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景点介绍
七七工作团诞生地
七七工作团诞生地位于桐柏县城关镇新华街53号,北纬32017′,东径1130,原为一处明代建筑群。此纪念地原为桐柏县文庙,是清代以前供奉孔子和科举时代做为试院之场所。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成化年间,此后又在清乾隆四十二年及公元1992年经过两度维修。据《桐柏县志》记载:桐柏县文庙全部建筑有照壁、牌坊、状元桥、泮池、大成殿及东西厢房,由于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现仅存大成殿和东西厢房共三座建筑,以及文庙月台前的千年古树汉峙虬柏两棵。七七工作团于1938年9月16日在该文庙诞生,此工作团是当时我党在国民党七十七军军官训练团担任教育长的朱大鹏同志指挥的革命武装团体。七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地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地,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城东北24公里处的独树镇七里岗,许南公路南侧,系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与敌顽强战斗、血战致胜的纪念地。继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后,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也奉命撤离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一路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26日进抵方城境内,在独树镇七里岗遭到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和地主民团的堵击,英勇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舍生忘死,顽强战斗,经过一昼夜激战,终于突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公堰
别公堰旧址位于西峡县城北六公里处,双龙镇十亩地村。别公堰,原系宛西地方自治派首领别廷芳所创建。民国十七(1928)年,别廷芳采用村治派的主张,开始由单纯办民团改为全面推行以“自卫、自治、自养”为内容的地方自治。作为别廷芳地方自治丰硕成果之一的别公堰,又名石龙堰,初称乔家堰(亦称三河堰)。据说宋代范仲淹在邓州为官时,曾在此调查,试图开凿河渠,但未成功。还有一位在西峡口经商发了财的陕西人,欲投资开渠引鹳河水灌溉北堂、五里桥一带土地。因施工困难等诸多因素,亦未成功。不过这里的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改变当地生产条件的愿望,大渠无力开凿,就在灌区边沿石门至城关开了一系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靳岗天主教堂
靳岗教堂位于南阳市西北郊区,东与独山、白河相望,南与312国道、北京大道相接,西与兰营水库相濒,北与紫山、磨山相邻,属紫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一道岗丘(跨紫峰、靳岗、黄岗、麒麟岗和卧龙岗)的一岗。磨山与紫山的白河支流平行南下,索绕与靳岗左右,景色怡人、空气清新;因地势崇高,岗上教堂等西式建筑,在远出遥遥可见;远眺之,山水相依,松柏苍翠;近看之,古垣环绕,殿堂错落;身临其境,心荡神怡,可谓南阳宗教文化及建筑文化方面一颗金光烁烁的明珠。靳岗教堂在河南省天主教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天主教传入中国,为时颇早;天主教传入河南则在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到清朝嘉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望城
博望城在南阳郡城东六十里处。《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记载:博望城在(南阳)府东北六十里。汉县,属南阳郡。武帝封张骞为侯邑。后汉亦属南阳郡。晋属南阳国。宋废。《括地志》:博望城,在向城东南四十里。今有博望驿,又东至裕州六十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宛城遗址
宛城遗址位于南阳城区白河(古称淯水)北岸。宛城区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坟岗遗址
老坟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乡庞家营村北山坡下。【老坟岗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出土的陶器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老坟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茨岗遗址
【寨茨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肖岗村东。34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厚1~5米。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此进行过试掘,发现大批遗迹南北长遗物。其中房基2座,窖穴3座,墓葬18座,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有斧、铲、凿、刀、锥、砺石,陶制生产工具有纺轮。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钵、壶、豆、杯等。器物既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性质,又有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原始社会晚期南北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陡坡嘴遗址
陡坡嘴遗址属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新集西北9公里王寨村南1公里陡坡嘴村。南靠洛河,东北依信(阳)南(阳)312国道。一般高出地面10米,文化层厚1~4米,面积6万平方米。经调查,地表及断层暴露有大量遗物,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多磨制,器形有斧、铲、镞。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陶、棕陶为主,黑陶、灰陶次之。器形有鼎、钵、壶、盆、罐、杯、豆、缸、器座、纺轮等,均手制。纹饰有指甲纹、指窝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是一处内含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性质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岗遗址
龙山岗遗址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委托,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90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堆积范围约14万平方米。在遗址西部断崖剖面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遗迹,以此来看,遗址西部遭河水冲刷等后期破坏较为严重,遗址面积原来应该更大。遗址堆积较为丰富,包含有明清、宋元、汉代、西周、王湾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仰韶时代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城遗址
安国城遗址位于镇平县城郊乡尧庄村北侧,安国城遗址为河南A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出土大量汉代器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安国城遗址为河南A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出土大量汉代器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今位于镇平县城郊乡尧庄村北侧,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0米,文化层厚3~5米。内含仰韶、龙山、夏商文化遗物。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主要有斧、铲、凿、镰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钵、盆、豆、杯、尖底瓶等。其他有房基、烧土、柱洞、灶坑、灰坑、水井、墙垣及大量石料等。另外还出土有战国弩机、新莽货泉、汉代铁范、宋代瓷器等。对于研究南阳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及申吕古诸侯国有重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闵岗遗址
【闵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月河西3.5公里闵岗村北高阜处。仰韶至屈家岭文化遗存。面积10万平方米。地表暴露大量遗物。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磨制,器形有斧、铲、凿等。陶制工具有纺轮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多手制,有一定数量的蛋壳黑陶。器形有圆锥足鼎、敛口钵、高领罐等。纹饰有指窝纹、弦纹、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高台遗址
平高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北,遗址恰好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被国家列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91万平方米,分布于平高台村及其以北的井吴村之间的区域内,文化层堆积厚1~4米不等,时代主要为新石器、商代、东周、汉代。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里程140-141公里段穿越遗址的北部,占压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岗遗址
【谭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谭营村南300米处。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沙河从其南部流过。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遗址内涵丰富,地表可见红烧土及多种陶器、石块。石器有斧、凿、镞。陶器以泥质和砂质红陶为主,其次是灰陶、黑陶,多手制。器形有圆锥形及鸭嘴形足鼎、高领罐、敛口钵、宽沿盆、尖底瓶等。纹饰除有弦纹、篮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外,部分陶片饰彩绘。另外,在遗址上还发现有房基、灰坑、窖穴、墓葬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冢上寺遗址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镇平县卢医庙镇南1.5公里寺南村北400米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遗址西邻严陵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剖面可见到房基、灰坑遗迹。地表暴露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石器有斧、铲、凿等;陶器以红褐陶为主,器形有釜形鼎、敛口钵、尖底瓶等。纹饰有篮纹、弦纹、指窝纹、彩绘等。1954~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此遗址进行了试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碑元碑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行书体,由翰林学士赵秉文撰并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四月立。碑文基本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大元重修宣圣庙碑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寺造像碑
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有座中兴寺(又名登禅寺),寺院内有一座碑楼,里边嵌立着一通造像碑。据南阳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宽82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造像佛龛,下部为碑文。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释迦大佛跏趺坐于中间方座上。袒露右胸,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着复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着双颌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两侧。佛和弟子身后有火焰纹桃形头光。二菩萨位于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华表
石华表,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五个柱面上用楷书刻劳勒有关华表出土的历史情况。碑文说:“此石柱旧在冠军城同,乃嘉庆年间乡人发土所获,后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学宫。柱面款识八分书题,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汉制,且相丁隆、陈钦名俱岁见汉书,其为汉物无疑。窃恐其日就磨灭,因独捐工资,重立于兹以存古迹。”1963年6月,石华表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春秋楚国墓群
淅川下寺春秋楚国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1977年,河南省西南部大旱,位于该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一天当地一个牧童在水库边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绊倒,后发现此器物是一件青铜器,而就在它的旁边还有几件类似的青铜器,此地的楚墓便由此被发现。文物考古队在这个墓群共发掘了墓葬25座、车马坑5座。其中贵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和玉石等质料的饰物,根据2号墓出土的平底鼎上面的铭文“王子午择其吉金”和“令尹子庚民之所敬”等字,专家判断墓主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之墓。淅川和尚岭与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围山银矿
围山银矿又叫桐柏银矿至今为止,桐柏银矿仍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位于朱庄乡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现了炉渣、瓷片,而且通过附近的馆驿河的横断层,可以看到当年采矿冶炼的炉渣一层一层的分布情况。围山银矿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文物普查。1983年南阳地区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