起维修这三个白塔,而且集资1900元在旁边修建了玛尼拉康,后来就被称为扎普玛尼拉康,扎普民众每天都在此转经。
蔡龙拉康
蔡龙拉康位于日土县古巴二村,建造者是日土伦珠曲顶寺的一位喇嘛,所有资金都是该寺出的。拉康中主要供奉的是弥勒佛,当时资金全部都是由该寺院出的原因是,村民只有十八户,没有能力负担。据说,所有工匠为拉达克人,约民主改革前的40年代,曾由喇嘛珠巴从拉达克邀请两名建筑技术工员对拉康修缮过一次,拉康中的壁画是一位叫阿热的拉达克人画的.民主改革前,一直由伦珠曲顶寺派喇嘛管理,先后派了在三位喇嘛,第一位喇嘛叫饶杰,他多年在庙中进行管理和接待来访者,直到最后在此圆寂.第二位喇嘛叫格颡顿单,由于年事已高只住了八年.第三位喇嘛叫坚赞西饶,他提出在此庙中料理事务,还需要一位助手
乌江玛尼拉康
乌江玛尼拉康和伦珠曲典寺同属格鲁教派,约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文革时期-,玛尼拉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1994年乌江当地民众集资约2万元,对玛尼拉康进重建,与此同时在拉康旁边修建了三座白塔,就在当年伦珠曲典寺的喇嘛洛桑旦巴对玛尼拉康和新白塔进行佛法开光,让当地民众来此朝。现今拉康里面的佛像、经书都是由当地民众集资购买。
伦珠曲顶寺
伦珠曲典寺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有一座山势高耸,气势磅礴的旧宗山城堡遗址,它就是闻名于境内外的日土鲜拜卡遗址。这座古老的城堡遗址,随地势而兴建,规模宏大,高大雄伟,瑰丽壮观,历史悠久,如若没有被历次的战争中惨遭劫难,那么完全与拉萨的布达拉宫媲美。从今日苍凉的遗址中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在日土宗,最有名的寺庙首推伦伦珠曲典寺,伦珠曲典寺是日土县境内唯一一座寺庙,位于日土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是由日土旺巴资助,不丹喇嘛贡列和格鲁派喇嘛元旦加措于公元1600年共同创建,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时间与拉萨色拉寺相当。它坐落在形同卧象的山顶上,亦称扎西曲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维卡尔堡遗址
遗址位于日土县日土镇德汝村境内的甲维主峰(海拔6223米)西北两条沟汇合处下游,向西出沟口至219国道。堡寨遗址由干砌石墙、戌堡、村落、农田等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其石构建筑内存有大量箭头和箭杆。现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村落遗址和墙体基石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卡尔侠戌堡遗址
遗址位于日土县多玛乡多玛村内,“侠”意为沼泽地。戌堡背靠高耸入云的藏卡尔大石山,坐落于西边伸出的灰白色岩崖嘴顶上。石山相对高度约20——30米,遗址由防御墙、石砌碉楼等组成,用块石拌泥砌筑石墙,约长200米,墙高1——1.5米左右;当中有南向北的一条长约50多米通道,最窄处宽约2.5米;戌堡东西两头工事成环形,宽约40——7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据阿里通向新疆和日土东北部地区的咽喉,工艺粗糙。在戌堡背面有一条通向山顶的通道入口处,依山修建了1座碉堡,高约4米,存有许多堆积雷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戌堡内外存有铁质箭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孜康玛尔土堡遗址
在多玛乡多玛村境内,位于著名的绕协圣洞东南5公里。座落在北靠郭孜红山,朝南面对郭孜草坝,其西200米处是郭孜温泉。土堡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与现代土坯建筑结构有些相似。其底层为石砌墙作基础,大小不等的方形或长方形土块筑其墙,墙宽约0.5米,其土质与当地草坝上的土质相同。据当地长者讲,此土堡的真名叫巴姆卡尔,是《格萨尔王传》中的著名女将巴姆所建。他们记事时(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四间没有顶棚的房屋,墙高约两根帐篷杆(即3米左右),现只剩南墙残迹,高约1.4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垄沟墓葬
霍巍教授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发表的《西藏西部文明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指出,在日土县境内发现了一处古墓地。这处古墓地位于日土县日土区一条名为阿垄沟的山沟内,阿垄沟,是日土县境内阿不兰热山的一条山沟,这条山沟位于日土镇前行政所在地南面,沟前是县城通往日土镇热角村的乡间公路。沟口距日土镇约800米,沟宽20-40米,大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海拔高度4400米。石丘墓葬分布在两侧冲积扇上,地表为砾石层,无植被覆盖。墓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墓葬总数在100个左右。石丘墓葬的形制,是在地表向下挖掘浅穴或不挖墓穴,葬入骨殖后用大石垒成墓框,其上用大石块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果热古墓群
在热帮乡境内,位于涝布湖(即芦布湖)西端南岸一级台地上,其南为东西走向的大山,其紧临湖水,石山和湖水间徒步勉强通过,果热岩画便在此处,山脊上有个不起眼的石构防御工事遗址,古墓群在其西边的山凹内。墓群座南朝北,依山傍水,大体呈东西顺序排列,其下方3座,中间一排为5座。从被人掘过的痕迹看,中间最大的墓室约20平方米,墓葬的修筑方式为向下挖掘约1米深坑穴,用片石砌成墓框,尸骨入殓后用土和片石垒覆,形成方形石丘墓,高约1米左右,其余墓较小,其中下方、上方和两边的9个墓仅有少量石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穹拉康洞窟
位于日土县乌江村境内,坐落在班公湖的北岸,石窟开凿在一高约10米左右的砂砾崖面上,顶部已为流沙所覆盖。石窟口朝西,平面略呈方形,进深3.5米,高3米。窟顶为穹庐顶式,顶部中央绘以莲花纹。窟内残存有壁画痕迹,可惜因现代牧民在洞内烧煮烟熏形成严重污染,仅可分辨出大约图案。除洞口两侧,其余三壁可分为上、下两层图案;上层为形制比较简单的曼荼罗,下层绘有佛教杂宝以及可能是礼佛听法的场景,一排八个人,皆盘坐于地,面朝一个方向。八人的服饰除服色有异外,完全相同,皆头戴宽沿帽,身穿三角形大翻领长袍,衣领、袖口、裙边皆镶有深色宽边,长发披肩,双手藏于袖内,洞口两侧的壁画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嘎尔羌列石
在多玛乡境内,位于曲嘎尔羌羊圈东南约200米的沙地上,分由北向南三处石圈和石堆,每座石圈的面积约30平方米。其南湿地边上由10个石堆组成的石圈,不排除曾在这里发生的战争中丧生的将士埋于此地。在戍堡所在岩石咀南侧有两个石框,东西长约7米,南北宽约4米。片石和石块埋于地表,因遭破坏不仔细辩认,难以发现。列石是指古人竖立的长石、石圈、石堆、石框等遗留的石构遗址。石框一般是指片石或块石按一定方向排列成行埋于地表,经清理可看到一种石构线条或图案。石圈一般是指用石块堆砌的椭圆形或略呈方形的列石遗址。其中规模较大的石圈在上曲龙“鸣鼓沙山”以北沟谷平坝上。
上曲龙列石
日土镇上曲龙西约3公里处的开阔平地上,南北排列成行的大小石堆11个,其最大占地面积约20多平米,小的10平米,其石取自北边的沙石山上,除了石堆周围再无其它遗址遗迹,当地人称门卓(即门杜尔),难以确定其墓葬或防御工事。
达贡亚贡地岩画
达贡亚贡地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多玛乡行政所在地以南约2公里处,海拔4670米。岩画发现地为一东西向山沟的尽端,在近山腰处有一天然岩荫,岩画绘在岩荫顶部的岩面上,距地面1.8米。达贡亚贡地点属岩荫岩画,调查发现的6组画面分布总长度为8米。岩画的制作方法为涂绘,颜料为红色矿物质,属赤铁矿类,图像呈深红色或棕色。绘制方法采用平涂的方式,个别图像亦用线条勾画轮廓,笔调粗旷、随意,具有较强的写意性。岩画保存完好,所绘图像清晰可辨,由于岩面粗糙不平,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部分图象显得干涩,局部形成灰白。
曲嘎尔羌岩画
曲嘎尔羌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多玛乡行政所在地东南方向约4公里处,海拔4560米。岩画发现地处在一近东西向的宽谷北侧山脚下,在洞口朝东南的一个天然洞穴发现三组画面,洞穴距地面高约20米。曲嘎尔羌地点属天然洞穴外的露天崖壁岩画,该洞穴可能曾有人类居住,岩画分布在洞外高出地面2-20米的岩壁上,岩画粗糙呈黄灰色,。该地点岩画保存较好,图像大多清晰可辨。岩画的制作方式为涂绘,使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少数图像因年长日久呈深褐色,造型方式为以线条勾画图像,所绘线条粗细不一。部分图象有重叠或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为多次涂绘所致。
日姆栋岩画
日姆栋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日松乡行政所在地东南方向1.5公里处,海拔4380米。岩画发现地属麻嘎藏布东岸的山前地带,新藏公路沿河东岸穿行于河谷之间。在山脚基岩的节理面上发现数十组岩画,高出地面0.5-9米。
过巴卧左岩画
过巴卧左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左用湖以西约20公里处,海拔4430米,岩画分布在距湖面500米的山脚基岩节理面上,距地表4米。岩画属旷野露天崖壁岩画,刻有图像的岩面朝南,表面较平整,呈黄褐色。岩画保存完好,但有相对早晚的重叠打破现象。从画面内容的造型风格、制作方法等方面看,表现放牧场面的一组图像可能最早,其画面特征与日土县境内多处岩画相同,可能其制作年代属早期金属时代;而装饰有双涡纹等动物及以线造型的人物,从打破关系看应相对晚于前述的一组图像;画面中年代最晚的事上组图形,即以藏文和宗教符号为主的内容,推测其年代应是吐蕃王朝之后,其中金刚杵等图案甚至有
芦布湖岩画
芦布湖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热帮乡龙门卡村以西约8公里处,海拔4360米,岩画分布在属卢布湖东北岸的湖滨山前地带,山脚基岩为硅质岩,岩画的大小高低不一,高出地面约1-5米。
康巴热久岩画
康巴热久岩画该地点位于日土县扎普村以东约15公里处的一条山谷中,山谷呈近东西走向,谷宽5公里,岩画分布在山谷北侧崖壁上,距地面高1米左右,海拔高度4620米。属旷野露天的崖壁岩画,仅发现一组画面,刻在高60多米的峭壁底部,壁面朝南,表面有一层黄褐色的钙质物,岩石为灰色的硅质岩。岩画保存较好,有少数图像因岩石表面钙质层的脱落而残缺不全。岩画的制作方法为凿刻法,使用较尖利的金属工具在岩石上刻出图像的轮廓线乃至细部及装饰纹样,线条一般较细,刻痕不太深,同样也使用凿刻工具凿出图像的整体轮廓,构成剪影式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