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澳门 > 风顺堂区旅游
风顺堂区旅游景点
圣老楞佐教堂
圣老楞佐教堂,通称风顺堂,是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于风顺堂街,澳门慈幼中学的正对面。实际建筑年份已不可测,但据史料记载,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间左右由耶稣会会士创建的一座木制小教堂。而据教堂内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应在1618年,至于现时教堂的规模则是在1844年改建后而成的。圣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时候,因为它靠近码头,所以教堂内立有风信旗杆,是葡萄牙人决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标。《澳门记略》载:“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归,祈风信于此。”所以这座教堂也被俗称为“风信堂”。后来,因广东话中“信”“顺”同音,也许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吧,“风
澳门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是旧时的“男人玩乐一条街”,聚集了青楼、酒家、烟室,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去处。如今,这里虽保留了旧时清朝街道风格,但是已经成为了澳门有名的美食手信一条街,尤其深受鱼翅爱好者推崇。福隆新街早年分成上、下两段。上半段是青楼、茶馆等聚集地,最旺盛时期约有六十家,街道下半段则是烟室、酒家等聚集地,是名副其实的“男人玩乐一条街”。每当夜幕低垂,“花国三街”就开始热闹,大红灯笼高高挂,绝色丽人、巨贾富商,夜夜笙歌,纸醉金迷这种绮丽风光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澳葡政府开始禁烟、禁娼,“花国三街”便逐渐烟消云散。澳门政府实行了“改善市容计划”,将此一带
澳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
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也称为“新马路”,一直是澳门的商业、交通和旅游业的中心,十分繁华,这里坐落着很多欧式建筑,也有保留着一些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物。这条马路上以及其周边也坐落着很多景点,比如著名的玫瑰堂、民政总署大楼,以及典当业展示馆、仁慈堂博物馆、留声岁月音响博物馆等,大三巴牌坊和澳门博物馆也离这儿不远。在澳门半岛南部,东端接殷皇子大马路,由南湾大马路起,西端至火船头街与巴素打尔古街之间。长620米。是20世纪20~30年代以来澳门最繁盛的街道和商业中心。但是80年前它并不是一条通衢大道,而是弯弯曲曲,断断续续,1918年才开始把西段的弯曲小巷拉直,把东
主教山小堂
导游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建造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执行去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与荷兰海盗船相遇,却未受伤害,深信是神灵保佑,许下建堂诺言以谢神思。看点每年圣母花地玛出游从圣母玫瑰堂出发,最后到达主教山小堂,上百名的信徒沿途唱圣诗、念祷文跟随,好不热闹。介绍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供在澳葡兵弥撒祈祷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1835年重建后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
妈祖阁
澳门的妈祖庙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澳门最古老的庙宇之一。清人印光任、张汝霖在《澳门纪游》一书里云:“妈祖阁,一山崷然,斜插于海,磨刀犄其面,北接蛇埒,南直澳门,险要称最,上有天妃宫。”还有一个传说,在400多年以前,葡萄牙人最初登上澳门时,不知道这个风景优美的半岛是什么所在,指着妈祖阁问当地人,当地人就说这是妈阁。葡萄牙人以为这个岛就叫妈阁,于是称澳门为MACAU,或称马高。澳门的葡语文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闻一多先生写的组诗《七子之歌》第一首《澳门》写道:你可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澳门海事博物馆
澳门海事博物馆1987年建成,现在展览大楼在1990年开始正式启用。海事博物馆的主题不但反映了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有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历史,说明了大海对人类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博物馆就像一艘扬着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妈阁庙前。地下的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南部及澳门渔民的生活情况。展品包括各种中式帆船、内港鱼栏、说明各种捕鱼的方法┅┅在这一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被“妈阁庙的故事”这个活动舞台吸引,它把妈祖保护人们安全到达濠镜海港的美丽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同时,备有葡语、国语、粤语和英语的旁白供选择。地下和一楼之间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位于澳门南湾大马路,正门面向南湾湖,由三座建筑物及花园组成,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约10,000平方米。政府总部的前身为澳门总督府,为澳门总督办公之地。1849年由余加利子爵负责兴建。1881年由当时的澳门总督贾沙拉以21,000澳门元购入,作为官邸。它是一幢典型的葡萄牙式建筑,楼高二层,外观曾多次改动。府内曾设置澳门立法会的议事厅,但位于南湾湖的新立法会大楼于1999年启用后已经迁出。府内墙上曾装饰有19世纪中叶后历任澳督肖像,但该批画像已于1999年葡萄牙当局撤走的时候秘密运返葡萄牙,只留下画像的仿制品。门外有
西望洋圣堂
西望洋圣堂又称主教山圣堂、海崖圣母小堂、卑拿圣堂和西望洋圣母堂,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的天主教教堂,建于1622年。小堂曾多次重修,1935年与主教私邸一同重建为现时规模。西望洋圣堂原名卑拿圣堂(PenhaChurch),“卑拿”在葡萄牙文意为位于海边之山岩。西望洋圣堂因其建于澳门西望洋山山顶而得名,圣堂旁的建筑物曾是主教的寓所,西望洋山又称主教山,教堂又被称主教山小堂。西望洋圣堂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扩大,逐步发展成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配以花径草丛,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游人甚众。建筑物盖
圣老楞佐堂
介绍位于风顺堂街,圣老楞佐堂又称风信堂(风顺堂),是澳门著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积甚广。风信堂建立于1560年,期间曾几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较具规模。而在1979年进的粉饰装修,亦使这座古老的教堂倍添光采。在以风力为动力的帆船时代,远洋航行是非常危险的,往日葡萄牙人出海,都视风信而定行止。凡有船出港,船民都到教堂来祈风。沿石级而上,进入教堂“领地”,花草丛中就是圣老楞佐教堂。教堂门前有左右两排石梯级直达大门前,气派十足,左右钟楼并峙,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做弥撒时摇动震鸣用。教堂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圣堂内桂有古式吊灯
伯多禄五世剧院
伯多禄五世剧院通称为岗顶剧院,另称马蛟戏院、岗顶波楼。它是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古老剧院,为中国首所西式剧院。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伯多禄五世剧院于1860年由土生葡人集资兴建,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建成初期只建成主体部份,其后1873年再于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义的三角楣。伯多禄五世剧院是澳门唯一的欧式剧院建筑物,属新古典主义风格、以绿色为主色并以墨绿色门窗衬托。伯多禄五世剧院高41.5米,宽22米,中式坡屋顶之屋脊高为12米,屋檐高为7.5米岗顶剧院的。剧院正立面为一面宽15.7米的罗马圆拱式门廊,门廊
澳门手信博物馆
中国人到每一个地方都习惯买手信,而澳门的手信可谓历史悠久,杏仁饼、花生糖和肉干等已成为澳门手信中的佼佼者。由澳门巨记饼家支持成立的“巨记慈善会”,为传承澳门本土文化,保留珍贵历史,经过多年筹划,创办全球首间第一所以纪念品为题材的博物馆——澳门手信博物馆。澳门手信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7月19日,邀请了著名食家兼作家蔡澜、名人郭羡妮小姐等出席开幕典礼。博物馆位于澳门著名景点妈阁庙附近,设计融入了澳门中葡文化特色,展馆内展出了澳门百多年来的部分手信历史展品,包括怀旧饼店场景、百多年前的月饼包装纸、手信盛载器皿等供市民及旅客免费参观。澳门手信博物馆珍藏着澳门手
澳门民政总署总部花园
澳门民政总署总部花园参照葡萄牙及果亚的传统花园的风格,按澳门昔日庭院式花园的设计而构思。花园中央,有形似浑天仪的石制球体,是葡人遍布世界的标志之一。四周墙壁除铺上葡式瓷砖外,还满种攀缘植物,景致怡人。充满浪漫色彩的喷泉,令游人驻足,犹见墙壁上刻有两个岩石肖像,两道清泉从石像涌出,流入水池内。花园两侧,分别竖立诗人贾梅士及狄若瑟(JoodeDeus)的半身塑像,四周满种植物,棕榈成荫,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花园位于民政总署总部内,故游览的人甚多。在民政总署总部礼堂内,可看到多位前任总督的肖像。游人参观图书馆和画廊之余,亦会进入花园,漫步其中,欣赏园内的景
风顺堂
风顺堂位於风顺堂街。圣老楞佐堂又称风信堂(风顺堂),是澳门着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积甚广,教堂门前有左右两排石梯级直达大门前,气派十足,花园内植有棕榈树,圣堂内挂有古式吊灯,堂皇肃穆,甚具特色。风信堂的建立早於1599年,期间曾数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较具规模。而在1979年进行的粉饰装修,亦使这座古老的教堂倍添光。教堂设计,雄伟壮观。左右钟楼并峙,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弥撒时摇动轰鸣用。教堂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室内之装饰充满东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内宽敝宏伟,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灯,颇具豪博大之气派。
何东图书馆
介绍何东图书馆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D.CarolinaCunha)。香港富商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该大楼,作为夏天来澳门消暑的别墅。二次大战日军占据香港期间(1941-1945)何爵士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东爵士逝世,其后人据他生前遗嘱,将大楼及二万五千圆港币赠予澳门政府,作开设公共图书馆及购买图书之用。至1958年,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大楼高三层,一楼是阅览室,二楼为“何东藏书楼”,陈设高雅,其中名贵的扶手椅、云石台板及四壁的古籍、善本散发出中国古典书斋的气味。大楼还建有开阔的前庭和后园,整个建
妈阁炮台
介绍妈阁炮台(又名圣地亚哥炮台,位于西湾西端)建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上,距今350多年历史。澳门政府在公元1622年前修筑炮台,以防守澳门的入口水路。当年炮台面积纵一百五十步,横五十五步,距离海面约三十尺,适用于枪战。古堡内,设有小天主教堂,名为圣雅各伯小堂。教堂内有精致的圣各伯雕像以及母花地玛、伊莎贝皇后的瓷砖画像。1981年,古堡改建为圣地亚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特色,城墙、隧道、教堂等文物与葡式风格的设计互相结合。酒店分为四层,在各层建筑之间,小径与回廊相连接,白色外墙和红色屋顶,在青青的山色中,格外突出。澳门澳门
民政总署大楼
澳门民政总署大楼的位置在历史上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会面的场所。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购买了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澳门市政厅大楼曾附设过多个机构,包括贾梅士博物院、书信馆、法院和监狱,后均迁出。2002年1月1日,澳门民政总署成立,取代澳门的市政机构,大楼名称也改为“民政总署大楼”。大楼地下右侧是展览厅,定期举办各项艺术展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由于亚婆井前地及周围古旧建筑,故被列为澳门建筑、历史和文化文物区。2005年开始,随澳门历史城区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澳门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澳葡政府为保存此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一系列重修工程,亚婆井前地内的两株百年老榕树得以保留,增设古典
澳门总督府
澳门总督府坐落于极具南亚风情的南湾街,南湾大马路再往上一点,原来是澳门总督的官邸,现在是澳门行政-的办公室。以往是澳督办公之地和澳门的行政中心。这里原是私人产业,到了1881年,前澳葡政府将其收购,改建为澳督府。澳督府是一座粉红色宅第,它是建筑师阿奎诺揉合欧洲和亚洲建筑精华设计而成的,于1840年由澳门的建筑商承造。是一座典型的葡萄牙建筑物,面积有五万平方米。分二层建筑物及花园,以麻石为墙基,结构牢固,左右两翼伸出,拱形窗门,镶嵌木质百叶窗,花园在建筑物后面及右侧,富有南欧情调,是澳门的又一特色建筑物。主楼占五份之二,其余为花园位置,内里装修气派不凡,陈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澳门圣若瑟修院及圣堂,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教堂,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修院创办日期不详,但根据历史记载,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取得现址。经过三十年经营,院舍陆续落成。修院专门培养赴中国及东南亚传道的神职人员。毗连的圣若瑟教堂于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遗址前身),因此当地人惯称它为“三巴仔”。修院曾为圣若瑟教区中学的其中一个校部,但自1960年代以来已无收生。1953年维修时在教堂外立面铺上石米饰面,破坏了原始面貌。后来教堂穹顶更从中间裂开,得澳门文化局维修,于199
南湾花园
介绍南湾花园位于葡京酒店附近的加思搁兵营前,又称加思搁花园。花园分为高低两部分:低部位于南湾街与家辣堂街之间;高部再分两级,有石阶相连,位于家辣堂街兵营斜巷,加思搁新马路及东望洋新街之间。南湾花园高部在东洋望山麓,建有一座颇为别致的圆柱形建筑物,高为两层,为欧战纪念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葡军。馆外四面有圆拱形的门窗,墙壁塑有圆案花纹,顶端筑有皇冠形状的装饰,引人注目。现时已改为伤残人士协会。澳门澳门
全部风顺堂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