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旅游
池州市景点介绍
东流双塔
东流双塔位于东至县东流镇江畔南北两端。东至县东流镇江畔南北两端对峙着两座宝塔,一曰天然塔,一曰秀峰塔,合称东流双塔。天然塔坐落在镇北回龙山上,因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载而成。塔高十一丈,周6丈6尺,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每层门开六扇,内设楼梯,拾级登攀,可至塔顶。上顶以金,下底以石,飞檐翘角,规制壮观。清人冯荃写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因建塔筹款施工一帆风顺,又巧逢邑人李承祚乡试中举,大家认为是天然盛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州七星墩遗址
七星墩遗址位于池州市里山街道办事处白沙村东星组与金星组之间。由孙家墩(占地3600平方米)、叶家墩(3400平方米)、潘家墩(2800平方米)、汪家墩(2200平方米)、王家墩(7200平方米)、虎形墩(2500平方米)和月形墩(700平方米)组成,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从地表采集到磨制石器,如斧、铲、凿、镞、锛等,陶器鼎、鬲、罐等,陶片多泥质,夹砂陶较少;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回纹等,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群住遗址,1988年11月原贵池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月形墩、虎形墩等七个台地本体及七个台地遗址下脚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章氏宗祠
太和章氏宗祠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和平村太和章自然村。该祠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而建,三进,为台梁式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大修,进深长43米、面阔12.6米、高9.12米,占地面积541平方米。宗祠整体格局为门厅、露天小院、中厅、天井、祭祖祠。门厅两侧为厢房,后进祭祖祠为一、二层结构。一楼两侧设单梯直上,二层供放历代先祖排位。该祠内部木质结构较为完整。大额枋、小额枋、斗拱、平盘拱、格扇等均雕有图案。基础石为青石质,圆形鼓腹,有圆形、六边形、八边形、方形等。屋面为硬山式,天井两侧为单坡,顶部盖有青灰小瓦,四周立砌不荷重墙。地面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至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湾遗址
枣林湾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合镇乡香隅村与同心村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枣林湾,又名神山头,。1983年7月,县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米,面积12250平方米。西为丘陵,东、南、北三面环田(旧为沼泽地),地面耕地层暴露有:石斧、石石奔、夹砂红陶鼎足、素面夹砂红陶鼎足、红烧土块等大量标本,是县内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遗址。保护范围:北至山脚路、田,西北至香隅粮站、公路,西南至同心村枣林湾自然村庄大路,东南至山脚村民住宅,东至山脚稻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山摩崖石刻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位于东至县。周馥接官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硬山墙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对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时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褒扬。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台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兰关乡琏溪村。汪氏宗祠,建筑平面呈侧凸形,通面阔24.4米,通进深32.7米,7开间,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前有围廊,中有天井,门前有抱鼓石。从柱网结构看,属“满堂柱”建造,柱子粗大,呈棱形,主要柱础为覆盆式。前檐及廊檐采用明代鸳鸯交首做法。丁头拱眼雕琢考究,层次分明。从宗祠梁架、柱形、斗拱的结构和特征看,具有晚明建筑特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堂戏台
崇德堂戏台位于石台县阿田乡徐村。建于明末清初。木结构。戏台面阔14.30米,进深6.70米,台高1.90米,台面至天花藻井3.96米。台两侧有“出将、入相”和侧门,分上下两层,上层化妆,下层置衣箱道具等。台上方有天花藻井,四周绘有菊花装饰图案。据考,珂田一带明清时期盛行目连戏,此戏台对地方戏曲史的研究有珍贵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台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严家村。据严家村珍藏的《严氏宗谱》记载是严子陵后裔,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时。严氏宗祠系明末清初时的古建筑。该宗祠构造极具特色,是皖南山区古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沟汀遗址
沟汀遗址位于安徽生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该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3-0.5米。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表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磨制的石网坠、锛、凿、刀、斧、镞、铲等以及时期的半成品,陶器仅见夹砂红陶鼎足。在石器数量组成上打制石器多于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多于陶片;在种类上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与陶器共存,刮削器所占比例最高。该遗址是皖南地区首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保护范围:南至机耕路,西、北各50米,东至S211省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冲崖刻
刘冲崖刻唐—清末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宋代青阳隐士刘放在陡壁上刻“清隐岩”3字,字径近1米,笔力刚劲。此后慕名参与题刻者不绝,遂形成了摩崖石刻群。刘冲石刻群从唐末至清,绵延1200余年,石刻刀工精细,苍劲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具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摩崖石刻
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分布在长约5公里的天台沿线石板道路旁。凿刻时间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抚朱作鼎、民国安徽省长许世英、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孙元良、唐世遵等知名人士。文字有隶书、行楷等。刻法有阴刻、阳刻和浮雕刻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九华山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范围:上至“一线天”、天台正顶石刻群,下至朝阳庵“即是仙界”石刻止,周围5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崖刻周围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九万墓石刻
程九万墓石刻南宋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程九万,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人,《宋史》载:程于淳熙二年中进士,历司农簿太府丞、两淮盐业史等,政绩颇著。其早年曾在九华山双峰下筑室读书,自称“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及第,官到文华阁待制。程九万任职期间,处理公正,执法严明,深受百姓爱戴,被人称为“程青天”。著有九华诗百首、《历阳记》10卷。《宋史》及《安徽通志》、《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墓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由墓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两侧排列石虎、石羊、石人各1对,前置“文华阁待制青阳开国公程九万神道”石碑。该墓是研究南宋葬制、葬俗和石雕艺术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居寺塔
净居寺塔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青峭湾。属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因唐代建有净居寺而名。宋治平元年(1064)赐额,靖康元年(1126)重建。净居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火毁,二十八年重建。一九四零年日军进山时烧毁,唯石塔尚存。石塔由不规则的麻石板块叠筑而成,又称“叠石塔”。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塔基座外沿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阳宁氏宗祠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0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0%左右。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古道西线
徽州古道西线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仙寓山(红旗村里中组山脚至榉根关与东至分界处。(1)东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青石板沿途铺设,每块石板长1-1.2米、宽0.4-0.6米、厚0.3米,有横跨古道、石亭、石凳、古井等。由于灰岩有不耐分化的特点,沿途的青石板、石拱桥、雕刻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2)榉根岭古道,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总长约11公里,早在公元873年就已经是交通、军事要道。古道祁门段长约3.5公里,青石板约1.4米,宽0.4米。古道上遗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墓葬及古战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珊墓石刻
汪珊墓石刻位于青阳县五溪乡,时代为明。汪珊,字德声,贵池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官御史、河南副史、贵州巡抚,终官户部侍郎。墓由坟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长70多米,其两侧排列石龟、文武臣、卧羊、立马坐狮、石狮各1对。青阳县五溪望华禅寺右侧有一谕葬陵墓。虽然牌坊和神道两旁原有的石人、羊、马、狮、虎及墓穴等,在文革时作为四旧遭到破坏,但从其规模来看,仍足以显示墓主生前显赫的身份。400余年来,它一直在寺庙的晨钟暮鼓声中,仰望着灵山九华芙蓉日出、仙云缥缈;静听着秀水九华河迎面流淌、哗哗作响。在这灵山秀水之中长眠的就是明代户部侍郎汪珊!该墓依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罗山摩崖石刻
万罗山摩崖石刻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城南10公里处的万罗山,时代为宋一民国。现尚存游记、山岩命名、诗赋等石刻100多处。书体以楷为主,隶体次之。字之大小,有超尺见方,也有蝇头小楷。其中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刻“通天门”三字楷书,有清乾隆池州知府张士范《游万罗山》252字。石刻整体保存较好,也有部分石刻因风化,字迹模糊,很难辨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