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漯河市旅游
漯河市景点介绍
南阁祭酒祠
南阁祭酒祠:南阁祭酒祠也称许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内东北隅。公元83年,许慎举孝廉,入京为南阁祭酒,因此,后人为纪念许慎而建的祠堂称南阁祭酒祠。该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大门上挂“许南阁祠”横匾,门内有影壁,门外有石桥,即“一步三孔桥”。桥南有照壁。祠内享堂为许南阁祠主体建筑,内供“汉先儒许慎之位”木柱,上悬“五经无双”金字匾额。四壁装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字序目。另外,又于“享堂之东,度隙地,拨景文书院款建屋数楹,为诸生肄业之所在。又建东西厢用以藏书”。整个祠堂,古朴典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塔古篆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曾经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门、泮水池、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漯河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隶属漯河伊人黑玫瑰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郭寺村,紧邻S320省道(洛周路),距漯河市区15公里。庄园始建于2008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处以玫瑰种植业为龙头,集玫瑰加工、旅游观光、保健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目前主营产品为玫瑰鲜切花、食用玫瑰及种苗。基地占地1000亩,拥有各色玫瑰100万株,食用玫瑰120万株,另有榆叶梅、红叶桃、金丝柳等各种绿化苗木。现有日光大棚50座,大棚内滴灌设备完善,水电路设施齐全。公司目前拥有员工85人,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才6人,同时,我公司同华中农业大学、信阳农校、河南农科院漯河分
鲁正堂碑
郾城县鲁正堂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郭桥学校院内,碑身高1.70米,宽0.63米,厚0.10米,碑青石质,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公元(1850年)立。碑文主要是针对当地民间田宅土地买卖立户征税中存在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官方法律条文,条文明确了产行和业户的权利和义务,严禁匿契漏税,多索用钱,进而保护民众利益,警示玩法之徒。这为研究清代土地买卖的变化和清代中后期土地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对研究清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有重要意义。碑体曾被废弃,置于村中道路旁边,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局部风化剥蚀、开裂,2009年,漯河市文化局请专家进行了技术处理并为其修建保护亭。
裴晋公祠碑
裴晋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学校院内,该碑刻为《重修裴晋公祠记》碑和《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两通组成,是明代官府为纪念裴度、彰显裴度伐蔡历史功绩,重修裴晋公祠的记事碑。《重修裴晋公祠记》碑通高4.52米,碑额高1.17米,宽1米,厚0.34米,碑身高2.75米,宽1米,厚0.32米;《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通高4.15米,碑额高1.11米,宽0.9米,厚0.3米,碑身高2.53米,宽0.86米。碑文详细记载了唐元和九年至十二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蔡州进行叛乱和裴度伐蔡的历史事实,记载了后人为纪念裴度所建祠宇的兴废过程以及后人拜祭裴度之事。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台遗址
凌云台遗址是一个平面呈圆角方形的台地,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20米,高出地面4—6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从断壁上可明显看到灰坑、红烧土层、石器、陶器残片及人骨、兽骨。出土有完整的石锛、石凿、石斧等,陶器有鬲、豆、尊、瓮、罐等,陶器多为灰陶,纹饰多为绳纹,有少数篮纹和几何纹。综上分析,凌云台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村落遗址,它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生产生活及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6月,凌云台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府君庙
府君庙位于郾城区龙城镇前黄村。解放前占地二十余亩,有二阁十九殿,一座歌舞楼,石碑林立,翠柏苍松,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道教圣地。根据碑文、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带兵攻打盘踞在郾城和昆阳的莽军失利,遭遇崔府君救驾脱险,胜利后刘秀为祭神灵保佑而建此“南岳府君庙”。府君庙盛于唐宋,毁于金元,复兴于明清。每年的正月十九、三月十五、四月十二,三次庙会连续百日,百姓的生过用品、生产工具、中草药材、家禽牲畜等物资交流大会,方圆几百里闻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城隍庙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青砖金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城隍庙共设有四殿:主体建筑为城隍爷殿,供奉城隍爷爷和城隍奶奶;两侧偏殿为三清殿、玉皇殿和忠义堂。其中三清殿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彼岸寺经幢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中有佛龛、天王龛。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上街古镇
河上街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上街古镇项目,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开源森林公园毗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800米。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游客服务中心、悦来客栈、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沿街店铺等。
源汇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源汇区阴阳赵镇古城村,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经省文物专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古城遗址为郾城县城所在地,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朝代更迭,古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绝大部分城墙早已被破坏,现古城遗址内城有城墙,高约2.5米,东西长约310米,南北长约280米,古城遗址外城约4平方公里,城墙已不存在。2003年省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对古城遗址局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比较丰富,有春秋、秦汉、隋唐时期的陶器、铁器、铜器等。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源汇双龙桥
双龙桥修建于明朝时期,位于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东西横跨于小草河上,是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这里是漯河、郾城通往南阳府的官道。1975年,漯河至舞阳新公路修好改道后,此桥才基本废弃,成为问十村通往村外的主要道路。双龙桥由青石砌筑而成,为圆弧式三孔拱桥,长11米,宽5.3米,主拱净跨2.57米,高1.9米,边拱净跨2.2米,高1.5米。双龙桥建筑规整,石料加工细致,主拱南北两侧分别雕有兽头和兽尾。桥面两侧原有青石栏板,均被毁。双龙桥所在的问十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打听渡口,后文人将该村改名为问津寨,又因为孔子是在十字
陈氏家族墓
陈氏家族墓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墓地东西长144米,南北宽148米,面积约21300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古墓约300余座,是目前漯河市范围内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家族墓因陈玑墓而闻名,陈玑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龙御碑”。交龙御碑设计精美,宏伟大气,线条清晰,碑头为双龙造型,中间刻有“封而诰命”字样,代表着被封的官职与级别。(陈玑,字天仪,号莲轩,明朝嘉靖二年进士,曾任汉中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按明朝官制,为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玑为官期间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祖茔碑
梁氏祖茔碑位于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西,明朝末年山西梁姓由洪洞县迁移至问十村,梁氏祖茔碑是1930年梁冠英回乡祭祖时修建的。梁冠英,生于1895年,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人,曾任国民党冯玉祥部第25路军总指挥,陆军中将。解放后任苏州市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1930年,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中,蒋介石为分化瓦解削弱冯玉祥的军事力量,在梁冠英回乡祭祖时,拨专款修建了梁氏祖茔,并命令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佑任为其撰写碑文。梁氏祖茔当时规模比较宏大,占地6亩,内有牌坊、八卦亭、汉白玉石碑。文革期间,梁氏祖茔内的建筑被破坏,石碑被移走。·梁冠英先生是抗日名将
源汇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位于源汇区滨河路沙河南岸,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教堂坐南朝北,南北长26米,东西宽15米,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19平方米,高13米,为砖木混合结构。基督教堂始建于1912年,由美国派遣的瑞士籍传教士和中国本地的牧师主持,广大当地信教群众捐资兴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内部共分三层,门面东侧原有钟楼,底层为办公住宿之地,二层为礼拜大厅,三层为眺望台,钟楼顶部安装十字架和大钟。教堂的外形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每间都有罗马柱造型,门窗的顶尖部都是典型的西方抛物线椭圆形状。屋架结构为交叉斜梁支撑,屋顶用合金铁皮覆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晋乡祠
三晋乡祠位于沙澧两河交汇处漯河二中校内,原名关帝庙。漯河位居中原,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方便联谊,晋商于清乾隆53年(公元1789年)修建了三晋乡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三晋乡祠坐北朝南,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戏楼,非常壮观。20世纪初,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漯河水运日渐衰落,三晋乡祠渐渐淡出了繁华。如今,三晋乡祠仅存大殿,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绿色琉璃瓦顶,结构严谨,造型精美,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晋乡祠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9月20日,沉寂许久的三晋乡祠又一次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漯河山阳故城
山阳故城始建于汉初,为山阳县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前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前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前6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帝,封其为山阳公(太行山南,曰山阳)。从有关文献资料及城墙遗址的夯土层看,山阳城为汉代所筑。建筑雄伟,结构合理,城墙坚固,利于防御,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夯土建筑的高超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规模、市区规划等方面的实物例证。1963年6月,山阳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舞阳彼岸寺大殿
彼岸寺位于舞阳县城北35公里高寺和芦郭两村之间。据县志记载,该寺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现仅存天王殿、中佛殿。中佛殿是座典型的元代建筑,为研究我国元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舞阳彼岸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王庄遗址
张王庄遗址位于马村乡张王庄村北地,1953年发现,东西一里多长的地段内发现有很多红烧土堆,群众传为火龙。这可能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的房基和窑址。发现的陶片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在井壁和坑塘断壁上发现有红烧土与陶片,灰土。陶器质量似贾湖之早期红陶,鼎足似仰韶期阿岗寺出土文物,另发现有化石和烧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