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宁武县旅游
宁武县景点介绍
宁武鼓楼
宁武鼓楼位于宁武县城内街道办事处人民大街十字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306平方米,创建于明代,现存为明代建筑。鼓楼为上下两层楼阁式,通高20米。一层为砖石结构台基,高约10米,内设十字拱券穿心洞,通东西南北四向。东西洞门额嵌石匾,西刻“凤仪”,东刻“含阳”,下题“光绪辛卯圆郡重建”。
宁武神阁
神阁,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坝门口村中。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层楼阁式建筑,通高6米。基座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6米,高3米,基础石砌。中设券洞,南北贯通,洞额北面刻“古”南面刻“慈航”。阁的上层为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周围回廊,保存完整。据题记记载,民国年间维修。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庄东阁
石庄东阁,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石庄村中。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39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层建筑,上层为木构建筑,悬山顶,檐下有三踩斗栱,四周栏板望柱,栏板上雕刻有石猴、石狮。下层底座为石砌券洞,洞口宽2.5米,高2米,石刻有“楼硐”二字。(《忻州文物荟萃》)
圣寿寺
圣寿寺,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三马营村中。坐北朝南,东西9.15米,南北6米,建筑面积约55平方米。创建年代为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现存圣寿寺天王殿(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檐下有装饰性斗栱。据新编《宁武县志》记载,原传为隋炀帝避暑处,金天会年间更名为圣寿寺,明成化年和崇祯年、清光绪年均有维修。现存清光绪年间碑1通。圣寿寺现为三马营小学占用。(《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太子殿
太子殿,位于宁武县西马坊乡达摩庵村东北的芦芽山绝顶上。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0.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碣记载,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单体建筑,殿平面呈正方形,均为3.2米。殿内为石券窑洞式结构,有四根石柱。攒尖顶。门正面额书刻“太子殿”三字,两侧刻对联“复慈云于中国,性法雨于边方”。外侧楷书“佛、祖”。殿内后墙碣“道光二十五年(1845)七月吉日字”字样。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太子逃到这里避难,故得名太子殿。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头马营五道庙街
头马营五道庙街,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头马营村中。这是一条村中的南北街道,南北长约296米,东西宽约5米,占地面积约888平方米。街的北向保留有清代大门8座和一个商铺门面,有的大门内为居民,有的为作坊店铺,豆腐房、当铺、药铺、商铺等。院内建筑改变,大门保留。大门的建筑形式有悬山顶、硬山顶,檐下斗栱各异,木雕有寓意,抱鼓石雕刻惊喜,大门各具特色。最具特色的是三孔大门,面宽三间10米,进深六椽6米,廊心墙,檐下有斗栱、雀替,板门。在街北头的店铺面宽三间9米,门面保留古老的木栅栏。(《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湾王氏节孝坊
吴家湾王氏节孝坊,位于宁武县石家庄镇吴家湾村中。坐东朝西,清代建筑。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无楼式。坊通高约5米,通宽约6.3米。四柱均为方形,柱脚前后设方形报鼓石,明间上方有方形石匾,周边有火焰状,上楷书“皇恩”,左右“日”“月”,上坊背面“贞节”,正面“和熊媲美”;下坊“处士吴毓奇妻节妇王氏坊”。次间坊上立石狮。坊上题记记载,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1984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沟当街院
西沟当街院,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24米,南北41米,占地面积约940平方米。清代创建,现存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现存房屋前院有正房、东、西房各三间,后院有正房五间,东、西房三间,在前后院之间有东、西房三间。大门为悬山顶,檐下有三踩斗栱。院落保存完整。
西沟敬院
西沟敬院,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17米,南北41米,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现存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现存前院房屋4栋,有正房、南房、东、西房各三间。后院房屋被毁。照壁为仿木构砖雕做法,大门为硬山顶,檐下有三踩斗栱,匾书“攀桂先生道光二十八年(1848)字样。”
西沟七品院
西沟七品院,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的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21米,南北41米,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现存房屋6栋。一院内分为东西两个小院,小院内北房为二层木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五檩前廊式结构,檐下有装饰性斗栱,南房三间,二院北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硬山顶,木隔扇门面。
西沟一品院
西沟一品院,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17米,南北41米,占地面积约710平方米。清代建筑。现存为二进院布局。有房屋9栋,一院有北房、南房和东西房各三间,南房檐下设透雕挂落。二院正房为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在一、二进院之间的正房两侧有东西房各三间。大门为悬山顶,七踩单昂斗栱。照壁砖雕精细,仿木斗栱,花草围边,中刻数个“寿”字。西沟一品院为侯氏家族宅院之一,据史料记载,侯氏家族0过二品官员,诰封二品夫人,并出过将军及六品官等。西沟一品院是宁武县保存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一处宅院。
悬空村民居
悬空村民居,位于宁武县涔山乡悬空村中。村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村庄背依悬崖,面临深渊,建于海拔2000米的绝壁上。房屋依山就势,多树房屋前部以木桩支撑于伸出悬崖上。各家门前搭设木板互连成村中一条空中村道,长约1公里。从山下望去,整个村落犹如悬在空中。村下有一石碾子紧靠悬崖,村外还有一条石砌台阶古道,是以前村民通过木桥由山下进入村子的唯一通道。
雪仰头陀塔
雪仰头陀塔,又名晓祖宝塔,位于宁武县涔山乡小石洞村的悬崖栈道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平方米。创建于清代,现存为清代建筑。六边形砖塔,通高8.5米。共四层,每层檐下有叠涩檐。塔座高1.1米,其余各层三面辟假壶门,每面书佛教咒语,塔刹已残。塔基下有地宫。地宫为砖石券拱窑洞,深1.74米,宽1.6米。内供雪仰头陀残像一尊。据碣记载,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造。据传明末李自成攻下京城,崇祯四子来此出家,法号晓安,先于师傅坐化,故名晓祖宝塔。1984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延庆寺
延庆寺,清代。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两侧有东西配殿,斋室和东西小偏院。天王殿位于前院,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檐有单栱,施彩绘,后檐有耍头无斗栱,墀头砖雕精细。毗卢殿位于中院,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门窗为现代改装。藏经楼位于后院,为两层木构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两层楼全为隔扇门,木栏板,无斗栱,无彩绘。寺内存清代碑1通,据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重建,清代重修。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宁武县凤凰镇西关村中。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清代建筑。现存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5米,宽7米,桥拱洞高3米,宽5.35米。拱上设有汲水兽,额嵌石匾楷书“永济桥”。桥用条石砌筑。桥面为拱形,青石铺设路面,桥两侧有石栏杆,望柱,抱鼓石。桥西存一尊高约2米的石狮子。碑亭在距桥西约4.5米处,碑3通,碑嵌碑亭内有清代重修永济桥碑1通和功德碑2通。据碑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嘉庆、道光年间屡有重修。桥现在仍在使用。1984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永庆寺
永庆寺,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22.1米,南北34.2米,占地面积67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一进院布局,正殿为关帝庙,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内塑有关帝像。戏台名为永庆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戏台梁架有驼峰,檐下有三踩斗栱、垂花,台内屏风隔板上有绘画,尚有“同治元年(1862)”字样,戏台后墙有两个圆形窗口。据碑文记载: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同治元年(1862)重修。寺内原有钟鼓楼现已毁。1984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建沟水磨油坊
余建沟水磨油坊,位于宁武县迭台寺乡下余建沟村东2000米。坐北朝南。东西22.3米,南北25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晚清建筑。现存水磨油坊设置在一处完整的院落内。北房是水磨,内有残破水车等部件。西房是榨油房,内有油樑等构件。南房推测为原料房。大门外的东西侧有迎街商铺门面,推测为外销门市。这处油坊是用水动力榨胡油,是半机械化的工业作坊,现已废弃。水磨油坊是宁武县发现唯一的较完整的一处,折射出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周遇吉家府
周遇吉家府,位于宁武县城内街道办事处人民大街大午城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74平方米。现存正房一座,面宽五间20.2米,进深三间13.6米,硬山顶。绣楼一座,面宽进深均为三间6米,硬山顶。现存为清代建筑。周遇吉,明代三关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从太原挥师北上,周遇吉领兵救援忻州,兵败于宁武关,负伤被擒,拒降而死,家属0。这处院原为城内大户赵午城宅院,后为周遇吉家属居住。
北屯石窟
北屯石窟,位于宁武县北化屯乡北化屯村南200米的砂岩上。元代石刻,现存二窟。1号窟坐西向东,窟门为长方形,门两侧雕佛龛佛像。窟内呈长方形深1.30米、宽1米、高1.5米,穹窿顶,内雕石佛,佛像头被毁。2号窟坐北朝南,窟门为圆拱形,窟内平面呈方形为1米见方,内供佛像。佛像完整。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寨摩崖石刻
东寨摩崖石刻,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东寨村楼子山雷鸣寺西的岩壁上。宋元祐六年(1091)造。石刻为长方形,长约1.1米,宽约0.8米,上有“重修雷道禅寺”“元祐六年秋七月口巳”和“修造人张徹庵”等字样。碑文记载宋代军政各位官员游汾河源头,酒酣奏乐的情景,并记述了同游人员。字为楷书,大小约0.2~0.3米。其他字已不可识。198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