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市旅游
汕头市景点介绍
青云岩摩崖石刻
青云岩摩崖石刻位于汕头市达濠镇东南两公里处的大瞭望山东南山麓。明嘉靖五年(1526年)佛僧信腾利用这里一处天然岩洞(约20平方米)辟为岩寺。后来又有乡人献出岩旁山地建起“青云禅寺”、“观音阁”等庙宇。光绪二十五年乡人又在下岩建起“大峰祖师庙”。从青云岩至大峰祖师庙之间几平方米公里的山涧、崖壁上镌刻有清至现代摩崖石刻近百题。书体有行、楷、草、隶、篆。作者有地方官吏、贤士以及省内外的文人墨客。种类有题诗、题词、题记和题名等。这些涂朱的石刻,最早的是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绪的题诗。这些石刻点缀在青山绿树之中,格外典雅悦目。1988年汕头市人民政府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二板桥
二板桥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原南澳城西门外即今深澳镇后宅岭,架以石,为原隆澳至深澳必经之处。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南澳县志》卷十七“交通”载:长三丈五尺,阔四丈。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圮,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建复。在其旁福德庙内有“重建石桥公德碑记”,碑高157厘米,宽54厘米。碑额魏书,每字10厘米见方。碑文正书,10行,每行27~29字,每字4厘米。四周加边框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谢大名、谢钦惠、戴皇恩、黄世香、莫起凤、蔡介士倡修。碑文记述康熙五十三年南澳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重建二板桥经过。
潮阳和平桥
潮阳和平桥位于潮阳市和平镇新和村。横跨练江,史称“虹桥跨练”,为潮阳八景之一。全桥长90米、宽3米,宋宣和二年(1120年)僧人大峰筑建16孔后圆寂,乡人蔡贡元续建南北枕岸2孔。石木结构,桥最高墩头为15米,最低13米。俯览桥成直线,侧看墩头互有错落形成曲线。桥墩构筑分水尖,对潮水涨落的冲力起了分解作用。该桥从元泰定甲子年(1324年)起经历数次重修。1992年和平镇人民政府主持再次重修。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潮阳西园
潮阳西园位于潮阳市文光街道西环城路东侧。邑人肖钦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书房、房山山房及假山、天井及六角亭三部分。房山山房及假山,是西园的精华部分,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建筑艺术名闻遐迩,特点是:综合中西、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亭与假山造型均为不规则的棱状体,石楼梯以力学原理构筑,全部以石板干砌。此外,清光绪戊戍科(1898年)状元夏同龠(贵州籍)为西园大门题匾,假山中还有其他名士题刻10多处。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岭古庙
夏岭古庙位于汕头市光华埠,俗称妈祖宫。汕头未建埠前,夏岭曾是明清两朝内河商船的停泊点,也是进出海的口岸,民众聚集,商业兴隆,以后冲积土层逐渐向海延伸,商业网点东移,始建汕头港,故历来有“先有夏岭,后有汕头”之说。妈祖宫原为民众祭拜妈祖的天妃宫,初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经重修扩建,现在的建筑为硬山顶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是汕头少有的明式建筑遗存之一。由于年久失修,屋顶墙壁均已破损,但构架仍存,并有清代所刻“夏岭古庙”石质门匾。现该处为汕头市光华小学所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寿亭侯祠
汉寿亭侯祠即关帝庙。位于南澳县深澳镇东南角。明万历七年(1579年)副总兵候继高始建,以后多次重建、扩建、重修。祠坐南朝北,背靠金山。通面宽18米,辟三门于平台之上,分别有石级可上,门墙石壁,中门宽2米、高达4米,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过门廊后是天井并东西方走廊,正中一高台,两侧有石阶可上正殿。殿后又建有供奉“桃园三结义”厅房。总进深50米。祠正前建一戏台,旁竖石狮,侧竖一碑刻“南澳镇城汉寿亭侯祠祀”高2.3米、宽近1米。其中有一段记载戚继光来南澳剿灭海寇吴平的经过(碑文见《南澳县文物志》)。1991年乡民及台湾高雄乡亲重修庙宇。1992年南澳县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澳前天后古庙
澳前天后古庙,明万历年间建,乾隆五十九年重修。是南澳县继深澳天后宫之后最早的天后宫。为勾连搭式硬山顶建筑结构,木雕精美,驼峰多做成草花式或狮子、蟹等造型式样等。屋脊以嵌瓷形式塑双鯡鱼吐草,鱼形龙头,尾部翘卷。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也是与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微妙产物。庙内现有南澳第一块网桁碑记——皇明两院详允南澳海桁禁示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海莲花古寺
澄海莲花古寺在澄海市十五乡镇莲花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民国26年(1937年)又重修。寺为潮俗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寺东面山坡一天然巨石有“至元已丑,开山立石”摩崖石刻,石刻面积80平方厘米。古寺山门内两侧分别书“福”、“寿”两巨幅墨字,每字高2.8米、宽1.8米,相传为明代书法家吴殿邦手书墨迹。山门匾额“莲花古寺”浮雕石刻,上款“嘉庆丁卯年花月”,下款“信生员张耀敬立”。古寺主殿为硬山顶,面宽三间28.5米、进深三间12米。寺前坪地中置有一长0.93米、宽0.44米的长方形龟掌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海丹砂古寺
澄海丹砂古寺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虎丘山西侧。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被倭寇焚毁。天启四年(1624年)僧真闻重建。崇祯年间乡宗伯黄锦,御史陈朗弼重修,后又毁。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僧得源募建,改观音殿为藏经阁。至清康熙初迁海又毁。康熙十九年(1680年)邑绅杨钟岳帅僧如广募修,二十三年由知县王岱题匾额。古寺山门内设元帝楼,二十三年邑诸生郑等重建,移神像于藏经阁,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照赋重修后殿及僧房。明成化至弘治期间,住持僧道曾在该寺为潮汕民众传授武当拳,称“结梅会”,以御倭寇袭扰。武宗年间停止拳类活动。后由潮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山古庵
神山古庵位于澄海市上华镇冠山管理区古胜景之神山西麓。又名石佛禅寺。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倚山而筑,与“神山妈祖宫”、“神山观音堂”连成一体,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体,总面积41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石佛禅寺。石佛为一高3米、宽2米的天然山石依山凿刻而成的半面浮雕观音立像,高1.5米。除此观音外,还供奉达摩和十八罗汉,是明清以来澄海古八景之“冠山环翠”的一部分。这里曲径清幽,风景高隽秀丽。山门有“神山古庵”匾额石刻,并有“深山藏古寺,石室现金身”的对联,迳道西侧置弥勒佛巨型塑像。二进有“岭海洞天”横匾,并有“洞天曲径留下凡间委曲事,碧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褒节孝牌坊
天褒节孝牌坊位于汕头市鮀浦镇大场村。为旌表节孝恂节的儒士林文辑之妻郑氏,清乾隆八年(1743年)兵部尚书马如麟等奉旨而建。坊为花岗岩石构筑,四柱三间三楼,坊额正、反面分别自左至右镌刻阳文“天褒节孝”与“奕世传芳”8个楷书大字。落款内容和字体大小相同,都用阴文刻楷书。每字高0.03米、宽0.04米。在“天褒节孝”四字横匾下,还有一长1.67米、宽0.58米的横匾坊赞,赞文用楷书阴刻。牌坊现保存完好。
郑芝龙坊
郑芝龙坊位于南澳县深澳镇石亭街。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知饶平县事万邦俊暨饶澳官绅为郑芝龙表功而建。坊为石料构砌,三间八柱五楼,高8米、阔10米。坊上有人物、动物雕饰,石梁之间嵌石匾。上首匾刻“郑芝龙坊”4字。背刻“玉关独镇,铜柱永标”八字。下首匾刻“前历剿三省山寇钟凌秀红夷献俘海寇刘香萧朝清李魁奇钟斌等军功崇祯癸未建”。背刻“都督奉旨加署总兵体统郑芝龙”。原缺顶盖。1918年正月初三日深澳发生7.25级大地震,坊严重受损,部分石梁、石板断折,多数石榫移位,但整体框架仍完好。郑芝龙是郑成功之父,福建南安人。初在海上起兵,后受明官职,至都督同知,曾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澳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海滨村新街104-1号,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为穿斗式结构。据1945年《南澳县志》记载:浙江补用道谢友德(其父谢国泰)宅县城(今天深澳镇)南。其祠约为清道光年间建。内有“藻奋儒林”匾,内容为:(咸丰七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一等功爵叶/为/藻奋儒林/明经进士分发儒学正堂谢绳武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颠祖师塔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市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外观为圆柱状覆锺形,基座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飞龙走兽图案。塔身以花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1.8米。唐长庆四年(824年),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后归葬于塔内。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该塔于唐末称“瘗舌塔”;宋至道年间改称“舌镜塔”,沿用至今。大颠(732~827年),俗姓陈(一说姓杨),讳宝通,祖籍河南颍川,诞生于潮阳。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拜海潮古刹(潮阳西岩)惠照和尚为师。贞元五年移潮阳,贞元七年置灵山禅院。元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松山墓
陈松山墓位于潮阳市西胪镇大鲤鱼地。墓坐西南向东北,筑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墓碑:“明封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松山陈公赠孺人克姬有氏墓”。墓前有亭,亭后壁横匾石刻明嘉靖皇帝封陈大器之父为文林郎,赠陈大器之母为孺人的皇帝敕命。全墓分为前庭、阳埕、拜亭、墓穴四部分,占地约1000平方米。现存有石望柱、石羊、石马各一对。拜亭结构严谨,一厅两厢,厅宽3.5米,厢宽各1.8米。199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君益墓
“门楼式”吴君益墓。隆澳长畔村,墓面建筑分墓道、墓堂、祭堂、享堂和墓冢五部分。其墓碑顶盖形制为“门楼式”,形似屋脊与门面,横额“天锡纯祜”,两侧刻麒麟,墓高0.78米,宽0.43米,阴刻楷书:“道光十四年菊月/安人喜修林氏/例授州司马君益吴公/如人默修陈氏/墓/五房子孙奉祀”。墓堂呈半圆形,用石砌筑。墓前有一对抱鼓石,墓道左右两侧有对称刻着蝙蝠朝如意、双凤朝牡丹和坐狮等石件。吴君益(约1764年~1834年),祖父吴球也从饶平县下湾来南澳谋生,其父吴大成有所创业,至吴君益成年时,因建盐埕、办船舱而大为发财,于时其按例向朝廷买捐汾州司马官衔,然而未上任却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尹墓
吴尹墓位于潮阳市胪岗镇胪岗龟山南麓,墓坐西北向东南,墓碑呈半圆状,宽1.77米,高0.94米。碑文:“考潮阳令尹吴公。妣广德孺人李氏”。墓前有石质的供桌、旗杆夹。距墓约0.5公里处有墓道碑,高2.16米,宽0.73米,厚0.20米。碑文:“唐潮阳令吴公墓。皇明嘉靖戊戌仲秋望日,工部侍郎莆田宗沐大田立”。吴尹,字驹,号升乔。唐会昌元年(841年)生于泉郡晋江县。咸通十三年(872)中进士,授承事郎。光启三年(887年)任潮阳令,后定居潮阳胪岗,景福(892~893年)年间卒。1992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仔遗址
东坑仔遗址位于南澳县后宅镇东北面山岗。考古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属浮滨文化。1990年发现。文化层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大口尊、壶、罐、豆、器座、支座、器盖、拍、网坠等,其中器座与支座数量较多。纹饰有梯格纹、方格纹、双线方格纹、篮纹、菱格纹等。其中少量陶器器表施釉。方形六面体的陶拍四面有印纹,这件印制陶器纹样的工具较为罕见,同时亦说明这里也有制陶的工场。石器有梯形锛、有段锛、凹石、砺石、纺轮等。遗物中未见戈类,釉陶器少见,推断属浮滨文化的早期。浮滨文化的遗址过去发现不多,东坑仔遗址的发现,对探讨浮滨文化居民的生活形态提供重要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山遗址
象山遗址位于南澳县后宅镇象山西北坡朝海的一面。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早期。1993年起多次进行调查,在坡地及地层断面获得150多件石制品,还有一块两面印编织纹的夹砂陶片。遗物分布面积9000平方米。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还有尖状器、雕刻器、石钻以及石片、石核,其中以人字形凹刮器最具特色。石料以燧石为多,少数为石英、石英砂岩、水晶。均作细小型,打制技术以单向打击为主,并采用交互打击和错向加工。这类石器多见于福建漳州地区,不见陶片,被命名为“漳州文化”,年代约在距今9000年至13000年,在广东地区也见于丰顺县汤屋山和番禺市飘峰山,但数量很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粮山遗址群
粮山遗址群位于潮阳市仙城镇金溪河中游的粮山南麓。包括九斗尾山、葫芦山、走水岭山、赤牛山、粪箕坑山、左宣恭山、月地山等多处遗存。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1955年发现,其后曾作试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宗,占90%以上,器类有釜、罐、豆、钵形鼎、纺轮等,以素面为主,也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曲折纹、方格纹等,九斗尾山所见瓦形鼎足,可能是粤北石峡文化因素的表现。左宣恭山遗址清理出8处灶坑,还有厚3厘米的灰褐色硬土面,都是先民居住生活的遗迹。石器主要有斧、锛。赤牛山还出土打制的盘状砍砸器,时代可能偏早一些。月地山遗存出土釉陶豆、凹底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