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平城区旅游
平城区景点介绍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岩山下的五周川学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学堂”,此后校址校名几经变迁。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正式创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为“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1972年改为“大同师范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坐北朝南,校门由八根方形砖柱组合而成,形成正门和侧门。进入校门后是一字形办公楼,为单层建筑,正面楼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办公楼后20多米处便是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其平面布局构图俨然一头头朝北方的巨型卧象。礼堂后面是12个独立的教室,位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据《大同府志》记载,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单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兰、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神兽: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稳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兴国寺
兴国寺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小西门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寺坐西朝东,现仅存正殿。正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券窑洞三孔,外券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檐下砌斗栱作装饰,窑前设有长廊;上层为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重檐九脊歇山顶。2019年10月7日,平城兴国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文庙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台上,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易系辞碑
除北魏碑刻外,大同存世的历代碑铭还有很多。近年来陆续出土的唐代墓志铭中不乏书刻俱佳的精品;善化寺内南宋朱弁撰文、孔固书丹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和同它比肩而立的金代大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篆额的《大金西京普恩寺再修释迦如来成道碑铭并序》,都是形制宏大、书法精美的佳作;明清以来的碑碣随处可见,不以书法名世的明代天启年间户部分司吴伯与所书的《游石佛寺铭》和《礼观音堂有序铭》,风骨爽爽,光彩照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河生态园
御河生态园,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00-800米,规划总面积为400公顷,至2004年10月中旬告竣,使昔日贫瘠、荒凉的御河两岸重现风光,市民携老带幼,争睹新河风采,大同市自然生态环境得以历史性的改善。一条河流能给予一座城市以灵魂,河畔生态园使城市物华得以体现,城市的审美和灵性凭河而含,籍园而展,御河蓄水,御园绽绿,两岸的开发已成为时代的挑战。御河公园包括儿童活动区、文化娱乐游览区、体育活动区、水上活动区、花卉园艺展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管理区8个功能分区。另规划了盆景园、植物角、动物角、月季园、牡丹园、槭树园、樱花园、莲池、水生植物园、蔓园等各
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略逊一等。墓志正文为楷书,坚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计511字。字格二厘米见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灭不可辩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征明太湖诗碑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明代著名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号衡山居士,与当时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他的书法以行书和小楷为最佳。现存大同市博物馆碑廊的《太湖诗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太湖诗碑》高1.77米,宽0.9米,碑阳和碑阴各刻文征明自作自书的七言律诗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为大字行书。字径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阳为《太湖》诗,碑阴为《涵村道中》。文征明一生并未来过大同,为什么他的诗会刻在这里?据碑阴左下角五行小字附记可知刻石的缘由。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山东临朐某氏(附记字迹漫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金龙墓
在大同市城东十五里处石家寨村西南。据《魏书》已载:司马金龙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其父司马楚之于泰常四年归附北魏,封为琅琊王,司马金龙乃司马楚之与北魏皇族诸王女河内公主所生。该墓于1965年被发掘,其随葬品现陈列在大同市博物馆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真民俗风情园
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小南头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亩,被第三届云冈旅游节组委会确定为农村民俗风情旅游专线景点。整个民俗园建筑有龙真寺、戏台、卧龙公园、村俗文化展厅、民俗餐厅、民俗表演活动广场等景点,风格古朴,造型独特,浑然一体。龙真寺原名关帝庙,始建于明清时期。寺内现有大雄宝殿、伽蓝殿以及观音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和四大天王殿,殿堂内佛像全部为铜塑,造型优美,镌刻精细,法像庄严,是晋北地区唯一一处全铜塑寺院。园内有“三奇”,即奇树(树龄480多年的大仙树参天蔽日)、奇石(天降百年古陨石)、奇泉(一锹涌清流的青龙泉),为风情园增添了古朴
北魏冯太后墓
又名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五十里之方山。据《魏书》记载:“大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文明太皇太后葬此,号水固陵。”《水经注》记载:“方岭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旧志》所谓北魏二陵。唐朝诗人温庭筠游览冯太后墓,赋诗名曰“题元魏冯太后永固陵”:云中北顾是方山,永团名陵闭玉颜。艳骨已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春深岩畔花争放,秋尽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处问?古碑零落水潺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和要墓志铭
全名为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昌国子封史君墓志铭。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宽0.32米。楷书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浅(上其下石)子格,格长宽为2.7厘米至2.9厘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质极好,书刻俱精,铭文完好如初。无书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动于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帝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下华严寺内,建成于1959年,为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下华严寺占地面积13043平方米,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华严寺得名于佛教《华严经》,始建于辽,明代分为上下二寺。下华严寺主要建筑为薄迦教藏殿,是储藏佛教经典之处,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风格古朴庄严,是辽代典型的殿堂作品。殿内有辽塑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像,塑技高湛,为辽塑中之精品。大殿内墙排列有辽代重楼式藏经柜,与后窗上之天宫楼阁浑然一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通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单位移交等渠道入藏,
大同鼓楼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鼓楼。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煤矿展览馆
万人坑”是大同煤矿展览馆的别称,因其拥有两个容纳日寇侵华期间被害矿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万人坑”是在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后,成为被残害矿工死后堆放尸体的坑道的。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仅在大同煤矿矿区就有多达20处的“万人坑”,如今仅存2处。这是日军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也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现在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已作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分上、下两洞。上洞宽五米多,深四十多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
文嬴湖
介绍:大同城东文嬴湖,旧称“文莺湖”。背依白登山、采凉山,波澄一镜,湖光山影,竟秀争奇。北魏以来,一直是大同豪门望族、文人墨客游渔抒怀的佳所。近年,开辟了滨湖别墅、康乐中心、游泳池、跑马场等游乐设施。山西大同市
天竺庙五龙壁
介绍:天竺庙五龙壁位于城内大北街三道营坊巷内,乃夭竺庙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崇侦年间,其构图、格式均与善化寺五龙壁相似,也是彩色琉璃照壁,因年久失修,壁身有倒塌之危险,为妥善保护文物,故而,于1978年拆除,将其原件贮存在善化寺内。山西大同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塔
看点:大同惟一的-塔。介绍:位于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门票/开放时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五龙壁
导游: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龙壁
导游:三龙壁高6米,厚1.2米,长12米。下部以青石砌筑为基,分别雕有狮子、花卉、行龙等图案;中部两面各雕有三条黄色金龙,当中行龙昂首挺身,有一飞冲天之势,两侧行龙互相对称,龙头均面向中心。巨龙头上镶有火珠,为仿木结构。三龙壁色泽绚丽,形象逼真,在大同的龙壁中可谓独具一格。介绍:位于城西同云公路中段,原是辽建观音堂山门前的照壁,是大同唯一的双面琉璃龙壁。山西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