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市旅游
菏泽市景点介绍
北王召苏氏家祠
鄄城蒙古苏氏居地现存一宗祠,建于明初,座落在北王召。蒙古语称寺庙为“召”,顾名思义,北王召即北王庙,意为从北大都王室徙来的义王之庙。因该庙屡遭黄河水患,几经重建,仍保留了始建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宗祠为砖木结构,三合古院,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正殿三间,门前两侧各有一石狮。堂内画梁雕栋,金柱闪屏。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毕宝启先生鉴定:“门前石狮一对系明初时物”,“苏氏家祠正堂三间木构梁架系清嘉庆道光时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县伊尹墓
伊尹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殷庙村。史书记载,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沃丁八年,伊尹逝世,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都城亳附近。1994年,曹县民众募资在当地修建元圣祠墓,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称伊尹生日为阴历二月二十一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此举行庙会。传说伊尹曾为有莘国的奴隶,当地人为了纪念元圣伊尹,在有莘国旧址(今曹县莘冢集村)建立了阿衡祠。明代,曹县知县范希正在伊尹墓前修伊尹祠,祠为三进院落,历代立碑碣数十通。明代宣德间,曹县知县范希正在伊尹墓前修建伊尹祠,祠为三进院落,历代立碑碣数十通。后称伊尹祠为殷庙,尊伊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鄄城老城区的东南角,始建于1953年,1966年因老城区改造迁于此地,占地2.2万㎡,建筑面积1300㎡,纪念馆面积420㎡。园区苍松凝翠,龙柏挺拔,银杏飘香,竹影婆娑,风景优雅,已成为纪念革命先烈,激励今人,教育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牌坊门楼,两个青石雄狮分立大门两侧,大门匾额上置“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2个镏金大字,陵园的整个建筑结构规整,布局严谨,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凉亭、烈士事迹展览栏,错落有致地分布园中,给人以肃静、庄严、博深之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巨野县烈士陵园
巨野县烈士陵园坐落在巨野县城东南聊(城)商(丘)公路和巨(野)金(乡)公路交界处。陵园始建于1972年3月,初建时占地面积25亩,后经三次升级改造扩建,目前占地面积70亩。广场硬化面积1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碑、仿古式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大门、祭奠广场、长廊、0、石雕、刘邓铜像等,园区绿化、美化、硬化及声、光、电改造设施齐全,广场内建大型浮雕一座,喷泉一处,碑亭3座,配置了广场路灯、景观灯、大型宣传橱窗等基础设施。已成为集烈士褒扬、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省民政厅评为省级重点烈士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成武县烈士陵园
成武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4年,是为纪念在成武县历次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以著名文化遗址“文亭山”为基础建造起来的。它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处,南北长260米,东西宽110米,依傍山势,座北朝南,占地28600㎡,建筑面积1280㎡。整座陵园由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和集中墓园组成。园内布局合理,气势辉煌,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目前安葬144位有名烈士和170位无名烈士的忠骨,纪念大厅镌刻着1068位革命烈士英名。1989年被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心”;1998年被菏泽市批准为“爱国主义教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座落在县城东区宋江河东岸,占地36000㎡。主要纪念设施包括7000㎡的“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800㎡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厅”、鲁西南战役群雕一座、著名烈士个性化石雕四座、30M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革命烈士纪念亭两座、烈士纪念碑三座、4700㎡英雄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区和6000㎡烈士墓区、6000㎡景观绿化区等。郓城作为革命老区、鲁西南战役的指挥中心,蕴涵着丰富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郓城县在建设、管理和发挥烈士陵园基地教育作用方面做出了积极
湖西革命烈士纪念亭
湖西革命烈士纪念亭湖西革命烈士纪念亭原为烈士公墓亭,位于古涞河南岸,英雄阁正东100米,高15米,青砖水泥结构,分三层。由于年深日久,风剥雨蚀,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1992年前已倾圮。1992年初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捐资改建扩建烈士陵园,同时重建烈士公墓亭并改名为纪念亭。2008年改扩建陵园,再修纪念亭,又改名为浩然亭。浩然亭为双层仿古式八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8米。绿色琉璃瓦罩顶,象征着英烈们的草绿色军帽;八根立柱,昂首雄视,象征着英烈们的坚贞不屈;中间一条旋转楼梯,象征着革命征程的艰难困苦。浩然亭伟岸高大,威武雄壮。
李贞乾烈士墓
李贞乾烈士墓与吴大名烈士墓同年建成,构造相似。门的正上方是原湖西地委书记潘复生同志的题词:“李贞乾烈士永垂不朽”,门前两边的立柱上是原湖西专署专员尚格东、原湖西地委副书记王香圃同志的题词:“当年神州陆沉义旗举唤起千万健儿开展抗日根据地,今朝山河解放懿范垂湖西激励广大群众巩固人民共和国”。亭子中间是李贞乾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底座上雕刻着李贞乾烈士的简历,棺木安葬在亭子的下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大名烈士墓
吴大名烈士墓1952年建,高7.2米,青砖水泥结构。1992年初重建,为双层仿古六角叠式建筑,顶部罩桔红色琉璃瓦,下部为青石砌筑,四个六棱形窗户。门的正上方是刘伯承元帅的亲笔题词:“人民解放军阵亡旅长吴大名之墓”。门前两边的立柱上是原湖西行署专员刘清训,原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同志的题词:“过草地、走雪山,披肝沥胆救祖国;战章逢、挫强敌,碧血丹心为人民”。亭子中间是吴大名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底座上雕刻着吴大名烈士简历,棺木安葬在亭子的下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雄阁
英雄阁(原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红色大道以南,与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隔河向望,2009年3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为仿古式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500㎡,黄色琉璃瓦覆顶,檐角高挑,二楼正面居中悬挂“英雄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楼四周回廊,36根通红大柱气派壮观。阁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传统表现手法沙盘、雕塑、油画、图片、文字以及-等实物展示了湖西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东明县烈士陵园
东明县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公路东侧国营东明林场境内,是一座集教育、瞻仰、参观为一体的红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710㎡,于2013年5月动工,2014年9月竣工,园内集中管理有名烈士墓226座、无名烈士460人。建有纪念塔、纪念馆、英烈墙、烈士墓及配套基础设施。革命烈士纪念塔高21米,英烈墙镶嵌1009位烈士英名录。东明县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涌现出了如张岸、孙自端、张恩桐、汪涛等数百名著名烈士。始建于2014年6月的烈士纪念馆,主要展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事迹及生前日记、书信、照片、遗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定陶烈士陵园
定陶烈士陵园始建于1969年,座落在县城西关菏商与定张公路临界处,总占地面积30亩。是省级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近年来,定陶县逐年加大对陵园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修缮改造建设规划,本着“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上档次”工作思路,筹资400万元对其进行提升改造,使园容园貌日新月异,已成为一个集瞻仰、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红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进入陵园,“定陶战役英雄广场”映入眼帘,“定陶战役纪念碑”赫然耸立广场中央,七个镏金大字闪闪放光,熠熠生辉,碑名由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人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定陶灵圣湖汉墓
灵圣湖西汉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2009年3月,定陶县田野文物巡查队员例行田野文物巡查时,在灵圣湖遗址发现一被盗古墓,2009年度该遗址先后被盗掘20余次,抓获犯罪分子9人。进入2010年后,盗掘现象更加频繁。由于该遗址距县城较远,且在农村大田内,很难确保该处古墓葬的安全,为此,经请示省文物局,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2010年10月16日,山东省考古所定陶县灵圣湖古墓发掘考古队进驻工地。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体考古队员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经勘探,墓地封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发掘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西北约100米处,菏商公路及菏曹运河斜穿占压遗址的东北角。周围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遗址完全被淤积层覆盖。该地历史悠久,相传定陶为古陶丘、夏三鬷国、周代曹国。汉初梁国治定陶,后继济阴国、定陶国、济阴郡多有兴废,治所均在定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现已发现,以该遗址为中心,周围绕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持续发展的遗址群。该遗址发现于2013年冬季菏曹运河拓宽工程施工过程中,此后,定陶县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妥善保护,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堌堆遗址(刘邦登基台)
官堌堆遗址位于定陶县仿山乡姜楼村南520米。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组织附近的大队社员拉土垫地,使该遗址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存堌堆四壁陡峭,底部南北30米,东西15米,高8米。文化层暴露十分明显,有灰土层,烧土面,蚌壳坑和灰坑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实。建国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部分师生多次来此地考察,并在此发现和采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大量遗物。大量的鹿角化石、野生动物骨骼、牙齿、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刀、石斧、石镰、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造形规范的盆、碗、罐、鬲、瓮、器盖等大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姬寺
戚姬寺位于杜堂乡戚庄村西,据定陶县城7.5公里,占地面积3334平方米,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汉相争时,彭城(今徐州市)一战,刘邦失利,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今戚姬寺东),与戚姬结为夫妻。戚夫人就此有孕,后生子如意。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在官堌堆登基做了皇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如意入宫,封如意为赵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死,吕后掌权,遂以鸩酒害死赵王如意,斩戚夫人四肢,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戚姬被害,戚家被抄,戚姓人逃往戚庄隐居,并改姓为齐。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文帝刘恒即位后,即在此修建寺院,盖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朱公墓(范蠡墓)
据《史记》载,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地。《定陶县志》、《曹南文献录》亦记载:“范蠡墓在定陶县城东北五里”,“卒老死于陶”。经考证,范蠡死后,葬在今定陶镇堌堆刘庄村南,考古调查显示,现存范蠡墓周围一千余平方米范围内,地表和地下3米以内都存有大量的泥质和夹砂灰陶陶器残片,这里地势较高,土质较黑,器物残片种类较多,质地坚硬,陶色纯正,是一处较大面积的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范蠡葬在此地,即与文献数据的记载一致,也与周围地势地望相吻合,1982年该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丘
陶丘位于定陶县城西南4公里,马集镇费庄村北200米处。《竹书纪年》:“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寰宇记》:“河滨在定陶县西南十里,即陶丘”。河滨寺原寺门横额书“虞舜陶处”,该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尧治陶丘,舜曾在这里做过陶器。
梁王台遗址
梁王台遗址位于定陶县东北3公里,定陶镇贾楼村西北100米。梁王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高2米。秦朝末年,彭越聚众起义,初事项羽,反秦助楚。楚汉战争时,彭越率3万将士归顺刘邦,略定梁地,屡断项羽粮道。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彭越被册封为梁王,都定陶。彭越为王期间,修筑高台,用其点将练兵。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彭越以阴谋叛乱之罪被吕后杀害。后人为纪念梁王彭越,就把其阅兵点将的高台称为“梁王点将台”,或称“梁王台”。遗址上曾有东岳行祠1座,台上建有大殿3间,内墙绘有壁画,雕梁画栋,栩栩如生。1979年2月被定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台集古文化遗址
荆台集古文化遗址:位于东明城东南二十一公里的荆台集村东北隅。遗址原为台地,人称“八亩台”,也叫“紫荆台”,所采标本属龙山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