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旅游
邢台市景点介绍
重修南宫县学碑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也称“南宫碑”,为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撰文并书丹。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通高2.4米,宽0.89米,厚0.25米,优质青石刻成。碑文有楷书13行,共650字。该碑现立于河北南宫中学院内,保存完好,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张裕钊为明清两代“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清代著名书法艺术家。张氏书法独树一帜,对北碑书法艺术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和发展。其传世书法作品很多,《重修南宫县学记》是其书法艺术臻炉火纯青之境的精心力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帖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因此,后人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年代:1938年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一二九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出师太行,跨越平汉线,挺进冀南,于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君碑
南宫宋君碑时间年代:隋代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文化馆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1982年7月23日宋君碑,全名《大隋南宫令宋君碑》,又名《南宫定觉寺碑》,也叫《隋碑》、《宋君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南宫市,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隋开皇十一年修建定觉寺,特请碑文为河间刘炫(字光伯)撰写,自己篆刻碑文而形成此碑。宋君碑书体为汉隶,承袭后汉末期遗范。结体严谨,点画流畅,有飞舞潇洒之感。风韵神采,古朴雄奇,富有艺术感染力,因为它是少有的存世隋碑中隶书写的端庄优美的碑刻。被邢侗称为:文绝、字绝、篆额绝的三绝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正色墓
朱正色墓位于南和县邵屯乡朱营村东北200米处,与邱县,大名,魏县那几处比起来,是一处难得的,相对保护较好的明代墓葬。虽然在国朝几经盗墓贼光顾,神道两侧石像生消亡殆尽,但三块万历年间的墓碑保存相当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村古墓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残陶片,这些文物经省级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遗物。二号墓:位于左村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1982年冬季社员拉掉封土,暴露出墓室两个,两侧北端墓室未动,西侧南端墓室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村古墓
吴村汉墓,位于邢台市南和县郝桥镇吴村东南500米处,墓长28米,宽23米,封土高5米,在墓地暴露的遗物有绳纹陶片、残瓦片,并出土了红陶绿釉残片,经鉴定,这些遗物属于汉代。1982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澧水石桥碑
澧水石桥碑位于南和县北2.5公里处,东韩村小学院内。碑刻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碑高2米,宽0.92米,厚0.29米,龟跌座,龟首被砸。半园形碑首上刻四龙图案,碑额为篆书阳文“大隋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十二字。阳面碑文为隶书阴文,字里行间略显方格,笔法工整。碑阴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南和县令易宗周题隋碑诗一首,碑额有易宗周之子篆书附识,称此碑“文字雄壮而隶书精妙,尤可师法。”澧水石桥碑碑身下部,由于风化剥蚀,部分字已看不清楚,碑身两侧被人砸残,参差不齐。一九七六年当地政府为保护该碑而建立攒尖顶式碑亭。二00八年人民政府为保护该碑重新建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和造像碑
北齐碑又名“透灵碑”。是一座浮雕造像碑,传说站在碑前,能听到南和县大堂上审官司的声音,所以,才有这个“通灵”的美名。现在碑已一断为二,上下铁榫连接,座北朝南,中间缝隙处尚有光线穿过。碑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造像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碑侧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僧智深重修字样。碑在以南北向简易的能够遮挡雨水的砖结构碑楼内。碑楼为开式,即仅碑的东西两侧面有紧贴砌筑的两面墙,南北碑面方向敞开,有脊形顶。碑的下部明显还有部分埋在地下土中。碑宽1.45米,厚0.39米,高度据记载为4.30米。碑不知什么朝代什么年月断为上下两截。现对接处仍有较大缝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鼐墓
曹鼐墓时代:明代地址: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批准时间:1993年7月15日曹鼐墓位于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十四年,有石牌坊,望柱,貔貅,石羊,石马,石人,墓碑和谕祭碑各一通,诰命碑三通。代宗皇帝亲撰祭文,遣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商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及六部官员等十五人前来谕祭,可谓阵容浩荡。领衔的这三位先后都坐在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有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及第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同邑蔡叆立的“皇明荣禄大夫加赠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忠神道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底村古墓
塔底村古墓地址:邢台市宁晋县塔底村时间:1982年7月23日古墓位于邢台市宁晋县塔底村正南1000米处,南北长55米,东西宽36米,高6米,占地1980米。1956年平整土地,三处均挖出砖砌墓室,出土铜头盔,蓝灰色陶鸟、陶瓶、陶万年灯,五铢钱,崇宁大通通宝等物。年代无考,为宁晋境内最大最完好的古墓。1982年被列入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架梅花拳创始人张从富墓
名称:小架梅花拳创始人张从富墓时代:清代地址:邢台市平乡县油召乡八辛庄村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中国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小架梅花拳创始张从富墓,位于中国河北省邢台市油召乡八辛庄村西北约500米处张从富,字寿康,顺德府(邢台市)平乡县油召乡八辛庄人,生于乾隆元年(1735)正月初一,自幼拜本村梅花拳第七代宗师赵学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始刻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青石质,碑身为一整块石料刻制而成,通高2.3米,宽0.84米,厚0.27米。碑身上部已断裂,圆首、六龙盘顶,龙头向下,做吸水状,龟趺座,头右外伸,头部已断裂,碑阳有佛龛三层,额龛呈珪形,中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圆形华盖,菩萨、弟子足蹬莲花,肋侍左右。中龛为方形,上部凸出成圆顶状,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华光四射,烈焰腾空似炽成光佛,肋侍六尊,有二龙口吐莲花承托。下龛一佛四侍、佛桃形光顶,结跏趺坐,四侍蹬莲花,上有二龙腾空护侍,下部刻左右金刚力士,底部平列六龛,刻托举力士阿修罗,作擎天之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州故城遗址
宋贝州城遗址,在今清河县葛仙庄镇城东,城西二村周围。城为土墙夯筑,南北长1.2公里,东西长2公里,城池呈长方形,现城垣断续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据旧志载,系“宋元祐六年监官赵荐之重修”。此时,贝州已更名为恩州,但人们仍称其为古贝州城。199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贝州故城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杜村遗址
杜村遗址位于清河县西南部杜村村东,距今县城约15公里,是新石器时代和商代文化遗址,距今天约在5000——7000年以上。1989年9月,在该处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镰、石钺、青石斧、青玉佩等;骨器有骨质甲片、骨镞、骨簪、鹿角化石、贝币等。另外,还有青铜器类文物,有双翼园铤镞、横栏直内戈、虁纹平底爵、虁纹直耳分档三足鼎、虁纹觚、虁纹平底三足斝等。根据青铜器的出土,“杜村遗址(商代)”于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898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河北省威县固献乡沙柳寨村,是近代义和团运动旧址,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和拳议事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5.5米,进深一间,5.7米。东、西分别为耳房和带抱厦的清式民居。明间前廊挂匾,上书-“议和拳议事厅”。厅前有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塑像及纪念碑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县弥勒经幢
邢台威县有宋淳化二年的《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幢》,简称弥勒经幢,因该经幢上同时刻有《弥勒菩萨上升兜率天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两部经书,所以也称作威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陀罗尼经幢。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经幢(陀罗尼经幢)修成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部用青石料选砌而成,共分十层,通高3.28米,1993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1985年8月25日,由威县三位农民在县城东南河渠挖土时发现。幢基座呈正方形,表面为双层莲瓣浮雕。中部有圆鼓形台面,幢身系用一块青石雕成,经幢青石质,八棱形。共为10节,通高3.28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霄山寨
灵霄山座落在距邢台市区40公里处,北小庄乡境内。系太行山脉,海拔1129米。灵霄山又名中岩山。据传说,东汉末年张角在此山传播,发展信徒,策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有目的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1993年,灵霄山寨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至今仍有点将台、练兵场、水牢、八角井、,寨墙、寨门、古栈道等历史遗存和刻有“大贤良师”字迹的滚龙柱两个。自宋代元丰年代开始,曾相继在此建立“灵霄寺”“皇姑庙”等诸多建筑,至今仍有南寺塔、皇姑庙、睡佛、塔坟等古建遗址和诸多碑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良舍造像碑
邢台市邢台县南良舍北魏阁顶披肩造像,建于北魏年代,高1.75米,宽0.9米,厚0.24米,有造像33处,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正面为一以殿阁为主体的上下两层群体造像,碑身上佛神造像共计33个。所有造像造型神态迥异,有端坐的、打揖的、咏经的、闲逸的和飞天的等等。表现手法既有立体型、浮雕型,亦文有线描型,表现了高超、细腻、丰富的雕刻艺术。碑阴中下为魏碑体碑文,字数四五百左右,因大量文字剥蚀不清,难读成文,但部分字体尚清晰可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文字:“故太常卿扬州(使)君之玄孙□□□唯那□□□□昙和□□上胄□□隆洪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雅墓
游雅墓位于任县县城东北一公里,封土高10米,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25米。据县志记载“文革”中曾有人挖掘陪墓两座,出土南北朝时期文物——汉五铢钱。1983年,该墓被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游氏一族,是名门望族。游氏源自姬姓,春秋时期,周、郑、晋国皆有游氏,史料中称郑公子偃为游氏肇姓始祖。公元前632年至郑国灭亡(公元前376年)的250多年间,游氏就是郑国的显姓世族。据学者们研究说“史书记载:游氏肇姓始祖子游乃郑穆公的第八子,系黄帝第四十代孙,约生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号宣子,公元前585年被封为郑国悼公相。”郑相国生有二子,长子虿,次子楚。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文革期间被毁,后修复。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刻文内容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第一面开头阳刻篆书“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每个字高十点三公分,宽十一点二公分。第八面上部,书写“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