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吉县旅游
吉县景点介绍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时代:隋、唐、元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县狄城遗址
狄城遗址狄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吉县王家垣乡同乐村西遗址位于南北临沟,西俯黄河,东接土垣的独立台地,分仰韶和东周两个时期。仰韶时期采集到的器物器型有泥质红陶盆(方格纹)、重唇尖底瓶、钵等。东周时期的有灰陶豆、碗、罐等。遗址面积26400平方米。其东壕沟至同乐村曾发现同期墓葬,出土器物有鼎、舟和玉器等残片,为东周时期遗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墓塬墓地
大墓塬墓地大墓塬墓地(第三批省保)时代:西周至唐地址:吉县城西偏北上东村与洪北沟之间墓地属管头山南与清水河谷地间黄土残垣前沿。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墓地发现于1982年,曾有青铜器簋、鼎等器物出土,为西周典型器物。墓地北部上东村曾发现商代青铜器及小墓一座,出土器物有青铜斧、钺、兽头带环饰勺和铃首刀,为鄂尔多斯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川森林公园
蔡家川森林公园于2004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4]114文批准建立,总面积为4000公顷。蔡家川森林公园位于吉县东北部,地处屯里镇境内,毗邻209和309国道交汇处,向东110公里与同蒲铁路相连,向西70公里即达陕西宜川境内,与黄河壶口瀑布隔山相望,是去壶口瀑布的路经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年平均气温9℃,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山青水秀,无污染,一年四季碧水蓝天。公园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山林四季常绿,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境内乔木有辽东栋侧柏、桦木、白皮松、山杨、刺槐以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岩画发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县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此山林木丛郁,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相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其主要景点有三处:一是在挂甲山脚下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开始至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区七组之多。其刻工之精细、造形之优美,使游者赞叹不已,其中有一佛像,右手托腮,左膝微屈,两目微合,神态自若,运用了浮雕与线雕相结合的、富于立体感的手法,实为精品之作。其二是摩崖造像旁的佛阁内端坐的一尊铁佛,高二米五,铸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三月。原存放于吉
禹帽峰
在壶口瀑布东岸,龙王庙后,有一座孤峰,犹如天上飘下的一顶帽子扣在壶口岸边。在夕阳余辉照射下,远远望去,它似乎在风中悠悠而动。在光线渐暗的时候,它又似乎飘飘欲下,颇有清幽之感。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传说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变成的。
石窝宝镜
壶口至孟门近邻的山脉默然后退了许多,苍茫的天际幻化出峰峦的剪影。龙槽两岸淡褐色的石板面上,显露出许多树叶、鸟虫等古化石图案。其间还夹杂着一个个储满清水,可把山川景色映照其间的石窟,小者如杯,大者如瓮,或斜或直直伸石底,如同一面面形态各异的镜子。
人祖山
壶口之东,距河岸约2O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大山,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千年古树,绿荫蔽日,景色宜人,兼有众多传说,这就是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到公元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后人(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将它改称人祖山。这些说法尽管有些荒谬、臆造,但作为一地风光仍受到人们的保护,屡增建筑,越来越完整地向传说中的人祖山方面发展,给这里留
孟门夜月
从-交界的黄河大桥朝下望,河水冲出龙槽豁然开阔,水面渐宽处,一块巨礁屹立河心,俯视如门,侧看如舟,仰视如山,实则是黄河中的一个小岛,它雄踞中流,划开河水,那就是传说中“山石为禹所凿”的孟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先在这里凿开了第一个阻挡洪水的“龙门”暗洞,就叫它孟门。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镌有金明郡守所写的“卧镇狂流”四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时,这四个字便能露出水面,供游人观赏。
克难坡
位于吉县西北30公里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壶口瀑布东岸垣头,西濒黄河,北通古贤沟,南达麻库掌,东连南村垣,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是一个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独立山梁,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会等首脑机关于1940年至1945年曾驻扎在这里。阎锡山以南村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克难城,通称为克难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绝地争锋
黄河壶口一带,古为晋国与少数民族狄人的分界线,又是-两国的分疆处,虽然晋陕峡谷的黄河两岸山高壁陡,往来交通不便,但有古渡可通,加上此地河槽稳固、窄狭易渡,冬季结冰坚实可载车骑,所以历朝当局多在此置关设隘,驻兵把守,作为进攻对方的桥头堡,或作为防御的滩头阵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坤柔圣母庙
介绍:坤柔圣母庙在山西吉县城东北8公里谢悉村土垣上,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存坤柔圣母殿为元代遗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减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间,柱头施大雀替,额枋两层,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下层设抹角梁,上层施栏额和普柏坊,前后檐及两山由爬梁承托荷载,中心由斗拱挑承着垂莲柱,结成疏朗的藻井,结构之奇巧,为我国古代建筑中所少见。山西临汾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挂甲山石刻
介绍:挂甲山石刻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挂甲山。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崖,拱桥如虹,景色优美。据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已挂甲,更名挂甲出。也有传说唐太宗与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至三龛,龛人火焰式,龛内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龛为座为覆莲瓣束腰须弥状,菩萨胁侍两侧。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徽曲,造型生动,神态自如。雕造手法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他石窟中圆雕相较,别具一格。山西临汾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尖——安坪遗址
义尖——安坪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西周地址:吉县中垛乡安坪和义尖两个自然村范围义尖遗址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村西村东沟畔有陶窑灰坑及黄土小窑洞遗迹,村西至村北为墓地。调查时发现器物有双耳陶罐,拆肩盆等,墓地曾出土玉壁、陶盆等物。安坪为西周时期墓地,曾出土青铜甗等青铜器,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为周叔硕和周叔姞时器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县黄河壶口瀑布
吉县黄河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吉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游览区这一带,又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几千年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有多少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留存在这里:楚汉争雄的广武战场“汉霸二王城”,唐代有名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敖仓遗址、河阴输场,还有记录着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大河村,有展示黄河流域从仰韶文化过渡到龙山文化的历史过程的广武清台遗址,有显示中国冶铁水平的汉代冶铁遗址,这里就象是黄河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黄河浏览区的一切景观都是人文的,它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胜地,或拥有大自然的赏赐而以奇山秀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