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旅游
昌都市旅游景点
盐井旅游景区
这是沟通西藏和中原的古代主道之一——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盐井位于芒康县与云南德钦县接壤的地方,包括上、下盐井、曲孜卡、木许四个乡,海拔较低,约2500米。澜沧江畔井里的卤盐水,为盐井的盐田提供了大量的盐巴,使这里出现了家家户户屋顶铺了一层白雪似的晒盐奇观。除了盐外,更罕有的要数在上盐井的西藏唯一一座天主教堂。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陕西西路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古盐田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在澜沧江东西两岸的沙滩和悬崖陡坡上层层搭建有3200多块盐田,年产盐达数百万斤。这里可以观赏到手工制盐的全过程,还可以看到独特而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实的盐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中国茶马古道西藏盐井历史文化展览馆是中国第一家关于茶马古道历史的展览馆;曲孜卡温泉群共有108眼温泉,号称“百泉映月”,水温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属温泉中的极品,是一个天然的疗养院。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周围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之一。然乌湖是典型的由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的四周景色各不相同。清新如镜的然乌湖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湖向
多拉神山
导游多拉神山位于八宿县白马镇以东63公里的川藏公路旁,交通极为方便。这座神山规模不算很大,传统上分为外圈、中圈、内圈。介绍徒步转中圈一圈约需4小时,沿途可观赏-台和各类石刻艺术。登上主峰,则可鸟瞰整个多拉山的美景。而从内圈转一圈不超过2小时,这是多拉神山的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参观点,途中可朝拜并欣赏以莲花生大师为主的各类佛像、佛塔、六字真言及藏文祈祷经。多拉神山的神秘之处在于满山遍野的石灰岩上刻满了佛像和六字真言。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风化现象极为严重,故早已失去了人工雕凿的印痕,这就使不少人相信这些佛像和六字真言是
美玉草原
美玉草原一望无垠,夏季碧草如茵,野花遍地,牛肥马壮,羊儿成群,黄羊(俗称白0)追逐玩耍,野兔、高原旱獭(俗称雪猪)掘穴而居、随处可见;盘羊、狗熊、雪豹、人熊、狼、獐子、鹿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分布其间。云白风青,鸟而成群结队展翅而过(主要栖息于卡扎村的湿地上),开曲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点缀其间的湖泊湿地(在日雪村境内,共有4面),像一面面镜子在阳光的普照下,波光粼粼,闪闪发光,温泉(在日雪村境内,就有7眼),水温恒定,常年保持在60-70℃之间,色黄,蒸气腾腾,据说有极佳的康疗效果。这些给草原平添了诸多的梦幻色彩,在该乡吾比村境内有一坐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神山
旧密禅寺
旧密禅寺旧密禅地,在昌都地区之类乌齐县境内,位于巴夏北面山坡处,县城距地区驻地105公里。旧密禅寺,由欧坚班觉于1693年(-之水鸡年)创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欧坚班觉为“巴夏人”,生于1657年,其母早逝,幼年时性格刚强,与继母不和而离家出走,拜达夏岭巴和迪钦曲杰岭巴、嘎上下班匝松等人为师,成为他们的贤达弟子。据传,达夏仁布钦临终时对欧班觉说道:“巴夏祖人居住过的地方有一好似白狮金库宝地,曾由朗嘉匝松和赤列多吉大师掘出过许多伏藏,所以你欧坚班觉在该地建一座寺庙就能成大事。”后欧坚班觉遵照大师遗嘱来到白狮金洲库宝地创建了该寺。他于-十二绕迥之火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为一组冰川的统称,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来古冰川包括美西、亚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该冰川群中亚隆冰川最为壮观。“亚隆冰川”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千米的岗日嘎布湖;气候上,地处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冷空气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有利于冰川的发育,属于海洋性冰川。来古冰川一名来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一一来古村,来古在藏语的意思就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第一眼看见来古冰川就犹如眼前突然出现一美女一阵惊艳。来古冰川比起海螺沟冰川、明永冰川、绒布冰川更为充满雪山灵气。在原始的冰湖
盐井天主教
盐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国道214线旁,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天主教1865年传到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1865年至1949年历经17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群众中已有信教的人,1865年从贡格-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教堂,有十五间的住宿。据说那时候盐井并没有多少户人家,很多地方是未开垦之地,至此这两位神父在上盐井
业拉山(怒江72拐)怒江山
业拉山也叫“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标高4658米。从4120米的邦达镇过了垭口之后,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翻过九十九道拐可以看到怒江大峡谷。再下去是怒江桥,穿过没多久,就是山下海拔3260米的八宿县了。川藏线上,自从通麦天险通车后,有的驴友认为川藏线上就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了,实际错了,川藏线上最大的危险是高海拔行车,怒江72拐是之一。很多驴友,到了怒江72拐的时候,都要摄影留念,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性的提示,
昌都寺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结构的藏式密梁平顶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强巴林寺
导游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配器简约清越,以该寺独有的宗教舞蹈为形式的昌都藏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达草原
邦达草原位处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的邦达草原是一块地势宽缓、水草丰美的高寒草原。怒江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因位处西藏东部,降水稍多于西藏中西部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较好,这里是西藏境内较为优良的天然草场,畜牧业比较发达。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
洛隆周边考古类乌齐寺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类乌齐寺位于类乌齐县以北,海拔3850米的类乌齐镇,距县城35公里,是类乌齐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庙,系达隆噶举派主持之一。由达隆噶举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创建,后又经历代法台扩建,形成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寺庙。主要建筑有“萨玛扎仓”、“宁玛扎仓”、“达隆扎仓”、“阳贡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经堂”、“查杰玛大殿”。其中,查杰玛大殿是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玛大殿是由达隆噶举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师于1285年创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色湖
三色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的边坝县边坝镇境内,距县城近50公里。从县城驱车,途经连片的沙棘林,穿过藏东风格独具的村庄,就可以到达海拔4200米左右的三色湖群。白湖藏语称“错嘎”,湖色灰白,绿树倒映湖面,鱼儿跳跃湖上。黑湖藏语称“错那”,三湖中面积最大,远看似墨,群山环抱,深不可测。黑湖与白湖有溪相连,宛如母子。黄湖藏语称“错斯”,三湖中面积最小,太阳光下,水色金黄,雨雾连天,湖土同色。三湖相距皆不远,同为一个湖群,却分为三种色彩。三色湖的成因目前说法有三种,但皆未定论。一说是因为水深各异,故色彩不同;二说是因为湖边岩石矿物质的不同,造成湖色不同;三说是湖底水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
洛隆周边考古卡若遗址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1979年西藏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卡若遗址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迄今为止,共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卡若遗址已正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的房屋基址,叠压关系比较复杂,根据地层关系初步判断,建筑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建筑遗迹有两层叠压关系,为半地穴式草拌泥墙建筑。晚期建筑遗址为石壁建筑。通过从地下发现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的标本,说明古代卡若村居民的经济生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地区行政地(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处,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江面约60米,海拔3225米;东北紧邻214国道,西南500米处为今卡若村,南依扎日山,北接子隆拉山。卡若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8-1979年两次发掘。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年代距今约5550-4100年。卡若遗址已经发掘的1800平方米有面积内,建筑遗存十分密集,上下重叠,左右相并。其类型也比较复杂,有房屋、烧灶、圆型台面、道路、石墙、圆石台、石围圈和灰坑等。卡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卡若遗址内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根据房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玛尼石堆
玛尼石堆独具特色的经石堆的丁青成为一大亮丽的风景线,走过琼波,玛尼石堆无处不在,高原虔诚的佛教徒把那里所有的石头都变成有灵气的东西,便一代接一代在石头上不知疲倦地或刻写佛言,或刻画佛像,实在不会刻画的,干脆把石头捡起来堆成一个个人工山,就这样玛尼石出现了,它渐渐地在藏传佛教缤纷世界中象佛堂、象佛塔、象佛像、象佛经,象一样有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把自己内心世界活动用一种物质形式记录下来存留于天地之间,成为后人有目共睹的珍贵精神财富,经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经石是高
同卡寺
导游同卡寺全称为学呢八宿嘎登桑珠林寺,它位于八宿县同卡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50公里,通公路。介绍同卡寺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该寺至今珍藏着大量的佛像、刺绣等珍贵文物。有来自印度铸造的佛像,吐蕃时期藏族自己铸造的佛像,更有内地铸造的佛像。他们珍藏的绸缎刺绣量多质好,有刺绣、缂丝、绸缎、锦缎等品种。明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铸造的双龙戏珠的钹以及万岁圣旨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该寺大殿中还供有三座肉身灵塔。在离寺庙约500米处,有一座称为泽培波公切的塔,呈四方形,底宽36米有余,高约25米,从外形看,塔为6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皮乡乡石棺墓
相皮乡乡石棺墓石棺墓,即:石板墓,又称石棺葬,是青铜时代藏东以横断山脉为中心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考古文化。研究石棺墓,对了解昌都藏族及其他藏缅语族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迁移、民族融合、民族关系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1978年——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化局先后两次在贡觉相皮乡,对相皮墓地进行了调查与复查。童恩正教授认为,这是一处“战国——西汉晚期”的遗址,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初叶,其年代距今约2200多年,但另有研究者则认为是吐番时期的遗址。据当地群众介绍,相皮墓地曾经发掘进大批石棺、陶器、人骨等文物。1979年调查时见到的是一具残棺,为石板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昌都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