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亚洲旅游
亚洲景点介绍
埃里温
埃里温意即“埃里部落之国”,旧泽“耶烈万”,是亚美尼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闻名古城之一,位于拉兹丹河畔,坐落在山坡上,四周景色优美。埃里温建在山坡上,四周自然景色优美举目远眺,亚拉腊山和阿拉加兹山白雪皑皑,千仞冰峰,朗然在目亚拉腊山是亚美尼亚民族的特征,亚美尼亚国徽上的图案就是亚拉腊山。埃里温在亚美尼亚西南部的拉兹丹河畔,距土耳其边境公20多公里,城市南北有阿拉拉特山和阿拉加兹山对峙,山上盛产彩色花岗石、大理石。埃里温市内房屋大多用山上的石头建造,因此埃里温市的房屋绚丽多彩;埃里温的石雕建筑艺术也很有名,新城建在山坡上,翠绿的山岗闪现着瑰丽的住宅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
格加尔德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格加尔德修道院其著名的凿岩式教堂和陵墓是一保存完整的亚美尼亚中世纪修道院建筑及装饰艺术之典范,当中许多创新的设计对此区其後的建筑发展有著深远的影响。格加尔德修道院包含许多的教堂和陵墓,其中大部分是凿岩建设而成;这些坐落于上阿扎特山谷入口处且四周环绕著陡峭山壁的中世纪建筑群,和其周围壮丽的自然美景相契合,可谓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建筑的极致表现。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
埃奇米河津教堂和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
埃奇米河津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形象地展示了亚美尼亚圆顶四瓣形教堂的发展演变过程,对该地区的建筑和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埃奇米河津教堂是亚美尼亚中世纪早期的建筑文物,又称永久灵验教堂,位于埃奇米河津附近,现存下来的仅为遗址,属于641-661年间的遗物;1901-1907年挖掘出土,发现底座、柱廊及一些建筑残片,整座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石砌成。兹瓦尔特诺茨教堂上作为亚美尼亚最重要的教堂是于641年到661年建造的,规模气势远远超过埃奇米河津教堂;这一建筑杰作与其它古代和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的最大
哈格帕特修道院
在基乌里克王朝(Kiurikiandynasty)繁荣时期(大约从公元10到13世纪),土马尼亚地区的这两个拜占庭式修道院是当时重要的学府,萨那欣修道院以其注释和书法学校而举世闻名。这两个修道院建筑群,融汇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顶尖水平。著名的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距萨那欣地区3公里之遥,它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王时期。萨那欣和哈格帕特建筑群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宗教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的大胆创新之作,而且它们也是反映了高超美洲
德马尼西原始人类考古遗址
2005年,在格鲁吉亚考库塞斯丘陵地带的中世纪村落德马尼西挖掘出德马尼西人骨骼化石,其年代可追溯到大约180万年前,它们是在非洲以外地区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类遗迹。当地出土的头骨、颚骨和肢体骨骼片断化石显示,人类祖先迁出非洲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我们此前的预计;这些早期人类较直立人相比更为原始,一直以来,科学家便相信直立人是在大约100万年前第一批迁出非洲的人类祖先。科学家对发现的5个头骨和1个单独的颚骨化石研究得出结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早期人类大脑非常小,大约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一。他们的大脑非常小,下肢与现代人较为接近,上肢仍较为原始,他们已懂得制造原始的
第比利斯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中心,是高加索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位于大高加索与小高加索之间,濒临格鲁吉亚中东部库拉河畔,地处外高加索的战略要冲,同时也是格鲁吉亚最大城市。第比利斯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河左岸,而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则分布在右岸。第比利斯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滨水,城内有弯曲的小巷、残旧的古堡,还有建于5世纪的教堂和昔日的格鲁吉亚王宫。新城傍山,人们可缆车上下山,市中心是格鲁吉亚政府大厦、商店、剧院和博物馆,6条街道向市区各处辐射,交通十分便利。在第比利斯东部附近的素罗拉克山麓,自南向北保存有17至19世纪的
巴格拉特大教堂
巴格拉特大教堂是因袭了格鲁吉亚统一后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BagratIII)的英名,于10世纪末动工修建,并于11世纪初完工。部分建筑在1691年遭到土耳其人摧毁,但遗迹仍保存在库塔伊西市中心。格拉特修道院的主建筑物于12世纪至17世纪期间兴建。这是一处保存良好的建筑群,镶嵌工艺精湛,壁画十分精美。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代表了中世纪格鲁吉亚建筑的繁盛,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巴葛拉特大教堂座落在库塔伊西,它是中世纪格鲁吉亚文化的里程碑;巴葛拉特大教堂建于1001-1008年,教堂为十字形圆顶建筑物,
姆茨赫塔古城
姆茨赫塔是古代卡特里王国的首都,位于库拉河流的右岸,距离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市20分钟的路程。姆茨赫塔古城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该古城在历史上是姆茨赫塔基督教会所在地,是格鲁吉亚都城的雏形,是中世纪高加索地区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它为这个古老王国所达到的文化艺术水平提供了有力见证。姆茨赫塔古城建立于格鲁吉亚王朝铜器时代,处于古代贸易之路的交叉口,并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作为宗教中心,姆茨赫塔古城沿袭了11世纪教堂圆屋顶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风格。姆茨赫塔古城是中世纪教会建筑的经典范例,并且是格鲁吉亚王
萨那清真大寺
萨那清真大寺是也门著名清真古寺,位于首都萨那旧城。约于630年由也门行政长官、圣门弟子渥卜勒奉穆罕默德之命创建,后经伍麦叶王朝第六代哈里发瓦利德(705~715在位)扩建及其后历代的不断重修,得以保存至今,是也门的重要古迹之一。大寺占地1万多平方米,为一组多座圆顶式的阿拉伯古建筑群,在大寺的12扇大门中,有一扇还刻有希木叶尔文字。该寺曾设有宗教学校,为也门地区什叶派支系栽德派的宗教教育中心。1972年,在维修大寺西墙时发现了有3万页的《古兰经》手抄稿,分别写在羊皮或古纸上,堪称伊斯兰教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清真大寺附有多种设施,其中所设图书馆,是阿拉伯世界伊
萨那古城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东部,坐落在也门共和国西部海拔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同时又地处穿越也门山脉的主要交通线上,与非洲之角遥相呼应,红海与印度洋在此处汇聚在一起,这一区域是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心脏地区。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称。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在七世纪和八世纪期间,此城变成了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6座清真寺,12座哈玛姆寺和65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
索科特拉岛
坐落于也门沿岸的印度洋内,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和奇特的植物物种。索科特拉岛的气候非常恶劣,较炎热干燥,致使这里生长着最奇特的植物。在这座岛屿上生存的树木和植物渡过了漫长的地质隔离时期,许多物种具有2000万年历史,例如:龙血树、沙漠玫瑰、锐叶木兰等。这座岛上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索科特拉岛上825种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虫动物和95%的蜗牛品种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见所未见的。该地还是全球大量陆地鸟和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胁的鸟类,岛上生活着192种鸟类,其中有44种在该岛上繁殖后代,有85种定期迁徙。索科特拉岛的海洋生物也
希巴姆古城
建于16世纪的希巴姆古城堡被军事防御墙所环绕,是基于垂直建筑规则建造的最古老、最杰出的城市规划典范之一。古城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其塔状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城市由此得名“沙漠中的曼哈顿”。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希巴姆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希巴姆古城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长方形城市,周围环绕着5至6米高的城墙,城墙的西面是河流,另三面是棕榈林。东部城堡围墙中的房屋布局借鉴了穆斯林的城市风格,高耸的建筑密集地排列在山上,可以更有效地抵御洪水,东部的500多座房屋从沙漠中拔地而起,涂上白色灰泥的房顶可抵档雨水冲刷;房屋自上而下逐渐
巴特库特姆和艾因考古遗址
巴特•库特姆和艾因考古遗址是一个史前的遗址,靠近阿曼苏丹国的一片棕树林,并和周围的遗址一起,共同组成了公元前三千年最完整的村落和墓地的遗迹。巴特遗址位于巴特村庄附近,距离伊卜里30公里,这处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个百万年,当时,这里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重要的石头和青铜产地;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坟墓的保存程度惊人的完好。人们在这里所进行的挖掘工作已经表明了这里对阿拉伯半岛的早期文化的理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处遗址可以划分为三个独立的考古地带:第一部分恰好位于巴特村以北,这里有一处居民房和公共墓地的遗址,这座居民房是由5个由石头砌成的塔楼和一系列呈
阿夫拉贾灌溉体系
阿曼的阿夫拉贾灌溉体系于2006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处世界遗产包含了5个阿夫拉贾(Aflaj)灌溉体系,同时也是3000个在阿曼仍然使用中的系统的典型代表。这种灌溉系统的由来可以追朔到公元500年左右,但是从考古学上的证据来看,这个应用在极端干燥地区的灌溉系统应该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经存在。Aflaj是falai的复数形式,在传统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公平地划分珍贵的稀有资源,以确保能永续性地维持这种灌溉系统的特征。在水资源方面则是利用重力,从地底或涌出的山泉中将水导出,用来供应家庭用水以及农业灌溉所需,这种灌溉系统通常能供应数公里以上的距离。
乳香之路
乳香在古代是一种极昂贵、极奢侈的香料,在阿曼发现的考古遗址群中可以发现当时乳香香料生产和贸易的繁荣兴盛;希什尔的沙漠绿洲、霍罗尔的货物集散地以及阿尔巴利迪都是中世纪时代波斯湾最典型、最著名的有防御工事的居民聚居地。乳香是一种飘着淡雅清香的树脂,过去常常被用作熏香和医疗道具,受到古埃及、古罗马及其他国家人民的高度赞美。阿曼是乳香、芳香树胶的古老产地,这些产品一度被认为比黄金更为珍贵,阿曼文化可以上溯数千年,这里曾经是乳香交易的中心。瓦迪多哈的乳香树、希什尔的商队绿洲以及霍罗尔和阿尔巴利迪的港口向人们生动地再现了乳香贸易活动的存在,在这里,乳香贸易曾经盛极一
巴赫莱要塞
-莱要塞位于阿曼北部,坐落在距离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西南部约200千米处,它主要是由土砖、棕榈树干和石块建造而成,是阿曼规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兰文化时代到来之前那段历史时期的主要历史遗迹。-莱要塞是阿曼古代王都之一,阿拉伯人在阿曼修建了许多要塞堡垒和塔用以抵御来自海上的波斯人的偷袭,抗击沙漠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掠夺,以保卫家族的财产。-莱要塞是在砂岩的山丘上修筑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椰树遍地皆是,围绕要塞的城墙总长12千米,是用晒干了的砖头修建而成的;该要塞采用砖石结构,底层由数米高的大型石块作为基石,上层用砖垒砌而成。-莱要塞的城墙直通巡逻小路,城
科威特城
科威特城是科威特首都,科威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口,也是波斯湾海上贸易的国际通道。它位于波斯湾西岸,风光明媚、绚丽多姿,是阿拉伯半岛一颗明珠,年最高气温55℃,最低8℃。市内到处都是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高楼大厦,以国家元首办公的剑宫、法蒂玛清真寺、议会大厦、新闻大楼、电报大楼最为著名。造型美观奇特的贮水箱和贮水塔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设施,也是其他城市难以见到的景色。几乎每家的屋顶上都有或方或圆的贮水箱;全市有几十座贮水塔。科威特城最雄伟的是科威特大塔,大塔由3座造型各异的塔组成,高耸在市区东部岬角顶端的海滩上;右边的主塔高187米,直径32米,由上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三大洲的不同文化,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在所有的藏品中,最突出的是9世纪
巴林国家博物馆
巴林国家博物馆珍藏着巴林自石器时代至石油贸易前的珍贵文物,可深入了解古老巴林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位于阿尔法特公路的巴林国家博物馆,藏有绘画、雕塑、绘图古兰经、6000年前坟冢重建等,馆藏丰富,为游客呈现巴林王国辉煌的历史。世界闻名的史前墓群坐落在巴林岛的北端,有6处遗迹,出于Dilmun和Tylos文明的150000余座坟冢依然存在,1950年初几个瑞典人进行考古挖掘到这些坟墓,经过定年,是属于公元前2500年前的,比中国的夏朝还早。巴林国家博物馆内有介绍挖掘出来的城堡、庙宇和坟墓等等,还有不少文物,有铜牛头、泥做的印章等等,他们还有自己的文字,在海湾国
巴林贸易港考古遗址
巴林贸易港考古遗址以其重要的考古遗址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目录。位于巴林岛的卡拉特考古遗址是一个典型的台形土墩遗址,由连续许多层人类居住遗迹堆建而成的人工土墩,300×600米的土堆见证了从大约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16世纪人类一直在此居住的历史。卡拉特考古遗址中已被挖掘的部分约占25%,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房屋结构: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商业、宗教和军事设施,这些足以证明数世纪来这里作为通商口岸的重要性。在12米高的土墩之上是雄伟的葡萄牙堡垒,整个遗迹因此而得名“卡拉特”,意即堡垒。卡拉特考古遗址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迪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