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旅游
安庆市景点介绍
安徽劝业场旧址
安徽劝业场旧址位于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448号,年代为1912年。2019年,安徽劝业场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烈士墓
官庄烈士墓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官庄镇,年代为现代。2019年,官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十四师活动地旧址群
红三十四师活动地旧址群(胡氏宗祠、金山村王氏宗祠、响肠村王氏宗祠、吴氏宗祠—立德堂、储氏宗祠、王氏支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金山村,毛尖山乡鹤林村,温泉镇东营村,年代为现代。2019年,红三十四师活动地旧址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安庆江西会馆
安庆江西会馆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年代为清。2019年,安庆江西会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樟树湾祝家新屋
樟树湾祝家新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破凉镇车河村,年代为清。2019年,樟树湾祝家新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山胡氏宗祠
虎山胡氏宗祠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虎山村,年代为清。2019年,虎山胡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岫轩
远岫轩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年代为清。2019年,远岫轩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叶氏宗祠
安庆叶氏宗祠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叶祠社区,年代为清末。2019年,安庆叶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氏太史第
雷氏太史第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年代为明、清。2019年,雷氏太史第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鳝嘴遗址
黄鳝嘴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宿松县程岭乡大塔山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发现,同年进行试掘,1982年和1984年又进行两次发掘,总揭露面积370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出土器物100多件,器物组合为鼎、豆、壶、杯、钵、盆、碗、釜、盂、盅和器盖等。陶器以手制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胎黑衣陶为主,又以圈足和三足为多见,流行凹弦纹、刻点连线纹。其中,扁圆腹或斜腹罐形鼎、高圈足钵形豆、盘形豆、单耳杯、釜形杯和大喇叭圈足蝶形豆,是颇具代表性的器物。年代约与薛家岗一期的年代相当(距今约6000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墓地
张氏墓地位于官庄镇金城村金寺组,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南面。墓地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墓表上面种植着茶、桑等经济作物。该墓地现存宋清时期的墓葬数座。宋墓有“张封一品夫人祖妣张母苏氏老太君之墓”,此墓于清道光13年重立石碑。另一座为赐进士出身的“护国都御史张公讳文显妣萧氏之合墓”。还有元代墓葬一座,碑文曰“四世祖妣例赠夫人张母吴氏之墓”。另有其他普通墓葬数座。碑文大都不能读识,这些墓葬多数砌有半孤形拜台,封土残高在0.8-1.1米之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碉遗址
七里碉遗址位于龙潭乡杜埠村七里组15号东侧1米处。寨墙皆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沿山脊自北向南伸及河谷。山脊北高南低,地势险要利于扼守,军事防御作用十分显明。该石墙为南北走向,墙高2米,总长约1100米,厚0.8米,其中,一段长100米的寨墙保存较好。筑墙石料没有凿制痕迹,系为天然石块垒砌,材质多段选用花岗岩,且墙面规范整齐,墙体十分坚固,完全用人工砌筑。据说,该石墙系洪秀部下为抵抗清军所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庄老屋
洪庄老屋位于源潭镇三妙居委会洪庄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平面以明五暗七状布局,座西朝东,青砖勾白缝,齐檐封火墙,面阔20.5米,通进深40.7米,占地面积约835平方米。前至后进呈梯式增高,在二进处设置照壁。照壁左右隔墙与中厅连成一体。看面墙磨砖,顶部斗拱疏朗。洪庄老屋原建筑规模宏大,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倒毁,现仅存中轴线上的三厅二井一照壁。整个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影响。该建筑中厅面积最大,顶部卷棚五架梁采用台梁式结构,厅内立6根大圆柱,柱础为鼓形与方形,饰花卉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老屋
黄家老屋位于龙潭村下街组,建在龙潭河右侧河谷台地上,背山面水,坐西朝东,面阔24.60米,通进深37.80米,建筑面积约997平方米。屋前原为一条石板路,是旧时的通商要道,所以屋子前幢外檐采用重檐结构,方便了行人遮荫挡雨,更让人们联想到宋太祖在徽州避雨的故事传说。建筑平面以“曲尺”形布局,为明三进双落翼式砖木结构。进大门正面墙上雕有“福”字,据说是临摹乾隆皇帝的手迹。往左拐则是硬山顶照壁,檐下施墨绘;门楣与门框均为大青石,上端刻“箕求丕振”四字。该建筑当心间比次间宽大,用四根圆柱及两根山柱组成。檐柱、金柱梭造向内“收分”。石质柱础,础下做磉墩。柱础为
齐云道院
位于龙潭乡万涧村毛屋组的齐云道院,为全真道观,据被嵌在院内前照壁上的碑文记载,该道院由明代道士陈大中始建,本地朱氏捐出山场和田地。但清乾隆46年(1781年)《潜山县志》则称:“齐云庵县北五十里皖公峰下,全真道人字肱子修烁于此,休邑金商建”。此“肱子”是否为“陈大中”的字号或道号,现无从考证。建筑周围环境优美,四面环山,北面以天柱山东脉为祖山,左铺右弼为次峰,门前有青峰秀拱。1929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在此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改组潜山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员多次驻扎在院内休整。原安徽省交通厅张国平、原岳西县长汪诗豪等人于1947
潜山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5.5米,进深6米,空间高度约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台顶有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江家老屋
江家老屋位于源潭镇源潭居委会金墩组,始建于明代未期,由江氏济阳郡八世祖学升公、通清公、通淮公三兄弟出资营造。因历代修缮,整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明代特征,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旧构。建筑又在一进门厅处设“一”字型硬山顶照壁,看面墙磨砖,出水檐口下阴刻“柏榦流芳”四个大字。字体两端雕饰宝瓶插花图案。建筑平面为二井三进,坐北朝南,三个厅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房屋采用抬梁穿斗式结构。中厅八柱落地,柱础有方形与肩头形两种。在方形柱础上凸雕“八骏”图,形象饱满、生动。
黄鹤塘古生物化石出土点
黄鹤水库由于地陷原因,在多块乳状低山丘陵间形成。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生态资源丰富,是鹤群最好的栖息地。因此,这座小型水库被称为“黄鹤水库”。古生物化石出土点就位于黄鹤水库的西南侧,分布区域包括周边的三一、东红、和平、旭光等村,约37000平方米,以三一村何院组最为密集,露出表土的古新世中晚期化石多数为爬行类、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龟鳖类就有10余种。这些标准化石为我们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翔实资料。1986年10月潜山县人民政府将黄鹤塘古生物化石出土点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聂花屋照壁、杨花屋
2005年高速公路“六潜线”穿过梅城镇万岭村内一古民居群时,其中,聂花屋、汪屋堂屋与杨花屋堂屋需要拆迁另行安置。2006年至200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施工队将聂花屋1座照壁(二进门楼),杨花屋2间厅堂合二为一,重建在县博物馆“皖光苑”西侧的新址上。现将重建的两个单体组合,设计为二井三进,三架梁穿斗与抬梁混用式,中厅前廊卷棚,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其面阔7.55米,进深19.5米,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聂花屋二进门楼于1992年1月4日被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外观为一脊二坡,灰砖乌瓦。内檐装饰在一进正门设照壁,砌“须弥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胡氏宗祠
位于源潭镇三河村红星组的胡氏宗祠,属“陶正堂”这支郡望上的遗产,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扩建,分前后三进布局,通面阔约32.3米,进深9.9米,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现存厅堂3间,建筑平面坐西朝东,大门前造作木栅门,穿斗式五架梁,两侧廊房已毁,其它构件保存状况较差。胡氏宗祠在一进天井处砌硬山顶、“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门楣上端从右向左浮雕“居仁由义”、二进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绘“生化”图案;中进前廊卷棚,梁坊上饰彩绘,金柱上凸雕“倒扒狮”撑拱,内檐部分装饰颇具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