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旅游
铜仁景点介绍
乌杨古树
乌杨古树位于东门桥头的河堤上,两树同根,一脉双叉。它是传说中两姐妹的化身。另有武圣宫、依仁书院、甲山惜字塔等若干古遗迹。在县城可以直接看到高大山峰,它像一位面对天空而陶醉梦乡的美女,称作“睡美人”。此山峰四面绝壁,海拔1337米,峰顶开阔,0.75平方公里。在宋代建有圣庙三座(泰和宫),元代,土司长官复修古刹,屯兵把守,高空架设仙人桥,文人墨客到此题诗作赋。主要风景有仙人桥、一线天、石林、通天洞等。
穿城大堰
穿城大堰(粑粑堰),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的治水专家,时任河南治水驿丞的印江人陈友儒,以其官禄、变卖家产所得银两,昌导修建全长660余丈,灌溉2000多某良田,穿越印江县城的大堰。当时为了加快修建速度,工人抱一个石头,奖励一个糍粑,所以又叫“粑粑堰”。这条大堰今天仍然造福于印江人民。
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县城振兴路,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封闭式建筑。四周围墙,中有天井、前厅、厢房等,门窗石刻造型优美,浮雕细腻入微。这里是一个石木雕刻的博物馆。严家在清代还出了个大书法家“严寅亮”,题写“颐和园”而名振海内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仁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层,高达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征。其前身是“澄清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楼,更楼为阁,称“梓潼楼”,始供神像于内,香客进香于阁。阁建不久,因故被毁。崇祯二年,由当任印江知县史谏重修之,始名文昌阁。明末,文阁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修,再修的阁,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至清代中叶,原阁不复存在,惟有断碑残瓦等零落于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印邑,应民众之求,重修其阁。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外围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头为核心,又八根柱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睡美人土家风情区
印江县城四面群山拥抱,三面临河。山环水饶,构筑了这座美丽的小县城。穿越县城的印江河清澈、秀丽,两岸步道清幽、洁净,这里是最佳的休闲之地。自古有印江城八景之说:圣墩积雪、双峡飞鸿、虹桥夜月、中洲牧笛、龙津渔火、白水拖兰、金石肝肺、峨岭翠屏。这是一座古老的县城,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印江建县以来,近1300年风雨,是土司王朝的治所,是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也是一块土家族风情乐园。土家人的歌舞不断,可以听一曲土家长号唢呐、看一场土家花灯、喝一碗土家米酒、跳一回土家摆手舞、探一下古老的傩文化、品一杯梵净汞茶。这是个有古老的建筑与民俗文化,山水交融
乌江古纤道
乌江古纤道,一条土家先民血汗凝结的长龙,它穿越岁月的时空,记载着乌江黄金水道的兴衰和船工的悲欢。乌江古纤道,一部乌江航运史,刻在乌江岸边百丈悬崖上的丰碑,一条被称作土家人的丝绸之路。乌江纤道,始修于明朝。田氏家谱载,明嘉靖乙亥(1539)年10月,郡人田秋任四川按察使时,上疏朝廷获准凿雍疏流,在险滩岸边修凿简易纤道行船。聪明能干的船木匠们,根据江水流逝,研究制造出独具一格的歪0木船。自此,川盐大量入黔。随着川、湘、鄂商贾的往来,黔之粮食、桐木油、五倍子及土特产品装船运出乌江,沿河县城于是成为连接邻省边塞要镇,乌江沿岸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也相应发达起来。清
王坨峡温泉
船从土坨峡壁画中穿过,眼前豁然开朗,乌江边的千年古镇洪渡镇伫立岸边。船家告诉我们,我们即将进入乌江上沿河自治县境内的最后一个峡谷——王坨峡。这时的江水一改上游的汹涌澎湃,变得格外温顺,在船头激起一阵阵欢快的浪花,闲庭信步缓缓朝前流过。两岸林木葱郁,山环若屏,绚丽多姿。王坨峡的景点主要有位于洪渡镇王坨村境内的洪渡温泉,当地人称之为美女泉。温泉所在地依山傍水,隐映于江边一片楠竹林中,温泉水从岩缝间涌出,清澈如玉,曲折流入乌江中。要在冬天,走近温泉,但见白雾茫茫一片,有《诗经》里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但当地人并非从《诗经》里获灵感而
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
贵州沿河自治县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东南麓与武陵山脉西北麓之间的交错地带。乌江从沿河自治县西南角夹石镇入镜,流经和平等13个乡镇,至洪渡镇苏家村思毛坝小旁滩流入重庆市。流域全长132公里,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景区以乌江百里画廊为统揽,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串联组成。已建成的乌江重庆彭水电站70%的库区在沿河境内,加之乌江沙沱水电站即将建成,已形成了“山峡平湖、峡谷风光”的迷人景观。沿河自治县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资源独特,喀斯特地貌自然山水得天独厚,土家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淳朴,具有独特的观
国家水利风景区
土坨峡
土坨峡为土坨子至洪渡峡段,长16.75千米。两岸峻峰绝壁对峙、山高水深、谷幽景美石奇。峡首西岸鲤鱼池有一土家古寨,土家吊脚楼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民族风情浓郁。船行峡中,“前眺疑江流已尽,后顾不知船何来”,水复山重,时隐时现,如行迷宫之中。峡中有土坨子,鸡头子,龚滩,大银滩,小银滩等险滩,龚滩,巨石横卧江心,阻流成坎,浪高数米,水吼如雷,西岸是刀削石壁,形成长3000米的天然壁画,壁上无数青峰直插云天,山青水秀如画屏。石壁距江面约50米处有“蛮王洞”,传说蛮王孟获结诸夷反汉,集蛮兵于此,凭险抗拒蜀兵。洞外岩壁上清代书画家孙竹雅书的“惊涛拍岸”四个大字,笔力雄
银童峡
银童峡为思渠至毛渡峡段,全长8.26千米。峡内有银童子和张公子两座险滩。银童子滩,江面窄狭,滩流较长,惊涛拍岸,声若雷鸣;张公子滩,江面宽阔,江流曲折如弓,峰回岸转,奇绝壮观。有如银童与张公子迷藏嬉戏。前人诗云“洪流难禁水云忙,又转轻舟过峡乡,关塞重登毛渡口,银童应笑张公狂。”峡中还有睡美人、一挑石、唐代务州故城遗址等景点。睡美人,由几座秀美的山峰组合而成,犹如一个美丽的女子美美的沉睡在绿色的地毯上,久久不愿离去;一挑石,为两巨石并排立于江岸,石高约5米,似一挑担子,俗称一挑石。唐代务州故城遗址,沿张公子滩西岸一山洞进入,为唐代务州治所,城分东西两门,现
黎芝峡
黎芝峡为黑獭至思渠峡段,全长13.3千米,是乌江山峡最为美丽的一段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载:“滩右有黎芝光焉,故名”。“黎芝光”指晴天右岸飞瀑高挂,从峡顶透过树枝漏下来的束束阳光在水雾中折射出的五彩光环。峡中滩多弯急,白浪滔滔。峡岸奇峰突起,巨石壁立,怪石嶙峋。有乌杨树、三星洞、剑劈岩、古纤道、牛肝、马肺、天鱼池、人字瀑、佛指山、上天石、仙女望夫、阴阳泉、天门石、香炉石、灵牌石、草帽石、一匣书、飞龙过江等景点。三星洞由大、小穿洞和珍珠洞组成,皆面临乌江,背倚绝壁,每个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异绝妙,各具特色,堪称洞之明星,故名三星洞。剑劈岩,两岸相对象刀削一
夹石峡
夹石峡为新滩到淇滩峡段,全长43千米,两岸山高齐云,多为绝壁,蓝天一线。峡首东岸石壁,有一棵五百年之古树,树根沿壁下延,至半壁处穿破巨石缝隙,内外几条树根将四吨重巨石裹夹,上下皆空,左右虚悬,视之若坠,谓之夹石,堪为奇观。峡内水急滩多,有七里、扶搭、三堆子、老窍子、三颗桩、鸭滩子、野猪子、七夹子、丛滩、雷洞子险滩,洪水激荡、风呼涛吼、喧哮山谷。峡中还有“木鱼洞”、“燕子岩”、“马尾瀑”、“游龙瀑”等景点奇观。峡尾为淇滩古镇,曾是通往德江、思南、秀山等县的咽喉要道,多为兵家争占之地。小镇依山傍水,多明清建筑“四合天井”和青石板街和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
淇滩古镇
淇滩古镇,是古时通往思南、德江、印江和黔中腹地的必经要道,历史悠久、集市繁华。同时还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铁器具制作、铜银饰加工和竹木器编造远近有名。如今古镇建筑保留完好,民族特色浓郁,宅院装修设计精美,工艺精湛,文化底蕴丰厚,水、陆路交通方便(距沿河县城10公里),是乌江边上不可多得观光景区。古镇主街全部由青石铺就,两旁建筑多为封合桶子,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封合桶子外墙为火砖,墙顶边缘讲究图案装饰。里面为木料,地面上住室和楼面是木楼板,露天部分及中堂为精工石板铺砌。走进大门,是倚楼。往里是略低一级石梯的天井坝,坝内左角一口石做太平缸,积水防火。从大门到天
鲤鱼池
鲤鱼池位于土坨峡首的乌江西岸,属沿河县思渠镇。山寨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风纯厚。其土家吊脚楼建筑最具特色,是土家人民智慧的体现。吊脚楼是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正房有长三间、长五间、长七间之分。大、中户人家多为长五间或长七间,小户人家一般为长三间,其结构有3柱2瓜、5柱4瓜、7柱6瓜。中间的1间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用的。堂屋两边的左右间是“人住间”,各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小间,前小间作火房,有2眼或3眼灶,灶前安有火铺,火铺与灶之间是3尺见方的火坑,周围用3至5寸的青石
洪渡古镇
洪渡是乌江古镇之一,开发较早,该镇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角,是乌江流经贵州省内的最后一个镇,该镇融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于一体,文化古迹丰富。洪渡古镇位于乌江土坨峡尾、王坨峡首,为两峡之结合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现存汉砖瓦窑群、西汉古墓群等,汉砖瓦随处可见。现已出土青铜器、兵器、宋瓷等大量文物。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设县,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废,建县达444年。洪渡古镇为古代入黔之第一重镇,其经济、战略地位犹为特殊。现仍为黔东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古镇洪渡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歌山歌远近闻名,“打溜子”艺术独具特色,以“八仙”为音名记谱,
霸王谷景区
霸王谷景区位于乌江西岸,与乌江黎芝峡紧紧相邻。从“人字瀑”旁往西2千米可至。霸王谷景区山形极为奇异,酷似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人物,布局场景几乎包揽了楚汉相争时期发生的所有大事,巧合之极。西楚霸王、虞姬、范增、虞子期、桓楚、八千子弟、刘邦、张良、韩信、萧何、周勃、樊哙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演绎楚汉相争时期追韩信、刘邦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昌、楚汉河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悲壮历史场景。霸王谷景区也是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始皇在他的最后一次东南巡游中死去,其小儿子胡亥篡夺皇位,称二世皇帝。秦二世实施-,
“蛮王”洞
“蛮王”洞,位于县城北面59公里的新景乡境内乌江西岸洞顶是齐云的峻岭,洞下是奔腾的乌江,洞左上方有一股清泉,洞的对岸是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龚滩镇,历来有地险、景奇、洞幽之称。传说,三国时期,“蛮王”盂获连结诸夷反汉,云集“蛮兵”于乌江中下游一带,后来,渚葛亮率众亲征,施行“和夷”策,对孟获”七纵七擒”,孟获审时度势降蜀。免除了广大夷民刀兵之苦。在他任蜀“御史中丞”时期,加强了诸夷团结,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后代人们敬仰他的历史功绩,便在此洞设立庙堂塑像纪念,并安置住持僧,常年献供焚香,还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朝拜“蛮王”节。这
石猫山
从县城往西南缘山径行三里许,有一片石灰石裸露岩。其间,怪石嶙峋,丰姿多彩。岩石多为独体,或如石狮,或是石印,或如醉人横卧,或似怪兽奔驰,形态逼真,组成天然石林。更有甚者,石林前矗立着一座由三块巨石迭砌而成高三十多米的石岩,高出群峰,分外夺目,从山脚的东南北三面望去,俨然一巨“猫”蹲于顶端,“猫”身后,一大树直伸天空,自然地形成“猫尾”,把“猫”衬托得活灵活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石描”,故将这片石林称为“猫山”。这“猫”神情专注,鸟瞰乌江水面,因乌江有一滩,亦因之而名“猫滩”。民间对这座石猫山,有一个美妙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乌江航道上的猫滩,水流湍急,十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从彭水县城西渡乌江,向黔东北地区进军。5月14日跨入黔东沿河县境内。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扭转不利形势,1934年6月19日,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在贵州省沿河县的枫香溪(1942年划归德江县)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即有名的“枫香溪会议”。会议决定:以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县相邻地区建立黔东特区革0据地。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出席大会除红三军的领导外,有沿河、德江、印江三县选出的代表和红军代表135人(酉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路风雨桥
大路风雨桥位于大路乡所在地街头,距松桃县城45公里。大路乡与四川省秀山县兰桥乡相邻,风雨桥是秀山县中灵、史目、兰桥一带与松桃县孟溪、乜江、大路一带群众往来的必经要道。清道光四年(1824年),盂溪、大路及松桃县境内其他地方群众和富绅共同损资献料和投工投劳修建风雨桥,1946年又增修北桥头入街口处数间。桥整体建在四座由青石砌成的桥墩上,桥面离水面约5米,桥身全用木料构成,长廊式结构,上为双重檐,俗称“两滴水”,以小青瓦盖顶,全长67.5米,宽3.2米,高3.9米,整个桥身由29间组成。风雨桥构造精巧,式样别致,两端为歇山宝顶龙门,中部有宝顶楼阁,是梵净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