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旅游
临汾市景点介绍
苇沟——北寿城遗址
苇沟——北寿城遗址时代:商、汉地址:翼城县西北包括南寿城、北寿城、东寿城、苇沟、老君沟、后苇沟、营里、曹家坡、凤架坡之间的一大片古代遗址,以苇沟——北寿城晋文化城址为代表。遗址地形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指后苇沟村与苇沟村之间,包括凤架坡村在内,地处绵山(覆釜山)东南,属于由西北而东南,高差50米的坡地。主要遗存为龙山和东下冯类型文化,凤架坡村中和村北坡地上为墓葬区,村民居住的院落内和窑洞中以及冲沟断崖上,到处可见土坑坚穴墓葬的痕迹。南部指苇沟村以南、老君沟村以东,包括南寿城在内,与翼城县城连成一片,以晋文化为主的遗迹,遗物丰富,战国至汉代的遗存较集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云遗址
河云遗址河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周地址:翼城县西南约12公里的南唐乡河云村四周地处浍河下游北岸之阶地上,地势较平,东与南丁遗址,西与下阳遗址几乎相接,东西长约1900米,宽约900米,总面积171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村东为聚落区,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灰坑、灰层和文化遗物,文化堆积层厚约0.6—2.5米,主要为仰韶、龙山、文化遗存,遗物以红陶、彩陶为主,灰陶次之,器型有罐、盆、尖底瓶、豆、鬲、簋等;村西主要为东周、汉代文化遗存,曾出土过西汉墓和春秋时期的编钟、编磬、钟鼎等重要随葬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园——南撖遗址
枣园——南撖遗址枣园——南撖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翼城县城东约10公里处遗址位于隆化镇(原北撖乡)的浍河及其支流史伯河、浇底河、海子沟、石门河两岸,地处太岳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地带。包括南撖、北撖、南卫、枣园四个村庄之间的部分区域,重点为四个遗址区,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1957、1982、1986年进行过三次调查,1991年复查了北撖、南撖、殿儿垣等遗址,新发现了枣园、南撖遗址。90年代清理发掘了北撖、枣园等遗址。1999年秋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揭露面积约190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房址和窑穴,主要遗物为陶器,以钵、盆、壶、尖砂罐等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遗址
南石遗址南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翼城县西偏北约10公里里砦镇南石村面积1300×1400米。由于长年山洪冲刷和平整农田及村民取土,在遗址范围内的路沟和田头断崖上随处可以见到暴露的灰层、灰坑和文化遗物。1979年10月调查并清理部分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主要为绳纹,依次为素面磨光陶及个别的附加堆纹、“S”形纹等,器形有鬲、甗、斝、甑、鼎、中口罐、球腹罐、盆、豆等。石器有磨制石镰和盘状石器。从采集和清理的文化遗物看,该遗址包括了龙山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龙山文化较丰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鼓楼
霍州鼓楼时代:明、清地址:霍州市城内市中心鼓楼,又称文昌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历代屡有修茸。三重檐十字歇山顶0,通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层高7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每面门洞正上方嵌砌一青石碑,东曰:“对霍”,南曰:“迎熏”,西曰“镇汾”,北曰“拱辰”。2019年10月7日,霍州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祝圣寺
祝圣寺时代:明地址:霍州市城内前进街祝圣寺,原名东福昌寺,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后毁,明景泰元年重建,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又重修。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1333平方米。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2019年10月7日,霍州祝圣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壁遗址
韩壁遗址韩壁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霍州市李曹镇韩壁村遗址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为冲沟,东西均为梯田。遗址面积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00米,文化层厚0.8—2米,断崖上有白灰地面。暴露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壶,石器有石斧、石刀等。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素面纹、附加堆纹。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楼
关帝楼关帝楼(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始建于元代。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后人维修时上下檐之间加一腰檐,现为三重檐歇山顶。楼阁正身面阔4.7米见方,周匝围廊,廊深2.1米。两角柱上横架内额以承围廊屋面。其梁架、斗栱仍系元代原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张遗址
大张遗址大张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东周地址:襄汾县南贾镇大张村遗址位于大张村东北700米处,94年4——9月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共揭露面积700平方米,发掘战国墓19座,其中大型墓7座。出土青铜器近200件,其中有狩猎纹大铜壶、鼎、匜、扁钟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襄公墓
晋襄公墓晋襄公墓(第一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襄汾县城西北30公里东柴村南塬上晋襄公名驩,为晋文公重耳之子,在位六年。据《史记》载,晋国建都襄汾、曲沃一带。晋襄公陵建于襄陵县(今襄汾县)城北30公里(今刘庄),县由此得名。晋襄公墓现存墓冢高18米,东西长40米,南北宽40米。墓南北排列有太子、太妃两座墓冢。墓地保存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墓碑一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康古城遗址
赵康古城遗址赵康古城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襄汾县城南30公里赵康镇古城址东距汾河5公里余,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古绛都”和汉的“临汾城”,当地人称“古晋城”。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部较宽,周长约8480米,城内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层层台地,高差约在10米上下。有一条明显路迹自北墙城门外向南延伸千余米。城外周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至城的右下角处向南汇成巨川,今称泰山沟。古城墙址大体保存完好,南墙西段破坏较甚,北墙保存较好。东西二墙皆无城门痕迹。墙土呈红褐色,夯层厚约5--6厘米,夯窝圆而平,直径约7厘米。夯土中含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大柴遗址
南大柴遗址南大柴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西南的汾河西岸1959年发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6春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遗迹仅见灰坑,文化内涵单一。遗物主要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陶器多为手制。纹饰主要是绳纹,另有附加堆纹、弦纹、卷云纹等。以圆底器和三足器为最多,平底和圈足器较少。主要炊具是鬲、甗、大口深腹罐等。容器主要有大口尊、折肩罐、折肩瓮、蛋形三足瓮、盆等。食器有钵、碗、豆等。酒器仅见一件残爵和一件陶角的管状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头遗址
寺头遗址寺头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襄汾县与尧都区交界的邓庄乡寺头村西约100米属于塔尔山西麓的山前坡地,地势东高西低,呈缓坡状,汾河从其西面流过。遗址发现于50年代末期。1996年进行了复查。总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该遗址暴露在外的主要遗迹有灰坑和白灰面房址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以绳纹和夹砂灰陶为主,器形有鬲、豆、盆、罐、钵等。另外还采集有铲、刀等石质工具。从采集陶器看与陶寺遗址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是龙山时代陶寺文化的又一处重要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女遗址
沙女遗址沙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襄汾县城关沙女沟村东1.5公里塔儿山西脉1984年10月发掘。在目前所调查的李沟、青杨岭、六家嘴等地,大约七八平方公里范围内,陆续有石器发现,其中以大崮堆山南坡最为集中和丰富。在长宽大约10O0×300米的范围内,石制品密集叠压,俯拾皆是。石制品分布在由灰黑色角页岩构成的山坡上,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最厚可达4米。在文化层中尚未发现任何磨光石器或陶片。文化遗物为石核、石片和石器,均系角页岩质。石核分为规则状和不规则状两大类。石片宽大于长者居多数,台面为劈裂面者约占一半以上,打击点多数清晰。打击石器采用锤击和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洞沟碧岩寺
仙洞沟碧岩寺仙洞沟碧岩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姑射山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修建,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碧岩寺分布在环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门、二门、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愿来殿、南北厢房、又一山禅院、崇道庙等建筑。大雄宝殿、观音阁、神居洞为碧岩寺主体建筑。庙内有佛、道、儒三教泥塑89尊,均为清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靳遗址
下靳遗址下靳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尧庙乡下靳村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5月对己暴露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头向不同可分为A、B两类,A类墓有随葬品,其中以玉器为主,还有少数陶器、骨器等小件饰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蝉、玉器、绿松石腕饰品等。B类墓无任何随葬品。下靳墓地西侧紧靠汾河,北侧被一条深50米、西向宽10米的冲击沟破坏,因砖厂连年取土,墓地仅存西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堆遗址
高堆遗址高堆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高堆村西北约150米处遗址东临汾河,西靠吕梁山,属于吕梁山东麓的山前坡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层断面较多。50年代调查时发现。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2001年春,为了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了主要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和陶寺文化的遗存,精致的房子、陶窑和规模较大的窑穴,说明这里在上述两个阶段是当时的中心区域和重要聚落,对解读临汾盆地史前时期的兴盛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高堆遗址的文化面貌由其红褐色筒状罐与庙底沟二期接近,釜灶和釜形斝又具有陶寺类型早期特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堡遗址
金城堡遗址金城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金城堡村西遗址位于临汾盆地西边缘,西依吕梁山,汾河从其东面流过。遗址50年代调查时发现。1993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复查,现存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从断崖上观察到的遗迹主要有灰坑及白灰面房址。遗物采集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数,纹饰多饰绳纹,器形主要有釜灶、盆、罐、豆、杯、鬲等。其文化面貌与特点与陶寺遗址同类器物十分相似。应为龙山时代陶寺文化的又一处重要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追封吉天英碑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并序”。碑文楷书碑阳23行,漫行54字。碑阴额篆“口口吉氏谱系之图”,正义9行,380字。记录古氏族谱。赵孟頫撰文并书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麻滩遗址
芝麻滩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大宁县徐家垛乡李家垛村季大坡村西南1公里文化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距地表深度0.3--10米,位于昕水河二级阶地的底部,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1)三叠系砂岩基座(2)砾石层(3)砂层夹小砾石。该遗址暴露的主要遗物,以粗壮石器和细小石器为代表,前者采自砾石层,后者采自阶地顶面。共采集标本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47件。根据采集标本,可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