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景点介绍
昌教乡塾
昌教乡塾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总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头门是白石平台,白石门框,门框上有白石匾一块,刻有“昌教乡塾”,上款为“同治丙寅(1866年)岁创建”,下款为“光绪戊戌(1898年)岁重建”。门联为木制作,刻有“昌明世运,教化乡闾”。头进两侧有房多间。内有碑文《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记》,落款为“光绪六年(1880年)太岁庚辰开岁五日,里人黎兆棠序于教忠草堂”。头进、二进之间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家庙及民居群
黎氏家庙及民居群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坐南向北,三间四进,总面阔29.39米,总进深53米。整座建筑基础为白色花岗岩石,青砖筑墙。第一进正门前是白色花岗岩石铺地。门楣上刻有“黎氏家庙”四个大字。两侧有白色花岗岩石包台,砖木石构件,上均有雕刻,题材有人物及鸟兽。内墙有壁画。第二进是御书亭。御书亭内地面铺砌白石。东、西、北均有石台阶和石栏。亭中有“圣旨”、“金牌”牌匾。黎氏家庙及民居群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其周围环境是典型的水乡生态环境。黎氏家庙及民居群的主人是黎兆棠,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台湾道台,任职为官时,以爱国御侮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尢氏大宗祠
尢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后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中座,三十四年(1769年)建头门,历时四十二年。坐南向北,三路三间三进,总面阔36米,总进深68.55米。硬山顶,青砖墙。东西有青云巷,偏间。祠内雕梁画栋。前座为红砂岩基础,两边包台,白石门框。中座前面有宽阔的天井和露天平台,长廊阔五间。祠内有碑志多块:一、《新社碑记》,落款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季春朔越谷旦勒石”。二、《阖族公议附章程碑记》,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丕基堂立石”。三、《十四传孙荣附产业土名税亩列》,落款为“光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漱南伍公祠
漱南伍公祠位于杏坛古朗。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祀奉古朗伍姓二世祖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坐北向南,三间三进,总面阔29米,总进深24.6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头门面阔三间,进深24.6米,阔29米,连接东西两偏间。镬耳山墙,碌筒瓦面。两侧包台高1.5米,基座石刻花纹。石栏板雕贵人出行图案。梁架托木雕贵人敬酒及迎宾图案。梁架雕花至前檐,地面铺设阶砖。第二进面阔14米,进深32.3米。梁头木刻花纹及贵人出行图案。屏风精致。第三进面阔14米,进深32.3米。梁架精造构筑。地面铺砌阶砖。此祠建筑开阔高大,柱间斗拱亦雄浑,柱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坛苏氏大宗祠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逢简刘氏大宗祠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刘氏大宗祠是逢简古村“第一祠堂”,无论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是其他祠堂所无法比拟的。宗祠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为刘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妙净院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丰二年)。原为李姓祖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之民房。该院原名“胜乐庵”,到解放时听说已经历六任住持,由于60年代因残破而毁坏。后由于1986年至1990年间有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又由于1997年经上级批准扩建了讲经堂,释家殿堂,观音阁、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至今建筑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从净院更名浅探其由,觉妙妙在佛祠中有“二觉”之说,即“等觉和妙觉”。等觉者菩萨之极位,妙者是佛也。亦从门联浅探其意,觉悟即如来,妙法渡众生。觉者是佛,如来同样也是佛。妙法是佛法之别称,不过从联意中
和之梁公祠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占地接近900平方米。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淡雅的灰塑正脊,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出,是梁氏族人重要的宗族活动中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朗古村
古朗村位于顺德杏坛镇,离镇中心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0余人。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和顺德很多古村一样,古朗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古朗开村于宋末元初,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数百年过去,古朗八景——青云起凤、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飞舟引龙、二角孖松、碧波玲珑、跨鳌映月、永安芙蓉等大部分还保存着。走进古朗村,一股岭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民国的、晚清的、甚至是明早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岭南画卷之中。古朗村还是顺德著名的“长寿之乡”。清朝时,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乾隆皇
独树岗古村
独树岗(曾称树溪、同树)始建于元朝至大末年(约公元1330年前后),座落北江支流芦苞涌南岸的一片岗丘之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独树岗方圆达8平方公里,耕地一万余亩。据传,独树岗因古时候村中山岗上的一棵巍然屹立的参天大树而得名。七百年前,朱姓人家最早在独树岗的杉岗一带开村,故此处早期曾称朱家村。其后有蔡、周、冼等氏族先后来到独树岗定居;自清末民初始,有以打鱼为生的梁氏人家上岸定居。因蔡氏人丁兴旺,不断拓展,独树岗才蔚为大村,至民国末年,村中人口已达5000有余。因独树岗地广人多,而蔡氏族人占了九成多,故向来有“三水一棵蔡”之称,是三水区域内最大的一条
长岐古村落
长岐古村落坐落于佛山市三水区中北部的芦苞镇境内,占地4.5平方公里。长岐古村建于明代,背靠文笔山,傍倚九曲河,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朝初年,是芦苞镇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2008年,长岐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现在的长岐村人口约1200人,是传统的农业村,民风淳朴,风光秀丽,亦是是广东省生态示范村。2007年芦苞镇政府大力开展村容整治工作,长岐村进行了文化活动中心扩建、村面绿化等村建项目,体现了岭南水乡新农村风貌。长岐古村落荟萃了岭南的古风水文化和宗族文化。全村分卢、黄、何、钟四大姓,各自建祠堂,其所建年代先后次序为钟、黄、何、卢。大
朗锦祠堂群
朗锦明清祠堂群,从明朝中叶至民国初年的300多年间先后建成,由何氏宗祠、媲鲁何公祠、表山何公祠、西源何公祠、任轩何公祠、妙山何公祠、天香何公祠组成。虽修建年代不同但尊卑有序,式样统一,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头门灰塑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梁架结构亦统一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属于非常典型的岭南明清建筑。媲鲁何公祠位于朗锦村东边,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座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前廊梁上人物、花鸟、瑞兽木雕精工细啄,生动逼真。墙壁上配有诗画,人物栩栩如生。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仁轩何公祠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眼古村
龙眼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东南部,连接佛山一环出口,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00多人,以梁、吕姓人数居多,龙眼古称“龙渚”,“渚”为小洲,西汉时期以蚕岗和演水间的村落为中心称“瓮城堡”(后称石涌堡),龙眼属石涌堡所辖,后以“龙眼”代替“龙渚”,龙眼也因龙舟点睛民俗活动名闻远近,至今,传承了六百多年历史。村内有梁氏祠堂、吕氏祠堂、余家巷宅门、严静庵、古桥、石狮埠头、天主教堂、蚝壳屋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近代名人梁敦彦是1872年第一批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幼童之一。石狮埠头南宋咸淳九年,即公元1273年,宋侯怀王失妃疑民所匿,逼杀珠玑子民南逃
沙头古村落
沙头村位于均安镇府南2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约4500人,沙头村早在宋代由新会杜院的文倚公迁入开村,是沙头黄氏开族始祖。亦有区姓、麦姓、梁姓等姓氏人居住,因村旁有一小溪,水清见底,黄沙晶莹,取名沙溪。后来人口逐渐增多,村落范围扩大,村人觉得“溪”字狭小,遂改名为沙头。沙头黄氏大宗祠:建于三百多年前,立体墙壁的材料是海洋原始贝壳——豪壳,在1986年大工程重修,是沙头最古老的祠堂,现在除祀奉开族祖先外,还作沙头的文化活动中心。沙头冰玉堂:是1950年由沙头村旅居新加坡的自梳女集资建成的养老敬老院,1951年落成启用,取名冰玉堂,寓冰清玉洁之意
鹤峰古村
鹤峰位于均安镇中西部,背山面海,面积3.9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千多人。“鹤峰”之名则取自在豸浦、上村交界的鹤鹤山,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白鹤绕峰吟,青山伴鹤舞。鹤峰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具有浓厚的岭南水乡特色、这里有宜人的绿脉、纯朴的民风以及多姿多彩的习俗和纯洁的信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鹤峰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貌,村庄环水而生,主要街巷沿河道设置,河涌形成了村落的主要骨架和机理。桥、水埠、广场、大树等结点空间数量众多,形式各异,是村落空间中最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要素。胡公家庙胡公家庙位于均安鹤峰豸浦,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风格,是清代进士胡杰,
沙滘古村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是广府地区的农村聚落,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目前古村落完整地保持了历史建筑的传统印记和原始格局,在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村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陈氏大宗祠当地人称“陈家祠”,位于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坐西向东,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98道。陈氏大宗祠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在南洋经商的族人陈泰发起,由旅居各国的同族集资建成。据说,当时每日近千人开工,用了五年时间完工。陈氏大宗祠规
璜溪古村落
璜溪村古村落建筑群呈坐南望北走向,青砖屋居多,有部分为镬耳屋,总体布局方正严谨,密集整齐。众多古筑建于明清、晚清民国时期。村内横街纵巷,四通八达,古屋用材考究,石门框、石窗制作精细,木雕、彩绘、石刻书画、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门楣屋檐多处有雕梁画栋,建筑装饰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充分体现了广府传统的建筑特色,集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李氏大宗祠:面积619.01平方米。四进(现后楼正拆,剩下三过),屋顶为灰塑博古瓦脊,青砖墙壁,花岗石脚,祠内大厅两个,一为石柱石础,另一厅为坤甸柱石础,全部檀椽均用坤甸木。常安公祠:面积77.07平方米。外观保存较
黎边古村
黎边村是一条姓黎的明清古村,建于1274年,由黎东、黎西两个自然村组成,面积约20000平方米。现时保存着明清、民国建筑群有:祠堂、庙宇、书舍、民宅等历史建筑100多间。黎边村在晚清时期出了两位朝廷大官。一位是黎东村第19代的黎延桂,他曾被清廷封为小吕宋(今菲律宾)领事,后又授为两广总督顾问、陆军少将。另一位黎湛枝,他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于光绪癸卯年(即1903年)赴京考试,高中二甲第一名,后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在民国时期,黎西村的黎照寰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一同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门下人才辈出,被上海人
西樵简村
简村社区位于西樵镇中部,邻近听音湖片区,东靠樵高公路,北临樵丹公路,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行者陈启沅先生的故里,是广东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简村开村至今已有800年,其中主要含有七大姓氏总系:陈、冼、李、林、郭、莫、冯。简村面积为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96人。简村开村至今名人辈出,其中包括陈启沅、冼玉清、陈锦涛、冼秉熹等。简村历史悠久,自有不俗的历史建筑,包括陈启沅故居、北帝古庙、陈氏大宗祠等,每处建筑都散发出悠远的历史古味。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北帝的诞辰,这天全村上下都会举办隆重的贺诞活动,热闹非凡。简村北帝古庙座落于西樵简村,北帝庙属于三殿两廊
江头古村
江头村于明代中期开村,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江头村保留典型岭南水乡风貌,百姓依水而居,民风纯朴,生活悠闲。村中保留了江氏宗祠、遁叟江公祠及古民居群,古村肌理尚存。江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三间三进,面积534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花草龙船脊,抬梁式木构架建筑。该建筑砖雕、木雕、石雕精美,并保留具有时代特征的满洲窗,宗祠门前的一对旗杆夹,上有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大师“南海十三郎”之父、著名的清末翰林江孔殷太史的亲笔。遁叟江公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1)。三间二进,面积269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