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景点介绍
高要文明塔
明高要文明塔位于高要市南岸镇的镇塘岗,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肇庆知府郑一麟为振兴文风而建。因与肇庆府学宫文明门隔江相对,故名文明塔;又因建在镇塘岗,俗称镇塘塔。相传,凡塔上空乌云翻滚,肇庆必生风雨,故又称雨云宝塔。塔平面六角形,塔身外观七级,内13层,高45米,为穿楼阁式砖塔。塔基为石砌,塔刹为铁铸。底层南北对开一平门;西北面开一上落门,可循级壁绕平座盘旋登上顶层。首层边长6.8米,墙厚3.98米,二至六层开四门,第七层开两门。塔身用一顺一丁的青砖铺砌,中为泥浆粘砌,外表用灰浆砌缝,白纸筋石灰批荡。各层以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隔叠涩出檐。198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宫
明德庆龙山宫位于德庆县官圩镇社咀山上。现存“龙山宫圣妃铁钟”,记载该宫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月吉日立”,属龙母行宫。历史上,每年农历五月龙母诞期间,当地有“舞旱龙”、“祀龙母”、“赶龙船圩”的习惯,活动完后,将道具放置龙山宫耳房保存。宋代,康州境内的龙母行宫达300多所。龙山宫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41.5平方米,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及两廊,左右两侧分设耳房。前进宽9.01米、深5.17米,面宽、进深各三开间,硬山顶。正脊灰批,中部平直,两端饰夔纹;垂脊上端饰鳌鱼吻,下端置夔纹。后进面宽、进深开间数与前进同,但深为7.63米,正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新桥
明封开泰新桥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驼峰,驼峰亦隐刻栌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顺脊串,题记写在脊串下。脊榑截面为圆形,顺脊串砍作腰鼓形,其两端雕刻花纹。梁架间以驼峰斗栱承托,驼峰上刻如意纹。明间两侧驼峰则雕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蚬壳洲遗址
蚬壳洲墓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龙一村东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84年发现,1986年与1987年两次发掘共378平方米。遗址的第四、五层为文化层,其中第④层含大量的贝壳。清理墓葬27座,发现人骨架31具,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蹲葬、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部分头骨上有人工拔齿痕迹。个别墓葬有1~2件随葬品。出土陶器中,夹砂陶比例大于泥质陶,手制,火候低。夹砂陶器多饰绳纹,泥质陶有白色陶衣,其上绘制赭色带状纹样,属于一种彩陶。器形有釜、罐、盘,流行圜底器或圈足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开大梁宫
明封开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鼎湖山摩崖石刻
唐—民国肇庆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题,分述于下:云溪风景区内石刻31题。其中唐代1题,位于老龙潭侧涅槃台石壁,题字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较古,价值较大,为唐刻之珍品。清代1题,建国后16题,年代不详13题。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刻31题。包括清代14题,民国9题,建国后3题,年代不详5题。其中民国5年(1916年)李开侁题名较有名,题名云:“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黄冈李开侁、新兴李耀汉、丹徒吕鸿元同游到此留题”。石刻高0.47米、宽0.7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洲岩摩崖石刻
北宋—明德庆三洲岩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九市镇三洲岩洞内。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见。在原有174人次题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题,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题,大部分题刻见载于清光绪《德庆州志·金石》,因风雨侵蚀剥落及其它原因,现仅存86题。最早的为宋庆历三年(1043年)转运使马寻与皇祐二年(1050年)祖无择题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绛记载壮族首领侬智高攻打康州,熙宁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颐题名,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名等石刻,现仅存南琴的题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仅存6题,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表石摩崖石刻
华表石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回龙镇。华表石,又名锦石山、锦裹石。明万历初年,瑶民-,明王朝遣两广总督凌云翼亲率大军在罗旁一带平定瑶乱。平息后,见罗旁对面之石山,如巨大华表直插云天。于万历七年(1579年)时已升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凌云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上“华表石”三个大字及四行题款128字以纪功。字距为0.7米,题款小字,楷书阴刻,每字高0.24米,宽0.21米,内容为:“钦差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道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今升南京兵部尚书太仓凌云翼;钦差总督两广口口兼理粮道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临武刘尧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风岩摩崖石刻
阆风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阆风岩上,共有明至现代石刻22题,其中明14题,清1题,民国2题,现代3题,不详2题。阆风岩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含珠洞内外、阆风岩东南壁及东壁。文体丰富,字体齐全,年代连贯。题者中还包括了朱德、华国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明代王泮题的“含珠洞”,高1.30米,宽0.66米,是阆风岩楷书石刻的重要代表。此外,含珠洞中还有石线观音画像一副,尤为珍贵。阆风岩摩崖石刻艺术价值较高、内涵深厚,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屏岩摩崖石刻
玉屏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玉屏岩上,共有明至现代石刻83题,其中明15题,清31题,现代30题,不详7题。玉屏岩摩崖石刻分为玉屏南和玉屏北两路段。主要分布于南北两登山路旁石壁上。南路以明清石刻为主,北路以近现代石刻为主。文体有诗、散文、併文、点题等;字体囊括篆、隶、楷、行、草;语言有汉文、满文。其中以被喻为“状元碑”的林召棠题文,及“南明三碑”尤为珍贵。“南明三碑”中的严云从题刻高0.46米,宽0.34米。玉屏岩石刻群艺术价值较高、内涵深厚,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
石室岩摩崖石刻
石室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石室岩内外,共有唐至现代石刻337题,其中唐4题,宋79题,元12题,明117题,清85题,民国6题,现代13题,不详21题。石室岩摩崖石刻分石室岩上山路、石室洞内外壁、石鼓壁、璇玑台等部分。主要分布于石室洞内外的石壁上。文体有诗、词、歌赋、散文、点题等;字体囊括篆、隶、楷、行、草;语言有汉文、外文。其中以刻于唐开元十五年李邕的《端州石室记》为七星岩最早的石刻,亦最为珍贵,高1.07米,宽0.79米,楷书。石室岩摩崖石刻艺术价值较高、内涵深厚,历史久远,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最重要部分。20
天柱岩摩崖石刻
天柱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景区天柱岩岩壁。共有清代及现代石刻8题,其中清1题,现代7题。主要分布在南、北上山路、岩顶等处,其中以郭沫若于1961年题写的《冬宿天柱岩》诗最为著名。天柱岩石刻群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书法价值,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组成部分。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坡岩摩崖石刻
阿坡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阿坡岩上,共有明代及现代石刻109则,其中明1题,现代108题。主要分布在阿坡岩东南及东北山脚。字体、文体齐全,内容丰富。其中以明代石刻“禾后岩”较为珍贵,高0.43米,宽1.2米。阿坡岩摩崖石刻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组成部分。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峒摩崖石刻
石峒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石峒内外,共有宋至清及年代待考石刻15题,其中宋1题,元1题,明4题,清3题,不详6题。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石峒内外。其中以石峒顶部的宋代石刻“定山石室”及“太极洞”最为珍贵。石峒摩崖石刻艺术价值较高、历史悠久,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其鉴纪念馆
周其鉴纪念馆位于广宁县城东其鉴纪念中学内。为缅怀和纪念周其鉴先烈,弘扬其鉴精神,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中共广宁县委、县政府在建设其鉴纪念中学的同时,设立周其鉴纪念馆。该馆于1993年4月落成,馆名为原广东省省长朱森林题写。纪念馆是一座五层高,设计新颖、装修华丽的大楼,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馆内开设周其鉴光辉的一生展室,该展室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出图片81幅,分四个部分再现了周其鉴光辉的一生。第一部分: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主要介绍周其鉴的家庭背景、出生、求学及踏上革命征途的情况;第二部分:领导广宁农-动,主要介绍周其鉴创立广宁农民协会,组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梁家祠)
位于广宁县南街镇新楼江布村,距县城仅1公里。1924年10月10日,广宁县农民协会在县城南街举行成立大会,各区乡代表和农会执委300多人以及农会会员1000多人参加大会。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农委书记阮啸仙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代表的身份,带领广州农讲所学员、广东农军代表10多人参加大会,并向广宁县农民协会授旗授印。广东省总工会代表杨殷及黄埔军校代表到会祝贺,会后举行盛大的庆祝-。当时农会会址设在县城学宫(今县政府大院内),农会成立的当月就决定在全县已成立农会的地区全面实行减租,地主劣绅即纠集大批民团,以武力破坏减租运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派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明宣德年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改名阅江楼。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48平方米;楼高2层,分南、北、东、西4座。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东西两楼为券篷顶。院内植米兰、葵树,设水池、假山,清幽雅静。南门前置宽阔石阶,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有清康熙时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的康熙御书碑5块;南楼檐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
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会市西南部,范围包括绥江与青岐涌部分河道及其周边区域,湿地类型主要为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总面积1301.24公顷,湿地率98.54%,总投资1.99亿元。据统计,该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67科188种、蕨类植物10科12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56科175种;共有脊椎动物22目66科173种、鸟类9目26科7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包括虎纹蛙、黑冠鹃隼、黑翅鸢、褐翅鸦鹃。
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
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西部的冷坑镇、马宁镇、梁村镇三镇交界地带,主要包括石桂坡塘、三官塘、鸡公塘、新塘水库、连塘水库等众多库塘及周边部分水田、山体等,四至边界为:北起黄泥塘北岸,南至连塘水库堤坝,西达大塘堤坝,东抵鸡公塘东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3°57′57″~24°1′36″、东经112°0′15″~112°2′44″之间,总面积520.54hm2,湿地率35.17%。植物资源概况广东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粤西山地丘陵地区,根据中国植被委员会1980年对中国植被的区划成果,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
龙公祖庙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龙公祖庙座落于钟灵毓秀的金钟山,庙中供奉的“护龙神石”因曾护荫过二人成为君王而闻名天下,有着“神石庇佑开南粤,龙公护荫出君王”的美誉。龙公祖庙内保存着从南宋期间流传至今的“千年传世龙签”,龙签由前人依据易数卦理,融汇道、佛、儒三家哲理编撰而成,内容包涵“因缘果报、道德教化、天道阴阳、人道仁义”,每签都蕴涵着大自然无限灵机。龙公祖庙右侧有一棵神奇的姻缘树。姻缘树已有二百多年树龄,期间经历三次灾难:雷击、火烧、刀砍,两树三次被摧毁,三次都在同一时间重生,如一双恋人般生死相随、坚贞不渝,令各地信众啧啧称奇。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八是龙公开仓开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