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景点介绍
毕威墓
毕威墓,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双堡村西北200米处。墓主人毕威,生卒年代不详,官至户部侍郎。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分布面积200平方米。封土残留很小,基本夷平。墓区存元大德十一年(1307)毕公迁茔碑1通,为元代墓地。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沟墓葬
韩沟墓葬,位于忻府区豆罗镇韩沟村西500米处。墓地坐北向南,东西10米,南北20米。封土堆直径3米,高0.5米。传说墓主人为韩献子,名厥,春秋时晋国司马,参与晋景公对楚、齐作战有功,晋置六卿,厥为六卿之一,与公孙杵臼同救赵氏孤儿。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墓碑1通。1981年钻探,无穴,为疑冢。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西庙
北宋西庙,位于忻府区紫岩乡北宋村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38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梁架题记,元至正二年(1342)、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现存过殿、正殿、东配殿、东西耳殿和钟鼓楼等。除东耳殿为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栱,卷棚顶。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栱,隔扇门窗,悬山顶。东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悬山顶。西耳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隔扇门,直棂窗,悬山顶。东耳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隔扇门,直棂窗,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门楼
北城门楼,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坐北向南,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米,面积18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清乾隆18年(1753),同治七年(1868)维修,1959年重新彩绘,1978年至1986年数次维修。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明代,砖石基座高12米,中辟门洞,基本楼身为木构,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高17米,系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周围廊,每屋施廊柱22根,楼内无柱。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部落龙王庙
部落龙王庙,位于忻府区秦城乡部落村中。坐西向东,占地面积80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龙王殿为元代建筑形制,山门、阎罗殿系1997年原址重建。龙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四铺作斗栱,悬山顶,前出廊。庙内存清代石碑1通。1998年,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部落杨氏宅院
部落杨氏宅院位于忻府区秦城乡部落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宅院现仅存楼阁,为清代遗构。楼阁主楼二层,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装饰性斗栱,前部出廊。左右耳楼二层,面宽二间,进深二椽,硬山顶,为砖木结构。
忻州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07年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关帝庙
城区关帝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南街村关帝庙巷4号。坐北向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中轴上线依次有戏台、山门、关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装修不存。山门、关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为清代建筑。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单檐前卷棚后悬山顶,斗栱三踩单昂,两侧筑八字墙,为明代建筑。2006年、2007年对关帝殿、山门、配殿进行了维修。甬道上山门与过殿之间存有石经幢一个,高1.4米,直径0.35米,八棱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不清。2007年6月6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忻府区合索乡温村中。坐北向南,东西107.5米、南北125米。据碑及正殿脊檩题记载,创建于唐初,清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二年(1797)重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现存正殿、戏台为清代遗构。关帝殿为1990年新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悬山顶。寺内存明、清石碑16通,经幢3幢。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庙
大佛庙,位于忻府区董村镇游邀村村北济民堡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1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济民堡石匾记载为清代咸丰三年(1853)重修。现存千佛殿、关帝殿、黄堂殿。除黄堂殿系2007年原址重修外,余皆为清代遗构。堡门为石砌,门洞宽3米,深6米,高2.5米。千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板门,直棂窗,单檐悬山顶。关帝殿,单体建筑,前置牌楼门,单檐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胡岱岳庙
岱岳庙,位于忻府区奇村镇杨胡村南约1000米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439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献殿、大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次间设四扇六抹三交六斜格扇门,稍间设四扇四抹格扇窗。庙内存清代碑刻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田院大殿
福田院大殿,位于忻府区合索乡北合索村南约3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维修,现存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二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斗栱明间两垛,次间一垛,形制同柱头牛栱,覆莲式柱础。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孙杵臼祠堂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六抹方格隔扇门窗,鼓式柱础。殿内明间设神坛,供奉公孙杵臼夫妇坐像。公孙杵臼为晋国大夫,为救赵氏孤儿而献身。此祠堂为纪念他而设。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2007年6月6日,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张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忻府区西张乡东张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025平方米。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清代重修。现仅存观音殿,为清代遗构。观音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隔扇门窗,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忻府区阳坡乡何家庄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寺内存清代碑刻2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吉祥寺
吉祥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东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大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清代遗构。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国二十四年(1935)建。寺内存碑刻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寺沟泰山庙
连寺沟泰山庙时代:清地址:忻州市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泰山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泰山庙坐落于土丘之上,南低北高,建筑依地势而建,坐北向南,南北长95m,东西宽40m,占地面积为3800㎡。中轴线依次为戏台、山门、过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房、东西配殿及东耳殿,西耳殿残毁不存,山门外设倒座戏台,是忻州市现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戏台。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脊部墨书题记“大清咸丰二年(1852)岁次壬子三月初十日吉時建”。山门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城隆福寺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间设门板,次间为直棂窗;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寺内存石经幢1幢,石碑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高戏台
南高戏台,位于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中。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9平方米。据脊檩题记载,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檩后廊式架构,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龙头形制。台内中部设屏风,两侧各设一小门。后墙两次间设拱券式窗,台前部两侧筑八字影壁。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峰寺
七峰寺,位于忻府区董村镇孙村村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54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东西侧耳殿。除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双昂,平身科有45度斜拱。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东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