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景点介绍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
太平军攻城图壁画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位于安徽省绩溪县旺川太平天国壁画的一个支祠内,这座名“九思堂”的曹氏支祠内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据有关资料分析,“九思堂”竣工不久,就成为太平天国将士的宿营地。“九思堂”内的壁画就是当时太平天国将士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写照。这组壁画,其中主要的是“攻城图”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有关资料表明,“攻城图”是太平天国将士攻克旌德的真实记录。是太平军战士宿营九思堂时的真实笔迹。除攻城图外,其他几壁绘画,也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太平天国这场伟大的农民战争,高高擎起、迎风飘扬的旗帜,声势浩大,威震天下的炮队等,无不强烈地再现出革命战争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溪明代城墙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长780丈(近6华里),城基宽2丈2尺,上广1丈,筑东、西、南、北四门和城楼。历经多年沧桑,古城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明朝虽历有修葺,然史载多语焉不详。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维修。现仅保持建平镇原东门至南门渡口约800米一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溪乐成桥
乐成桥位于旌德县三溪镇三溪村。俗称“三溪大桥”,又称南河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为洪水冲毁。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众人集资重建。全长156米,宽6.20米,桥面至河床高9米。桥孔净跨度尺度不一,中孔为11.50米。桥面两侧设有石质栏杆。乐成桥横跨徽水河,南忱狮子山,北架三溪老街,仅次于歙县太平桥,被称为“千里皖南第二桥”。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桥五洞,凉亭一所,因名其桥为“通津桥”。清嘉庆《旌德县志》载:“南河桥在县北三溪,距县三十里,诸水聚汇之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府罗汝芳建。国朝康熙中,邑人江宗孔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旺村古建筑群
朱旺村古建筑群距205国道1.5公里,距黄山风景区67公里。朱旺村建村1300多年,该村朱姓居多,系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后裔,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奇特的建筑景观。朱旺村古建筑群包括古民居2栋、古桥梁13座、古井9口和1条古水街,均位于朱旺村。朱旺村1号井至9号井均依朱溪河两边修建,石构矩形,长、宽、深尺度不尽相同,均为明代所建。1)垂裕堂、绍兴堂。保护范围:东15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5米,南、西、北10米。(2)福成桥。保护范围:东10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旌阳三桥
旌阳三桥位于宣城市旌德县城旌阳镇徽水河上。旌阳三桥包括淳源桥、架虹桥、黄济桥,均横跨徽水河,东西走向。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磡头节妇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家朋乡磡头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该坊坐东南朝西北,四柱三门五楼,麻石仿木结构。通高8米,面宽8.4米,进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该坊为旌表故氏许保妻章氏而立,主楼正中置有“恩荣”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镌有“节妇坊”三字,其建筑艺术及雕刻水平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1997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秘(2012)300号。保护范围:坊基外东2米、南2米、西5米、北5米建控地带:东5米、南5米、西20米、北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正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华阳镇西大街58号,总面积12.28平方米,为明代至民国建筑。中正坊俗称“四门川”,据《徽州府志》、《绩溪县志》载,宋代营建县治时,测定此地为中心点,并建此阁。现存四门川的四大门券为明代特征,而木结构及屋顶均为民国时期的特征。中正坊,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四门用砖拱券,高2.84米,条石铺砌通道。南北落檐高6.77米。屋面铺设望砖,小瓦覆盖,硬山式屋顶。木结构简单,四向檐下均有格窗,未有雕饰,朴素大方。东、西、北三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行楷“中正坊”三字,两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该坊的历史及修葺等内容。该坊是绩溪县历史的研究的重要载体。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墙壁上。从九思堂东厢房《攻城图》始经大门两侧墙壁,至西厢房《天神图》止,共七幅。1860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徽州一带活动,曾一度驻扎于此。壁画就是这些太平军将士所绘。主图《攻城图》,画的是清军防守的城池一座。其余六壁有太平军进军以及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壁画运用线描勾绘,不作色。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太平军将士肉搏登城,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封建统治者败北乞降的没落丑态,作强烈对比,表现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的巨大威力。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保。保护范围:为东16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家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绩溪县长安镇庄团村,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1年,发现印纹陶片、磨制石器等遗物多件,遂定名为胡家村遗址。它是皖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存,对以后江南的考古发现具有指导意义。该遗址的文化层1-2米,包含物有磨制石器和陶片。石器主要有穿孔石斧、石镞、石凿、石锥、石锛、石刀等,制作工整,磨制精良,陶片以印纹陶为主,灰、红两类,纹饰有席纹、回纹、几何纹、波浪纹、篮纹和雷纹,泥质较粗、火候较高、厚薄不匀。器型主要有鼎、壶、等-用具和陶纺轮。在遗址附近的水楂山、坦头、瑞川等地,也均有磨制石器出土,证实这一带在新石器时代有过相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霞间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华阳镇霞间村南,已发现五处:姑嫂塘、对面窑、栗树下、陈家湾和黄金坦,为古代窑群。霞间窑开创于五代,面积8000平方米,均竖向修建在土丘上,属龙窑系。文化堆积层1—2米不等。其产品种类繁多,以瓷器为主,也有少量的陶器。瓷釉分青瓷和黑瓷两种,施釉均匀,色泽晶润,有细碎开片。胎色深灰,胎质坚密。器型有碗、盘、盏、钵、执壶、油壶、花瓶等。花纹装饰以素面为主,一些碗、盘口沿刻成葵花式,壶身大多做成瓜棱形。执壶的手上模印出带状花纹,造型和谐优美。陶器主要有青釉陶、红陶和灰陶。器型有碗、钵、盆、罐等。该窑烧造方法绝大多数器物用窑柱支烧,部分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考棚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城区适之路北端绩溪中学校园内。坐北朝南,由门厅、庭院、候考厅、考棚、明伦堂等几大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75平方米。门厅正面三间,八字形,中开大门,石鼓东西对峙。门厅后向为廊。候考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式屋顶,山墙封砌马头墙。满堂柱穿斗式结构,用挑檐枋承挑出檐。雀替、梁驮、斜撑等饰以雕刻。考棚在候考厅后东西两侧,正面朝庭院,各有若干单间组成。正面及隔墙,分别装置木鬲扇和皮门。是安徽省现存仅有的古--场实例。1997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97】35号。2012年6月,升为省保合并入省保绩溪文庙,批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住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瀛洲乡汪村,总面积326平方米。该建筑在布局上别具一格,具有园林味。大门有砖雕门罩装饰,经条石巷到圆门,入圆门为一院落,设影壁,饰书卷式砖雕。进一小门进入水厅兼书斋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建筑面积为238平方米。上下对堂,二楼通转,硬山式屋顶,-封火墙。建筑内之木鬲扇、斜撑、雀替、驼峰均饰以技艺精湛的雕刻。是晚清徽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1998】16号。宅建筑布局别具一格,具有园林风格。首进大门为砖雕门罩,经石条弄到圆门,入圆门为一院落,设影壁。经一小门进入水厅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村古建筑群
石家村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境内。石家村传统规划意识浓厚,构律规整,街巷纵横笔直,有如棋盘,故有“棋盘村”之称。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独一无二,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石家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石荣禄于元末迁此建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村庄背山面水,民房皆北向,一则因地制宜,二示不忘甘肃祖先。村呈棋盘形,整齐方正,巷路纵横,街巷用条石铺成,其一侧设有露明水圳。村庄西首有石氏宗祠;村前桃花溪清澈见底,拱桥横跨溪上,街巷两端皆设巷门,晨启暮闭,宛若城堡。各户庭院栽石榴树,象征姓氏。村落后南山有祖墓,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家朋乡石勘头村中央。许氏宗祠面积为335平方米。该祠坐东南朝西北,面临涧溪。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封火墙。方砖墁地。棱柱,丁头拱,垂莲柱,荷花驼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饰以雕刻。该祠系明中叶以前所建。是传统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实为罕见。听泉楼与许氏宗祠相隔十米许,占地面积30平方米,听泉楼分上下二层,基脚呈长方形,面临涧溪,设美人靠,并悬挂匾曰“听泉”,歇山式屋顶,中部有腰檐,可登楼凭眺。其雀替、斜撑、驼峰饰以雕刻。面临涧溪的两大戗角上悬挂风铎。为古村落石勘头的“画龙点睛”之笔。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寺塔
景德寺塔位于安徽宣城市城内十字街。时代为北宋,位于宣城市城内老十字街。塔始建于晋,塔随寺名而变,初名永安塔,唐称开元塔,宋叫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为永宁塔。塔平面六角形,9层,高约34米。底层有附阶,现存西南两面,塔身壁面开券门,门两旁做灯龛,各层塔身壁面都做成“弧身”式样。塔内部结构为空筒式,每层装有楼板,并用交叉梁承托。景德寺塔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景德寺塔始建于西晋永宁年间(公元302年),塔随时间的推移曾有多次更名。最初,古塔名为永塔,后塔名随寺名更改而改,唐称开元寺塔,宋称景德寺塔,亦称多宝塔,清称永宁塔。古塔原位于开元寺右侧,至今已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脁楼遗址
谢朓楼,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中心。公元494-496年,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治之北陵阳山顶构建一室,名曰“高斋”。唐初在旧址上建“北楼”,以后历代均有修葺。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9米。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谢朓楼,又称“高斋”、“北楼”、“叠峰楼”。公元494-496年,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治之北陵阳山顶构建一室,名曰“高斋”。唐初在旧址上建“北楼”,以后历代均有修葺。谢朓楼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墩遗址
欧墩遗址位于郎溪县钟桥乡李家村,南、北、西三面临钟桥河,占地1.2万平方米,为皖南地区迄今发现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欧墩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商周,遗址现为不规则形台地,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面积2万多平方米。欧墩遗址分布在钟桥河的二级阶地上,高出周围农田2.5-3.5米,在遗址南、北断面上清晰有序地排列着文化层。县文物部门在遗址表面采集到许多陶片、陶足。陶质有硬陶、夹沙红陶、泥制灰红陶等。纹饰以云雷纹叶脉纹、方格纹等几何类印纹为主。兼有少许绳纹、兰纹、锯齿状附加堆纹及素面纹。可辨器型有鼎、鬲足、竹节形镂空豆把和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阳遗址
下阳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位于广德县柏垫镇下阳村。遗址处于下阳河西的岗坡上,面积4.7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下阳河西的岗坡上,面积4.7万平方米,历年地表常有文化遗物出土。主要有夹砂陶鼎、各种印纹陶片,磨制精细的石铲、石锛、石斧、耕田器、琢制的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剖土器、直柄石刀等。该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下阳遗址,位于广德县柏垫镇(原梨山乡)下阳村笔架山东麓,下阳河南岸名为青龙嘴的舌地上,与河床高差9米,遗址面积金3.3万平方米。1981年冬,上冲村民组农民在此发现石器数件。1982年6月,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村进士坊
冯村进士坊,石牌坊名。位于绩溪县浩寨乡冯村。四柱三门五楼,花岗石结构。高8米,宽8.2米,进深2.米。正面上层有恩荣匾,下层额坊正中有进士第三字,落款小字:钦差巡抚南直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钦差巡按提调学校监察御史戴珊、翟谦与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崔渲,赐进士及第翰林编修曾追为戊戌春闲同年冯溶书。背面落款:徽州府知府王勤、经历张聪、同知张英、知事袁顺、同判娄宗、照磨王憋、推官杨宣、检校谷英与绩溪知县吴迁、主薄张进、县函江筏、典史程刚、儒学教渝李痪、巡导涂寅,大明成化己亥岁七月吉日立。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坊体外,东、南、西、北各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田村古建筑群
黄田村古建筑群。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共8片,黄田片1片,徐村片7片,总面积36.72公顷。黄田片保护范围:东至沿来龙岗西南山脚下、凤形山北侧山脚下;南至凤子河南岸向南30米,沿狮子山、旗峰山,距肆雅堂最东端30米,于培风阁门前;西至象山、赵家山下,沿乡道、村路,最西距2号文物院落150米到转弯处;北至乌龟形山下,面积34.57公顷。徐村片保护范围:(1)涌溪:3座建筑的外边界向四周外扩10米,沿院墙、周边建筑、道路边界,面积为0.33公顷。(2)双河:贺胜利宅院落建筑、遗址向外扩5米,面积0.89公顷。(3)双河:朱氏宗祠院落以院墙、周边建筑墙、道路为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