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景点介绍
承匡故城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历史甚古。《左传》有“(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匡”的记载。《战国策》记有“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当西周时,承匡本为宋国西部边境要地。到战国时此地入于魏国。秦灭魏后,于此地设承匡县,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现城垣仍残存,逶迤数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台,高约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测,民间传为古时报警用的“狼烟洞”,可直通杞县圉镇。台上建关帝庙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据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关帝庙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驼岗遗址
驼岗遗址。该遗址位于城湖东北隅驼岗之上。现土丘高五米左右,据夯筑结构可以断定战国时期就有重要地面建筑,地面上可拣到大量东周时期的陶片,地下尚待发掘。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犁岗古文化遗址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忧寺塔
无忧寺塔。位于城南20公里处平岗镇周塔村东的唐朝无忧寺塔,构思巧妙,超凡脱俗如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岁月的残缺依然不减大唐风韵的高贵典雅;位于城南。塔原为八棱五级砖塔,民国初年被拆去两级,现存三级。每级有相对两门,无门各面饰菱形砖雕假窗和佛像砖,转角处为圆形擎檐柱,檐下有斗拱,用迭涩砖砌成,檐上为反迭涩砖层,翼角翘起。塔内有梯形塔心室,可盘旋登顶。此塔虽损坏严重,但其精湛建筑技术仍清晰可见。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襄邑地近京畿,其时佛、道两教皆盛,故境内多佛寺、道观。金元以后,时过境迁,寺庙荡然无存,而圣寿、无忧二塔为仅存之硕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家祠堂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阎家祠堂位于睢县后台乡阎庄村内,现有房屋三间,保存完好。194,4年5月28日,我地方武装配合独立团打开长岗,在阎庄召开了祝捷大会,睢县民主政权正式宣布建立,这里是县政府办公地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民夜校旧址
平民夜校旧址位于睢县刘庄村。1929年共产党员姜朗山创办。校址有三排教室,东西厢房、厨房及茶房等。现存教室三排,前排9间,中排和后排各7间;中排中间的门额上横嵌砖雕“唤起民众”四字,后排中间门额上横嵌的砖雕“革命精神”四字,字划虽残,但遗迹犹存。姜朗山睢县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经蔡和森、恽代英介绍入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睢县刘庄组织农民协会,以教书为掩护创办“睢县第四小学”,并于1929年9月至1931年6月在该校开办“平民夜校”主要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夜校前后开设两班,培养学员100人。1931年姜被
葛伯屯遗址
葛伯屯遗址位于宁陵县石桥乡余庄寨村北,距县城11公里。相传商汤时因葛族伯爵性情高傲,对上祖不行祭祀之礼,汤质问时,葛伯以无牛羊为由,汤便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杀而食之,仍不祭祀,汤再质问,葛伯又以无黍稷应付。汤就命本族中少壮者代耕,幼弱者送食。葛伯便命人哄抢食物,有幼童拒劫被杀。汤大怒,出兵灭了葛国。被杀童子之墓为童饷堌堆。《史记》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己吾古城
己吾古城位于宁陵县西南,距县城20公里。古时叫种龙乡。后汉永元十一年(99年)置县于此,定名叫己吾县。晋初(265年)撤销,东魏(534年)恢复己吾县,归属马头郡,兴和中(539年)将己吾县治迁到平石城,北齐(550年)将己吾县废,并入下邑县(今夏邑)。曹操曾在此招买兵马讨伐董卓。西晋永嘉五年(311年)石勒在此以欺骗手段把王弥杀害。
汤斌墓
汤斌墓位于宁陵县西北的棘古城,清雍正年间,其牌位被搬至贤良祠。道光三年又移放孔庙内,今睢州县城内有汤家祠堂。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斌(1627~1689年),字孔伯,睢州(今睢县)人。清康熙十七年(1679年)被荐应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侍讲,成为皇太子的老师。后升为江宁巡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授礼部尚书,后为工部尚书,他除任《明史》总裁官纂修《明史》外,还著有《洛学篇》、《潜庵遗稿》等行世。后因他的哲学思想适合清初政治上的需要,又被封为“理学名臣”,谥“汤文正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权牛牧岗遗址
牛牧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城西20公里牛牧岗村北。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原遗址建有“云古寺”。1938年被口本侵略军拆掉。现地面下0.8米有该寺的砖墙基,表面有碎砖瓦片、瓷片和古代陶片。西部有3个和尚冢,北坡上挖了一个长方形深坑,挖乱了文化层,发现有仰韶文化的黑白色彩陶片,还出土有龙山文化的绳纹、方格纹、篮纹陶片。在断崖东边暴露出一个残灰坑,呈梯形,上窄下宽,出土有素面磨光陶片,细绳纹陶片,红色夹砂陶片和一些残蚌器。断崖北有的土质较黑、发现有一件可复原的圈足盘和商代铜镞、小孩头盖骨、烧上块、木炭屑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权双塔
民权双塔位于民权县双塔乡总成寺旧址上,为左右并列的两座密檐砖塔。西塔是宋代建造,平面六角形,高10级,虽采用了朴素简洁的手法,但外形仍然秀丽而稳定。东塔是明代重建,大致与西侧宋塔相似。双塔前立有明代重修总成寺双塔碑,由碑文可知,双塔建于宋天圣以前(1023年)。而东侧的塔,则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在原地基上仿照宋塔形制重建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周陵园
庄周墓位于民权县城东偏北约25公里老颜集乡唐庄村东。墓地有石碑1通,高约2米,宽约0.75米。碑上部为圭形顶,下有长方形碑座。碑身正中楷书“庄周之墓”四个大字。原墓冢被平掉,新近又封起一个园锥形的墓冢,高约1,8米,周长5米左右。陵园内碑林有石碑108块,为各级领导、中外专家学者、海内外庄氏宗亲颂扬庄子而立。庄子为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淹墓
江淹墓位于民权北关集西6公里岳村西。墓前原有明成化年间重修的江文通墓碑一通,现墓碑已残,唯“醴陵侯”三字依稀可辨。江淹(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人,据现存《江氏族谱》所载,江淹为当地江集村江氏的第十七世祖。他一生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在中国历史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个直言敢谏,不避权贵的政治家。他的诗赋有《别赋》、《恨赋》为后人所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馆地道战旧址
李馆地道战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民权县城东北34公里处的北关镇李馆村。素有“鲁西南大门”之称的李馆地道,开挖于抗日战争时期,旨在保存力量,打击敌人,坚持持久战。李馆地道以本村为前站中心,南连任庄等5村,东沿故黄河大堤直通汤水口,北与曹县10余个村庄相连。地道全长约25公里,在地面以下1.5米左右,高1.7米,宽1米,可容纳1.4万余人。地道内挖有供人出入的洞口、流通空气的气眼、召--议和保存武器的密室,还有可以打击敌人的转盘、-眼和置敌人于死地的陷阱、防止敌人烟熏和放毒的卡口及通向田野以备进攻和撤退的突口等设施。这些地道设施,在打击敌人、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营郭遗址
营郭遗址位于虞城县南35公里营郭集,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上原有火神庙、地藏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庙宇,各有大院和数十间楼台殿阁。间植古槐翠柏,前后连成一体,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庙废,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楼三间,耸立在4米高的营郭台上,是该县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围七、八里可望见。1978年经初步试探,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种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内涵极为丰富。据实物分析,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并含有河南龙山文化及商、周、汉、唐等诸文化遗存。此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龙岗遗址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周龙岗遗址中发现烧制陶器的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朱襄氏陵
炎帝朱襄氏陵,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朱襄氏是众多炎帝的别号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时代远早于炎帝神农氏。炎帝朱襄氏陵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姬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夏姬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她不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古代五大艳后之一,更堪称中国古代色伎双全的第一“迷人尤物”,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太平寰宇记》卷十二记载:“夏姬墓:在(柘城)县东北二百步。”而《天下名胜志》云:“夏姬墓,在(柘城)县界,即陈株野之地,皆传闻之讹,未曾深考故耳。”《柘城县志》亦有记载、考辨。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夏姬在柘城成婚、生子、外遇当是史实。2000年,包含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堌堆汉墓群
徐堌堆汉墓群,是西汉时期的古墓葬,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徐堌堆汉墓群包括:徐堌堆、朱堌堆、沈堌堆、三陵台、老君台。位于商丘市梁园区西部王楼乡,自2000年开始申报,2010年7月经过专家历时三年的严格审核、考究后,最终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正式名称。“国保”单位,堪称“国家文化名片”,厚重梁园拥有了第一处“国保”单位,是梁园人的骄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