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旅游
台州市景点介绍
刘光求雨摩崖题记
刘光求雨摩崖题记位于仙居县广度乡,年代为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送龙山岩画
送龙山岩画位于仙居县福应街道,年代为春秋战国。福应街道送龙山脚杂草丛生,而岩画就在高过头顶的一块梯形岩壁上。整块岩壁石质较坚硬,共12层,各层岩面和周围的崖壁上,刻凿着人物形、蛇头形、房屋形、太阳形、米字格形符号约50个,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还有一个像太阳的圆形,圆形线条从中心点向外辐射。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塘岩画
西塘岩画位于仙居县上张乡西塘村,年代为春秋战国。西塘村的山坡石壁上,有约1000平方米的岩画,是东南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岩画群落。陡峭的山岩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图纹,线条流畅、笔画粗犷、风格古朴。这里有形似花朵、蛇、棋盘、太阳、柴刀、人像等图像100多个,其中9条形态各异的蛇形图纹甚是少见。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许氏宗祠群
水南许氏自明代发族以后,在村中建成许氏十房、三房、五房、六房、二房、八房等宗祠共六座,另有一座莲舫公祠。水南许氏宗祠群规模宏大,保存较完好,各房宗祠在选址、布局、用材、建筑上极为讲究,审美上浸染着“归隐林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遮山牮桥群
天台牮桥群在天台县域西南的街头镇九遮山景区内,距离县城38公里,虽然建造年代不太长,均为民国时期所建,但因为它们有独特的桥型,所以在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牮桥群的牮桥数量共有七座,五座分布在茶山口至明堂村的九遮溪主溪上,还有两座分布在去济溪村的支溪上。牮,音(jiàn),意思是“斜着支撑”,以前,木结构的房屋发生歪斜,会运用木柱斜着撑住屋柱的上部,一点一点地将房屋撑直扶正,叫“牮屋”,专门有人干这行当。牮桥,它是当地人对斜撑受力桥梁的一种比较形象叫法,它是三折边桥梁的一种,正规的名称应该是“弯板(梁)实腹三折边石梁(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塘陈宅
石塘陈宅位于温岭市石塘镇,年代为清、民国。石塘陈宅,石塘古镇最具代表性的石屋建族群。石塘陈宅原名陈和隆旧宅,系清末当地大渔行主陈和隆所建,可以说是里箬村里最豪华的宅第了。据《琅玝陈氏族谱.陈和隆传》记载,陈和隆生于同治初年,卒于抗战前夕,福建渔民后裔。这从大门口的“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岙义礼家传”楹联上就可以看出,陈氏家族迁自福建惠安东湖。想当年,陈和隆“三世经营航运得宜而告富有”,买田置地开当铺、参股银行,渐渐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巨富,于是“依山作屋,架海为庐”。有专家称陈宅为“东南沿海渔村住宅的典范”。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溪古城遗址
大溪古城遗址位于温岭市大溪镇里宅、大岙、塘山等村。它是台州市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我省经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为数不多的汉初城址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60米,城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二00三年三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人尖遗址
小人尖遗址位于路桥区城区石浜村石浜山小人尖,分布面积120平方米。1990年5月,发现一土墩,窖--铜器22件,原始瓷器49件,泥质灰胎陶器2件,玉器5件。现存黄岩区博物馆。后又陆续发现西周直筒罐与战国旋纹碗等。出土器物,为考证西周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
苔山寨城遗址
苔山寨城遗址位于玉环县清港镇凡塘苔山村东南山顶,寨城依山而建,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3万平方米。寨城城墙由块石砌筑,周长约600米,目前约三分之二的城墙遗址仍清晰可辨,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高约3米,截面呈梯形。二00四年一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妙山陈氏宗祠
妙山陈氏宗祠位于天台县赤城街道,年代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思村乡土建筑
张思村乡土建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十九年有过二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石塔
水口石塔位于浙江黄岩区西20公里茅畲乡大田山东坡上。石塔六面五级,各级每面均刻石佛像,形象生动。以石斗拱出檐,亭式顶。底座刻龙雕狮,雕工精美。这里背山临溪,九溪上有大澧小澧二源,清澈可鉴。塔南有将军庙,祀文天祥及杜浒、牟大昌、牟天等抗元英雄。水口石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卜家岙李氏家族墓
卜家岙李氏家族墓位于仙居县南峰街道,年代为明。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健跳所城遗址
健跳所城距三门县城20公里,东临三门湾海域。三门健跳所城地处海防要塞,历来受外国侵略者的垂涎和掠抢。名将俞大猷、戚继光、谭纶等先后在三门湾驻守抗倭,屡与倭寇鏖战于三门湾畔,威震海疆,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汤和循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旨意,在江浙沿海筑卫所城几十处,健跳所便是其中之一。明代朝鲜人崔溥(1454-1504年)在《缥海录》中曾详细记述了健跳所城:“门皆重城,鼓角、铳冲声震海岳”。所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雄峙江畔,三面阻山,东面距海,既易守难攻,又便于望远。“非兵船预伏探哨,贼卒很难靠岸。”城南有健跳
长屿石宕遗址
长屿石宕遗址位于温岭市新河镇,历史悠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开采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最初长屿石料在小范围内使用,规模不大。宋代以后逐渐开始较大规模生产,并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产业。明清时规模不断扩大,有专门的“攻石之工”和拥有数十人的矿场,长屿石料远销外地,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民国以来,尤其是1949年后的50年间,采石活动得到高速发展,达到了长屿采石的最高峰。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石板销售市场萎缩。此后,便逐渐消失,留下一个个人工开采过的天然硐体。采石后遗留的一些峭崖岩硐被佛道修行家们看中,他们在此筑殿,成就“洞天佛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门验潮所
坎门验潮所(又称坎门验潮站)系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验潮站。历经八十余年的风吹雨淋,坎门验潮站如今依旧伫立在浙江玉环坎门前台村平台岙咀海岸边,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1928年5月,由中国天文与测地界的宿老曹谟先生选址。1929年6月11日,由国民政府陆地测量总局始建,并于1933年在验潮室附近基岩上设立一等水准点(即252号验潮基准点)。根据该站1930年5月-1934年10月潮位资料计算所得平均海平面,被称为“坎门高程”基准面。1959年我国首次向世界公布了“坎门高程”的精确数据。“坎门高程”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该站为国际潮位资料交换站,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临海市巾子山西麓龙兴寺内,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此塔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六面七层,中空,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每面都是模压烧制的佛像砖贴面,共有佛像1003躯,故名千佛塔。千佛塔至1976年时曾作维修,将因毁坏而呈不规则状的塔顶改成攒尖顶,但未按照原状复原。1999年,再次对塔进行维修,将塔顶恢复成原状。如今的千佛塔共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单壁筒状结构。塔经修缮后高约30米,勒脚边长3.66,对角径7.12,塔内空径1.8米。从第一级起,每层都设有一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摩崖
塔下摩崖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塔下村沙埭山南坡。摩崖在半山腰处横刻“天柱奇观”四字,楷书,字径约0.8米,面积约2平方米。其右直刻“五开俞咨益书”,其左书“万历丁酉仲秋之月谷旦”。俞咨益为明代温岭知县,五开卫人。万历丁酉年为1597年。该摩崖题刻是温岭明代建县的一个重要历史依据,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神童门贞节坊
神童门贞节坊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城西街道神童门村神童门街。根据坊上官员任职年限推算,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牌坊四柱三间,高约4.5米,长约7.3米,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柱方形,每根长、宽皆约0.45米,中间坊柱有“乃冰其清,乃玉其洁。如松斯古,如兰斯馨”联。明间有枋两层,两次间有枋三层。明间上枋雕神仙人物,其背面雕菊花图;下枋雕双狮,其背面雕荷花图。右次间上枋雕神仙人物,其背面雕菊石图;中枋刻官员名,其背面刻“义方训子”四大字;下枋雕麒麟,其背面雕兰石图。左次间上枋雕神仙人物,其背面雕竹石图;中枋刻官员名,其背面刻“俭德持躬”四大字;下枋雕
烽堠遗址
烽堠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城南村披云山上,根据民众反映与建筑形制,为建于明初洪武年间。遗址是块石砌成的梯状方台,高3米,底每边长9米,顶每边长7米。遗址东面左侧两米处有石旗杆夹一副,高130厘米,宽27厘米,厚12厘米,东向外口上下有凹曹两个,内有上下圆孔各一。相传为朱熹在披云山顶观潮扬旗发令的旗杆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