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旅游
临汾市景点介绍
洪洞玉皇庙
洪洞玉皇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洪洞县城西北5公里马牧乡辛北村元太宗已丑(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玉皇殿、关公殿、二郎殿均为元代建筑。寺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总建筑面积4128平方米。后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公殿位于玉皇殿东西两侧,舞台置于前院南侧,东侧为玉皇庙大门。三座大殿内梁架均为草栿,保持了典型的元代风格。殿内均有壁画,画面粗犷,线条流畅、保存尚好,与大殿同为元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泽庙戏台
乔泽庙戏台乔泽庙戏台(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翼城县东南七公里处的南梁镇武池村西乔泽庙内亦称水神庙,庙已毁,戏-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1984年重修。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沿袭宋金舞亭建筑规制。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单檐歇山顶,举折适度,筒板布瓦覆盖。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四根,共为八根柱子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设计合理,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研究元代杂剧和中国戏剧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捍东岳庙
南捍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翼城县东10公里的隆化镇南捍村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顶部灰筒板瓦铺盖,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檐对外敞露,檐柱柱头之上施圆木兰额,略加砍之而用,形状粗犷古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前搭牵通檐用三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观音庙
霍州观音庙霍州观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霍州市赵家庄村观音庙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房、耳殿。西轴线为两进院,中轴线上分布有元代过街0、观音殿,轴线两侧分布有廊屋。庙院南北总长47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202l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清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霍州窑址(第六批国保)时代:宋地址:霍州市西南陈村一带现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器型以碗、盘、碟、高足杯为主,以及洗、瓶、盖罐、注子、钵、香炉等。装饰手法有酱划花、酱划花加印花、刻花、印花等。装饰图案有松鹤、鱼、鸭、卷草、花木、太湖石、龙以及文字等。霍州窑白瓷以粗瓷为主,细白瓷中的高足杯、折腰盘、碟较具特色,胎质粉白。烧造工艺上除开圈叠烧者外,外有垫砂、垫圈及支钉支烧,尤以五支钉支烧独具特色。碗有黑釉及外黑内白两种,碗的圈足根及碗内涩圈皆施化妆土。器物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州署大堂
霍州州署大堂(第四批国保)时代:宋至元地址:霍州市城内东大街北侧霍州署创建年代不详,据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记载,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毁。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火灾,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后代又屡有增补修葺。现存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仪门、戒石亭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霍州署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谯楼、仪门、甬道、戒石亭、大堂等建筑。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月台宽21.20米、深18米。前置面宽三间、进深一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曲东岳庙
王曲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米,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栱为重栱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羊后土庙
东羊后土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戏台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面宽7.47米,进深7.55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台阶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台前竖有二根园形抹角石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浮雕莲花和牡丹花生童子的图案,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藻井,结构别致精巧,故戏台又称八卦亭。戏台后墙壁画栩栩如生,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西真武祠
真武祠真武祠(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汾西县姑射山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殿、玉皇楼,文殿两侧建有库房院、禅院。庙内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记事碑70余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时代:北齐、隋、唐地址: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悬岩上俗名佛洞庙。山上树木茂密,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规模不大,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石窟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满雕千佛,现存951尊。雕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造像手法具有北朝至隋唐风格。洞后局部有后代绘制的壁画,为佛传故事,窟内主像风化严重。窟前寺院内保存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及民国年间石碑2通。2019年10月7日,营里千佛洞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北遗址
桥北遗址桥北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商、周地址:浮山县北王乡桥北村遗址位于桥北村西南0.5公里处,分布于村西、西南方向。南北长720米,东西宽1550米,呈不规则形,文化层距地表1米,厚度l——1.5米。两个遗址区域内有一古堡墙横贯南北,南段在南疙瘩地区,残存长20米,中间一缺口约9米,再接残堡墙15米;崔家疙瘩一段长30米,宽1——7米,夯土层约10厘米。主要暴露遗迹有灰坑,包含物有石斧、石铲残片、绳纹灰陶片及烧骨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文庙大成殿(第三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浮山县城东端元至元二年(1274年)创建,大德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元代原构。大成殿筑于高台之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出双昂计心造,平面采用减柱和移柱法,设金柱四根,梁架为草栿,采用原木稍加砍伐。殿内施巨大内额。1989年由县城迁至尧山路东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时代:隋、唐、元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县狄城遗址
狄城遗址狄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吉县王家垣乡同乐村西遗址位于南北临沟,西俯黄河,东接土垣的独立台地,分仰韶和东周两个时期。仰韶时期采集到的器物器型有泥质红陶盆(方格纹)、重唇尖底瓶、钵等。东周时期的有灰陶豆、碗、罐等。遗址面积26400平方米。其东壕沟至同乐村曾发现同期墓葬,出土器物有鼎、舟和玉器等残片,为东周时期遗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墓塬墓地
大墓塬墓地大墓塬墓地(第三批省保)时代:西周至唐地址:吉县城西偏北上东村与洪北沟之间墓地属管头山南与清水河谷地间黄土残垣前沿。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墓地发现于1982年,曾有青铜器簋、鼎等器物出土,为西周典型器物。墓地北部上东村曾发现商代青铜器及小墓一座,出土器物有青铜斧、钺、兽头带环饰勺和铃首刀,为鄂尔多斯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腰东汉墓群
腰东汉墓群腰东汉墓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汉地址:蒲县西坪垣乡腰东村村北墓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0.5平方公里。五、六十年代曾先后发现过几十座墓葬。发掘过墓葬一座,清理出石棺1副,石棺为红砂石,经过打磨拼砌而成,做工较粗糙。墓内随葬品主要有陶罐、陶鼎、铜镜等。根据采集的陶鼎、陶器残片纹饰、陶质、器形分析,该墓当属汉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关遗址
薛关遗址薛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蒲县薛关镇西约1公里的听水河右岸1964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获得石制品4700余件及一部分哺乳动物化石。C14测定为距今13550±150年。薛关遗址的石制品包括细石器和粗大石器两类,以细石器为主。原料有燧石、石英岩、角页岩等。细石器的类型达30余种,有楔状、船底形、半锥状、似锥状、漏斗状等各种类型的典型细石核达30余种,有细石叶和各种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锥钻等。刮削器占石器的83%。尖状器是薛关遗址的代表性器物。薛关石制品以小型者居多,打片技术兼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石制品中的一些大型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鼓楼
隰县鼓楼隰县鼓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县城中心隰县鼓楼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内,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占地面积190平方米。据《隰州志》及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顺治十五年(1638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六年(1865年)均有修葺,2002年进行落架大修,其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墩台为方形,边长13.8米,高5.98米,由青砖砌筑,外涂朱红色。台下设十字券门洞,东侧有露天梯可达台上。台上木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内雕一佛二菩萨像。第二窟,位于崖下北侧,洞窟平面呈长方形,素面平顶,面宽2·9米,深2.3米,高2·76米,正壁前置高坛基,高0·6米、深0·63米。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上下四排,每排六身。前壁窟门上方雕五身佛像,形象、服饰、手势均同左右壁。以上二窟均无确切的创建题记,第一窟从洞窟的形制、佛及菩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石宫
净石宫时代:明、清地址:洪洞县提村乡干河村净石宫位于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又称宫观庙。庙院西高东低,南北走向,东为侧院,西为主院,均为一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明清均有修葺。净石宫东院狭长,北端设大门,面宽一间,进深两椽,双坡悬山顶。南端有窑洞三孔,旁设门通往西院。西院为主院,高出东院一米。正殿建于西院北端,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顶,前置月台;殿内有明万历年间悬塑,及清顺治五年(1648年)绘制的壁画,天花上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题记。南端为戏楼,坐南向北,楼高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六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